【精品解析】浙江省浙派联盟2025年九年级3月科学独立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浙派联盟2025年九年级3月科学独立作业

资源简介

浙江省浙派联盟2025年九年级3月科学独立作业
1.(2025九下·浙江月考)“为30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正脊筛查”列入2023年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该项目可以获得学生的脊柱曲度、体质指标等信息。“正脊筛查”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正脊筛查”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收集事实与证据。
故答案为:D。
2.(2025九下·浙江月考)现有史籍中最早讨论滑轮的是《墨经》。书中将向上提举重物的力称为“挈”,往下降落的力称为“收”,整个滑轮称为“绳制” (图1)。现分别用甲、乙两个力替代“收”(图2),使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上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使用这个滑轮能省力
B.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大小
C.甲拉力做的功大于乙拉力做的功
D.甲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小于乙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答案】B
【知识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A、由图可知,图中的滑轮是定滑轮,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由此得出结论;
BC、定滑轮是等臂杠杆,由于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出结论;
D、由题意可知,重物在相同时间内上升的距离相同;在使用定滑轮中,绳子移动的距离等于重物上升的距离,由此可得出结论。
【解答】A、由图可知,图中的滑轮是定滑轮,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故A错误;
BC、定滑轮是等臂杠杆,由于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即甲、乙拉力的力臂相等,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的大小,故B正确、C错误;
D、由题意可知,重物在相同时间内上升的距离相同,即重物上升的速度相同;在使用定滑轮中,绳子移动的距离等于重物上升的距离,绳子移动的时间和重物上升的时间相同,根据v=
可知,甲、乙拉力移动的速度都等于重物上升的速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2025九下·浙江月考)海獭、海狮、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皮下普遍有厚厚的脂肪,而同水域的鱼类,爬行类却没有,这主要与它们的哪项生理特征相适应(  )
A.体温是否恒定 B.运动方式
C.营养方式 D.呼吸方式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 五大类脊椎动物,由高等到低等分别是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哺乳类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全身被毛,用肺呼吸;鸟类全身被羽毛,体温恒定,卵生,用肺呼吸;爬行类,体温不恒定,卵生,用肺呼吸;两栖类,皮肤裸露,体温不恒定,卵生,幼年用鳃呼吸,成年用肺呼吸,皮肤辅助;鱼类卵生,体温不恒定,终年生活在水中;
【解答】 海獭、海狮、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皮下普遍有厚厚的脂肪,而同水域的鱼类,爬行类却没有,这主要与它们的体温是否恒定有关;
故答案为:A
4.(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所示是我省某校学生在一个学期内,观察记录自然笔记时在校园拍摄的一组照片。分析照片中景象,可知拍摄这组照片时(  )
A.太阳直射在靠近北回归线处 B.我省的白昼时长在逐渐变短
C.正是在我省赏桃花的最佳时节 D.处于我省全年气温最低的月份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图中所示的是桂花盛开的季节,该季节是秋季,此时太阳直射点靠近赤道,浙江省的白昼时长在逐渐变短,浙江省全年气温最低的月份是冬季的1月。
故答案为:B。
5.(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为小科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
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
D.该原子核由2个中子和2个电子构成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小塘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由图示可知,核外有2个电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内质子数为2;中子数也为2,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核内有2个质子,故该模型表示的是氦原子,故A错误;
B、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核内有2个质子,核电荷数为2,故B正确;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C错误;
D、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2025九下·浙江月考)小科学习了科学课后,更加用心地观察生活,通过观察咖啡制作过程总结了下列几点想法,关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咖啡香飘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
B.咖啡在变凉的过程中,以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C.咖啡在变凉的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加
D.咖啡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7.(2025九下·浙江月考)下列四种物质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
A.石墨 B.干冰 C.沥青 D.陶瓷
【答案】A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石墨能导电,陶瓷不导电。
【解答】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石墨属于单质,也是导体,故选项正确;
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不是单质,故选项错误;
C、沥青属于混合物,但不是晶体,故选项错误;
D、陶瓷属于混合物,但不导电,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8.(2025九下·浙江月考)当航天员朱杨柱和桂海潮打起用水做的“乒乓球”时,地面课堂的同学们纷纷发出惊叹的声音。在太空中,乒乓球拍上所绑的吸汗毛巾的微绒毛让液体无法吸附,能让水球和毛巾形成疏水结构,呈现出“拍水不破”的效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做的“乒乓球”在太空中不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
B.球拍拍打“乒乓球”的力的大小等于“乒乓球”给球拍的反作用力
C.“乒乓球”被击打前处于平衡状态
D.“乒乓球”离开球拍后, “乒乓球”加速向前运动
【答案】D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分析】1、重力与失重: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在太空中的物体依然受到地球重力作用。但在航天器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这是因为航天器和物体都在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重力提供,使得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好像 “不受重力”,但实际上重力是存在的。
2、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球拍拍打 “乒乓球” 的力与 “乒乓球” 给球拍的反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
3、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在太空中,“乒乓球” 被击打前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处于平衡状态。
4、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 “乒乓球” 离开球拍后,由于受到球拍的击打力,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会加速向前运动。
【解答】A、在太空中,物体仍然受到地球的引力(即重力)作用 ,只是处于失重状态,好像不受重力一样。所以水做的 “乒乓球” 在太空中是受到地球重力作用的,该选项错误。
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球拍拍打 “乒乓球” 的力与 “乒乓球” 给球拍的反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它们大小相等,该选项正确。
C、“乒乓球” 被击打前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状态是平衡状态的一种(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为平衡状态),此时 “乒乓球” 所受合力为零,处于平衡状态,该选项正确。
D、“乒乓球” 离开球拍后,由于在太空中几乎不受阻力,且此时 “乒乓球” 受到球拍给它的力(击打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在力的作用下,“乒乓球” 会加速向前运动,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 A。
9.(2025九下·浙江月考)我国外科专家首创“跟腱一脊髓中枢一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解决了脊髓损伤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难题。具体做法是:分别剪断患者支配跟腱及膀胱的传出神经,然后将二者进行显微手术缝合,如图所示。患者通过敲击自己的跟腱引起反射促使膀胱排尿。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膀胱
B.人体在②中产生尿意的感觉
C.上述人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①
D.患者敲击自己的跟腱促使膀胱排尿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图所示,①②为神经中枢(脊髓)。
【解答】A、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完成该人工反射也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
B、②是脊髓,“尿意”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B错误。
C、观察图所示重建的完整“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其感受器位于跟腱,神经中枢位于①,C正确。
D、敲击患者跟腱促发膀胱排尿,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简单(非条件)反射,D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5九下·浙江月考)网传大功率激光笔照射眼睛,会导致眼睛永久性失明。小科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激光照射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探究这个过程。发现在激光照射下,纸上的碳粉消失了。下列关于凸透镜的模拟的眼部结构、碳粉消失时对应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晶状体、汽化、吸热 B.晶状体、升华、吸热
C.晶状体、升华、放热 D.玻璃体、熔化、吸热
【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晶状体:人眼的晶状体类似凸透镜,具有弹性,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改变自身的曲度,从而对光线进行折射,使物体清晰成像在视网膜上 。比如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像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是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也是发生了升华现象。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分别是蒸发和沸腾 。例如,湿衣服晾干是水蒸发这种汽化现象;水烧开时的翻滚冒泡是沸腾这种汽化形式。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比如冰化成水、蜡烛受热变软变成液态等。
【解答】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而玻璃体是位于晶状体后面的透明胶状物质。所以在该实验中,凸透镜模拟的是眼部结构中的晶状体。
物态变化类型: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在激光照射下,纸上的碳粉由固态直接消失变成气态,这种物态变化是升华。
吸放热情况: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B。
11.(2025九下·浙江月考)2020年11月1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在“奋斗者”号下潜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奋斗者”号所用材料钛合金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合成材料
B.“奋斗者”在水下下潜过程中所受压力与浮力都逐渐增大
C.“奋斗者”成功坐底的马里亚纳海沟是由板块张裂形成
D.“奋斗者”号采用声呐等定位导航,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答案】D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液体的压强;浮力产生的原因;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新型金属材料
12.(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所示是磷与氧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磷原子,“○”表示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虚线框中应该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后有4个磷原子和10个氧原子,反应前有10个氧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虚线框内应有4个磷原子,观察选项可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2025九下·浙江月考)小科在学习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后,制作了“针孔照相机”,如右图,看到清晰的像后,如把小孔变小一些,观察到的像将(  )
A.变小 B.变大 C.变暗 D.变亮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时,得到清晰的像后,孔变小,通过的光量变小,观察到像变暗,大小不变。
【解答】看到清晰的像后,如把小孔变小一些,像的大小不变,光通量变少,观察到像变暗,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4.(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0~6时附近,植物没有进行呼吸作用
B.该植株一昼夜内在b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C.a、c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均相等
D.12时附近,呼吸作用增强导致光合作用下降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中曲线光合作用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曲线呼吸作用在一天中变化不大。
【解答】A、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所以0~6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
B、傍晚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c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B正错误;
C、据图可见:a、c点表示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正确;
D、12时附近,植物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关闭部分气孔,所以光合作用强度也有所下降,D错误。
故答案为:C。
15.(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甲所示是健身蹦床,原理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压力传感器R的阻值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在运动者从与蹦床接触至下落到最低点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蹦床受到的压力逐渐变小
B.运动者的速度逐渐变小
C.电流表 的示数逐渐变小,电压表 的示数逐渐变大
D.R1消耗的功率逐渐变大,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逐渐变大
【答案】D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V测量R1两端的电压;根据压力的变化判定压敏电阻阻值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电流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P=UI判定总功率的变化。
【解答】由图可知,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V1测量R1两端的电压;
ABC、在人从与蹦床接触至下落到最低点过程中,蹦床受到的压力增大,压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根据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示数变大,故ABC错误;
D、电源电压不变,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则根据P=UI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逐渐变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所示是小科为爷爷购买的一款助听器及部分结构名称。
(1)助听器能帮助听力衰减患者听见声音是因为它能增大声音 的   这一特性。
(2)调节助听器上的音量控制旋钮可以改变声音的放大程度,它的实质是   (填某种电学元件)。
(3)小科查阅说明书后,了解到助听器的麦克风能将收集到的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而内部的动圈式话器则会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其中动圈式话器的原理是   。
【答案】(1)响度
(2)变阻器
(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能运动的原理
【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和强弱;
(2)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以达到控制音量的目的;
(3)扬声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
【解答】(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和强弱,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音量,因此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这一特性;
(2)调节广播音量大小的电位器实质是滑动变阻器;
(3)动圈式受话器则会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与电动机的原理相同,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
17.(2025九下·浙江月考)某河流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漂浮在水面,研究团队通过引入食藻虫等方式,对该河流水质进行治理改善。该河流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所示食物网中有多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
(2)图中生物,与黑鱼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3)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则图中的生物成分还缺少   。
【答案】(1)绿藻→鲢鱼
(2)鲢鱼
(3)分解者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解答】(1)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形成食物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3条,分别是:绿藻→食藻虫→鲢鱼、绿藻→食藻虫→黑鱼、绿藻→鲢鱼。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不可倒流,沿着食物链传递方向逐级递减。所以能量损失最少的是绿藻→鲢鱼。
(2)黑鱼与鲢鱼同属于鱼类,所以图中生物中与黑鱼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鲢鱼。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绿藻属于生产者,而食藻虫、黑鱼、鲢鱼等动物属于消费者,所以生物部分缺少的是分解者,即细菌、真菌等。
18.(2025九下·浙江月考)“波尔多液”是一种保护性的杀菌剂,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 具有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病菌不会产生抗药性、对人和畜低毒等特点,是应用历史最长的一种杀菌剂。如图所示是利用废弃铜料(只含有铜和一定量的铁)和石灰石制备“波尔多液”的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器1中将硫酸以喷淋方式注入的目的是   。
(2) 气体B的化学式为   。
(3)反应器3和反应器4的内壁不能为铁或铝,原因是   (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即可)。
【答案】(1)增大反应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CO2
(3)Fe+CuSO4=CuSO4+ Fe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从增大物质间的接触面积及保证铁完全反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2)根据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来分析;
(3)根据硫酸铜溶液能和铁、铝反应来分析。
【解答】 (1)反应器1中将硫酸以喷淋方式注入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铁与硫酸反应,铜与硫酸不反应,因此反应器1中过量硫酸的作用是保证铁能够被完全反应;
(2)气体B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3)反应器3和反应器4的内壁不能为铁,原因是硫酸铜溶液能和铁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uSO4+Fe=Cu+FeSO4。
19.(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两个光滑圆弧槽和一段粗糙水平面相连接的装置。将质量为m的物体从左侧圆弧槽A点静止释放,最高到达右侧圆弧槽B点处;然后再次滑下,最高到达左侧圆弧槽C点处。其中水平面长度为s,A、C两水平面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h。 (忽略空气阻力)
(1)物体从A 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   (选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
(2)物体从A 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   。 (用字母表示,下同)
(3)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
【答案】(1)减小
(2)mgH
(3)mg(H-h)/2s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机械能守恒
【解析】【分析】(1)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小;
(2)由重力公式G=mg可得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根据公式W=GH可得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
(3)物体在起点A具有的重力势能减去在C点具有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经过两次水平面克服摩擦力消耗的机械能,根据W=Fs可求出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受摩擦力。
【解答】 (1)物体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水平面相连接的装置是粗糙的,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小;
(2)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为:G=mg,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W=GH=mgH;即物体在A处具有的重力势能为:EpA=mgH,
(3)物体返回到达左侧圆弧槽C点处时,物体在C处具有的重力势能为:EpC=mgH,
物体在水平面上消耗的机械能为:ΔE=EpA-EpB=mgH-mgh,
物体经过了两次水平面,物体每经过一次水平面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Wf=ΔE=(mgH-mgh),
根据W=Fs得,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20.(2025九下·浙江月考)近几年,居家办公生活成为间歇性常态,运动也从健身房、体育馆等场景搬进了家中的四方天地,健身直播模式也由此爆火。
(1)运动后,需及时补充水分。水分主要在   (填器官名称)被吸收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   。
(2)高强度训练时会大量出汗,同时肾小管的   作用也会加强,若不及时喝水,尿液量会明显减少。
(3)跳健身操时如果佩戴N95 口罩,会导致氧气吸入不及时,血液中的   运输氧量减对肺及其他器官也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发生猝死。
【答案】(1)小肠;右心房
(2)重吸收
(3)红细胞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它有许多适应吸收的结构特点,如小肠很长,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水分、无机盐、维生素以及消化后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
(2)脏分为四个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体循环的路径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流经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小肠吸收的水分进入血液后,经肠系膜静脉等汇入下腔静脉,所以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形成尿液。
(4)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这一特性使得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解答】(1)小肠: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且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些结构特点使得水分能够在这里被高效地吸收进入血液。
右心房:水分被小肠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经肠系膜静脉等血管汇集到下腔静脉,然后流回心脏的右心房。所以吸收后的水分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右心房。
(2)重吸收:当人体高强度训练大量出汗时,身体会处于缺水状态,此时肾脏会通过调节来维持体内的水平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加强,它会将原尿中更多的水分重新吸收回血液,从而减少尿液的生成,使尿液量明显减少,以保留体内的水分。
(3)红细胞: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具有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的特性,因此红细胞能够运输氧气。跳健身操时佩戴 N95 口罩导致氧气吸入不及时,会使血液中红细胞运输氧量减少,进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的氧气供应,对肺及其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21.(2025九下·浙江月考)图甲是台灯的实物图,图乙是该台灯的电路图,AB表示台灯插头的两个插脚。
(1)从安全性考虑,台灯插头的插脚A应与丙图中两孔插座的   孔相连(填字母)。
(2)小科将台灯插头插入图丙的CD插座后,闭合台灯开关,台灯不发光。经检查,G点左侧的零线断了,其他元件都完好。此时开关S断开,用测电笔检测E,F,G各点,氖管发光的是   点。
【答案】(1)D
(2)EFG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1)开关接火线;
(2)当图3中G点左侧零线断线后,由于插座CD中插由开关闭合的台灯,这样零线G点右侧电路与火线相连,使用测电笔检测,笔尖接触导线时氖管会发光。
【解答】(1)家庭电路中开关应接在火线与灯泡之间,这样更安全,故台灯插头的插脚A应与图3中两孔插座的D相连;
(2)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设备,即当用测电笔检测时,若是碰到火线,氖管会发光的;当G点左侧的零线断了,台灯插头插入插座后,闭合台灯开关,台灯不发光;开关S断开,E点与火线直接相连,F、G通过图3的灯以及台灯与火线(间接)相连,故用试电笔检测E、F、G三点都能使氖管发光。
22.(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是一个检测天然气泄漏的电路,R1气敏电阻,其阻值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天然气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连接在   (选填“AB”或“CD”)两端的警报响起。为使该检测电路在天然气浓度更低时报警,可将控制电路中R2的滑片向   (选填“上”或“下”)移。
【答案】CD;上
【知识点】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图中气敏电阻R1阻值随CO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由欧姆定律得出控制电路的电流变化,根据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可知磁性的变化,结合电路分析;
为使该检测电路在天然气浓度更低时报警,因控制电路衔铁被吸下的最小电流不变,由欧姆定律和电阻的串联分析。
【解答】当天然气浓度升高时,气敏电阻R1阻值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控制电路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磁性增强;当天然气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衔铁被吸下,电铃发声报警,故电铃应接在CD之间;
天然气浓度越低电阻越大,因控制电路衔铁被吸下的最小电流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衔铁吸下时电路的总电阻不变,此时需要减小变阻器的电阻,故将R2的滑片向上移。
23.(2025九下·浙江月考)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小科进行了如图甲实验。请分析回答:
步骤1:取10支试管,分为5组。每组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唾液淀粉酶溶液和2mL浓度为2%的淀粉溶液。
步骤2:将每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步骤3:将装有混合溶液的5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 45℃、55℃水浴中。
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多孔瓷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已知碘液的颜色为棕黄色。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小科认为该实验过程有一个错误,应在步骤2前   (填操作过程)。
(3)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正确操作。第1min时,1-5号试管取出的反应液与碘液混合后均呈蓝色,其原因是   。
(4)多次取样观察,记录各组实验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物开始呈棕黄色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上述实验结果,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1)温度
(2)将5组试管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一段时间
(3)淀粉酶的催化时间较短,部分未催化的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4)在15℃-55℃之间,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35℃左右时酶的活性最强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没有甜味的但淀粉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具有甜味。
(2)人的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它的作用下口腔中的部分淀粉可以转化成麦芽糖。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摄氏度。
(3)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解答】(1)该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2)步骤2中将每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再放入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在混合的瞬间可能发生催化反应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应将5组的试管分别置于 15℃、25℃、35℃、45℃、55℃的水浴中一段时间后混合,保证混合时反应物与酶的温度相同。
(3)第1min时,淀粉酶的催化时间较短,部分未催化分解的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1-5号试管取出的反应液与碘液混合后均呈蓝色。
(4)分析图乙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 15℃~55℃之间,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35℃左右时酶的活性最强。
24.(2025九下·浙江月考)小科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巧妙地测出一石块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A.取一根筷子,用细线将其悬挂,调节悬挂位置,直至筷子水平平衡,悬挂位置记为0点,如图甲所示;
B.将矿泉水瓶剪成烧杯形状,倾斜固定放置,在瓶中装水至溢水口处,用细线系紧石块,将石块缓慢浸入水中,溢出的水全部装入轻质塑料袋中,如图乙所示;温州百优教育
C.取出石块,擦干水分;将装水的塑料袋和石块分别挂于筷子上0点两侧,移动悬挂位置使筷子仍水平平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0点到两悬挂点的距离l1和l2,如图丙所示。
(1)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石块密度    (用字母ρ水和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2)实验过程中,有同学认为筷子粗细不均匀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小科告诉他们没有影响, 因为   。
(3)图乙所示步骤中,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实验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ρ水l1/l2
(2)筷子水平平衡时,自身重力作用在支点
(3)偏大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1)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和石块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相等,确定等量关系,解出石块的密度;
(2)筷子粗细不均匀,实验时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支点到重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为零,则消除筷子自身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3)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溢出的水偏少,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判断。
【解答】 (1)图丙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
G水L1=G石L2,
由于G=mg=ρVg可得:ρ水V水L1=ρ石V石L2;
石块体积等于它排出水的体积,所以,V石=V水,
则:ρ水L1=ρ石L2,
所以,;
(2)由于实验时调节悬挂位置,直至筷子水平平衡,此时重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支点到重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为零,则消除筷子自身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所以筷子粗细不均匀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3)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则溢出的水的体积小于实际排开的水的体积,则溢出的水的重力小于排开的水的重力,当在图丙实验时,L1变大,根据可知ρ石偏大;
25.(2025九下·浙江月考)麦片因营养丰富,成为很多人早餐的首选。为了验证某品牌麦片是否含“铁粉”,小科进行了实验验证:
步骤1:将这种麦片和蒸馏水倒入打浆机中打成浆后,转移到密封袋中。
步骤2:摇晃密封袋约30秒,将磁铁贴紧密封袋一侧吸附。此时在磁铁下方肉眼可见被磁铁吸出的黑色颗粒。
(1)为进一步确定黑色颗粒的成分,小科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参与探究活动。
资料:铁粉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粉末,都能被磁铁吸引,都能与酸反应但现象不同。
【猜想】黑色粉末可能是: a.全部是 Fe; b.全部是 Fe3O4, c. Fe和 Fe3O4都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   。 有气泡产生 黑色粉末中含有 Fe
(2)小科再取黑色粉末,进行如右图的操作:
若猜想c成立,则右图实验中的现象为   。
(3)【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   。
【答案】(1)稀HCl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无尾气处理装置,CO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1)铁与酸的反应:铁(Fe)属于较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等酸发生置换反应。
(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尾气处理:在化学实验中,若涉及有毒有害气体(如本题中的一氧化碳)的产生,必须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其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常见的尾气处理方法有燃烧法(将可燃性有毒气体燃烧转化为无害物质)、吸收法(用合适的试剂吸收气体)、收集法(收集起来后续处理)等 。
【解答】(1)实验原理:因为要验证黑色粉末中是否含有铁(Fe) ,铁能与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等酸发生反应,反应会产生氢气,从而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而四氧化三铁与酸反应不会产生气体。所以加入的试剂可以是稀盐酸(答案中给出的稀 HCl ),也可以是稀硫酸等酸溶液。
(2)反应原理:如果猜想 c 成立,即黑色粉末是 Fe 和Fe3O4都有。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CO)能还原四氧化三铁,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若猜想 c 成立,实验中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环保问题:在这个实验中,使用了一氧化碳(CO)作为还原剂,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该装置没有对未反应的一氧化碳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从环保角度看,装置的缺陷是无尾气处理装置 。常见的尾气处理方法有燃烧法(将一氧化碳点燃使其转化为二氧化碳)、收集法(用气球等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等。
26.(2025九下·浙江月考)小科同学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为三节干电池,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1)请用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正确连接完整。
(2)小科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测量了六组且记下对应的电压表(0.5V、1.0V、……、3.0V)和电流表的示数, 并绘制成图乙所示的I——U图像, 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3)根据图乙分析,为完成上述整个实验,最合理的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
A.“0.5A 10Ω” B.“1A 20Ω”
C.“1A 60Ω” D.“0.2A 200Ω”
【答案】(1)
(2)1
(3)C
【知识点】小灯泡电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1)图乙确定电流表量程,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根据灯泡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量程,将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
(2)电表使用时,电流应从电表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电表指针反向偏转;
(3)根据P结合灯的电阻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分析回答;
(4)要测灯的额定功率,首先使灯正常发光,先将电压表与灯并联,通过移动滑片的位置,使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保持滑片位置不动,通过开关的转换,使电压表测灯与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因此时各电阻的大小和电压不变,灯仍正常工作,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求出此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由欧姆定律可求出灯的额定电流,根据P=UI可求出灯的额定功率。
【解答】 (1)由图乙可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并联在灯泡两端,如下图所示:
(2)电路连接完后,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即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说明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若灯的电阻不变,则当灯泡两端的电压调为额定电压的一半时,根据,灯的实际功率为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但当灯泡两端的电压调为额定电压的一半时,灯的实际功率变小,灯的温度降低了,此时灯的电阻减小了,根据可知,测得的P实>P额;
(4)由图可知,要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首先使灯正常发光,先将开关S2接b,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读数为小灯泡额定电压U额;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动,将开关S2接a,电压表测灯与R0两端的电压,因此时各电阻的大小和电压不变,灯仍正常工作,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由欧姆定律可求出灯的额定电流,根据P=UI可求出灯的额定功率。
27.(2025九下·浙江月考)回答下列与健康相关的问题:
(1)2024年12月30日,北京市疾控中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值得重视的消息:流感病毒感染预计将在2025年1月上旬达到高峰。流感病毒对患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造成严重伤害。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由于   缺乏,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致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全部吸收,糖分随尿液排出;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导致心脏肌肉缺血。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中不包括   。
A.吸烟 B.紧张 C.肥胖 D.经常运动
(2)甲流是常见的流行性感冒,由甲型H1N1 病毒等病原体引起,主要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除勤通风、勤洗手、佩戴口罩外,注射甲流疫苗能在体内产生一定的防御功能,这种保护性的生理功能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答案】(1)胰岛素;D
(2)特异性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1)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中的胰岛 β 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在人体糖代谢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同时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时,身体无法有效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
(2)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如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
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在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它是通过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来实现的,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例如,注射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就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答】(1)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来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胰岛素缺乏时,血糖浓度会升高,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就会有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病。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长期精神紧张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也易引发冠心病;肥胖者往往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这些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经常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和血压,有助于预防冠心病,所以答案选 D。
(2)注射甲流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抗体只对甲型 H1N1 病毒有免疫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具有特异性。所以这种保护性的生理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
28.(2025九下·浙江月考)春天是最美赏花季,小科观赏后绘制了三种花的图案,如图:
(1)查阅检索表信息可知如图中   是桃花。 (选填“甲”或“乙”或“丙”)
(2)有人误以为樱花结出的果实是樱桃,其实樱花的果实是酸涩不可食用的黑色小果,黑色小果是由花中的   发育而来。
(3)梅花的叶片有锯齿,有科学家研究认为在气候寒冷、生长季节短的地方,边缘有锯齿的叶片对植物生长更有利。这一性状是由   决定的。
【答案】(1)乙
(2)子房
(3)基因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
【解答】(1)由上图3b知桃花纸条表面无刺,1b知花柄短,直接贴生于枝干可知:乙为桃花。
(2)子房是会发育成果实的,外面的子房壁发育成果皮,里面含有的胚珠发育成为种子。故樱花黑色小果是由花中的子房发育而来。
(3)梅花的叶片有锯齿,有科学家研究认为在气候寒冷、生长季节短的地方,边缘有锯齿的叶片对植物生长更有利。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29.(2025九下·浙江月考)秋冬气候干燥,易引发咽喉炎。医生建议,每日用浓盐水漱口5~6次,能起到消炎杀菌的效果。为缓解咽喉不适,小科按医生的吩咐配制氯化钠溶液,用作漱口剂,如下图所示。
(1)下图是小科的实验操作,请指出其中的一个错误:    。
(2)小科利用粗盐来配制氯化钠溶液,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更正全部操作后,根据上图数据正确读数,请计算所配置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2)偏小
(3)A%=8g/50g=16%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 (1)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进行分析;
(3)根据进行分析。
【解答】 (1)用量筒量取水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而图中为俯视读数。
(2)若用粗盐来配制氯化钠溶液,则溶质质量会偏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3)由图可知,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为5g+3g=8g,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为42mL,
则水的质量为42mL×1g/mL=42g,则
30.(2025九下·浙江月考)为了探究酸碱反应,甲乙同学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如图所示:
(1)如果酸碱能反应,甲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为了探究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乙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26.5%的 溶液,如图丙,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则乙反应后是____。
A.盐酸过量 B. C.恰好完全反应
(3)丙实验中最终生成多少克沉淀 并在图戊中画出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曲线。(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A
(3)设生成的CaCO3的质量为x
106 100
10.6g x
106: 10.6g=100: x
X=10g
|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进行分析;
(2)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后的溶液含有氯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结合曲线图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分析计算根据计算数据绘制曲线图即可。
【解答】 (1)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甲烧杯溶液的红色变为无色,说明酸碱能反应;
(2)由图丁可知乙反应后的溶液pH<7,说明溶液中仍有稀盐酸,直到滴加的Na2CO3溶液达到30.0g,稀盐酸被完全反应掉,Na2CO3溶液开始与CaCl2溶液反应,当滴加Na2CO3溶液到70.0g时,CaCl2溶液被完全反应掉。
31.(2025九下·浙江月考)小科家买了一个家用电吹风,其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请解答:
型号 SHZ2010-624
热风温度 50℃~75℃
额定功率 热风时: 1000W 冷风时: 120W
额定电压 220V
质量 0.5kg
(1)开关接至2时,电吹风的状态是   (选填“吹冷风”或“吹热风”)。
(2)求电热丝的电阻。
(3)某次吹头发,电吹风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分钟,功率与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求电吹风消耗的电能。
【答案】(1)吹冷风
(2)P=1000W-120W=880W
(3)W= Pt=1000W*120s+120W*60s=127200J
【知识点】电器的电功率;电功率
【解析】【分析】(1)由图甲可知,当开关接至2时,只有电动机工作,据此判断电吹风的状态;
(2)当开关接至1时,电动机和电热丝并联,由图乙可知电吹风吹热风和冷风时的电功率,
根据P电热丝=P热-P冷求出电热丝的电功率,根据求出电热丝的电阻;
(3)由图乙可知,电吹风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分钟,热风状态时工作的时间和冷风状态时工作的时间,根据W=Pt分别求出电吹风热风状态和冷风状态时消耗的电能,据此求出电吹风消耗的总电能。
【解答】(1)由图甲可知,当开关接至2时,只有电动机工作,电吹风只吹风,不发热,所以电吹风的状态是吹冷风;
32.(2025九下·浙江月考)2023年4月18日,比亚迪在2023上海车展上发布仰望U8增程式汽车,这是比亚迪旗下仰望品牌的一款百万级新能源越野汽车。仰望U8采用增程式动力系统,其原理是发动机启动后发电给电池包充电,电池包驱动电动机,进而驱动车身,实现车辆的前行。如图是仰望U8的相关参数,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驱动方式 车轮个数 自重/t 油箱容量/L 综合续航里程/km
前后智能四驱 4 3.6 75 1000
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cm2 电池容量/kW·h 最大功率/kW 零百加速/s 纯电续航/km
1×103 49 880 3.6 180
(1)空载时,仰望U8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当仰望U8电池没电时,可以仅靠燃油发电行驶。若一升燃油能发3度电,仰望U8一箱油发的电能让车最多行驶多远 (不计电能损失,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 好的车加速快, 更需要“停车快”。仰望U8 从100km/h刹车停下的实测距离为39.61m。若特殊情况下想进一步减小刹车距离,可以改进哪些设计 提出一种即可。
【答案】(1)G= mg=3600kg*10N/ kg=36000NP=F/S=36000N/(4*0.1m2)=90000Pa
(2)W=75L*3kW·h/L=225 kW·h,S=180km*225 kW·h/49 kW·h=826.5km
(3)①换用粗糙程度更大的轮胎增大摩擦力;
②增大轮胎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压强公式分析。
(2)能量的计算:已知一升燃油发电的能量,通过油箱容积可算出一箱油发电的总能量。
根据能量与行驶距离的比例关系计算行驶距离:已知车行驶一定距离所消耗的电能,通过总电能与单位距离消耗电能的比例关系可算出行驶的总距离。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与刹车距离的关系:刹车时,摩擦力是使车停下来的力,摩擦力越大,车的加速度越大,在初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越短。
【解答】(3)当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时,在车对地面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大,从而使车在刹车时能更快地停下来,减小刹车距离。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大刹车系统对车轮的压力,如改进刹车卡钳的设计,使刹车卡钳能更有力地夹住刹车盘,也能增大摩擦力,减小刹车距离。
1 / 1浙江省浙派联盟2025年九年级3月科学独立作业
1.(2025九下·浙江月考)“为30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正脊筛查”列入2023年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该项目可以获得学生的脊柱曲度、体质指标等信息。“正脊筛查”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2.(2025九下·浙江月考)现有史籍中最早讨论滑轮的是《墨经》。书中将向上提举重物的力称为“挈”,往下降落的力称为“收”,整个滑轮称为“绳制” (图1)。现分别用甲、乙两个力替代“收”(图2),使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上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使用这个滑轮能省力
B.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大小
C.甲拉力做的功大于乙拉力做的功
D.甲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小于乙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3.(2025九下·浙江月考)海獭、海狮、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皮下普遍有厚厚的脂肪,而同水域的鱼类,爬行类却没有,这主要与它们的哪项生理特征相适应(  )
A.体温是否恒定 B.运动方式
C.营养方式 D.呼吸方式
4.(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所示是我省某校学生在一个学期内,观察记录自然笔记时在校园拍摄的一组照片。分析照片中景象,可知拍摄这组照片时(  )
A.太阳直射在靠近北回归线处 B.我省的白昼时长在逐渐变短
C.正是在我省赏桃花的最佳时节 D.处于我省全年气温最低的月份
5.(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为小科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
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
D.该原子核由2个中子和2个电子构成
6.(2025九下·浙江月考)小科学习了科学课后,更加用心地观察生活,通过观察咖啡制作过程总结了下列几点想法,关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咖啡香飘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
B.咖啡在变凉的过程中,以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C.咖啡在变凉的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加
D.咖啡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7.(2025九下·浙江月考)下列四种物质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
A.石墨 B.干冰 C.沥青 D.陶瓷
8.(2025九下·浙江月考)当航天员朱杨柱和桂海潮打起用水做的“乒乓球”时,地面课堂的同学们纷纷发出惊叹的声音。在太空中,乒乓球拍上所绑的吸汗毛巾的微绒毛让液体无法吸附,能让水球和毛巾形成疏水结构,呈现出“拍水不破”的效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做的“乒乓球”在太空中不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
B.球拍拍打“乒乓球”的力的大小等于“乒乓球”给球拍的反作用力
C.“乒乓球”被击打前处于平衡状态
D.“乒乓球”离开球拍后, “乒乓球”加速向前运动
9.(2025九下·浙江月考)我国外科专家首创“跟腱一脊髓中枢一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解决了脊髓损伤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难题。具体做法是:分别剪断患者支配跟腱及膀胱的传出神经,然后将二者进行显微手术缝合,如图所示。患者通过敲击自己的跟腱引起反射促使膀胱排尿。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膀胱
B.人体在②中产生尿意的感觉
C.上述人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①
D.患者敲击自己的跟腱促使膀胱排尿属于条件反射
10.(2025九下·浙江月考)网传大功率激光笔照射眼睛,会导致眼睛永久性失明。小科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激光照射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探究这个过程。发现在激光照射下,纸上的碳粉消失了。下列关于凸透镜的模拟的眼部结构、碳粉消失时对应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晶状体、汽化、吸热 B.晶状体、升华、吸热
C.晶状体、升华、放热 D.玻璃体、熔化、吸热
11.(2025九下·浙江月考)2020年11月1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在“奋斗者”号下潜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奋斗者”号所用材料钛合金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合成材料
B.“奋斗者”在水下下潜过程中所受压力与浮力都逐渐增大
C.“奋斗者”成功坐底的马里亚纳海沟是由板块张裂形成
D.“奋斗者”号采用声呐等定位导航,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12.(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所示是磷与氧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磷原子,“○”表示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虚线框中应该是(  )
A. B. C. D.
13.(2025九下·浙江月考)小科在学习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后,制作了“针孔照相机”,如右图,看到清晰的像后,如把小孔变小一些,观察到的像将(  )
A.变小 B.变大 C.变暗 D.变亮
14.(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0~6时附近,植物没有进行呼吸作用
B.该植株一昼夜内在b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C.a、c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均相等
D.12时附近,呼吸作用增强导致光合作用下降
15.(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甲所示是健身蹦床,原理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压力传感器R的阻值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在运动者从与蹦床接触至下落到最低点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蹦床受到的压力逐渐变小
B.运动者的速度逐渐变小
C.电流表 的示数逐渐变小,电压表 的示数逐渐变大
D.R1消耗的功率逐渐变大,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逐渐变大
16.(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所示是小科为爷爷购买的一款助听器及部分结构名称。
(1)助听器能帮助听力衰减患者听见声音是因为它能增大声音 的   这一特性。
(2)调节助听器上的音量控制旋钮可以改变声音的放大程度,它的实质是   (填某种电学元件)。
(3)小科查阅说明书后,了解到助听器的麦克风能将收集到的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而内部的动圈式话器则会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其中动圈式话器的原理是   。
17.(2025九下·浙江月考)某河流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漂浮在水面,研究团队通过引入食藻虫等方式,对该河流水质进行治理改善。该河流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所示食物网中有多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
(2)图中生物,与黑鱼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3)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则图中的生物成分还缺少   。
18.(2025九下·浙江月考)“波尔多液”是一种保护性的杀菌剂,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 具有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病菌不会产生抗药性、对人和畜低毒等特点,是应用历史最长的一种杀菌剂。如图所示是利用废弃铜料(只含有铜和一定量的铁)和石灰石制备“波尔多液”的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器1中将硫酸以喷淋方式注入的目的是   。
(2) 气体B的化学式为   。
(3)反应器3和反应器4的内壁不能为铁或铝,原因是   (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即可)。
19.(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两个光滑圆弧槽和一段粗糙水平面相连接的装置。将质量为m的物体从左侧圆弧槽A点静止释放,最高到达右侧圆弧槽B点处;然后再次滑下,最高到达左侧圆弧槽C点处。其中水平面长度为s,A、C两水平面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h。 (忽略空气阻力)
(1)物体从A 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   (选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
(2)物体从A 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   。 (用字母表示,下同)
(3)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
20.(2025九下·浙江月考)近几年,居家办公生活成为间歇性常态,运动也从健身房、体育馆等场景搬进了家中的四方天地,健身直播模式也由此爆火。
(1)运动后,需及时补充水分。水分主要在   (填器官名称)被吸收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   。
(2)高强度训练时会大量出汗,同时肾小管的   作用也会加强,若不及时喝水,尿液量会明显减少。
(3)跳健身操时如果佩戴N95 口罩,会导致氧气吸入不及时,血液中的   运输氧量减对肺及其他器官也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发生猝死。
21.(2025九下·浙江月考)图甲是台灯的实物图,图乙是该台灯的电路图,AB表示台灯插头的两个插脚。
(1)从安全性考虑,台灯插头的插脚A应与丙图中两孔插座的   孔相连(填字母)。
(2)小科将台灯插头插入图丙的CD插座后,闭合台灯开关,台灯不发光。经检查,G点左侧的零线断了,其他元件都完好。此时开关S断开,用测电笔检测E,F,G各点,氖管发光的是   点。
22.(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是一个检测天然气泄漏的电路,R1气敏电阻,其阻值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天然气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连接在   (选填“AB”或“CD”)两端的警报响起。为使该检测电路在天然气浓度更低时报警,可将控制电路中R2的滑片向   (选填“上”或“下”)移。
23.(2025九下·浙江月考)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小科进行了如图甲实验。请分析回答:
步骤1:取10支试管,分为5组。每组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唾液淀粉酶溶液和2mL浓度为2%的淀粉溶液。
步骤2:将每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步骤3:将装有混合溶液的5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 45℃、55℃水浴中。
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多孔瓷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已知碘液的颜色为棕黄色。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小科认为该实验过程有一个错误,应在步骤2前   (填操作过程)。
(3)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正确操作。第1min时,1-5号试管取出的反应液与碘液混合后均呈蓝色,其原因是   。
(4)多次取样观察,记录各组实验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物开始呈棕黄色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上述实验结果,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4.(2025九下·浙江月考)小科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巧妙地测出一石块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A.取一根筷子,用细线将其悬挂,调节悬挂位置,直至筷子水平平衡,悬挂位置记为0点,如图甲所示;
B.将矿泉水瓶剪成烧杯形状,倾斜固定放置,在瓶中装水至溢水口处,用细线系紧石块,将石块缓慢浸入水中,溢出的水全部装入轻质塑料袋中,如图乙所示;温州百优教育
C.取出石块,擦干水分;将装水的塑料袋和石块分别挂于筷子上0点两侧,移动悬挂位置使筷子仍水平平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0点到两悬挂点的距离l1和l2,如图丙所示。
(1)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石块密度    (用字母ρ水和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2)实验过程中,有同学认为筷子粗细不均匀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小科告诉他们没有影响, 因为   。
(3)图乙所示步骤中,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实验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5.(2025九下·浙江月考)麦片因营养丰富,成为很多人早餐的首选。为了验证某品牌麦片是否含“铁粉”,小科进行了实验验证:
步骤1:将这种麦片和蒸馏水倒入打浆机中打成浆后,转移到密封袋中。
步骤2:摇晃密封袋约30秒,将磁铁贴紧密封袋一侧吸附。此时在磁铁下方肉眼可见被磁铁吸出的黑色颗粒。
(1)为进一步确定黑色颗粒的成分,小科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参与探究活动。
资料:铁粉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粉末,都能被磁铁吸引,都能与酸反应但现象不同。
【猜想】黑色粉末可能是: a.全部是 Fe; b.全部是 Fe3O4, c. Fe和 Fe3O4都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   。 有气泡产生 黑色粉末中含有 Fe
(2)小科再取黑色粉末,进行如右图的操作:
若猜想c成立,则右图实验中的现象为   。
(3)【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   。
26.(2025九下·浙江月考)小科同学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为三节干电池,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1)请用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正确连接完整。
(2)小科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测量了六组且记下对应的电压表(0.5V、1.0V、……、3.0V)和电流表的示数, 并绘制成图乙所示的I——U图像, 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3)根据图乙分析,为完成上述整个实验,最合理的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
A.“0.5A 10Ω” B.“1A 20Ω”
C.“1A 60Ω” D.“0.2A 200Ω”
27.(2025九下·浙江月考)回答下列与健康相关的问题:
(1)2024年12月30日,北京市疾控中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值得重视的消息:流感病毒感染预计将在2025年1月上旬达到高峰。流感病毒对患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造成严重伤害。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由于   缺乏,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致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全部吸收,糖分随尿液排出;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导致心脏肌肉缺血。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中不包括   。
A.吸烟 B.紧张 C.肥胖 D.经常运动
(2)甲流是常见的流行性感冒,由甲型H1N1 病毒等病原体引起,主要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除勤通风、勤洗手、佩戴口罩外,注射甲流疫苗能在体内产生一定的防御功能,这种保护性的生理功能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8.(2025九下·浙江月考)春天是最美赏花季,小科观赏后绘制了三种花的图案,如图:
(1)查阅检索表信息可知如图中   是桃花。 (选填“甲”或“乙”或“丙”)
(2)有人误以为樱花结出的果实是樱桃,其实樱花的果实是酸涩不可食用的黑色小果,黑色小果是由花中的   发育而来。
(3)梅花的叶片有锯齿,有科学家研究认为在气候寒冷、生长季节短的地方,边缘有锯齿的叶片对植物生长更有利。这一性状是由   决定的。
29.(2025九下·浙江月考)秋冬气候干燥,易引发咽喉炎。医生建议,每日用浓盐水漱口5~6次,能起到消炎杀菌的效果。为缓解咽喉不适,小科按医生的吩咐配制氯化钠溶液,用作漱口剂,如下图所示。
(1)下图是小科的实验操作,请指出其中的一个错误:    。
(2)小科利用粗盐来配制氯化钠溶液,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更正全部操作后,根据上图数据正确读数,请计算所配置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0.(2025九下·浙江月考)为了探究酸碱反应,甲乙同学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如图所示:
(1)如果酸碱能反应,甲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为了探究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乙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26.5%的 溶液,如图丙,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则乙反应后是____。
A.盐酸过量 B. C.恰好完全反应
(3)丙实验中最终生成多少克沉淀 并在图戊中画出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曲线。(写出计算过程)
31.(2025九下·浙江月考)小科家买了一个家用电吹风,其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请解答:
型号 SHZ2010-624
热风温度 50℃~75℃
额定功率 热风时: 1000W 冷风时: 120W
额定电压 220V
质量 0.5kg
(1)开关接至2时,电吹风的状态是   (选填“吹冷风”或“吹热风”)。
(2)求电热丝的电阻。
(3)某次吹头发,电吹风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分钟,功率与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求电吹风消耗的电能。
32.(2025九下·浙江月考)2023年4月18日,比亚迪在2023上海车展上发布仰望U8增程式汽车,这是比亚迪旗下仰望品牌的一款百万级新能源越野汽车。仰望U8采用增程式动力系统,其原理是发动机启动后发电给电池包充电,电池包驱动电动机,进而驱动车身,实现车辆的前行。如图是仰望U8的相关参数,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驱动方式 车轮个数 自重/t 油箱容量/L 综合续航里程/km
前后智能四驱 4 3.6 75 1000
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cm2 电池容量/kW·h 最大功率/kW 零百加速/s 纯电续航/km
1×103 49 880 3.6 180
(1)空载时,仰望U8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当仰望U8电池没电时,可以仅靠燃油发电行驶。若一升燃油能发3度电,仰望U8一箱油发的电能让车最多行驶多远 (不计电能损失,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 好的车加速快, 更需要“停车快”。仰望U8 从100km/h刹车停下的实测距离为39.61m。若特殊情况下想进一步减小刹车距离,可以改进哪些设计 提出一种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正脊筛查”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收集事实与证据。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A、由图可知,图中的滑轮是定滑轮,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由此得出结论;
BC、定滑轮是等臂杠杆,由于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出结论;
D、由题意可知,重物在相同时间内上升的距离相同;在使用定滑轮中,绳子移动的距离等于重物上升的距离,由此可得出结论。
【解答】A、由图可知,图中的滑轮是定滑轮,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故A错误;
BC、定滑轮是等臂杠杆,由于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即甲、乙拉力的力臂相等,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的大小,故B正确、C错误;
D、由题意可知,重物在相同时间内上升的距离相同,即重物上升的速度相同;在使用定滑轮中,绳子移动的距离等于重物上升的距离,绳子移动的时间和重物上升的时间相同,根据v=
可知,甲、乙拉力移动的速度都等于重物上升的速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 五大类脊椎动物,由高等到低等分别是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哺乳类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全身被毛,用肺呼吸;鸟类全身被羽毛,体温恒定,卵生,用肺呼吸;爬行类,体温不恒定,卵生,用肺呼吸;两栖类,皮肤裸露,体温不恒定,卵生,幼年用鳃呼吸,成年用肺呼吸,皮肤辅助;鱼类卵生,体温不恒定,终年生活在水中;
【解答】 海獭、海狮、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皮下普遍有厚厚的脂肪,而同水域的鱼类,爬行类却没有,这主要与它们的体温是否恒定有关;
故答案为:A
4.【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图中所示的是桂花盛开的季节,该季节是秋季,此时太阳直射点靠近赤道,浙江省的白昼时长在逐渐变短,浙江省全年气温最低的月份是冬季的1月。
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小塘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由图示可知,核外有2个电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内质子数为2;中子数也为2,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核内有2个质子,故该模型表示的是氦原子,故A错误;
B、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核内有2个质子,核电荷数为2,故B正确;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C错误;
D、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7.【答案】A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石墨能导电,陶瓷不导电。
【解答】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石墨属于单质,也是导体,故选项正确;
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不是单质,故选项错误;
C、沥青属于混合物,但不是晶体,故选项错误;
D、陶瓷属于混合物,但不导电,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D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分析】1、重力与失重: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在太空中的物体依然受到地球重力作用。但在航天器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这是因为航天器和物体都在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重力提供,使得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好像 “不受重力”,但实际上重力是存在的。
2、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球拍拍打 “乒乓球” 的力与 “乒乓球” 给球拍的反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
3、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在太空中,“乒乓球” 被击打前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处于平衡状态。
4、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 “乒乓球” 离开球拍后,由于受到球拍的击打力,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会加速向前运动。
【解答】A、在太空中,物体仍然受到地球的引力(即重力)作用 ,只是处于失重状态,好像不受重力一样。所以水做的 “乒乓球” 在太空中是受到地球重力作用的,该选项错误。
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球拍拍打 “乒乓球” 的力与 “乒乓球” 给球拍的反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它们大小相等,该选项正确。
C、“乒乓球” 被击打前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状态是平衡状态的一种(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为平衡状态),此时 “乒乓球” 所受合力为零,处于平衡状态,该选项正确。
D、“乒乓球” 离开球拍后,由于在太空中几乎不受阻力,且此时 “乒乓球” 受到球拍给它的力(击打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在力的作用下,“乒乓球” 会加速向前运动,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 A。
9.【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图所示,①②为神经中枢(脊髓)。
【解答】A、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完成该人工反射也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
B、②是脊髓,“尿意”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B错误。
C、观察图所示重建的完整“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其感受器位于跟腱,神经中枢位于①,C正确。
D、敲击患者跟腱促发膀胱排尿,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简单(非条件)反射,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晶状体:人眼的晶状体类似凸透镜,具有弹性,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改变自身的曲度,从而对光线进行折射,使物体清晰成像在视网膜上 。比如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像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是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也是发生了升华现象。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分别是蒸发和沸腾 。例如,湿衣服晾干是水蒸发这种汽化现象;水烧开时的翻滚冒泡是沸腾这种汽化形式。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比如冰化成水、蜡烛受热变软变成液态等。
【解答】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而玻璃体是位于晶状体后面的透明胶状物质。所以在该实验中,凸透镜模拟的是眼部结构中的晶状体。
物态变化类型: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在激光照射下,纸上的碳粉由固态直接消失变成气态,这种物态变化是升华。
吸放热情况: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B。
11.【答案】D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液体的压强;浮力产生的原因;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新型金属材料
12.【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后有4个磷原子和10个氧原子,反应前有10个氧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虚线框内应有4个磷原子,观察选项可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时,得到清晰的像后,孔变小,通过的光量变小,观察到像变暗,大小不变。
【解答】看到清晰的像后,如把小孔变小一些,像的大小不变,光通量变少,观察到像变暗,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中曲线光合作用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曲线呼吸作用在一天中变化不大。
【解答】A、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所以0~6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
B、傍晚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c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B正错误;
C、据图可见:a、c点表示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正确;
D、12时附近,植物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关闭部分气孔,所以光合作用强度也有所下降,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答案】D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V测量R1两端的电压;根据压力的变化判定压敏电阻阻值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电流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P=UI判定总功率的变化。
【解答】由图可知,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V1测量R1两端的电压;
ABC、在人从与蹦床接触至下落到最低点过程中,蹦床受到的压力增大,压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根据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示数变大,故ABC错误;
D、电源电压不变,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则根据P=UI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逐渐变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1)响度
(2)变阻器
(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能运动的原理
【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和强弱;
(2)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以达到控制音量的目的;
(3)扬声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
【解答】(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和强弱,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音量,因此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这一特性;
(2)调节广播音量大小的电位器实质是滑动变阻器;
(3)动圈式受话器则会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与电动机的原理相同,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
17.【答案】(1)绿藻→鲢鱼
(2)鲢鱼
(3)分解者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解答】(1)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形成食物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3条,分别是:绿藻→食藻虫→鲢鱼、绿藻→食藻虫→黑鱼、绿藻→鲢鱼。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不可倒流,沿着食物链传递方向逐级递减。所以能量损失最少的是绿藻→鲢鱼。
(2)黑鱼与鲢鱼同属于鱼类,所以图中生物中与黑鱼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鲢鱼。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绿藻属于生产者,而食藻虫、黑鱼、鲢鱼等动物属于消费者,所以生物部分缺少的是分解者,即细菌、真菌等。
18.【答案】(1)增大反应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CO2
(3)Fe+CuSO4=CuSO4+ Fe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从增大物质间的接触面积及保证铁完全反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2)根据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来分析;
(3)根据硫酸铜溶液能和铁、铝反应来分析。
【解答】 (1)反应器1中将硫酸以喷淋方式注入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铁与硫酸反应,铜与硫酸不反应,因此反应器1中过量硫酸的作用是保证铁能够被完全反应;
(2)气体B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3)反应器3和反应器4的内壁不能为铁,原因是硫酸铜溶液能和铁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uSO4+Fe=Cu+FeSO4。
19.【答案】(1)减小
(2)mgH
(3)mg(H-h)/2s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机械能守恒
【解析】【分析】(1)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小;
(2)由重力公式G=mg可得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根据公式W=GH可得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
(3)物体在起点A具有的重力势能减去在C点具有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经过两次水平面克服摩擦力消耗的机械能,根据W=Fs可求出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受摩擦力。
【解答】 (1)物体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水平面相连接的装置是粗糙的,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小;
(2)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为:G=mg,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W=GH=mgH;即物体在A处具有的重力势能为:EpA=mgH,
(3)物体返回到达左侧圆弧槽C点处时,物体在C处具有的重力势能为:EpC=mgH,
物体在水平面上消耗的机械能为:ΔE=EpA-EpB=mgH-mgh,
物体经过了两次水平面,物体每经过一次水平面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Wf=ΔE=(mgH-mgh),
根据W=Fs得,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20.【答案】(1)小肠;右心房
(2)重吸收
(3)红细胞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它有许多适应吸收的结构特点,如小肠很长,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水分、无机盐、维生素以及消化后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
(2)脏分为四个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体循环的路径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流经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小肠吸收的水分进入血液后,经肠系膜静脉等汇入下腔静脉,所以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形成尿液。
(4)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这一特性使得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解答】(1)小肠: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且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些结构特点使得水分能够在这里被高效地吸收进入血液。
右心房:水分被小肠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经肠系膜静脉等血管汇集到下腔静脉,然后流回心脏的右心房。所以吸收后的水分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右心房。
(2)重吸收:当人体高强度训练大量出汗时,身体会处于缺水状态,此时肾脏会通过调节来维持体内的水平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加强,它会将原尿中更多的水分重新吸收回血液,从而减少尿液的生成,使尿液量明显减少,以保留体内的水分。
(3)红细胞: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具有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的特性,因此红细胞能够运输氧气。跳健身操时佩戴 N95 口罩导致氧气吸入不及时,会使血液中红细胞运输氧量减少,进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的氧气供应,对肺及其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21.【答案】(1)D
(2)EFG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1)开关接火线;
(2)当图3中G点左侧零线断线后,由于插座CD中插由开关闭合的台灯,这样零线G点右侧电路与火线相连,使用测电笔检测,笔尖接触导线时氖管会发光。
【解答】(1)家庭电路中开关应接在火线与灯泡之间,这样更安全,故台灯插头的插脚A应与图3中两孔插座的D相连;
(2)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设备,即当用测电笔检测时,若是碰到火线,氖管会发光的;当G点左侧的零线断了,台灯插头插入插座后,闭合台灯开关,台灯不发光;开关S断开,E点与火线直接相连,F、G通过图3的灯以及台灯与火线(间接)相连,故用试电笔检测E、F、G三点都能使氖管发光。
22.【答案】CD;上
【知识点】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图中气敏电阻R1阻值随CO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由欧姆定律得出控制电路的电流变化,根据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可知磁性的变化,结合电路分析;
为使该检测电路在天然气浓度更低时报警,因控制电路衔铁被吸下的最小电流不变,由欧姆定律和电阻的串联分析。
【解答】当天然气浓度升高时,气敏电阻R1阻值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控制电路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磁性增强;当天然气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衔铁被吸下,电铃发声报警,故电铃应接在CD之间;
天然气浓度越低电阻越大,因控制电路衔铁被吸下的最小电流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衔铁吸下时电路的总电阻不变,此时需要减小变阻器的电阻,故将R2的滑片向上移。
23.【答案】(1)温度
(2)将5组试管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一段时间
(3)淀粉酶的催化时间较短,部分未催化的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4)在15℃-55℃之间,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35℃左右时酶的活性最强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没有甜味的但淀粉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具有甜味。
(2)人的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它的作用下口腔中的部分淀粉可以转化成麦芽糖。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摄氏度。
(3)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解答】(1)该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2)步骤2中将每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再放入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在混合的瞬间可能发生催化反应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应将5组的试管分别置于 15℃、25℃、35℃、45℃、55℃的水浴中一段时间后混合,保证混合时反应物与酶的温度相同。
(3)第1min时,淀粉酶的催化时间较短,部分未催化分解的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1-5号试管取出的反应液与碘液混合后均呈蓝色。
(4)分析图乙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 15℃~55℃之间,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35℃左右时酶的活性最强。
24.【答案】(1)ρ水l1/l2
(2)筷子水平平衡时,自身重力作用在支点
(3)偏大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1)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和石块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相等,确定等量关系,解出石块的密度;
(2)筷子粗细不均匀,实验时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支点到重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为零,则消除筷子自身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3)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溢出的水偏少,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判断。
【解答】 (1)图丙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
G水L1=G石L2,
由于G=mg=ρVg可得:ρ水V水L1=ρ石V石L2;
石块体积等于它排出水的体积,所以,V石=V水,
则:ρ水L1=ρ石L2,
所以,;
(2)由于实验时调节悬挂位置,直至筷子水平平衡,此时重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支点到重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为零,则消除筷子自身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所以筷子粗细不均匀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3)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则溢出的水的体积小于实际排开的水的体积,则溢出的水的重力小于排开的水的重力,当在图丙实验时,L1变大,根据可知ρ石偏大;
25.【答案】(1)稀HCl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无尾气处理装置,CO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1)铁与酸的反应:铁(Fe)属于较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等酸发生置换反应。
(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尾气处理:在化学实验中,若涉及有毒有害气体(如本题中的一氧化碳)的产生,必须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其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常见的尾气处理方法有燃烧法(将可燃性有毒气体燃烧转化为无害物质)、吸收法(用合适的试剂吸收气体)、收集法(收集起来后续处理)等 。
【解答】(1)实验原理:因为要验证黑色粉末中是否含有铁(Fe) ,铁能与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等酸发生反应,反应会产生氢气,从而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而四氧化三铁与酸反应不会产生气体。所以加入的试剂可以是稀盐酸(答案中给出的稀 HCl ),也可以是稀硫酸等酸溶液。
(2)反应原理:如果猜想 c 成立,即黑色粉末是 Fe 和Fe3O4都有。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CO)能还原四氧化三铁,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若猜想 c 成立,实验中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环保问题:在这个实验中,使用了一氧化碳(CO)作为还原剂,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该装置没有对未反应的一氧化碳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从环保角度看,装置的缺陷是无尾气处理装置 。常见的尾气处理方法有燃烧法(将一氧化碳点燃使其转化为二氧化碳)、收集法(用气球等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等。
26.【答案】(1)
(2)1
(3)C
【知识点】小灯泡电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1)图乙确定电流表量程,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根据灯泡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量程,将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
(2)电表使用时,电流应从电表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电表指针反向偏转;
(3)根据P结合灯的电阻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分析回答;
(4)要测灯的额定功率,首先使灯正常发光,先将电压表与灯并联,通过移动滑片的位置,使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保持滑片位置不动,通过开关的转换,使电压表测灯与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因此时各电阻的大小和电压不变,灯仍正常工作,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求出此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由欧姆定律可求出灯的额定电流,根据P=UI可求出灯的额定功率。
【解答】 (1)由图乙可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并联在灯泡两端,如下图所示:
(2)电路连接完后,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即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说明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若灯的电阻不变,则当灯泡两端的电压调为额定电压的一半时,根据,灯的实际功率为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但当灯泡两端的电压调为额定电压的一半时,灯的实际功率变小,灯的温度降低了,此时灯的电阻减小了,根据可知,测得的P实>P额;
(4)由图可知,要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首先使灯正常发光,先将开关S2接b,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读数为小灯泡额定电压U额;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动,将开关S2接a,电压表测灯与R0两端的电压,因此时各电阻的大小和电压不变,灯仍正常工作,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由欧姆定律可求出灯的额定电流,根据P=UI可求出灯的额定功率。
27.【答案】(1)胰岛素;D
(2)特异性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1)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中的胰岛 β 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在人体糖代谢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同时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时,身体无法有效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
(2)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如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
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在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它是通过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来实现的,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例如,注射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就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答】(1)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来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胰岛素缺乏时,血糖浓度会升高,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就会有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病。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长期精神紧张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也易引发冠心病;肥胖者往往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这些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经常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和血压,有助于预防冠心病,所以答案选 D。
(2)注射甲流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抗体只对甲型 H1N1 病毒有免疫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具有特异性。所以这种保护性的生理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
28.【答案】(1)乙
(2)子房
(3)基因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
【解答】(1)由上图3b知桃花纸条表面无刺,1b知花柄短,直接贴生于枝干可知:乙为桃花。
(2)子房是会发育成果实的,外面的子房壁发育成果皮,里面含有的胚珠发育成为种子。故樱花黑色小果是由花中的子房发育而来。
(3)梅花的叶片有锯齿,有科学家研究认为在气候寒冷、生长季节短的地方,边缘有锯齿的叶片对植物生长更有利。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29.【答案】(1)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2)偏小
(3)A%=8g/50g=16%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 (1)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进行分析;
(3)根据进行分析。
【解答】 (1)用量筒量取水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而图中为俯视读数。
(2)若用粗盐来配制氯化钠溶液,则溶质质量会偏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3)由图可知,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为5g+3g=8g,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为42mL,
则水的质量为42mL×1g/mL=42g,则
30.【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A
(3)设生成的CaCO3的质量为x
106 100
10.6g x
106: 10.6g=100: x
X=10g
|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进行分析;
(2)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后的溶液含有氯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结合曲线图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分析计算根据计算数据绘制曲线图即可。
【解答】 (1)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甲烧杯溶液的红色变为无色,说明酸碱能反应;
(2)由图丁可知乙反应后的溶液pH<7,说明溶液中仍有稀盐酸,直到滴加的Na2CO3溶液达到30.0g,稀盐酸被完全反应掉,Na2CO3溶液开始与CaCl2溶液反应,当滴加Na2CO3溶液到70.0g时,CaCl2溶液被完全反应掉。
31.【答案】(1)吹冷风
(2)P=1000W-120W=880W
(3)W= Pt=1000W*120s+120W*60s=127200J
【知识点】电器的电功率;电功率
【解析】【分析】(1)由图甲可知,当开关接至2时,只有电动机工作,据此判断电吹风的状态;
(2)当开关接至1时,电动机和电热丝并联,由图乙可知电吹风吹热风和冷风时的电功率,
根据P电热丝=P热-P冷求出电热丝的电功率,根据求出电热丝的电阻;
(3)由图乙可知,电吹风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分钟,热风状态时工作的时间和冷风状态时工作的时间,根据W=Pt分别求出电吹风热风状态和冷风状态时消耗的电能,据此求出电吹风消耗的总电能。
【解答】(1)由图甲可知,当开关接至2时,只有电动机工作,电吹风只吹风,不发热,所以电吹风的状态是吹冷风;
32.【答案】(1)G= mg=3600kg*10N/ kg=36000NP=F/S=36000N/(4*0.1m2)=90000Pa
(2)W=75L*3kW·h/L=225 kW·h,S=180km*225 kW·h/49 kW·h=826.5km
(3)①换用粗糙程度更大的轮胎增大摩擦力;
②增大轮胎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压强公式分析。
(2)能量的计算:已知一升燃油发电的能量,通过油箱容积可算出一箱油发电的总能量。
根据能量与行驶距离的比例关系计算行驶距离:已知车行驶一定距离所消耗的电能,通过总电能与单位距离消耗电能的比例关系可算出行驶的总距离。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与刹车距离的关系:刹车时,摩擦力是使车停下来的力,摩擦力越大,车的加速度越大,在初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越短。
【解答】(3)当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时,在车对地面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大,从而使车在刹车时能更快地停下来,减小刹车距离。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大刹车系统对车轮的压力,如改进刹车卡钳的设计,使刹车卡钳能更有力地夹住刹车盘,也能增大摩擦力,减小刹车距离。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