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端午节赛龙舟,所用龙舟体形窄长,这是为了减少它在水中行走时受到的 ,划船的人员左右均匀分配,是为了保持龙舟的 。2.如果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需要提供加热水的装置,冷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会 ,直到 。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 越大,受到的浮力 ,越容易浮在水面上。4.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少 。潜艇是靠改变自身 和实现下潜和上浮。5.将竹筏与独木舟相比较,当我们用几根竹竿做成竹筏后,改变了船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和 。6.设计小船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船的形状、 、 、载重量等。7.我们根据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 和 小船。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8.下列三种船,在船的发展史上最晚出现的是( )。A.独木舟 B.摇橹木船 C.轮船9.和独木舟相比,竹筏不容易侧翻,是因为它具有( )的特点。A.竹子的韧性更好 B.竹子更容易浮起来 C.底面积大10.在测试小船载重量时,当放到第8个垫圈时小船沉没了,则该小船的载重量记为( )。A.6个垫圈 B.7 个垫圈 C.8个垫圈11.橡皮泥和铝箔纸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A.减小 B.增大 C.不变12.在学校的“造船活动测试”中,为了测试小船的载重量,向船里挨个加入垫圈。当垫圈的个数为80个的时候,小船刚好沉没。那么这艘小船的载重量( )80个垫圈。A.大于 B.等于 C.小于13.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 )。A.速度 B.稳定性 C.载重量和稳定性14.帆船独有的特点是( )。A.载重量大 B.平稳 C.利用风力行驶15.动力小船需要安装船舵,船舵的作用是( )。A.增加船的载重量 B.增大船的动力 C.控制船行驶方向16.用大小相同的正方形铝箔纸造船,丁丁的船装了15个垫圈,冬冬的船装了20个垫圈。下列关于两艘船的体积比较,正确的是( )。A.一样大 B.丁丁的大 C.冬冬的大17.向独木舟中放置重物时,应当注意哪些事项,才能做到保持其稳定、不侧翻( )。A.随意放置在船正中位置 B.轻轻放置到船尾位置 C.轻轻放置并放均匀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8.人们最初选择造船材料都是在水中浮的材料。( )19.一般来说,竹筏比独木舟稳定性要好,不容易侧翻。( )20.铝箔纸很薄很轻,所以铝箔纸可以浮在水面上,铝箔船也可以浮在水面上。 ( )21.铁片和铜片在水中是下沉的,但是改变它们的形状,就能使它们浮在水面上。( )22.同一艘船在一定的范围内装的货物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 )23.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量来改变浮力大小,达到上浮和下潜的。( )24.船设计成流线型可以减少在水中运行时水给它的阻力。( )25.如果我们制作的小船不能通过测试,要进行改进,不能轻易放弃。( )四、连线题(共8分)26.将不同类型的船与其主要动力连线。(尺规作图)摇橹船● ●风力观光游轮● ●燃油动力帆船● ●水力漂流艇● ●人力五、简答题(4+5=9分)27.为了便于观察和指挥,山东舰的舰岛(甲板上的建筑)设计在舰身的一侧,为了保持舰体的平衡,需要怎么做?28.某科学小组想制作一艘大型纸船,载着大家在水中行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请分析并写出你的想法。六、实验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慧慧在测试时发现船的载重量达不到要求,为了制作更大载重量的小船,小组进行了探究船的载重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模拟实验。大家设计并制作了三艘铝箔船,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船载重量记录表小船编号 甲 乙 丙长:宽:高(厘米) 8:8:2 6:6:3 4:4:4体积(立方厘米) 128 108 64承载的垫圈个数 第一次 28 20 15第二次 30 21 5第三次 29 19 16平均值 29 20 1229.小组探究的是船的载重量与船的( )的关系。30.分析表格数据:( )船的载重量最大;( )船的第( )次实验数据存在异常,导致异常数据的原因可能是: 。31.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32.在改进测试时,小明发现船很容易向一边倾斜,你认为不可能的原因是( )。A.船的体积过大B.装载货物的时候没有左右对称放置C.船内没有做成左右对称的船舱33.慧慧装好电动螺旋桨装置作为小船动力后,启动装置,发现船静止不动,应该( )。A.立即更换电池B.取出船,检查开关是否闭合,观察螺旋桨是否正常转动C.拆除船体,重新组装34.排除小船的故障之后,在测试小船的过程中,慧慧发现明轮桨溅起的水会将电动机打湿,以下措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是( )。A.用木块垫高电动机B.将明轮浆的叶片制作得更长一点C.给明轮浆叶片套塑料壳七、综合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查阅资料时,一组滇池老照片受到兴趣小组同学们的关注。 35.按船的发展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木船→帆船→游轮 B.游轮→帆船→木船C.木船→游轮→帆船 D.游轮→木船→帆船36.汽油游轮和另外两种船相比( )。A.速度快,载重量更大 B.质量更轻,更环保C.速度慢,载重量更小 D.载重量更大,更环保37.图中船头都设计成流线型,有利于( )。A.提高船的稳定性 B.提高船的载重量C.减小水的阻力 D.节约造船成本老照片中不同的船引起了小组同学的兴趣,他们制作了两艘小船,以表达未来能泛舟滇池的美好期许。38.小船的动力来源是( )。A.风力 B.弹力 C.电力 D.蒸汽推力39.在使用垫圈测试小船的载重量时,下列摆放方式最合理的是( )。A.集中叠放在船舱中间 B.集中叠放在船舱左侧C.均匀分布在船舱中 D.集中叠放在船舱右侧40.兴趣小组测试小船2的载重量,垫圈加到33个时小船刚好沉没,那么这艘小船的载重量是( )。A.33个垫圈 B.32个垫圈 C.31个垫圈 D.35个垫圈41.测试结束后,在交流如何进一步增大小船2的载重量时,小曾认为船的体 积越大,载重量越大,这属于探究过程的( )。A.猜想假设 B.整理数据 C.设计制作 D.评估改进42.小船2行驶到目的地花了4分钟,想要缩短小船的行驶时间,可以( )。A.更换动力更强的马达 B.增加垫圈数量C.各个方向加上风帆 D.把船体做得更宽/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1. 阻力 稳定性2. 上升 沸腾3. 体积 越大4. 阻力 重力 浮力5. 载重量 稳定性6. 船的大小 稳定性7. 调整 优化答案第2页,共2页答案第3页,共3页8.C9.C10.B11.B12.C13.C14.C15.C16.C17.C18.√19.√20.×21.√22.√23.√24.√25.√26.27.其他的重物及人都集中在舰身的另一侧。28.纸船的大小要能容得下一个人;纸船的体积要尽量大,在水中不会沉;船的底部要加宽,防止侧翻;船的船头形状是尖的,以减小阻力;船的外层应选择防水纸。(合理即可)29.体积 30. 甲 丙 二 没有均匀放置垫圈,导致船侧翻 31.船的载重量和船体积有关,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32.B 33.B 34.B35.A 36.A 37.C 38.B 39.C 40.B 41.D 42.A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一、填空题1.端午节赛龙舟,所用龙舟体形窄长,这是为了减少它在水中行走时受到的 ,划船的人员左右均匀分配,是为了保持龙舟的 。【答案】 阻力 稳定性【详解】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与圆形、方形的船首相比,尖形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所以端午节赛龙舟,所用龙舟体形窄长,这是为了减少它在水中行走时受到的阻力,划船的人员左右均匀分配,是为了保持龙舟的稳定性。2.如果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需要提供加热水的装置,冷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会 ,直到 。【答案】 上升 沸腾【详解】水加热的过程中,水沸腾前,温度会持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如果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需要提供加热水的装置,冷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会上升,直到沸腾,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 越大,受到的浮力 ,越容易浮在水面上。【答案】 体积 越大【详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密度、形状有关,与物体大小无关。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4.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少( )。潜艇是靠改变自身( )和( )实现下潜和上浮。【答案】 阻力 重力 浮力【详解】潜艇是一种既能在水面下航行,也能在水面行驶的舰艇。种类很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小水的阻力。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为了让潜艇上浮可以通过排出压载舱里的海水减少自身重量,为了让潜艇下沉可以通过向压载舱里加海水增加自身的重量。5.将竹筏与独木舟相比较,当我们用几根竹竿做成竹筏后,改变了船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 )和( )。【答案】 载重量 稳定性【详解】船的性能可以从载重量、稳定性、航行方向等方面进行评估,将竹筏与独木舟相比较,当我们用几根竹竿做成竹筏后,改变了船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6.设计小船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船的形状、 、 、载重量等。【答案】 船的大小 稳定性【详解】我们在制造小船时,不仅考虑船的材料、设计好草图、小船的形状,还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7.我们根据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 和 小船。【答案】 调整 优化【详解】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通过对小船的测试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完善,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小船。二、选择题8.下列三种船,在船的发展史上最晚出现的是( )。A.独木舟 B.摇橹木船 C.轮船【答案】C【详解】独木舟和摇橹木船都是古代人类早期发明的水上交通工具,历史非常悠久。轮船则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才出现的,因此在船的发展史上最晚出现的是轮船。9.和独木舟相比,竹筏不容易侧翻,是因为它具有( )的特点。A.竹子的韧性更好 B.竹子更容易浮起来 C.底面积大【答案】C【详解】船的底面积与船的稳定性有关,底面积越大船越稳定。竹筏的底面积比独木舟的底面积大,代表竹筏比独木舟稳定性好,不容易侧翻。10.在测试小船载重量时,当放到第8个垫圈时小船沉没了,则该小船的载重量记为( )。A.6个垫圈 B.7 个垫圈 C.8个垫圈【答案】B【详解】小船的载重量是指小船在不沉没的情况下所能承载的最大重量。当放到第8个垫圈时小船沉没了,说明第7个垫圈是小船能够承载的最大重量。因此,小船的载重量应记为7个垫圈。11.橡皮泥和铝箔纸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A.减小 B.增大 C.不变【答案】B【详解】把橡皮泥和铝箔纸做成船型后,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物体在水中的体积变大了,排开的水量变大了,获得的浮力变大,橡皮泥和铝箔上浮。12.在学校的“造船活动测试”中,为了测试小船的载重量,向船里挨个加入垫圈。当垫圈的个数为80个的时候,小船刚好沉没。那么这艘小船的载重量( )80个垫圈。A.大于 B.等于 C.小于【答案】C【详解】船的载重量与它的体积有关系,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在学校的“造船”活动测试环节,为了测试小船的载重量,向船里挨个加入垫圈。当垫圈的个数为80个的时候,小船刚好沉没。那么这艘小船的载重量小于80个垫圈。故选C。13.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 )。A.速度 B.稳定性 C.载重量和稳定性【答案】C【详解】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推动着船的发展。人类早期的船只都是用浮的材料来制作,随着科技的进步,沉的材料也能用来造船,比如钢铁制造的轮船就能在水中航行。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比如独木舟和竹筏,都是浮的材料制成的,但竹筏的底面积更大,载重量和稳定性都优于独木舟。14.帆船独有的特点是( )。A.载重量大 B.平稳 C.利用风力行驶【答案】C【详解】船的种类繁多,有独木舟、木筏、摇橹木船、帆船、明轮船、气垫船、远洋货轮、现代客船、航空母舰等。帆船也是众多船中的一种,帆船独有的特点是利用风力行驶。15.动力小船需要安装船舵,船舵的作用是( )。A.增加船的载重量 B.增大船的动力 C.控制船行驶方向【答案】C【详解】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我们应该安装船舵,船舵的作用是控制船行驶方向。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用来操纵和控制船只航行。船舵位于水下,安装在船尾或船尾以下,当船舵水平运动时,船会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16.用大小相同的正方形铝箔纸造船,丁丁的船装了15个垫圈,冬冬的船装了20个垫圈。下列关于两艘船的体积比较,正确的是( )。A.一样大 B.丁丁的大 C.冬冬的大【答案】C【详解】在测试我们的小船的时候,垫圈可以衡量船的载重量,而垫圈数量代表了船的载重量。丁丁的船装了15个垫圈,冬冬的船装了20个垫圈,因此冬冬的船的载重量大。由于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所以冬冬的船体积大。17.向独木舟中放置重物时,应当注意哪些事项,才能做到保持其稳定、不侧翻( )。A.随意放置在船正中位置 B.轻轻放置到船尾位置 C.轻轻放置并放均匀【答案】C【详解】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不同,竹筏体积越大,载重能力越强。竹筏的底部比独木舟的底部更大,稳定性更好,能够承载更多的重物。向独木舟中放置重物时,尽量放在船的中间位置,轻轻放置并放均匀,才能做到保持其稳定、不侧翻。三、判断题18.人们最初选择造船材料都是在水中浮的材料。( )【答案】√【详解】根据船的发展历史可知,古人发现有些材料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比如木头,利用木头漂浮的特性制造船,最早的独木舟是利用漂浮的木头造出来的。题干说法正确。19.一般来说,竹筏比独木舟稳定性要好,不容易侧翻。( )【答案】√【详解】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的。但是,独木舟在水中装载的货物也有限,且稳定性差,很容易侧翻。一般来说,竹筏的底面积比独木舟大,所以比独木舟稳定性要好,不容易侧翻。20.铝箔纸很薄很轻,所以铝箔纸可以浮在水面上,铝箔船也可以浮在水面上。 ( )【答案】×【详解】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铝箔纸的形状,使它的体积变大,如果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就容易漂浮在水面上。题干说法错误。21.铁片和铜片在水中是下沉的,但是改变它们的形状,就能使它们浮在水面上。( )【答案】√【详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铁片和铜片在水中是下沉的,改变形状,能使它们浮在水面上,如钢铁制成的轮船在水中是浮的。22.同一艘船在一定的范围内装的货物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 )【答案】√【详解】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同一艘船在一定的范围内装的货物越多,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23.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量来改变浮力大小,达到上浮和下潜的。( )【答案】√【详解】潜艇是一种既能在水面下航行,也能在水面行驶的舰艇。种类很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小水的阻力。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为了让潜艇上浮可以通过排出压载舱里的海水减少自身重量,为了让潜艇下沉可以通过向压载舱里加海水增加自身的重量。24.船设计成流线型可以减少在水中运行时水给它的阻力。( )【答案】√【详解】流线型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通常表现为平滑而规则的表面,没有大的起伏和尖锐的棱角,这保证了物体受到较小的阻力。根据流体动力学的原理,相同受力面积下,力对物体的表面压力最小。所以船设计成流线型在水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运动速度快。25.如果我们制作的小船不能通过测试,要进行改进,不能轻易放弃。( )【答案】√【详解】制作的小船不能通过测试,要进行改进,不能轻易放弃。小船制作完成要对设计制作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情况,小组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进一步改进小船。四、连线题26.将不同类型的船与其主要动力连线。(尺规作图)摇橹船● ●风力观光游轮● ●燃油动力帆船● ●水力漂流艇● ●人力【答案】【详解】船的发展史:舟筏时代:用浆来驱动窄而长的无篷小船,然后发展为用橹来操纵方向和驱动前进的木结构的船;帆船时代:船体上有桅杆,船帆悬挂在贯穿船头和船尾的长帆上,利用风力前进;蒸汽机船时代:用蒸汽机作为前进动力的船,两大特征便是冒着滚滚黑烟的烟囱和巨大的明轮推进器;柴油机时代:现代轮船大都由钢铁制成,使用涡轮发动机,以螺旋桨驱动船前进。船的动力随着技术的变革在不断地发展,由人力、风力、电力、燃料、核能等不同动力装置,越来越先进。帆船利用风力行驶;摇橹木船利用的是人力;漂流艇利用的是水力行进;观光游轮利用的是燃油动力。五、简答题27.为了便于观察和指挥,山东舰的舰岛(甲板上的建筑)设计在舰身的一侧,为了保持舰体的平衡,需要怎么做?【答案】其他的重物及人都集中在舰身的另一侧。【详解】物体在水中的稳定性与重心位置有关,山东舰的舰岛(甲板上的建筑)设计在舰身的一侧,则重心偏向一侧,舰体的稳定性较差,可以将其他的重物及人都集中在舰身的另一侧,从而保持舰体的平衡。28.某科学小组想制作一艘大型纸船,载着大家在水中行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请分析并写出你的想法。【答案】纸船的大小要能容得下一个人;纸船的体积要尽量大,在水中不会沉;船的底部要加宽,防止侧翻;船的船头形状是尖的,以减小阻力;船的外层应选择防水纸。(合理即可)【详解】轮船的制作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一般来说,船的体积(容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载重量也就越大,所以我们要尽量增大小船的体积,来增加载重量。在船上安装船舵,它可以更好地控制船前进的方向;船头设计成尖形,可以减小水的阻力;给小船安装电力动力系统,为小船提供稳定的动力。六、实验题慧慧在测试时发现船的载重量达不到要求,为了制作更大载重量的小船,小组进行了探究船的载重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模拟实验。大家设计并制作了三艘铝箔船,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船载重量记录表小船编号 甲 乙 丙长:宽:高(厘米) 8:8:2 6:6:3 4:4:4体积(立方厘米) 128 108 64承载的垫圈个数 第一次 28 20 15第二次 30 21 5第三次 29 19 16平均值 29 20 1229.小组探究的是船的载重量与船的( )的关系。30.分析表格数据:( )船的载重量最大;( )船的第( )次实验数据存在异常,导致异常数据的原因可能是: 。31.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32.在改进测试时,小明发现船很容易向一边倾斜,你认为不可能的原因是( )。A.船的体积过大B.装载货物的时候没有左右对称放置C.船内没有做成左右对称的船舱33.慧慧装好电动螺旋桨装置作为小船动力后,启动装置,发现船静止不动,应该( )。A.立即更换电池B.取出船,检查开关是否闭合,观察螺旋桨是否正常转动C.拆除船体,重新组装34.排除小船的故障之后,在测试小船的过程中,慧慧发现明轮桨溅起的水会将电动机打湿,以下措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是( )。A.用木块垫高电动机B.将明轮浆的叶片制作得更长一点C.给明轮浆叶片套塑料壳【答案】29.体积 30. 甲 丙 二 没有均匀放置垫圈,导致船侧翻 31.船的载重量和船体积有关,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32.B 33.B 34.B【分析】船的载重量是船舶装载货物重量的能力,是判断船运载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船的载重量等于总排水量减去空船重量。船的载重量不仅与船的材料、结构、货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相关,还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29.根据题干可知,小船的长宽高都不同,所以探究的是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的关系。30.在测试我们的小船的时候,垫圈可以衡量船的载重量,而垫圈数量代表了船的载重量。所以甲的载重量最大;丙船的第二次实验数据存在异常,导致异常数据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均匀放置垫圈,导致船侧翻。31.船的载重量和船体积有关,船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32.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在改进测试时,小明发现船很容易向一边倾斜,这可能是装载货物的时候没有左右对称放置。33.慧慧装好电动螺旋桨装置作为小船动力后,启动装置,发现船不动,可能是动力系统出了问题,所以应该取出船,检查开关是否闭合,观察螺旋桨是否正常转动,不能直接就更换电池。34.明轮桨溅起的水会将电动机打湿,可以用木块垫高电动机或给明轮浆叶片套塑料壳;但是将明轮浆的叶片制作得更长一点,这样水花会更大,更容易将电动机打湿。七、综合题在查阅资料时,一组滇池老照片受到兴趣小组同学们的关注。 35.按船的发展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木船→帆船→游轮 B.游轮→帆船→木船C.木船→游轮→帆船 D.游轮→木船→帆船36.汽油游轮和另外两种船相比( )。A.速度快,载重量更大 B.质量更轻,更环保C.速度慢,载重量更小 D.载重量更大,更环保37.图中船头都设计成流线型,有利于( )。A.提高船的稳定性 B.提高船的载重量C.减小水的阻力 D.节约造船成本老照片中不同的船引起了小组同学的兴趣,他们制作了两艘小船,以表达 未来能泛舟滇池的美好期许。38.小船的动力来源是( )。A.风力 B.弹力 C.电力 D.蒸汽推力39.在使用垫圈测试小船的载重量时,下列摆放方式最合理的是( )。A.集中叠放在船舱中间 B.集中叠放在船舱左侧C.均匀分布在船舱中 D.集中叠放在船舱右侧40.兴趣小组测试小船2的载重量,垫圈加到33个时小船刚好沉没,那么这艘小船的载重量是( )。A.33个垫圈 B.32个垫圈 C.31个垫圈 D.35个垫圈41.测试结束后,在交流如何进一步增大小船2的载重量时,小曾认为船的体 积越大,载重量越大,这属于探究过程的( )。A.猜想假设 B.整理数据 C.设计制作 D.评估改进42.小船2行驶到目的地花了4分钟,想要缩短小船的行驶时间,可以( )。A.更换动力更强的马达 B.增加垫圈数量C.各个方向加上风帆 D.把船体做得更宽【答案】35.A 36.A 37.C 38.B 39.C 40.B 41.D 42.A【分析】完成一项工程要经历重要的工作阶段,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再重新设计建立模型,再测试,再改进完善。循环往复,直到设计达到各种限制条件的要求,才开始实施建设。35.船的动力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人力、风力、蒸汽机、燃油机。因此,按船的发展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木船→帆船→游轮。36.汽油游轮和木船、帆船相比,游轮的速度更快,载重量更大。37.根据对空气阻力的认识,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象水滴的形状,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船头都设计成流线型。38.拉伸或压缩弹簧时,我们感受到它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弹力。题中的小船是以橡皮筋作动力的,利用橡皮筋的弹力作为动力。39.在船中均匀摆放货物可以增加船只的稳定性,可以更准确地测量船的载重量。将垫圈放在船头或将将垫圈放在船尾,都容易让船发生侧翻,不能准确测量船只的最大载重量。40.兴趣小组测试小船2的载重量,垫圈加到33个时小船刚好沉没,那么最后一个垫圈不能计算在内,这艘小船的载重量为32个垫圈。41.根据工程设计制作的基本步骤,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再重新设计建立模型,再测试,再改进完善。循环往复,直到设计达到各种限制条件的要求,才开始实施建设。题干中,测试结束后,在交流如何进一步增大小船2的载重量时,小曾认为船的体 积越大,载重量越大,这属于探究过程的评估改进。42.小船2行驶到目的地花了4分钟,想要缩短小船的行驶时间,我们可以增大小船的动力,比如:更换动力更强的马达。试卷第10页,共10页试卷第1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科版(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学生卷).docx 教科版(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解析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