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学生卷+解析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学生卷+解析卷)

资源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端午节赛龙舟,所用龙舟体形窄长,这是为了减少它在水中行走时受到的 ,划船的人员左右均匀分配,是为了保持龙舟的 。
2.如果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需要提供加热水的装置,冷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会 ,直到 。
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 越大,受到的浮力 ,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4.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少 。潜艇是靠改变自身 和
实现下潜和上浮。
5.将竹筏与独木舟相比较,当我们用几根竹竿做成竹筏后,改变了船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
和 。
6.设计小船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船的形状、 、 、载重量等。
7.我们根据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 和 小船。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8.下列三种船,在船的发展史上最晚出现的是( )。
A.独木舟 B.摇橹木船 C.轮船
9.和独木舟相比,竹筏不容易侧翻,是因为它具有( )的特点。
A.竹子的韧性更好 B.竹子更容易浮起来 C.底面积大
10.在测试小船载重量时,当放到第8个垫圈时小船沉没了,则该小船的载重量记为( )。
A.6个垫圈 B.7 个垫圈 C.8个垫圈
11.橡皮泥和铝箔纸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12.在学校的“造船活动测试”中,为了测试小船的载重量,向船里挨个加入垫圈。当垫圈的个数为80个的时候,小船刚好沉没。那么这艘小船的载重量( )80个垫圈。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13.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 )。
A.速度 B.稳定性 C.载重量和稳定性
14.帆船独有的特点是( )。
A.载重量大 B.平稳 C.利用风力行驶
15.动力小船需要安装船舵,船舵的作用是( )。
A.增加船的载重量 B.增大船的动力 C.控制船行驶方向
16.用大小相同的正方形铝箔纸造船,丁丁的船装了15个垫圈,冬冬的船装了20个垫圈。下列关于两艘船的体积比较,正确的是( )。
A.一样大 B.丁丁的大 C.冬冬的大
17.向独木舟中放置重物时,应当注意哪些事项,才能做到保持其稳定、不侧翻( )。
A.随意放置在船正中位置 B.轻轻放置到船尾位置 C.轻轻放置并放均匀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8.人们最初选择造船材料都是在水中浮的材料。( )
19.一般来说,竹筏比独木舟稳定性要好,不容易侧翻。( )
20.铝箔纸很薄很轻,所以铝箔纸可以浮在水面上,铝箔船也可以浮在水面上。 ( )
21.铁片和铜片在水中是下沉的,但是改变它们的形状,就能使它们浮在水面上。( )
22.同一艘船在一定的范围内装的货物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 )
23.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量来改变浮力大小,达到上浮和下潜的。( )
24.船设计成流线型可以减少在水中运行时水给它的阻力。( )
25.如果我们制作的小船不能通过测试,要进行改进,不能轻易放弃。( )
四、连线题(共8分)
26.将不同类型的船与其主要动力连线。(尺规作图)
摇橹船● ●风力
观光游轮● ●燃油动力
帆船● ●水力
漂流艇● ●人力
五、简答题(4+5=9分)
27.为了便于观察和指挥,山东舰的舰岛(甲板上的建筑)设计在舰身的一侧,为了保持舰体的平衡,需要怎么做?
28.某科学小组想制作一艘大型纸船,载着大家在水中行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请分析并写出你的想法。
六、实验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慧慧在测试时发现船的载重量达不到要求,为了制作更大载重量的小船,小组进行了探究船的载重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模拟实验。大家设计并制作了三艘铝箔船,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小船载重量记录表
小船编号 甲 乙 丙
长:宽:高(厘米) 8:8:2 6:6:3 4:4:4
体积(立方厘米) 128 108 64
承载的垫圈个数 第一次 28 20 15
第二次 30 21 5
第三次 29 19 16
平均值 29 20 12
29.小组探究的是船的载重量与船的( )的关系。
30.分析表格数据:( )船的载重量最大;( )船的第( )次实验数据存在异常,导致异常数据的原因可能是: 。
31.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
32.在改进测试时,小明发现船很容易向一边倾斜,你认为不可能的原因是( )。
A.船的体积过大
B.装载货物的时候没有左右对称放置
C.船内没有做成左右对称的船舱
33.慧慧装好电动螺旋桨装置作为小船动力后,启动装置,发现船静止不动,应该( )。
A.立即更换电池
B.取出船,检查开关是否闭合,观察螺旋桨是否正常转动
C.拆除船体,重新组装
34.排除小船的故障之后,在测试小船的过程中,慧慧发现明轮桨溅起的水会将电动机打湿,以下措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是( )。
A.用木块垫高电动机
B.将明轮浆的叶片制作得更长一点
C.给明轮浆叶片套塑料壳
七、综合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查阅资料时,一组滇池老照片受到兴趣小组同学们的关注。

35.按船的发展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木船→帆船→游轮 B.游轮→帆船→木船
C.木船→游轮→帆船 D.游轮→木船→帆船
36.汽油游轮和另外两种船相比( )。
A.速度快,载重量更大 B.质量更轻,更环保
C.速度慢,载重量更小 D.载重量更大,更环保
37.图中船头都设计成流线型,有利于( )。
A.提高船的稳定性 B.提高船的载重量
C.减小水的阻力 D.节约造船成本
老照片中不同的船引起了小组同学的兴趣,他们制作了两艘小船,以表达未来能泛舟滇池的美好期许。
38.小船的动力来源是( )。
A.风力 B.弹力 C.电力 D.蒸汽推力
39.在使用垫圈测试小船的载重量时,下列摆放方式最合理的是( )。
A.集中叠放在船舱中间 B.集中叠放在船舱左侧
C.均匀分布在船舱中 D.集中叠放在船舱右侧
40.兴趣小组测试小船2的载重量,垫圈加到33个时小船刚好沉没,那么这艘小船的载重量是( )。
A.33个垫圈 B.32个垫圈 C.31个垫圈 D.35个垫圈
41.测试结束后,在交流如何进一步增大小船2的载重量时,小曾认为船的体 积越大,载重量越大,这属于探究过程的( )。
A.猜想假设 B.整理数据 C.设计制作 D.评估改进
42.小船2行驶到目的地花了4分钟,想要缩短小船的行驶时间,可以( )。
A.更换动力更强的马达 B.增加垫圈数量
C.各个方向加上风帆 D.把船体做得更宽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阻力 稳定性
2. 上升 沸腾
3. 体积 越大
4. 阻力 重力 浮力
5. 载重量 稳定性
6. 船的大小 稳定性
7. 调整 优化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3页,共3页
8.C
9.C
10.B
11.B
12.C
13.C
14.C
15.C
16.C
17.C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其他的重物及人都集中在舰身的另一侧。
28.纸船的大小要能容得下一个人;纸船的体积要尽量大,在水中不会沉;船的底部要加宽,防止侧翻;船的船头形状是尖的,以减小阻力;船的外层应选择防水纸。(合理即可)
29.体积 30. 甲 丙 二 没有均匀放置垫圈,导致船侧翻 31.船的载重量和船体积有关,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32.B 33.B 34.B
35.A 36.A 37.C 38.B 39.C 40.B 41.D 42.A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
一、填空题
1.端午节赛龙舟,所用龙舟体形窄长,这是为了减少它在水中行走时受到的 ,划船的人员左右均匀分配,是为了保持龙舟的 。
【答案】 阻力 稳定性
【详解】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与圆形、方形的船首相比,尖形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所以端午节赛龙舟,所用龙舟体形窄长,这是为了减少它在水中行走时受到的阻力,划船的人员左右均匀分配,是为了保持龙舟的稳定性。
2.如果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需要提供加热水的装置,冷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会 ,直到 。
【答案】 上升 沸腾
【详解】水加热的过程中,水沸腾前,温度会持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如果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需要提供加热水的装置,冷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会上升,直到沸腾,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 越大,受到的浮力 ,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答案】 体积 越大
【详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密度、形状有关,与物体大小无关。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4.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少( )。潜艇是靠改变自身( )和( )实现下潜和上浮。
【答案】 阻力 重力 浮力
【详解】潜艇是一种既能在水面下航行,也能在水面行驶的舰艇。种类很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小水的阻力。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为了让潜艇上浮可以通过排出压载舱里的海水减少自身重量,为了让潜艇下沉可以通过向压载舱里加海水增加自身的重量。
5.将竹筏与独木舟相比较,当我们用几根竹竿做成竹筏后,改变了船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 )和( )。
【答案】 载重量 稳定性
【详解】船的性能可以从载重量、稳定性、航行方向等方面进行评估,将竹筏与独木舟相比较,当我们用几根竹竿做成竹筏后,改变了船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6.设计小船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船的形状、 、 、载重量等。
【答案】 船的大小 稳定性
【详解】我们在制造小船时,不仅考虑船的材料、设计好草图、小船的形状,还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
7.我们根据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 和 小船。
【答案】 调整 优化
【详解】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通过对小船的测试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完善,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小船。
二、选择题
8.下列三种船,在船的发展史上最晚出现的是( )。
A.独木舟 B.摇橹木船 C.轮船
【答案】C
【详解】独木舟和摇橹木船都是古代人类早期发明的水上交通工具,历史非常悠久。轮船则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才出现的,因此在船的发展史上最晚出现的是轮船。
9.和独木舟相比,竹筏不容易侧翻,是因为它具有( )的特点。
A.竹子的韧性更好 B.竹子更容易浮起来 C.底面积大
【答案】C
【详解】船的底面积与船的稳定性有关,底面积越大船越稳定。竹筏的底面积比独木舟的底面积大,代表竹筏比独木舟稳定性好,不容易侧翻。
10.在测试小船载重量时,当放到第8个垫圈时小船沉没了,则该小船的载重量记为( )。
A.6个垫圈 B.7 个垫圈 C.8个垫圈
【答案】B
【详解】小船的载重量是指小船在不沉没的情况下所能承载的最大重量。当放到第8个垫圈时小船沉没了,说明第7个垫圈是小船能够承载的最大重量。因此,小船的载重量应记为7个垫圈。
11.橡皮泥和铝箔纸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答案】B
【详解】把橡皮泥和铝箔纸做成船型后,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物体在水中的体积变大了,排开的水量变大了,获得的浮力变大,橡皮泥和铝箔上浮。
12.在学校的“造船活动测试”中,为了测试小船的载重量,向船里挨个加入垫圈。当垫圈的个数为80个的时候,小船刚好沉没。那么这艘小船的载重量( )80个垫圈。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答案】C
【详解】船的载重量与它的体积有关系,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在学校的“造船”活动测试环节,为了测试小船的载重量,向船里挨个加入垫圈。当垫圈的个数为80个的时候,小船刚好沉没。那么这艘小船的载重量小于80个垫圈。故选C。
13.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 )。
A.速度 B.稳定性 C.载重量和稳定性
【答案】C
【详解】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推动着船的发展。人类早期的船只都是用浮的材料来制作,随着科技的进步,沉的材料也能用来造船,比如钢铁制造的轮船就能在水中航行。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比如独木舟和竹筏,都是浮的材料制成的,但竹筏的底面积更大,载重量和稳定性都优于独木舟。
14.帆船独有的特点是( )。
A.载重量大 B.平稳 C.利用风力行驶
【答案】C
【详解】船的种类繁多,有独木舟、木筏、摇橹木船、帆船、明轮船、气垫船、远洋货轮、现代客船、航空母舰等。帆船也是众多船中的一种,帆船独有的特点是利用风力行驶。
15.动力小船需要安装船舵,船舵的作用是( )。
A.增加船的载重量 B.增大船的动力 C.控制船行驶方向
【答案】C
【详解】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我们应该安装船舵,船舵的作用是控制船行驶方向。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用来操纵和控制船只航行。船舵位于水下,安装在船尾或船尾以下,当船舵水平运动时,船会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16.用大小相同的正方形铝箔纸造船,丁丁的船装了15个垫圈,冬冬的船装了20个垫圈。下列关于两艘船的体积比较,正确的是( )。
A.一样大 B.丁丁的大 C.冬冬的大
【答案】C
【详解】在测试我们的小船的时候,垫圈可以衡量船的载重量,而垫圈数量代表了船的载重量。丁丁的船装了15个垫圈,冬冬的船装了20个垫圈,因此冬冬的船的载重量大。由于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所以冬冬的船体积大。
17.向独木舟中放置重物时,应当注意哪些事项,才能做到保持其稳定、不侧翻( )。
A.随意放置在船正中位置 B.轻轻放置到船尾位置 C.轻轻放置并放均匀
【答案】C
【详解】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不同,竹筏体积越大,载重能力越强。竹筏的底部比独木舟的底部更大,稳定性更好,能够承载更多的重物。向独木舟中放置重物时,尽量放在船的中间位置,轻轻放置并放均匀,才能做到保持其稳定、不侧翻。
三、判断题
18.人们最初选择造船材料都是在水中浮的材料。( )
【答案】√
【详解】根据船的发展历史可知,古人发现有些材料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比如木头,利用木头漂浮的特性制造船,最早的独木舟是利用漂浮的木头造出来的。题干说法正确。
19.一般来说,竹筏比独木舟稳定性要好,不容易侧翻。( )
【答案】√
【详解】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的。但是,独木舟在水中装载的货物也有限,且稳定性差,很容易侧翻。一般来说,竹筏的底面积比独木舟大,所以比独木舟稳定性要好,不容易侧翻。
20.铝箔纸很薄很轻,所以铝箔纸可以浮在水面上,铝箔船也可以浮在水面上。 ( )
【答案】×
【详解】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铝箔纸的形状,使它的体积变大,如果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就容易漂浮在水面上。题干说法错误。
21.铁片和铜片在水中是下沉的,但是改变它们的形状,就能使它们浮在水面上。( )
【答案】√
【详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铁片和铜片在水中是下沉的,改变形状,能使它们浮在水面上,如钢铁制成的轮船在水中是浮的。
22.同一艘船在一定的范围内装的货物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 )
【答案】√
【详解】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同一艘船在一定的范围内装的货物越多,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3.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量来改变浮力大小,达到上浮和下潜的。( )
【答案】√
【详解】潜艇是一种既能在水面下航行,也能在水面行驶的舰艇。种类很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小水的阻力。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为了让潜艇上浮可以通过排出压载舱里的海水减少自身重量,为了让潜艇下沉可以通过向压载舱里加海水增加自身的重量。
24.船设计成流线型可以减少在水中运行时水给它的阻力。( )
【答案】√
【详解】流线型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通常表现为平滑而规则的表面,没有大的起伏和尖锐的棱角,这保证了物体受到较小的阻力。根据流体动力学的原理,相同受力面积下,力对物体的表面压力最小。所以船设计成流线型在水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运动速度快。
25.如果我们制作的小船不能通过测试,要进行改进,不能轻易放弃。( )
【答案】√
【详解】制作的小船不能通过测试,要进行改进,不能轻易放弃。小船制作完成要对设计制作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情况,小组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进一步改进小船。
四、连线题
26.将不同类型的船与其主要动力连线。(尺规作图)
摇橹船● ●风力
观光游轮● ●燃油动力
帆船● ●水力
漂流艇● ●人力
【答案】
【详解】船的发展史:舟筏时代:用浆来驱动窄而长的无篷小船,然后发展为用橹来操纵方向和驱动前进的木结构的船;帆船时代:船体上有桅杆,船帆悬挂在贯穿船头和船尾的长帆上,利用风力前进;蒸汽机船时代:用蒸汽机作为前进动力的船,两大特征便是冒着滚滚黑烟的烟囱和巨大的明轮推进器;柴油机时代:现代轮船大都由钢铁制成,使用涡轮发动机,以螺旋桨驱动船前进。船的动力随着技术的变革在不断地发展,由人力、风力、电力、燃料、核能等不同动力装置,越来越先进。帆船利用风力行驶;摇橹木船利用的是人力;漂流艇利用的是水力行进;观光游轮利用的是燃油动力。
五、简答题
27.为了便于观察和指挥,山东舰的舰岛(甲板上的建筑)设计在舰身的一侧,为了保持舰体的平衡,需要怎么做?
【答案】其他的重物及人都集中在舰身的另一侧。
【详解】物体在水中的稳定性与重心位置有关,山东舰的舰岛(甲板上的建筑)设计在舰身的一侧,则重心偏向一侧,舰体的稳定性较差,可以将其他的重物及人都集中在舰身的另一侧,从而保持舰体的平衡。
28.某科学小组想制作一艘大型纸船,载着大家在水中行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请分析并写出你的想法。
【答案】纸船的大小要能容得下一个人;纸船的体积要尽量大,在水中不会沉;船的底部要加宽,防止侧翻;船的船头形状是尖的,以减小阻力;船的外层应选择防水纸。(合理即可)
【详解】轮船的制作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一般来说,船的体积(容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载重量也就越大,所以我们要尽量增大小船的体积,来增加载重量。在船上安装船舵,它可以更好地控制船前进的方向;船头设计成尖形,可以减小水的阻力;给小船安装电力动力系统,为小船提供稳定的动力。
六、实验题
慧慧在测试时发现船的载重量达不到要求,为了制作更大载重量的小船,小组进行了探究船的载重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模拟实验。大家设计并制作了三艘铝箔船,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小船载重量记录表
小船编号 甲 乙 丙
长:宽:高(厘米) 8:8:2 6:6:3 4:4:4
体积(立方厘米) 128 108 64
承载的垫圈个数 第一次 28 20 15
第二次 30 21 5
第三次 29 19 16
平均值 29 20 12
29.小组探究的是船的载重量与船的( )的关系。
30.分析表格数据:( )船的载重量最大;( )船的第( )次实验数据存在异常,导致异常数据的原因可能是: 。
31.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
32.在改进测试时,小明发现船很容易向一边倾斜,你认为不可能的原因是( )。
A.船的体积过大
B.装载货物的时候没有左右对称放置
C.船内没有做成左右对称的船舱
33.慧慧装好电动螺旋桨装置作为小船动力后,启动装置,发现船静止不动,应该( )。
A.立即更换电池
B.取出船,检查开关是否闭合,观察螺旋桨是否正常转动
C.拆除船体,重新组装
34.排除小船的故障之后,在测试小船的过程中,慧慧发现明轮桨溅起的水会将电动机打湿,以下措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是( )。
A.用木块垫高电动机
B.将明轮浆的叶片制作得更长一点
C.给明轮浆叶片套塑料壳
【答案】29.体积 30. 甲 丙 二 没有均匀放置垫圈,导致船侧翻 31.船的载重量和船体积有关,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32.B 33.B 34.B
【分析】船的载重量是船舶装载货物重量的能力,是判断船运载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船的载重量等于总排水量减去空船重量。船的载重量不仅与船的材料、结构、货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相关,还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29.根据题干可知,小船的长宽高都不同,所以探究的是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的关系。
30.在测试我们的小船的时候,垫圈可以衡量船的载重量,而垫圈数量代表了船的载重量。所以甲的载重量最大;丙船的第二次实验数据存在异常,导致异常数据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均匀放置垫圈,导致船侧翻。
31.船的载重量和船体积有关,船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32.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在改进测试时,小明发现船很容易向一边倾斜,这可能是装载货物的时候没有左右对称放置。
33.慧慧装好电动螺旋桨装置作为小船动力后,启动装置,发现船不动,可能是动力系统出了问题,所以应该取出船,检查开关是否闭合,观察螺旋桨是否正常转动,不能直接就更换电池。
34.明轮桨溅起的水会将电动机打湿,可以用木块垫高电动机或给明轮浆叶片套塑料壳;但是将明轮浆的叶片制作得更长一点,这样水花会更大,更容易将电动机打湿。
七、综合题
在查阅资料时,一组滇池老照片受到兴趣小组同学们的关注。

35.按船的发展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木船→帆船→游轮 B.游轮→帆船→木船
C.木船→游轮→帆船 D.游轮→木船→帆船
36.汽油游轮和另外两种船相比( )。
A.速度快,载重量更大 B.质量更轻,更环保
C.速度慢,载重量更小 D.载重量更大,更环保
37.图中船头都设计成流线型,有利于( )。
A.提高船的稳定性 B.提高船的载重量
C.减小水的阻力 D.节约造船成本
老照片中不同的船引起了小组同学的兴趣,他们制作了两艘小船,以表达 未来能泛舟滇池的美好期许。
38.小船的动力来源是( )。
A.风力 B.弹力 C.电力 D.蒸汽推力
39.在使用垫圈测试小船的载重量时,下列摆放方式最合理的是( )。
A.集中叠放在船舱中间 B.集中叠放在船舱左侧
C.均匀分布在船舱中 D.集中叠放在船舱右侧
40.兴趣小组测试小船2的载重量,垫圈加到33个时小船刚好沉没,那么这艘小船的载重量是( )。
A.33个垫圈 B.32个垫圈 C.31个垫圈 D.35个垫圈
41.测试结束后,在交流如何进一步增大小船2的载重量时,小曾认为船的体 积越大,载重量越大,这属于探究过程的( )。
A.猜想假设 B.整理数据 C.设计制作 D.评估改进
42.小船2行驶到目的地花了4分钟,想要缩短小船的行驶时间,可以( )。
A.更换动力更强的马达 B.增加垫圈数量
C.各个方向加上风帆 D.把船体做得更宽
【答案】35.A 36.A 37.C 38.B 39.C 40.B 41.D 42.A
【分析】完成一项工程要经历重要的工作阶段,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再重新设计建立模型,再测试,再改进完善。循环往复,直到设计达到各种限制条件的要求,才开始实施建设。
35.船的动力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人力、风力、蒸汽机、燃油机。因此,按船的发展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木船→帆船→游轮。
36.汽油游轮和木船、帆船相比,游轮的速度更快,载重量更大。
37.根据对空气阻力的认识,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象水滴的形状,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船头都设计成流线型。
38.拉伸或压缩弹簧时,我们感受到它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弹力。题中的小船是以橡皮筋作动力的,利用橡皮筋的弹力作为动力。
39.在船中均匀摆放货物可以增加船只的稳定性,可以更准确地测量船的载重量。将垫圈放在船头或将将垫圈放在船尾,都容易让船发生侧翻,不能准确测量船只的最大载重量。
40.兴趣小组测试小船2的载重量,垫圈加到33个时小船刚好沉没,那么最后一个垫圈不能计算在内,这艘小船的载重量为32个垫圈。
41.根据工程设计制作的基本步骤,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再重新设计建立模型,再测试,再改进完善。循环往复,直到设计达到各种限制条件的要求,才开始实施建设。题干中,测试结束后,在交流如何进一步增大小船2的载重量时,小曾认为船的体 积越大,载重量越大,这属于探究过程的评估改进。
42.小船2行驶到目的地花了4分钟,想要缩短小船的行驶时间,我们可以增大小船的动力,比如:更换动力更强的马达。
试卷第10页,共10页
试卷第1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