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常见的酸知识梳理知识点1 常见的酸(1)浓盐酸具有__ __性,敞口放置时会看到瓶口有__ __,一段时间后质量__ __。(2)浓硫酸具有强烈的__ __性,通常叫作__ __作用,所以使用时应十分小心;浓硫酸还具有__ __性,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3)浓硫酸的稀释:应将__ __缓慢注入__ __中,并用玻璃棒__ __。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其试剂瓶敞口放置,会吸收水分使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其试剂瓶敞口放置,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液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知识点2 酸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作用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__ __,使无色酚酞溶液__ __。(2)与活泼金属的反应与稀盐酸反应 与稀硫酸反应镁 ①__ __ ④__ __锌 ②__ __ ⑤__ __铁 ③__ __ ⑥__ __(3)与金属氧化物(Fe2O3)的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Fe2O3+ 稀盐酸 ①__ __ ②__ __Fe2O3+ 稀硫酸 ③__ __ ④__ __(4)酸具有通性的原因①蒸馏水和乙醇不导电,而稀盐酸、稀硫酸能导电。说明在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__ __。②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__ __,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生锈的铁钉浸泡在酸中,当铁锈被消耗完后,露出的铁将会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继续反应,导致铁被消耗。因此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酸溶液中除锈。重难突破重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典例】请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能实现转化①的金属也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B.转化②只能通过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现C.反应④中能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D.通过Fe2O3与C或CO发生置换反应可实现转化③利用酸的某些化学性质检验酸的存在【对点训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红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部分化学性质,如图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1)若想验证性质②,得到浅绿色溶液,选用的单质是__ __(填化学式)。(2)性质③决定了盐酸可用于除铁锈,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投入稀盐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3)为了验证性质④,选用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即时默写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 常见的碱知识梳理知识点1 几种常见的碱(1)物理性质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化学式 ①__ __ ②__ __俗名 ③__ __、__ __、__ __ ④__ __、__ __色、态 ⑤__ __色固体 ⑥__ __色粉末状固体溶解性 ⑦__ __溶于水并⑧__ __大量的热 ⑨__ __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⑩__ __吸水性 在空气中易吸收 __ __ 而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 __ __剂,但不可以干燥CO2等 几乎不吸收水分(2)用途①氢氧化钠可用于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生活中可用于除去__ __。②氢氧化钙可作__ __,改良__ __,配制农药波尔多液。(3)氢氧化钙的制取由生石灰(CaO)与水反应制得,反应过程会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 __。(1)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且易潮解,称量时,要放在玻璃器皿里,不能放在纸片上,以防腐蚀天平的托盘。(2)氢氧化钠易潮解,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必须密封保存。(3)氢氧化钠固体可以作气体干燥剂,但不能干燥二氧化碳、氯化氢等能与其反应的气体。知识点2 碱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__ __,使无色酚酞溶液__ __。(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__ _ __。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__ __。(3)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在水中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__ __。②在不同碱的溶液中都含有__ __,所以,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重难突破重难点 碱的化学性质【典例】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C.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二氧化碳的吸收与检验(1)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常用澄清石灰水。(2)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因此,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对点训练】SO2是一种有毒气体,与CO2的性质相似,能与水和碱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比较室温下饱和石灰水、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的效果,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测得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已知:装置甲、乙、丙中注射器内的试剂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烧瓶内SO2的体积相同。 图1(1)写出装置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2)结合图2所示,烧瓶内气体压强均是先增大后减小,气体压强先增大的原因是什么?(3)分析图2中乙、丙两条曲线,可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即时默写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3课时 中和反应知识梳理知识点1 中和反应(1)概念:__ __作用生成__ __的反应。(2)实质:酸溶液中的__ __与碱溶液中的__ __结合生成__ __的过程。(3)盐的概念:由__ __和__ __构成的化合物。知识点2 中和反应的应用(1)用于医药: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可以中和过多的胃酸。如常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化学方程式为__ __。(2)用于生活:蜂或蚂蚁叮咬人的皮肤后,在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可以涂一些含有__ __物质的溶液。(3)处理工厂废水①若硫酸工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物质,用熟石灰处理,化学方程式为__ _ __。②若工厂的废水呈碱性,可加入__ __进行中和。(4)改良土壤①根据土壤和植物种植情况调节土壤酸碱性,如用__ __中和土壤酸性,以利于农作物生长。②调节土壤的pH是改良土壤的方法之一。应用中和反应时,通常对酸、碱的选取要考虑对环境是否有污染,对人体是否有危害,操作是否简便以及价格等。重难突破重难点 中和反应【典例】 某实验小组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过程,实验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B.向图中a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C.图中b点代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D.图中c点所示溶液pH<7,呈酸性(1)根据图像判断酸滴碱还是碱滴酸①pH开始时的图像起点小于7——碱滴酸;②pH开始时的图像起点大于7——酸滴碱。(2)根据图像判断溶液成分①中和反应中,pH大于7时,溶质中含有碱与反应产物(不考虑起点);②中和反应中,pH等于7时,溶质只有反应产物;③中和反应中,pH小于7时,溶质含有酸与反应产物(不考虑起点)。【对点训练】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1)60 s时,向溶液中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__ __色。(2)20 s时,小组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锌粒,发现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得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未反应的结论,你是否赞同?__ __(填“赞同”或“不赞同”)。(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4)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 __(填序号)。①该实验是将稀硫酸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②40 s时,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③60 s时,溶液中的阴离子有OH-、SO实验剖析实验 中和反应的探究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分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当滴入盐酸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变为无色。【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2.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方法 判断依据 注意事项方法一 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若用酸中和碱时) ①先在碱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②为防止酸过量,应逐滴加入,并不断搅拌或振荡;③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恰好完全中和方法二 借助反应中的温度变化(若用酸中和碱时) ①先测量加入烧杯中的碱溶液的温度;②边加酸溶液边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记录溶液的温度方法三 借助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若用碱中和酸时) ①先测出酸溶液的pH;②逐滴加入碱溶液并不断搅拌,同时测定溶液的pH;③须保证溶液的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3.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酸、碱 恰好 完全 反应 若是酸滴定碱,酚酞作指示剂,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依据是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溶液的pH等于7酸过量 ①滴加石蕊溶液;②用pH试纸;③加入比较活泼的金属;④加入碳酸盐【对点训练】中和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小组以“探究中和反应”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任务一】多角度认识中和反应 (1)如图1,取5 mL NaOH溶液于烧杯中,滴入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①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为__ __;②实验结束后,烧杯中的溶液除酚酞外,还大量存在的分子、离子:__ __(用化学符号表示)。(2)上述实验从__ __(填“反应物减少”或“新物质生成”)角度说明了反应的进行。【任务二】探究中和反应能量变化利用图2装置,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匀速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且初温相同的稀盐酸,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得到温度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3)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__ 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4)当加入盐酸__ __ mL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任务三】探究反应后溶液的pH变化(5)兴趣小组的同学借助pH传感器监测溶液的pH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图4是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曲线。若将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换为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进行实验,则图像中的pH=7点将向__ __(填“左”或“右”)方向移动。〈问题拓展〉1.异常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 __。2.改变试剂:有同学提出可以更换试剂,通过酸和碱反应的现象即可直接证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发生,请写出一组符合要求的酸和碱__ __。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常见的酸知识梳理知识点1 常见的酸(1)浓盐酸具有__挥发__性,敞口放置时会看到瓶口有__白雾__,一段时间后质量__减小__。(2)浓硫酸具有强烈的__腐蚀__性,通常叫作__脱水__作用,所以使用时应十分小心;浓硫酸还具有__吸水__性,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3)浓硫酸的稀释:应将__浓硫酸__缓慢注入__水__中,并用玻璃棒__不断搅拌__。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其试剂瓶敞口放置,会吸收水分使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其试剂瓶敞口放置,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液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知识点2 酸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作用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__变红色__,使无色酚酞溶液__不变色__。(2)与活泼金属的反应与稀盐酸反应 与稀硫酸反应镁 ①__Mg+2HCl===MgCl2+H2↑__ ④__Mg+H2SO4===MgSO4+H2↑__锌 ②__Zn+2HCl===ZnCl2+H2↑__ ⑤__Zn+H2SO4===ZnSO4+H2↑__铁 ③__Fe+2HCl===FeCl2+H2↑__ ⑥__Fe+H2SO4===FeSO4+H2↑__(3)与金属氧化物(Fe2O3)的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Fe2O3+ 稀盐酸 ①__红棕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__ ②__Fe2O3+6HCl===2FeCl3+3H2O__Fe2O3+ 稀硫酸 ③__红棕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__ ④__Fe2O3+3H2SO4===Fe2(SO4)3+3H2O__(4)酸具有通性的原因①蒸馏水和乙醇不导电,而稀盐酸、稀硫酸能导电。说明在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__带电荷的粒子__。②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__H+__,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生锈的铁钉浸泡在酸中,当铁锈被消耗完后,露出的铁将会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继续反应,导致铁被消耗。因此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酸溶液中除锈。重难突破重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典例】请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能实现转化①的金属也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B.转化②只能通过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现C.反应④中能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D.通过Fe2O3与C或CO发生置换反应可实现转化③解析:能实现转化①的金属一定比铁活泼,故该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一定排在氢前,该金属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转化②也可通过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④中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现象为溶液变为黄色;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答案:A利用酸的某些化学性质检验酸的存在【对点训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红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部分化学性质,如图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1)若想验证性质②,得到浅绿色溶液,选用的单质是__Fe__(填化学式)。(2)性质③决定了盐酸可用于除铁锈,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投入稀盐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Fe2O3+6HCl===2FeCl3+3H2O__。(3)为了验证性质④,选用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O3+2HCl===CaCl2+H2O+CO2↑__。即时默写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 常见的碱知识梳理知识点1 几种常见的碱(1)物理性质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化学式 ①__NaOH__ ②__Ca(OH)2__俗名 ③__火碱__、__烧碱__、__苛性钠__ ④__熟石灰__、__消石灰__色、态 ⑤__白__色固体 ⑥__白__色粉末状固体溶解性 ⑦__易__溶于水并⑧__放出__大量的热 ⑨__微__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⑩__减小__吸水性 在空气中易吸收 __水分__ 而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 __干燥__剂,但不可以干燥CO2等 几乎不吸收水分(2)用途①氢氧化钠可用于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生活中可用于除去__油污__。②氢氧化钙可作__建筑材料__,改良__酸性土壤__,配制农药波尔多液。(3)氢氧化钙的制取由生石灰(CaO)与水反应制得,反应过程会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O===Ca(OH)2__。(1)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且易潮解,称量时,要放在玻璃器皿里,不能放在纸片上,以防腐蚀天平的托盘。(2)氢氧化钠易潮解,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必须密封保存。(3)氢氧化钠固体可以作气体干燥剂,但不能干燥二氧化碳、氯化氢等能与其反应的气体。知识点2 碱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__变蓝色__,使无色酚酞溶液__变红色__。(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__Ca(OH)2+CO2===_CaCO3↓+H2O__。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__2NaOH+CO2===Na2CO3+H2O__。(3)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在水中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__OH-__。②在不同碱的溶液中都含有__OH-__,所以,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重难突破重难点 碱的化学性质【典例】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C.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解析: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的吸收效果更好;对比曲线①和②,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下方,在②上方,这是因为氢氧化钙溶液吸收效果比水好,比氢氧化钠溶液差。答案:D二氧化碳的吸收与检验(1)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常用澄清石灰水。(2)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因此,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对点训练】SO2是一种有毒气体,与CO2的性质相似,能与水和碱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比较室温下饱和石灰水、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的效果,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测得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已知:装置甲、乙、丙中注射器内的试剂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烧瓶内SO2的体积相同。 图1(1)写出装置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SO2+H2O===H2SO3__。(2)结合图2所示,烧瓶内气体压强均是先增大后减小,气体压强先增大的原因是什么?加入液体,占据了部分体积,压缩了瓶内气体,使瓶内压强先增大,后二氧化硫被消耗,压强减小(3)分析图2中乙、丙两条曲线,可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室温下,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好(合理即可)。(1)甲中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2)气体压强先增大,是因为加入液体,占据了部分体积,压缩了瓶内气体,使瓶内压强先增大,后二氧化硫被消耗,压强减小。(3)乙加入的试剂为饱和石灰水,丙加入的试剂为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丙的压强减少的更大,说明室温下,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好。即时默写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3课时 中和反应知识梳理知识点1 中和反应(1)概念:__酸与碱__作用生成__盐和水__的反应。(2)实质:酸溶液中的__H+__与碱溶液中的__OH-__结合生成__H2O__的过程。(3)盐的概念:由__金属离子__和__酸根离子__构成的化合物。知识点2 中和反应的应用(1)用于医药: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可以中和过多的胃酸。如常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化学方程式为__Al(OH)3+3HCl===AlCl3+3H2O__。(2)用于生活:蜂或蚂蚁叮咬人的皮肤后,在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可以涂一些含有__碱性__物质的溶液。(3)处理工厂废水①若硫酸工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物质,用熟石灰处理,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H2SO4===CaSO4+_2H2O__。②若工厂的废水呈碱性,可加入__硫酸__进行中和。(4)改良土壤①根据土壤和植物种植情况调节土壤酸碱性,如用__熟石灰__中和土壤酸性,以利于农作物生长。②调节土壤的pH是改良土壤的方法之一。应用中和反应时,通常对酸、碱的选取要考虑对环境是否有污染,对人体是否有危害,操作是否简便以及价格等。重难突破重难点 中和反应【典例】 某实验小组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过程,实验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B.向图中a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C.图中b点代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D.图中c点所示溶液pH<7,呈酸性解析:由图像可知,pH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加入酸性溶液,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向图中a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代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点所示溶液pH<7,呈酸性。答案:B(1)根据图像判断酸滴碱还是碱滴酸①pH开始时的图像起点小于7——碱滴酸;②pH开始时的图像起点大于7——酸滴碱。(2)根据图像判断溶液成分①中和反应中,pH大于7时,溶质中含有碱与反应产物(不考虑起点);②中和反应中,pH等于7时,溶质只有反应产物;③中和反应中,pH小于7时,溶质含有酸与反应产物(不考虑起点)。【对点训练】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1)60 s时,向溶液中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__蓝__色。(2)20 s时,小组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锌粒,发现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得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未反应的结论,你是否赞同?__不赞同__(填“赞同”或“不赞同”)。(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H2SO4+2NaOH===Na2SO4+2H2O__。(4)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②③__(填序号)。①该实验是将稀硫酸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②40 s时,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③60 s时,溶液中的阴离子有OH-、SO(1)60 s时,溶液的pH>7,显碱性,使紫色石蕊变蓝色。(2)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可能是稀硫酸未完全反应,不能得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未反应的结论。(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4)起始溶液的pH<7,显酸性,是将稀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硫酸溶液中;40 s时,溶液的pH<7,显酸性,此时稀硫酸过量,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60 s时,溶液的pH>7,显碱性,此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实验剖析实验 中和反应的探究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分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当滴入盐酸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变为无色。【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2.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方法 判断依据 注意事项方法一 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若用酸中和碱时) ①先在碱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②为防止酸过量,应逐滴加入,并不断搅拌或振荡;③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恰好完全中和方法二 借助反应中的温度变化(若用酸中和碱时) ①先测量加入烧杯中的碱溶液的温度;②边加酸溶液边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记录溶液的温度方法三 借助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若用碱中和酸时) ①先测出酸溶液的pH;②逐滴加入碱溶液并不断搅拌,同时测定溶液的pH;③须保证溶液的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3.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酸、碱 恰好 完全 反应 若是酸滴定碱,酚酞作指示剂,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依据是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溶液的pH等于7酸过量 ①滴加石蕊溶液;②用pH试纸;③加入比较活泼的金属;④加入碳酸盐【对点训练】中和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小组以“探究中和反应”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任务一】多角度认识中和反应 (1)如图1,取5 mL NaOH溶液于烧杯中,滴入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①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为__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__;②实验结束后,烧杯中的溶液除酚酞外,还大量存在的分子、离子:__Na+、Cl-、H+、H2O__(用化学符号表示)。(2)上述实验从__反应物减少__(填“反应物减少”或“新物质生成”)角度说明了反应的进行。【任务二】探究中和反应能量变化利用图2装置,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匀速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且初温相同的稀盐酸,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得到温度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3)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__放热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4)当加入盐酸__10__ mL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任务三】探究反应后溶液的pH变化(5)兴趣小组的同学借助pH传感器监测溶液的pH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图4是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曲线。若将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换为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进行实验,则图像中的pH=7点将向__左__(填“左”或“右”)方向移动。(1)①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实验结束后,烧杯中的溶液除酚酞外,还有氯化钠和盐酸。(2)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变无色,说明氢氧化钠被消耗完全,从反应物减少的角度说明了反应的进行。(3)温度传感器测定温度上升,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4)当加入盐酸10 mL时,温度最高,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5)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若将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换为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进行实验,需要的稀盐酸量减少,故图像中的 pH=7 点将向左移动。〈问题拓展〉1.异常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生成的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__。2.改变试剂:有同学提出可以更换试剂,通过酸和碱反应的现象即可直接证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发生,请写出一组符合要求的酸和碱__稀硫酸与氢氧化铜(合理即可)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2常见的酸和碱 - 学生版.docx 10.2常见的酸和碱.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