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7张PPT)阶段质量测评卷(二)(第4单元 第8、9章)(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2025年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高州质检)下列有关“探究不同食物贮存能量的差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温度计的下端要接触锥形瓶底部B.可以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C.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能量的散失D.可以通过设置平行重复实验来减小实验误差A【解析】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温度计的下端要浸入水中,但不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否则测量的不是水温,导致实验误差增大,A错误。食物中的能量贮存在有机物中,有机物可以燃烧,因此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可以用燃烧的方法,B正确。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为尽可能减小误差,食物燃烧时应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C正确。为了尽量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D正确。 (2024·深圳期末)舌尖上的生物学,不仅能品尝美食,还能学到知识。阅读资料完成2、3题。2.以下常见饮食习惯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汤泡饭”便于吞咽,会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利于健康B.“边吃边聊”,吞咽时会厌软骨会来不及盖住咽部C.“细嚼慢咽”使食物变成碎屑与唾液得到充分混合D.“喝汤不吃渣”,汤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为丰富C【解析】“汤泡饭”虽然便于吞咽,会减少消化液的分泌,但食物没有经过咀嚼或者没有嚼烂,就连同汤一起快速地咽下去,在舌尖上刺激味蕾的作用就会减弱,胃和胰腺产生的消化液就会减少,容易加重胃的负担,时间久了就会导致慢性胃病,A不符合题意。“边吃边聊”,吞咽时会厌软骨会因来不及盖住喉口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B不符合题意。在不断咀嚼的过程中,口腔中的唾液腺使唾液不断地分泌出来,唾液能够把食物湿润,因此细嚼慢咽可以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助于食物的初步消化和吸收,C符合题意。研究数据显示,肉类的蛋白质含量为15%~20%,大量的蛋白质仍留在肉里,D不符合题意。3.“燃烧我的卡路里,拜拜甜甜圈,珍珠奶茶方便面,火锅米饭大盘鸡,拿走拿走别客气”这首歌时常在健身的人耳边响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我的卡路里”主要是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方便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口腔中通过唾液的作用可初步消化成葡萄糖C.奶茶味道可口,含糖量高,多喝奶茶有利于身体健康D.大盘鸡里的蛋白质在胃里被胃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A【解析】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燃烧卡路里主要是指细胞中的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释放热量,A正确。方便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初步消化是在口腔中通过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消化成麦芽糖,B错误。奶茶主要成分是脂肪和糖类,含糖量高但营养单一,经常饮用奶茶会造成青少年肥胖,不利于身体健康,C错误。大盘鸡里的蛋白质在胃里被胃蛋白酶消化成多肽,进而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D错误。4.如图为人体氧气含量变化模式图。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为肺泡内,乙为组织细胞内B.甲为吸入气体,乙为呼出气体C.甲为组织细胞内,乙为组织细胞周围小动脉内血液D.甲为肺静脉内血液,乙为肺动脉内血液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气体交换。如果甲为肺泡内,乙为组织细胞内,甲处氧气应该多,乙处氧气应该少,A错误;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氧减少了,原因是人吸入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利用消耗掉了,B错误;甲为组织细胞内,乙为组织细胞周围小动脉内血液,组织细胞周围小动脉内血液中的氧气比组织细胞内的多,氧气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C正确;甲为肺静脉内血液,是动脉血,含氧高,乙为肺动脉内血液,是静脉血,含氧低,D错误。5.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有生物学知识作为依据的。下列相关解释不科学的是 ( )A.不要随地吐痰——痰液形成于口腔,含有大量的病菌B.吃饭时不宜高声谈笑——食物容易误入气管C.用鼻呼吸好——鼻腔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D.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功能A【解析】本题通过生活习惯考查呼吸系统的相关知识。气管和支气管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A符合题意。如果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的入口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因此,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B不符合题意。鼻腔内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腔呼吸好,C不符合题意。经常参加锻炼或适宜的体力劳动,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可以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D不符合题意。6.安德维尔呼吸法,不仅有助于睡眠,还能缓解焦虑,放松身体。具体步骤为:步骤一慢慢用鼻子吸气4秒;步骤二憋气7秒;步骤三嘴唇微开吐气8秒,下列对此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进行步骤一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扩大→气体入肺B.进行步骤二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均保持收缩状态C.进行步骤三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缩小→气体出肺D.吸气过程中,气体依次经过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泡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运动的过程。步骤一表示吸气,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上移,使胸廓的横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使胸廓的纵径加长。这时,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随着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A错误。步骤二憋气是吸气后紧闭声门做尽力地呼气动作,表示肋间外肌和膈肌均保持收缩状态,B正确。步骤三表示呼气,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移动,使胸廓的横径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回升,使胸廓的纵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C错误。吸气过程中,气体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D错误。 (2024·东莞期末)随着夏季的来临,中小学生发生溺水事故又进入高发期。溺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水被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堵塞,使气体交换发生障碍,引起窒息,进而导致死亡。结合相关知识,回答7~10题。7.溺水主要影响人体的呼吸系统,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道由①②③④⑤构成B.①具有温暖、湿润、清洁吸入气体的作用C.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③D.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⑥C【解析】气管和支气管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故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④气管和⑤支气管,C错误。8.同学们在游泳课上,尽量憋住气30秒,然后抬起头采用爆发式呼气,感受生命的美好。如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容量变化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吸气过程B.BC段呼吸肌处于舒张状态C.小明同学的肺活量为3升D.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解析】据图可见15秒左右该同学肺容量最大,要大于3升,C错误。C9.强大的呼吸系统是游泳运动的基础,图甲是膈肌舒缩示意图,图乙是一次呼吸中肺内气压变化曲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橡皮膜所模拟的膈肌处于收缩状态B.图甲中B状态对应图乙中曲线CD段C.图乙中D点可表示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D.图乙DE过程中胸廓前后、左右径均减小C【解析】A表示呼气,图甲中A橡皮膜所模拟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A错误。图乙DE段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表示吸气;图甲B表示吸气,对应图乙中曲线DE段,B错误。图示中D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C正确。DE段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表示吸气,吸气时,胸廓前后、左右径均增大,D错误。10.5月8日,某校组织了“预防溺水”主题教育活动,关爱生命,预防溺水,下列错误的是 ( )A.落水后,在水面上大口吸气时,膈肌收缩,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B.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吃力,是因为胸廓不能正常扩大C.溺水时,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不能完成,导致窒息D.发现溺水者,寻求熟悉水性的人施救,对溺水人员应及时实施人工呼吸【解析】溺水时,主要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无法进行,C错误。C11.学习了《人体的能量供应》后,同学们阐述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肺泡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B.肺的换气和组织换气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C.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含量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呼吸。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A错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B正确。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人体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错误。在人体吸入的气体中,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6%,二氧化碳的含量约占4%,与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含量确实下降了,二氧化碳含量确实上升了,但是氧气含量仍然高于二氧化碳的含量,D错误。12.呼吸系统具有适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A、B、C分别代表呼吸的不同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表示吸气,②表示呼气 B.图中进行①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C.C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D.B、C过程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由图可知,①代表肺内气体出肺,②代表外界气体进入肺,故①是呼气,②是吸气,A错误。进行①呼气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完成呼气过程,B正确。C处⑤代表氧气从血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⑥代表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因此C处表示的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C正确。B处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C处表示的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其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即气体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D正确。13.图1是发生在人体肺部或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其中甲是肺泡或组织细胞的一部分,乙是毛细血管,①和②是不同气体,箭头表示气体进出方向。图2是四位同学关于图1 的分析,正确的是 (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若②是氧气,氧气由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则乙是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A同学说法错误。若①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则乙是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甲是组织细胞,这是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B同学说法错误。若②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则乙是肺泡处的毛细血管,甲是肺泡,C同学说法错误。若①是氧气,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则乙是肺泡处的毛细血管,甲是肺泡,D同学说法正确。 人体能将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请回答14、15题。14.下列人体器官中,不具有排泄作用的是 ( )A.皮肤 B.小肠 C.肾脏 D.肺【解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不具有排泄的作用。B15.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被利用以及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分别是 ( )A.细胞、细胞 B.动脉、静脉 C.肺泡、细胞 D.细胞、心脏A【解析】有机物通过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此过程可以用表达式表示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这个过程是在细胞中的线粒体内完成的。所以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运输到肺,由人体呼出,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因此氧气被利用以及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均是组织细胞。16.人体呼出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由肺泡到达外界环境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鼻 B.肺泡→气管→支气管→咽喉→鼻C.肺泡→支气管→气管→喉→咽→鼻 D.肺泡→咽喉→支气管→气管→鼻C【解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呼气时,气体经过的路线:肺泡→支气管→气管→喉→咽→鼻→外界大气。17.右图为泌尿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① B.②C.③ D.④A【解析】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18.关于排尿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B.维持体内细胞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C.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D.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之间的平衡D【解析】尿的成分包括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和尿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积聚多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排尿。可见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19.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人体在安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运动时汗液分泌增多有利于散失热量B.休息时多余的水主要通过尿液排出C.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通过呼气散失的水分增多D.两种状态下散失的水分总量相同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排泄的途径。休息时散失的水分总量为2 200 mL(即1 800 mL+100 mL+300 mL),运动时散失的水分总量为3 100 mL(即2 000 mL+500 mL+600 mL),两种状态下散失的水分总量不相同。20.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如图是肾单位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结构a是( )A.肾小球 B.肾小囊C.肾小管 D.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肾单位的生理活动。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作用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图中a的物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可知a具有重吸收的作用,a为肾小管。21.如表是某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样品的化验报告。据表分析,甲、乙、丙三种样品依次分别是 ( )A.原尿、血浆、尿液 B.血浆、原尿、尿液C.尿液、原尿、血浆 D.原尿、尿液、血浆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甲/(克·升-1) 0.3 1 9 0.3乙/(克·升-1) 0.0 0.0 11 20丙/(克·升-1) 80 1 9 0.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样品甲中含有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因此样品甲是原尿;样品乙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样品乙是尿液;样品丙中含有葡萄糖和大量的蛋白质,因此样品丙是血浆。所以据表分析,甲、乙、丙三种样品依次是原尿、尿液、血浆。22.如图是原尿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流经肾单位某一结构时,某种物质的浓度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水,该结构为肾小球B.该物质为无机盐,该结构为肾小囊C.该物质为葡萄糖,该结构为肾小管D.该物质为尿素,该结构为肾小球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尿的形成过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因此肾小管中葡萄糖迅速减少变为0,图中物质最可能是葡萄糖。23.科学家对生活在澳大利亚沙漠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大袋鼠进行研究发现,在一年的不同季节里,大袋鼠体内组织的含水量都稳定在65%,即使在干燥的环境中用干燥的麦子喂养大袋鼠,其体内组织的含水量仍为65%,而且发现大袋鼠尿中的尿素含量是人的4倍,盐含量是人的2倍左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袋鼠长期不饮水时,其体内的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B.大袋鼠产生这种浓缩的尿液,可以有效保持体内水分C.大袋鼠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主要通过皮肤完成D.如果大袋鼠摄入含水量更多的食物,则其尿液中盐和尿素的含量将减小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尿的形成过程。通过题干的信息,可知大袋鼠尿中的尿素含量是人的4倍,盐含量是人的2倍左右,故大袋鼠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主要通过排尿来完成。24.下列血管中,测定其血液成分,可确定含尿素最少的是 ( )A.主动脉 B.肾动脉 C.肾静脉 D.下腔静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尿的形成过程。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C25.2024年3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肾脏日。如图甲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图乙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B.图甲中,A中的液体流经B被重吸收后形成尿液C.图乙中,①②③④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其中②是尿道D.图乙中,①形成的尿液经②流入③中,人便立即产生尿意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肾单位的组成。图中A是肾小囊,B是肾小管,①是肾,②是输尿管,③是膀胱,④是尿道。图甲中,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A错误。图甲中,A肾小囊中的液体为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B正确。图乙中,①②③④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其中②是输尿管,C错误。图乙中,①肾形成的尿液经②输尿管流入③膀胱中,膀胱贮存尿液,当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产生尿意,D错误。26.(2024 河南)人大量食用红肉火龙果后尿液会变红,原因是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难以被分解,随尿液排出。尿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在甜菜红素排出过程中,不经过的结构是 ( )A.① B.②C.③ D.④C【解析】尿液形成及排出途径为②入球小动脉→肾小球→①肾小囊→④肾小管→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由此可见,在甜菜红素排出过程中,不经过的结构是③出球小动脉。27.如图表示尿液形成的过程,其中甲、乙表示结构,A、B表示液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 B.A、B表示的液体分别为原尿和尿液C.若乙处发生病变,则B中会有蛋白质 D.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含量减少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尿液形成的过程。图中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A表示原尿、B表示尿液。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了血液。若乙处(肾小管)发生病变,会造成肾小管重吸收障碍,B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28.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以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骆驼的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骆驼的肾小管能重吸收原尿中大部分水分C.骆驼通过排尿能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D.排尿是骆驼排泄的唯一方式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骆驼体内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能够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能够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排出。29.我们在天气炎热或运动中会大量出汗,这与遍布全身皮肤的230多万个汗腺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B.人体通过汗腺能排出部分尿素、无机盐和水等物质C.汗腺位于皮肤的角质层,汗液的蒸发有助于体温调节D.皮肤的表皮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痛、触等刺激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皮肤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排泄是指人和动物将新陈代谢最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故人体排泄的主要方式是排尿,肾脏(形成尿液)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A错误。人体通过汗腺能排出汗液,汗液包括部分尿素、无机盐和水等物质,B正确。汗腺分为分泌部和导管,分泌部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内,汗液的蒸发有助于体温调节,C错误。皮肤的真皮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痛、触等刺激,D错误。30.夏天,同学们刚上完体育课往往会大汗淋漓,当汗液进入嘴里时会感觉咸咸的,若是一天不洗澡又会感到浑身又酸又臭。与此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完体育课往往会大汗淋漓是因为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B.汗液进入嘴里之所以咸咸的是因为汗液里有无机盐C.不洗澡又会感到浑身又酸又臭是因为汗液里还有少量的尿素、尿酸D.皮肤的排泄作用是通过皮脂腺分泌油脂来完成的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汗液的成分和排出途径。皮脂腺分泌油脂,有滋润皮肤和毛发的作用,不属于排泄。皮肤的排泄作用是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来完成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8分)图一为泌尿系统示意图,图二为尿液形成示意图,其中A、B表示生理过程,1~6表示结构,题表中的液体X、Y、Z分别取自图二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题表中的数据(单位:克/100毫升)。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包括图二中的________(填数字),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成分 液体X 液体Y 液体Z蛋白质 7.20 微量 0.00葡萄糖 0.10 0.10 0.00无机盐 0.72 0.72 1.40尿素 0.03 0.03 1.80a肾脏(肾)4、5、6暂时贮存尿液(2)分析题表中三种液体各成分的含量变化,你认为液体Y是_____,取自图二中的[__]_______结构。液体Z中尿素的浓度升高到1.8,葡萄糖浓度降为0,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图二中的生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医生在检查某病人的尿液成分时,发现含有较多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最可能的病变部位是图二中的[__]_______出现炎症。进一步对该病人血液进行检查会发现血液中_______的数量异常。原尿5肾小囊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4肾小球白细胞【解析】(1)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因此,图一中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肾脏(肾),其基本组成单位包括图二中的4肾小球、5肾小囊、6肾小管,c是膀胱,其作用是暂时贮存尿液。(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将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分析题表中三种液体各成分的含量变化,认为液体Y是原尿,取自图二中的 5肾小囊结构。液体Z中尿素的浓度升高到1.8,葡萄糖浓度降为0,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图二中的生理过程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 。(3)医生在检查某病人的尿液成分时,发现含有较多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最可能是图二中的4肾小球出现炎症,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所致。白细胞有细胞核,体积最大,具有防御保护和吞噬病菌的作用,所以进一步对该病人血液进行检查会发现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异常。32.(11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火灾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灾害之一。可燃物燃烧时释放的毒气和烟雾造成人员窒息甚至死亡,有毒气体主要以一氧化碳为主。一氧化碳会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阻止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及运输,最终使人窒息。火灾现场的温度几百至一千摄氏度以上,人体吸入这些高温气体,会对呼吸道造成灼烧,引起呼吸道组织损伤,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严重烧伤病人体内的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会令烧伤部位蒸发的水分增加,严重时机体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火灾发生时,烟尘中的烟雾颗粒不仅能造成呼吸道阻塞,还会导致人们在逃跑时看不清逃生路线而耽误撤离。 火灾发生后,社会救援往往不能马上到达,所以在家中备有家用灭火器、灭火毯、强光手电、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等很有必要。(1)如图所示,高温毒气和烟雾会依次损伤人体呼吸道的A→__→__→__→F,造成呼吸道的受损和阻塞。(选填相关字母)DCE(2)发生火灾时,可燃物燃烧释放的一氧化碳会经呼吸道进入_____,然后进入血液,与_________结合,从而阻止氧气与其结合,最终使全身各处的细胞缺氧,细胞的_____作用减弱,从而无法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同理,煤气中毒是人体呼吸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环节出现障碍。救治轻度煤气中毒患者,应该迅速将其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休息、吸氧。人体内的一氧化碳排出体外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肺泡血红蛋白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的扩散作用(3)发生火灾时应采取正确的灭火或逃生方法。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__(填选项前字母)。A.在浓烟中大声喊叫,无惧吸入更多烟雾B.在浓烟中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用浸湿的棉被裹在身上防止皮肤被灼伤D.用湿布堵住门缝,避免烟雾进入室内(4)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如图2)主要由防护头罩、过滤装置和面罩组成,具有保护头部、_____烟雾和有毒气体、隔热阻燃等功能,可用于火场浓烟环境下的逃生自救。结合文中提到的火灾致死原因,若请你设计一款家用火灾应急呼吸器,除上述提到的功能外,还应具备的功能_____(写出一个即可),可更有利于自救和逃生。A过滤供氧【解析】(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高温毒气和烟雾会依次损伤人体呼吸道的A鼻→D咽→C喉→E气管→F支气管,造成呼吸道的受损和阻塞。(2)发生火灾时,可燃物燃烧释放的一氧化碳会经呼吸道进入肺泡,绝大部分都要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阻止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最终使全身各处的细胞缺氧,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弱,从而无法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煤气中毒是人体呼吸过程中的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环节出现障碍。救治轻度煤气中毒患者,应该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休息、吸氧。人体内的一氧化碳排出体外依据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3)当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措施自救、逃生,在浓烟中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浸湿的棉被裹在身上避免皮肤灼伤、用湿布堵住门缝,避免烟雾进入室内都可行;但在浓烟中大声喊叫,无惧吸入更多烟雾,容易窒息,此做法不可行,A符合题意。(4)家用火灾应急呼吸器,除上述提到的功能外,还应具备供氧功能,可更有利于自救和逃生。33.(11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粮的供应往往在行军打仗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某兴趣小组想探究粮食中是否含有能量,于是点燃等量干燥的小麦粒和花生后,分别加热甲、乙两支试管中的水,水的温度变化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并回答问题。试管编号 实验操作 水/mL 起始水温/℃ 最终温度/℃甲 点燃花生 20 20 45乙 点燃小麦粒 ① 20 35(1)本小组要研究的问题:花生和小麦粒含有的能量相同吗 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中①处应该为___mL,原因是_____________。(3)实验表明,燃烧花生和小麦粒都能使水的温度_____(填“升高”或“降低”)。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等质量的花生、小麦粒中,含能量较多的是_____。测定的热量值一般会_____(填“大于”或“小于”)种子实际所含能量。(4)实验需要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三次,并取三个重复组的_____值,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5)花生中含有的主要能源物质是_____,小麦粒中含有的主要能源物质是_____。(6)由上述实验可知,小麦粒、花生储存有一定的能量,人食用后,它们在人体内被消化和吸收后运输到细胞被利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细胞的_____作用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花生比小麦粒含有的能量多20控制单一变量升高花生小于平均减小实验误差脂肪淀粉呼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食物中能量的释放。(1)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探究提出的问题是:花生和小麦粒含有的能量相同吗 故可作出的假设是:花生比小麦粒含有的能量多。(合理即可)(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为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本实验的变量是粮食的种类,则水的体积应相同,都是20 mL。故表中①处应该为20 mL,原因是控制单一变量。(3)由实验表格可知,最终温度高于起始水温,故燃烧花生和小麦粒都能使水的温度升高。花生燃烧后水温上升25 ℃,小麦粒燃烧后水温上升15 ℃,故等质量的花生、小麦粒中,含能量较多的是花生。因为种子燃烧时会散失部分能量,不是全部用于升高水温,故测定的热量值一般会小于种子实际所含能量。(4)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或实验重复多次进行,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故实验需要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三次,并取三个重复组的平均值,其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5)将花生种子的种皮去掉后,放在白纸上挤压,白纸上出现透明的油迹,这说明了花生的种子中含有脂肪。小麦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主要是淀粉。故花生中含有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脂肪,小麦粒中含有的主要能源物质是淀粉。(6)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小麦粒、花生储存有一定的能量,人食用后,它们在人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被分解,释放出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34.(10分)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1)人体产生的废物中,_____、多余的___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2)肌酐是小分子代谢废物,随血液流经_______时,经滤过作用进入_______腔中。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对肌酐基本无 _______作用,所以肌酐随尿液排出体外,使得血浆中肌酐含量_____,因此血浆中的肌酐含量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尿素水肾小球肾小囊重吸收降低(3)为研究物质A对肾脏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处理方式及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组别 处理方式 血浆中肌酐含量/(μmol·L-1)对照组 67.07实验组 每天注射0.2 mL用生理盐水配制的 物质A溶液 92.27①科研人员选取小鼠若干只,随机分成2组。上表中横线处的处理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在一段时间后检测了小鼠血浆中的肌酐含量,结果如上表所示。实验组小鼠血浆中的肌酐含量明显_____对照组。③为找到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科研人员制作了两组小鼠的肾脏切片,并用_______观察到实验组小鼠的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周围部位出现细胞降解和明显凋亡的现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肾小球的结构异常会导致其_____异常。每天注射0.2 mL生理盐水高于显微镜功能【解析】(1)结合分析可知,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液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肌酐是小分子代谢废物,随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肌酐经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中。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对肌酐基本无重吸收作用,所以肌酐随尿液排出体外,使得血浆中肌酐含量降低,因此血浆中的肌酐含量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