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模块检测卷(一)(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④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核DNA分子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2.蝗虫雌性个体性染色体为XX,雄性个体性染色体为XO,雄性有23条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雄蝗虫在形成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会出现11个四分体就性染色体而言,雄蝗虫不只产生一种可育的精子雄蝗虫精巢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可能是0条、1条、2条有丝分裂后期雄蝗虫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雌蝗虫少2条3.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3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减数分裂、②受精作用、③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的受精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卵细胞获得了初级卵母细胞中 1/4 的遗传物质细胞分裂都有周期性,复制一次分裂一次4.孟德尔和摩尔根为遗传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继者也利用多种生物进行了一系列遗传学实验研究,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通过相关实验测定大豆“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自交实验是最佳方案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豌豆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开”若用玉米进行遗传学杂交实验,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毛桃(AA)花粉授给光桃(aa)的雌蕊,观察其所结桃子应为毛桃5.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两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两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两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表示显性基因,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2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含有2种基因型A基因与B基因对玉米的株高性状表现出累加作用F1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高秆∶矮秆∶极矮秆=1∶2∶16.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腹部羽毛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使纯合腹部羽毛白色雌鸽与纯合腹部羽毛灰色雄鸽交配,F1中雌鸽均为腹部羽毛灰色,雄鸽均为腹部羽毛白色。下列有关分析和推断,正确的是 ( )亲代雌雄鸽的基因型分别是ZaW、ZAZA控制腹部羽毛颜色的基因不遵循分离定律若F1的雌雄鸽自由交配,则F2雌鸽中腹部羽毛灰色的比例为1/4若F2的雌雄鸽自由交配,则F3中腹部羽毛白色的雄鸽的比例为5/167.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表现为粉红眼,其余情况表现为白眼。若随机选择两只果蝇杂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白眼(♀)与白眼(♂)果蝇的后代可能全是白眼红眼(♀)与白眼(♂)果蝇的后代可能全是红眼白眼(♀)与红眼(♂)果蝇的后代可能全是红眼粉红眼(♀)与粉红眼(♂)果蝇的后代可能有白眼8.许多抗肿瘤药物通过干扰DNA的合成及其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例如羟基脲能阻止脱氧核苷酸的合成、放线菌素D能抑制DNA的模板功能、阿糖胞苷能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羟基脲处理后,肿瘤细胞中 DNA 复制和转录过程都出现原料匮乏放线菌素 D处理后,肿瘤细胞中DNA 复制和转录过程都受到抑制阿糖胞苷处理后,肿瘤细胞DNA 复制过程中,子链无法正常延伸将药物精准导入肿瘤细胞的技术可以减弱它们对正常细胞的副作用9.基因a与基因b在DNA分子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启动子1可调控基因a的表达,启动子2可调控基因b的表达,箭头代表转录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启动子位于基因编码区的上游,RNA聚合酶移动到终止密码子时停止转录基因a进行转录的模板是乙链,基因b进行转录的模板是甲链tRNA分子中,存在局部的碱基互补配对,它的5'端携带氨基酸一种密码子只对应一种氨基酸,每种tRNA都可转运多种氨基酸10.图1、图2表示两种染色体变异类型。图2中的染色体桥是由断裂的两条染色体中含着丝粒的部分拼接而成,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桥会在两个着丝粒间发生随机的断裂,甲部分会丢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1中的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不会改变两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总数图2中的染色体变异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图1、图2两种染色体变异均不会改变染色体的数目图2中变异的程度更大,对生物的影响比图1中的变异更大1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恶性血液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肿瘤性疾病,其发病与基因突变、DNA甲基化、染色体缺失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造血干细胞是未分化的细胞,其异常增生可能与抑癌基因过量表达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的原癌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可能诱发MDSDNA甲基化可能影响相关基因的转录,但基因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造血干细胞中染色体缺失导致基因数目的减少,可能使细胞周期缩短12.某同学调查了一家系中红绿色盲和镰状细胞贫血两种遗传病的患病情况,画出的遗传系谱图如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小红和小兰的基因型和性状一定相同小明父母再生一男孩一定两病均患小明弟弟若是XXY三体,则体细胞中最多有4个红绿色盲基因小红怀孕后不能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红绿色盲13.科学家在非洲的马拉维湖发现了第一个夜间活动的丽鱼物种。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等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丽鱼与丽鱼、昆虫、软体动物之间相互影响、协同进化丽鱼夜间活动行为的形成与觅食策略、社会行为和躲避天敌等有关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突变和基因重组有关自然选择使丽鱼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14.某昆虫翅色的绿色(G)对褐色(g)为显性。现有甲乙两个大小(数量)相同的昆虫种群,其个体的基因型频率如题图所示。现将两个种群混合组成一个新的种群丙,让其中所有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F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F1中G基因的频率与甲乙种群混合而成的丙种群不同丙种群中个体间相互作用发生协同进化丙种群中绿色个体基因型的频率为67.5%丙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拥有的G和g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二、多项选择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在动物细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着丝粒位置存有一种SGO蛋白,主要保护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粘连在一起的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该水解酶在间期染色体复制完成后就存在,分裂中期开始大量起作用)破坏,从而保证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与分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SGO蛋白在细胞分裂间期通过核糖体合成并由核孔进入细胞核SGO蛋白功能的异常可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子细胞,其机理与秋水仙素是相同的SGO蛋白失活及粘连蛋白水解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粘连蛋白水解后不一定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16.某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相关基因为A、a和B、b,且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只要存在一种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基因A使雄配子的育性降低50%,其他配子育性正常;基因B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只考虑是否抗除草剂时,该种植物群体有5种基因型该植物的生殖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只有1条性染色体该种植物(AaBb)产生的花粉AB∶Ab∶aB∶ab=1∶1∶2∶2♀甲(aaBb)×♂乙(Aabb)进行杂交所得子代中抗除草剂植株所占的比例是3/417.将1个小鼠精原细胞放入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分裂一次后,转入含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继续分裂一次,共得到4个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通过观察细胞放射性强弱可判断DNA在分裂中的变化规律该细胞分裂一次后得到的2个子细胞中的核DNA均含15N该细胞分裂两次后得到的4个子细胞中可能仅有2个细胞的核DNA含15N18.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存在下图所示的调控机制:H基因甲基化抑制其表达,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 H基因的产物为H-RNA,H-RNA上甲基化的腺嘌呤可与Y蛋白结合,使Y蛋白能够结合H基因的启动子,并招募去除DNA 甲基化的T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H基因甲基化使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可逆DNA甲基化属于变异类型中的基因突变Y基因表达量降低可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基因的转录产物可参与调控相应基因的表达三、非选择题(5小题,共60分。)19.(12分)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只有2条染色体,下面A、B、C是表示马蛔虫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柱形图表示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曲线图表示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2分)马蛔虫体细胞内有 条染色体,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是图 。 (2)(5分)B图细胞表示的分裂方式和时期是 ,B图细胞是否存在四分体 ,C图细胞可能的名称是 。 (3)(2分)柱形图上a、b、c中代表染色体的是 ,C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是 。 (4)(1分)若该马蛔虫的基因型为AaBb,C细胞分裂后产生的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来源于同一精原细胞的另外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 。 (5)(2分)在曲线图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在A、B、C三图中,与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 中的细胞。 20.(12分)科研人员对野生型果蝇进行诱变,获得了截翅和紫眼突变体。现以纯合长翅红眼果蝇、截翅紫眼果蝇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结果如下:亲本杂交组合 子代表型及比例正交:长翅红眼(♀)×截翅紫眼(♂) 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1∶1反交:长翅红眼(♂)×截翅紫眼(♀) 长翅红眼雌蝇∶截翅红眼雄蝇=1∶1(1)(4分)根据杂交结果判断,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 ,其中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2)(3分)若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翅型和眼色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那么正交子代中的长翅红眼雌蝇基因型为 ,反交子代中的截翅红眼雄蝇基因型为 ,两者杂交后产生的雄性个体中截翅紫眼个体占 。 (3)(5分)研究者用正交子代中的长翅红眼雌蝇与反交子代中的截翅红眼雄蝇为亲本进行杂交,统计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截翅紫眼雌蝇∶截翅红眼雄蝇=1∶1∶1∶1,据此在下列图示中标注出这两个亲本中2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图:(注:不考虑交叉互换,用圆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21.(11分)如图是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间传递的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编号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5分)真核生物中过程②需要的原料是 。过程④和⑤的名称分别为 。与①过程相比,③过程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 。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发生图示过程 (填图中序号)。 (2)(2分)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 (3)(4分)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的作用下将甲基(-CH3)选择性地添加至DNA上的过程,是一种基本的表观遗传学修饰,DNA甲基化会抑制基因表达过程中 的步骤,这种现象 (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22.(14分)棉花白色(B)和棕色(b)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为了提高棉花的产量,使棉花具有抗虫特性,某科研小组将抗虫基因K导入某杂合的白色棉花细胞内,导入的抗虫基因K与2号染色体可能存在如图所示的三种位置关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3分)若b基因是由B基因突变形成,则基因B与基因b的碱基数目 (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相同,原因是 。(2)(6分)请设计实验探究抗虫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实验设计思路:让该白色抗虫棉花自交,观察子代的 。 预期结果与结论:①若子代中白色抗虫∶棕色不抗虫=3∶1,说明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 所示。 ②若子代中 ,说明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 ③若子代中有 ,说明基因X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 (3)(5分)若已知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棉花另有一对长绒(A)与短绒(a)性状,让白色抗虫长绒棉花与棕色不抗虫短绒棉花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白色抗虫长绒∶白色抗虫短绒∶棕色不抗虫长绒∶棕色不抗虫短绒=1∶1∶1∶1,则长绒基因(A)与短绒基因(a)是否位于2号染色体上 (填“是”或“否”),原因是 。23.(11分)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化生物育种,捍卫种子安全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问题。生物的变异理论常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植物突变育种是指人为利用物理、化学因素,使植物发生遗传变异,从而获得优良品种或品系的一种育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5分)玉米(2n=20)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用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玉米新品种。单倍体玉米植株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条染色体,其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导致 ,引起高度不育。 (2)(6分)科研人员用 X射线处理女娄菜(XY 型)种子,种植后得到了一株金黄色的突变雄株。研究发现,突变株是染色体上的1个基因突变引起的。为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以及突变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请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思路: 。模块检测卷(一)1.D [由于④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哺乳动物为雄性;又因为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A正确;图中①~⑤依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有丝分裂中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B正确;④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此时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核DNA分子,C正确;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四分体,D错误。]2.A [雄蝗虫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形成精原细胞,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所以不会形成四分体,A错误;由于雄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22+XO(只有一条性染色体),所以就性染色体而言,雄蝗虫可产生 11+X或11+O两种可育精子,B正确;由于雄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22+XO,所以雄蝗虫精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有丝分裂的后期含有2条X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是0条、1条、2条,C正确;在有丝分裂后期,雄蝗虫含有2条性染色体,而雌蝗虫含有4条性染色体,此时雄性比雌性少2条染色体,D正确。]3.B [图中①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受精作用;②成熟的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③生物的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有丝分裂形成多细胞个体。所以图中①、②、③分别为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A错误;细胞质中含有部分遗传物质,由于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均为不均等分裂,因此卵细胞获得了初级卵母细胞大于1/4的细胞质,也获得了大于 1/4 的遗传物质,C错误;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减数分裂是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D错误。]4.A [豌豆雌雄同体,自交可以检测出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为纯合子,则自交后不会出现性状分离,若为杂合子,则会出现性状分离,A正确;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豌豆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开”的假说,并没有提出“基因”一词,B错误;玉米属于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不需要去雄处理,C错误;桃子为果实,所食用的部分为果皮,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是母本的体细胞,因此光桃上所结的果实仍为光桃,D错误。]5.B [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两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高秆基因型为A_B_,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极矮秆基因型为aabb,因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因此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其中纯合子占1/3,B错误;高秆基因型为A_B_,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极矮秆基因型为aabb,则说明A基因与B基因对玉米的株高性状表现出累加作用,C正确;F1的基因型为AaBb,测交后代为AaBb(高秆)、Aabb(矮秆)、aaBb(矮秆)、aabb(极矮秆),则高秆∶矮秆∶极矮秆=1∶2∶1,D正确。]6.D [纯合腹部羽毛白色雌鸽与纯合腹部羽毛灰色雄鸽交配,所得后代中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因而确定,控制腹部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白色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ZAW、ZaZa,A错误;根据A项分析可知,控制腹部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说明相关基因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亲本的基因型为ZAW、ZaZa,F1的基因型为ZaW、ZAZa,则F1的雌雄鸽自由交配,则F2雌鸽中腹部羽毛灰色的比例为1/2,C错误;F1的基因型为ZaW、ZAZa,F2的基因型为ZAW、ZaW、ZAZa、ZaZa,该群体中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A∶Za∶W=1∶1∶2,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A∶Za=1∶3,因此若F2的雌雄鸽自由交配,则F3中腹部羽毛白色的雄鸽的比例为1/4×1/4×2+1/4×3/4=5/16,D正确。]7.C [该果蝇种群中,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有6种,分别是aaXbXb、aaXbY、AAXbXb、AaXbXb、AAXbY、AaXbY,由此可见,白眼(♀)与白眼(♂)果蝇的后代可能全是白眼,A正确;红眼(♀)的基因型为A_XBX-,白眼(♂)的基因型为_ _XbY,若二者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则可出现子代果蝇全是红眼的情况,B正确;白眼(♀)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Xb,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_XBY,二者杂交产生的后代中一定会出现白眼雄性个体,C错误;粉红眼(♀)aaXBXb与粉红眼(♂)aaXBY果蝇杂交产生的后代可能有白眼雄性个体出现,D正确。]8.A [羟基脲阻止脱氧核苷酸的合成,从而影响肿瘤细胞中DNA复制过程,而转录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不会受到羟基脲的影响,A错误;放线菌素D抑制DNA的模板功能,而DNA复制和转录都需要DNA作模板,所以放线菌素D处理后,肿瘤细胞中DNA复制和转录过程都受到抑制,B正确;阿糖胞苷抑制DNA聚合酶活性从而影响DNA复制过程,即DNA聚合酶活性受抑制后,会使肿瘤细胞DNA复制过程中子链无法正常延伸,C正确;将药物精准导入肿瘤细胞的技术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由于药物是精准导入肿瘤细胞,因此,可以减弱对正常细胞的副作用,D正确。]9.B [启动子属于基因的非编码区,位于基因编码区的上游,RNA聚合酶移动到终止子时停止转录,A错误;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基因a进行转录的模板是乙链,基因b进行转录的模板是甲链,mRNA链延伸的方向均为5′→3′,B正确;tRNA分子为单链结构,其空间结构呈三叶草形,因而其结构中存在局部的碱基互补配对,它的 3′ 端携带氨基酸,C错误;一种密码子只对应一种氨基酸,每种tRNA都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D错误。]10.D [图1中②③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不同,为非同源染色体,③染色体的片段转接到②染色体,两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总数不变,A正确;图2由于染色体桥的形成与染色体片段的断裂有关,不含着丝粒的片段没有参与染色体桥的构建,断裂后的染色体桥又会丢失一部分,因此会引起基因数目的变化;染色体桥的随机断裂会影响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B正确;染色体桥是由两条染色体形成的,断裂后又形成两条染色体,因此图2中染色体变异后染色体数目不变,图1也没有发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为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染色体变异的方向不定向,无法确定图1和图2哪一种变异对生物造成的影响大,D错误。]11.A [造血干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其异常增生可能与原癌基因过量表达有关,A不合理;造血干细胞中的原癌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发生基因突变可能诱发MDS,B合理;DNA甲基化基因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可能影响相关基因的转录,C合理;造血干细胞中染色体缺失导致基因数目的减少,可能引发异常增生,使细胞周期缩短,D合理。]12.C [小红和小兰是同卵双胞胎,基因型相同,但是表型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小红和小兰的性状不一定相同,A错误;设红绿色盲基因为B/b,镰状细胞贫血基因为A/a,小明正常,但是弟弟两病兼患,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小明父母再生一男孩不一定两病均患,B错误;小明弟弟若是XXY三体,则XX都来自母亲,并且含有色盲基因,则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时,最多有4个红绿色盲基因,C正确;小红可能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小红怀孕后通过基因检测可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红绿色盲,D错误。]13.A [不同物种之间具有协同进化,丽鱼与昆虫、软体动物之间相互影响、协同进化,A错误;丽鱼夜间活动行为的形成与觅食策略、社会行为和躲避天敌等有关,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因此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突变和基因重组有关,C正确;自然选择的作用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D正确。]14.C [甲乙种群混合而成的丙种群中G基因的频率为45%,g基因的频率为55%,丙种群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G和g基因的频率不变,A错误;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B错误;丙种群由大小相同的甲乙种群混合而来,绿色个体包括GG和Gg,基因型(GG+Gg)的频率为67.5%,C正确;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总和称为种群基因库,而非全部个体拥有的全部G和g,D错误。]15.ACD [分析题意可知,SGO蛋白位于动物细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着丝粒位置,而姐妹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形成的,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由此可见,在细胞分裂间期,SGO蛋白由核糖体合成并经核孔进入细胞核,A正确;SGO蛋白能够保护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粘连在一起的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坏,该水解酶在分裂中期开始大量起作用,SGO蛋白作用异常,水解酶会将粘连蛋白水解,进而导致着丝粒异常分裂,可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子细胞,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是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起作用的,两者作用机理不同,B错误;SGO蛋白失活、粘连蛋白水解会导致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而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一般为相同基因,因此粘连蛋白水解后一般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若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会导致组成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出现等位基因,则粘连蛋白水解后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正确。]16.ABD [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不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只有aabb,植株中共有6种基因型,A错误;该种二倍体植物为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B错误;基因A使雄配子的育性降低50%,因此AaBb产生的花粉AB∶Ab∶aB∶ab=1∶1∶2∶2,C正确;♀甲(aaBb)×♂乙(Aabb)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2∶2,子代中抗除草剂植株所占的比例为2/3,D错误。]17.CD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15N和14N不属于放射性同位素,故不能通过观察细胞放射性强弱判断DNA在分裂中的变化规律,B错误;将1个小鼠精原细胞放入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分裂一次后,由于DNA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该细胞分裂一次后得到的2个子细胞中的核DNA均含15N,C正确;精原细胞若进行有丝分裂,在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得到的两个细胞中每个DNA都会有一条单链被15N标记,第二次有丝分裂时再进行复制,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随机组合,故该细胞分裂两次后得到的4个子细胞中可能仅有2个细胞的核DNA含15N,D正确。]18.AB [由题干信息可知,H基因甲基化其表达被抑制,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并没有体现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可逆性,A错误;表观遗传是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而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分子中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因此DNA甲基化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Y蛋白与甲基化的腺嘌呤结合,可结合H基因的启动子,招募去除DNA甲基化的T酶,抑制胚胎干细胞分化,故Y基因表达量降低可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C正确;H基因的转录产物为H-RNA,H-RNA上甲基化的腺嘌呤可与Y蛋白结合,使Y蛋白能够结合H基因的启动子,并招募去除DNA甲基化的T酶,进而去调控H基因的表达,D正确。]19.(1)4 A(2)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存在四分体 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3)a 2、0、2(4)aB、aB(5)DNA的复制 A和B解析 (1)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只有2条染色体,故马蛔虫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分析题图可知,图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是图A。(2)图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面上,故B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图细胞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存在四分体。从题干和题图无法判断马蛔虫的性别,而且图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故C图细胞可能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3)柱形图上b会消失,故b代表姐妹染色单体,c可以是a两倍,故c代表核DNA,a代表染色体。C细胞中a、b、c的数量分别是4、0、4,故C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内(染色体和核DNA数量减半),a、b、c的数量分别是2、0、2。(4)若该马蛔虫的基因型为AaBb,C细胞分裂后产生的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该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分别为AAbb、aaBB,因此来源于同一精原细胞的另外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5)在曲线图中,A~B段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从1个变成2个,故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相对应的细胞是图A和B中的细胞。20.(1)长翅、红眼 X 正反交后代翅型表型及比例不同(2)BbXAXa BbXaY 1/8(3)解析 (1)正交亲本杂交组合长翅红眼(♀)与截翅紫眼(♂)杂交,子代全为长翅红眼,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长翅、红眼。正交子代雌雄果蝇全为长翅,而反交子代雌蝇全为长翅,雄蝇全为截翅,即正反交后代翅型表型及比例不同,说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正反交后代眼色表型相同(子代雌雄果蝇都是红眼),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交亲本长翅红眼(B-XAX-)与截翅紫眼(bbXaY)杂交,子代雌雄果蝇全为长翅红眼,故亲本长翅红眼雌蝇基因型为BBXAXA,因此子代中的长翅红眼雌蝇基因型为BbXAXa。反交亲本长翅红眼(B-XAY)与截翅紫眼(bbXaXa)杂交,子代全是红眼,故亲本长翅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BBXAY,则子代中的截翅红眼雄蝇基因型为BbXaY,正交子代长翅红眼雌蝇(BbXAXa)与反交子代截翅红眼雄蝇(BbXaY)杂交,后代雄性个体中截翅紫眼个体(bbXaY)占的比例=1/4×1/2=1/8。(3)用正交子代中的长翅红眼雌蝇与反交子代中的截翅红眼雄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截翅紫眼雌蝇∶截翅红眼雄蝇=1∶1∶1∶1,观察子代表型可知,雌性个体中长翅与红眼连锁,截翅与紫眼连锁,雄性中有长翅红眼和截翅红眼(子代雄性全是红眼),故亲本长翅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ABXab,亲本截翅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XabYB,则可绘制图形如图:。21.(1)核糖核苷酸 逆转录、翻译 A-U、U-A ①②⑤(2)C(3)转录 能解析 (1)过程②以DNA为模板合成RNA,是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游离的四种核糖核苷酸。过程④以RNA为模板合成DNA,是逆转录,过程⑤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是翻译。过程①是DNA复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T、T-A、G-C、C-G,过程③是RNA复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U、U-A、G-C、C-G,因此③过程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U-A。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发生①DNA复制,②转录,⑤翻译。(2)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复制一次获得2个DNA均是一条白色一条灰色,进行第二次复制,每个DNA再次变为两个,分别是两个DNA分子是一条白一条黑、两个DNA分子是一条灰一条黑。C正确,A、B、D错误。(3)DNA甲基化会抑制DNA与RNA聚合酶结合,抑制基因表达中转录的过程,进行表观遗传修饰,能遗传给后代。22.(1)不一定 基因突变时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表型及比例 ①1 ②白色不抗虫∶白色抗虫∶棕色抗虫=1∶2∶1 ③白色抗虫∶白色不抗虫∶棕色抗虫∶棕色不抗虫=9∶3∶3∶1(3)否 子代表型及比例说明A/a基因与B/b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A/a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解析 (1)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由基因突变产生,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所以碱基的数目不一定相同。(2)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存在三种:位于同源染色体时与B基因连锁;位于同源染色体时与b基因连锁;与B/b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为探究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可直接将该杂合的白色抗虫棉花自交,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①若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则雌雄配子都是BK∶b=1∶1,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白色抗虫∶棕色不抗虫=3∶1。②若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则雌雄配子都是B∶bK=1∶1,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白色不抗虫∶白色抗虫∶棕色抗虫=1∶2∶1。③若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bKO自交后代中白色(B_)∶棕色(bb)=3∶1,抗虫(K_)∶不抗虫(OO)=3∶1,组合起来就是白色抗虫∶白色不抗虫∶棕色抗虫∶棕色不抗虫=9∶3∶3∶1。(3)若已知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即抗虫基因K位于2号染色体上。白色抗虫长绒棉花与棕色不抗虫短绒棉花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白色抗虫长绒∶白色抗虫短绒∶棕色不抗虫长绒∶棕色不抗虫短绒=1∶1∶1∶1,将涉及的性状分开来考虑,白色抗虫∶棕色不抗虫=1∶1,长绒∶短绒=1∶1,由此可见,棕色、白色与长绒和短绒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长绒基因(A)与短绒基因(a)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23.(1)10 几乎不能产生可育配子(2)将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 F1雌、雄株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的数量和比例解析 (1)玉米(2n=20)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0条非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单倍体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几乎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因此单倍体玉米高度不育。(2)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以及突变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可以将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F1雌、雄株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的数量和比例。(共59张PPT)模块检测卷(一)(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D一、单项选择题(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023·江苏连云港高一校联考期中)如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B.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C.④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核DNA分子D.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解析 由于④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哺乳动物为雄性;又因为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A正确;图中①~⑤依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有丝分裂中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B正确;④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此时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核DNA分子,C正确;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四分体,D错误。A.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B.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C.④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核DNA分子D.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2.(2023·江苏苏州高二统考开学考试)蝗虫雌性个体性染色体为XX,雄性个体性染色体为XO,雄性有23条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雄蝗虫在形成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会出现11个四分体B.就性染色体而言,雄蝗虫不只产生一种可育的精子C.雄蝗虫精巢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可能是0条、1条、2条D.有丝分裂后期雄蝗虫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雌蝗虫少2条A解析 雄蝗虫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形成精原细胞,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所以不会形成四分体,A错误;由于雄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22+XO(只有一条性染色体),所以就性染色体而言,雄蝗虫可产生 11+X或11+O两种可育精子,B正确;由于雄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22+XO,所以雄蝗虫精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有丝分裂的后期含有2条X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是0条、1条、2条,C正确;在有丝分裂后期,雄蝗虫含有2条性染色体,而雌蝗虫含有4条性染色体,此时雄性比雌性少2条染色体,D正确。3.(2023·江苏连云港高中校考期中)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3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A.①减数分裂、②受精作用、③有丝分裂B.精子和卵细胞的受精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C.卵细胞获得了初级卵母细胞中 1/4 的遗传物质D.细胞分裂都有周期性,复制一次分裂一次解析 图中①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受精作用;②成熟的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③生物的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有丝分裂形成多细胞个体。所以图中①、②、③分别为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A错误;细胞质中含有部分遗传物质,由于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均为不均等分裂,因此卵细胞获得了初级卵母细胞大于1/4的细胞质,也获得了大于 1/4 的遗传物质,C错误;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减数分裂是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D错误。A.①减数分裂、②受精作用、③有丝分裂B.精子和卵细胞的受精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C.卵细胞获得了初级卵母细胞中 1/4 的遗传物质D.细胞分裂都有周期性,复制一次分裂一次4.(2023·江苏盐城高一统考期中)孟德尔和摩尔根为遗传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继者也利用多种生物进行了一系列遗传学实验研究,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相关实验测定大豆“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自交实验是最佳方案B.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豌豆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开”C.若用玉米进行遗传学杂交实验,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D.毛桃(AA)花粉授给光桃(aa)的雌蕊,观察其所结桃子应为毛桃A解析 豌豆雌雄同体,自交可以检测出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为纯合子,则自交后不会出现性状分离,若为杂合子,则会出现性状分离,A正确;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豌豆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开”的假说,并没有提出“基因”一词,B错误;玉米属于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不需要去雄处理,C错误;桃子为果实,所食用的部分为果皮,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是母本的体细胞,因此光桃上所结的果实仍为光桃,D错误。5.(2023·江苏扬州高三统考期中)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两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两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两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表示显性基因,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B.F2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含有2种基因型C.A基因与B基因对玉米的株高性状表现出累加作用D.F1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高秆∶矮秆∶极矮秆=1∶2∶1B解析 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两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高秆基因型为A_B_,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极矮秆基因型为aabb,因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因此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其中纯合子占1/3,B错误;高秆基因型为A_B_,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极矮秆基因型为aabb,则说明A基因与B基因对玉米的株高性状表现出累加作用,C正确;F1的基因型为AaBb,测交后代为AaBb(高秆)、Aabb(矮秆)、aaBb(矮秆)、aabb(极矮秆),则高秆∶矮秆∶极矮秆=1∶2∶1,D正确。6.(2023·江苏南京江宁高级中学校联考期末)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腹部羽毛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使纯合腹部羽毛白色雌鸽与纯合腹部羽毛灰色雄鸽交配,F1中雌鸽均为腹部羽毛灰色,雄鸽均为腹部羽毛白色。下列有关分析和推断,正确的是( )A.亲代雌雄鸽的基因型分别是ZaW、ZAZAB.控制腹部羽毛颜色的基因不遵循分离定律C.若F1的雌雄鸽自由交配,则F2雌鸽中腹部羽毛灰色的比例为1/4D.若F2的雌雄鸽自由交配,则F3中腹部羽毛白色的雄鸽的比例为5/16D解析 纯合腹部羽毛白色雌鸽与纯合腹部羽毛灰色雄鸽交配,所得后代中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因而确定,控制腹部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白色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ZAW、ZaZa,A错误;根据A项分析可知,控制腹部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说明相关基因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亲本的基因型为ZAW、ZaZa,F1的基因型为ZaW、ZAZa,则F1的雌雄鸽自由交配,则F2雌鸽中腹部羽毛灰色的比例为1/2,C错误;F1的基因型为ZaW、ZAZa,F2的基因型为ZAW、ZaW、ZAZa、ZaZa,该群体中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A∶Za∶W=1∶1∶2,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A∶Za=1∶3,因此若F2的雌雄鸽自由交配,则F3中腹部羽毛白色的雄鸽的比例为1/4×1/4×2+1/4×3/4=5/16,D正确。7.(2023·江苏泰州高三统考期中)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表现为粉红眼,其余情况表现为白眼。若随机选择两只果蝇杂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白眼(♀)与白眼(♂)果蝇的后代可能全是白眼B.红眼(♀)与白眼(♂)果蝇的后代可能全是红眼C.白眼(♀)与红眼(♂)果蝇的后代可能全是红眼D.粉红眼(♀)与粉红眼(♂)果蝇的后代可能有白眼C解析 该果蝇种群中,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有6种,分别是aaXbXb、aaXbY、AAXbXb、AaXbXb、AAXbY、AaXbY,由此可见,白眼(♀)与白眼(♂)果蝇的后代可能全是白眼,A正确;红眼(♀)的基因型为A_XBX-,白眼(♂)的基因型为__XbY,若二者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则可出现子代果蝇全是红眼的情况,B正确;白眼(♀)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Xb,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_XBY,二者杂交产生的后代中一定会出现白眼雄性个体,C错误;粉红眼(♀)aaXBXb与粉红眼(♂)aaXBY果蝇杂交产生的后代可能有白眼雄性个体出现,D正确。8.(2023·江苏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许多抗肿瘤药物通过干扰DNA的合成及其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例如羟基脲能阻止脱氧核苷酸的合成、放线菌素D能抑制DNA的模板功能、阿糖胞苷能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羟基脲处理后,肿瘤细胞中 DNA 复制和转录过程都出现原料匮乏B.放线菌素 D处理后,肿瘤细胞中DNA 复制和转录过程都受到抑制C.阿糖胞苷处理后,肿瘤细胞DNA 复制过程中,子链无法正常延伸D.将药物精准导入肿瘤细胞的技术可以减弱它们对正常细胞的副作用A解析 羟基脲阻止脱氧核苷酸的合成,从而影响肿瘤细胞中DNA复制过程,而转录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不会受到羟基脲的影响,A错误;放线菌素D抑制DNA的模板功能,而DNA复制和转录都需要DNA作模板,所以放线菌素D处理后,肿瘤细胞中DNA复制和转录过程都受到抑制,B正确;阿糖胞苷抑制DNA聚合酶活性从而影响DNA复制过程,即DNA聚合酶活性受抑制后,会使肿瘤细胞DNA复制过程中子链无法正常延伸,C正确;将药物精准导入肿瘤细胞的技术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由于药物是精准导入肿瘤细胞,因此,可以减弱对正常细胞的副作用,D正确。9.(2023·江苏淮安高三马坝高中校考期中)基因a与基因b在DNA分子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启动子1可调控基因a的表达,启动子2可调控基因b的表达,箭头代表转录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A.启动子位于基因编码区的上游,RNA聚合酶移动到终止密码子时停止转录B.基因a进行转录的模板是乙链,基因b进行转录的模板是甲链C.tRNA分子中,存在局部的碱基互补配对,它的5′端携带氨基酸D.一种密码子只对应一种氨基酸,每种tRNA都可转运多种氨基酸解析 启动子属于基因的非编码区,位于基因编码区的上游,RNA聚合酶移动到终止子时停止转录,A错误;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基因a进行转录的模板是乙链,基因b进行转录的模板是甲链,mRNA链延伸的方向均为5′→3′,B正确;tRNA分子为单链结构,其空间结构呈三叶草形,因而其结构中存在局部的碱基互补配对,它的 3′ 端携带氨基酸,C错误;一种密码子只对应一种氨基酸,每种tRNA都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D错误。A.启动子位于基因编码区的上游,RNA聚合酶移动到终止密码子时停止转录B.基因a进行转录的模板是乙链,基因b进行转录的模板是甲链C.tRNA分子中,存在局部的碱基互补配对,它的5′端携带氨基酸D.一种密码子只对应一种氨基酸,每种tRNA都可转运多种氨基酸10.(2023·江苏一模)图1、图2表示两种染色体变异类型。图2中的染色体桥是由断裂的两条染色体中含着丝粒的部分拼接而成,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桥会在两个着丝粒间发生随机的断裂,甲部分会丢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DA.图1中的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不会改变两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总数B.图2中的染色体变异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C.图1、图2两种染色体变异均不会改变染色体的数目D.图2中变异的程度更大,对生物的影响比图1中的变异更大解析 图1中②③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不同,为非同源染色体,③染色体的片段转接到②染色体,两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总数不变,A正确;图2由于染色体桥的形成与染色体片段的断裂有关,不含着丝粒的片段没有参与染色体桥的构建,断裂后的染色体桥又会丢失一部分,因此会引起基因数目的变化;染色体桥的随机断裂会影响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B正确;染色体桥是由两条染色体形成的,断裂后又形成两条染色体,因此图2中染色体变异后染色体数目不变,图1也没有发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为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染色体变异的方向不定向,无法确定图1和图2哪一种变异对生物造成的影响大,D错误。A.图1中的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不会改变两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总数B.图2中的染色体变异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C.图1、图2两种染色体变异均不会改变染色体的数目D.图2中变异的程度更大,对生物的影响比图1中的变异更大1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恶性血液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肿瘤性疾病,其发病与基因突变、DNA甲基化、染色体缺失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造血干细胞是未分化的细胞,其异常增生可能与抑癌基因过量表达有关B.造血干细胞中的原癌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可能诱发MDSC.DNA甲基化可能影响相关基因的转录,但基因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D.造血干细胞中染色体缺失导致基因数目的减少,可能使细胞周期缩短A解析 造血干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其异常增生可能与原癌基因过量表达有关,A不合理;造血干细胞中的原癌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发生基因突变可能诱发MDS,B合理;DNA甲基化基因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可能影响相关基因的转录,C合理;造血干细胞中染色体缺失导致基因数目的减少,可能引发异常增生,使细胞周期缩短,D合理。12.(2023·江苏盐城响水中学校考期末)某同学调查了一家系中红绿色盲和镰状细胞贫血两种遗传病的患病情况,画出的遗传系谱图如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CA.小红和小兰的基因型和性状一定相同B.小明父母再生一男孩一定两病均患C.小明弟弟若是XXY三体,则体细胞中最多有4个红绿色盲基因D.小红怀孕后不能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红绿色盲解析 小红和小兰是同卵双胞胎,基因型相同,但是表型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小红和小兰的性状不一定相同,A错误;设红绿色盲基因为B/b,镰状细胞贫血基因为A/a,小明正常,但是弟弟两病兼患,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小明父母再生一男孩不一定两病均患,B错误;小明弟弟若是XXY三体,则XX都来自母亲,并且含有色盲基因,则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时,最多有4个红绿色盲基因,C正确;小红可能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小红怀孕后通过基因检测可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红绿色盲,D错误。A.小红和小兰的基因型和性状一定相同B.小明父母再生一男孩一定两病均患C.小明弟弟若是XXY三体,则体细胞中最多有4个红绿色盲基因D.小红怀孕后不能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红绿色盲13.科学家在非洲的马拉维湖发现了第一个夜间活动的丽鱼物种。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等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丽鱼与丽鱼、昆虫、软体动物之间相互影响、协同进化B.丽鱼夜间活动行为的形成与觅食策略、社会行为和躲避天敌等有关C.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突变和基因重组有关D.自然选择使丽鱼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解析 不同物种之间具有协同进化,丽鱼与昆虫、软体动物之间相互影响、协同进化,A错误;丽鱼夜间活动行为的形成与觅食策略、社会行为和躲避天敌等有关,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因此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突变和基因重组有关,C正确;自然选择的作用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D正确。14.某昆虫翅色的绿色(G)对褐色(g)为显性。现有甲乙两个大小(数量)相同的昆虫种群,其个体的基因型频率如题图所示。现将两个种群混合组成一个新的种群丙,让其中所有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F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A.F1中G基因的频率与甲乙种群混合而成的丙种群不同B.丙种群中个体间相互作用发生协同进化C.丙种群中绿色个体基因型的频率为67.5%D.丙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拥有的G和g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解析 甲乙种群混合而成的丙种群中G基因的频率为45%,g基因的频率为55%,丙种群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G和g基因的频率不变,A错误;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B错误;丙种群由大小相同的甲乙种群混合而来,绿色个体包括GG和Gg,基因型(GG+Gg)的频率为67.5%,C正确;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总和称为种群基因库,而非全部个体拥有的全部G和g,D错误。A.F1中G基因的频率与甲乙种群混合而成的丙种群不同B.丙种群中个体间相互作用发生协同进化C.丙种群中绿色个体基因型的频率为67.5%D.丙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拥有的G和g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二、多项选择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ACD15.(2023·江苏扬州高邮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在动物细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着丝粒位置存有一种SGO蛋白,主要保护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粘连在一起的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该水解酶在间期染色体复制完成后就存在,分裂中期开始大量起作用)破坏,从而保证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与分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GO蛋白在细胞分裂间期通过核糖体合成并由核孔进入细胞核B.SGO蛋白功能的异常可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子细胞,其机理与秋水仙素是相同的C.SGO蛋白失活及粘连蛋白水解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粘连蛋白水解后不一定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SGO蛋白位于动物细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着丝粒位置,而姐妹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形成的,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由此可见,在细胞分裂间期,SGO蛋白由核糖体合成并经核孔进入细胞核,A正确;SGO蛋白能够保护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粘连在一起的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坏,该水解酶在分裂中期开始大量起作用,SGO蛋白作用异常,水解酶会将粘连蛋白水解,进而导致着丝粒异常分裂,可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子细胞,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是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起作用的,两者作用机理不同,B错误;SGO蛋白失活、粘连蛋白水解会导致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而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一般为相同基因,因此粘连蛋白水解后一般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若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会导致组成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出现等位基因,则粘连蛋白水解后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正确。16.(2023·江苏泰州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某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相关基因为A、a和B、b,且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只要存在一种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基因A使雄配子的育性降低50%,其他配子育性正常;基因B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只考虑是否抗除草剂时,该种植物群体有5种基因型B.该植物的生殖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只有1条性染色体C.该种植物(AaBb)产生的花粉AB∶Ab∶aB∶ab=1∶1∶2∶2D.♀甲(aaBb)×♂乙(Aabb)进行杂交所得子代中抗除草剂植株所占的比例是3/4ABD解析 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不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只有aabb,植株中共有6种基因型,A错误;该种二倍体植物为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B错误;基因A使雄配子的育性降低50%,因此AaBb产生的花粉AB∶Ab∶aB∶ab=1∶1∶2∶2,C正确;♀甲(aaBb)×♂乙(Aabb)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2∶2,子代中抗除草剂植株所占的比例为2/3,D错误。17.(2023·江苏南京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将1个小鼠精原细胞放入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分裂一次后,转入含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继续分裂一次,共得到4个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B.通过观察细胞放射性强弱可判断DNA在分裂中的变化规律C.该细胞分裂一次后得到的2个子细胞中的核DNA均含15ND.该细胞分裂两次后得到的4个子细胞中可能仅有2个细胞的核DNA含15NCD解析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15N和14N不属于放射性同位素,故不能通过观察细胞放射性强弱判断DNA在分裂中的变化规律,B错误;将1个小鼠精原细胞放入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分裂一次后,由于DNA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该细胞分裂一次后得到的2个子细胞中的核DNA均含15N,C正确;精原细胞若进行有丝分裂,在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得到的两个细胞中每个DNA都会有一条单链被15N标记,第二次有丝分裂时再进行复制,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随机组合,故该细胞分裂两次后得到的4个子细胞中可能仅有2个细胞的核DNA含15N,D正确。18.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存在下图所示的调控机制:H基因甲基化抑制其表达,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 H基因的产物为H-RNA,H-RNA上甲基化的腺嘌呤可与Y蛋白结合,使Y蛋白能够结合H基因的启动子,并招募去除DNA 甲基化的T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A.H基因甲基化使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可逆B.DNA甲基化属于变异类型中的基因突变C.Y基因表达量降低可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D.基因的转录产物可参与调控相应基因的表达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H基因甲基化其表达被抑制,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并没有体现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可逆性,A错误;表观遗传是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而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分子中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因此DNA甲基化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Y蛋白与甲基化的腺嘌呤结合,可结合H基因的启动子,招募去除DNA甲基化的T酶,抑制胚胎干细胞分化,故Y基因表达量降低可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C正确;H基因的转录产物为H-RNA,H-RNA上甲基化的腺嘌呤可与Y蛋白结合,使Y蛋白能够结合H基因的启动子,并招募去除DNA甲基化的T酶,进而去调控H基因的表达,D正确。A.H基因甲基化使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可逆B.DNA甲基化属于变异类型中的基因突变C.Y基因表达量降低可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D.基因的转录产物可参与调控相应基因的表达三、非选择题(5小题,共60分。)19.(12分)(2023·江苏常州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只有2条染色体,下面A、B、C是表示马蛔虫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柱形图表示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曲线图表示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马蛔虫体细胞内有________条染色体,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是图________。(2)B图细胞表示的分裂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B图细胞是否存在四分体?___________,C图细胞可能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3)柱形图上a、b、c中代表染色体的是________,C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是________。4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存在四分体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a2、0、2(4)若该马蛔虫的基因型为AaBb,C细胞分裂后产生的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来源于同一精原细胞的另外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5)在曲线图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在A、B、C三图中,与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________中的细胞。aB、aBDNA的复制A和B解析 (1)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只有2条染色体,故马蛔虫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分析题图可知,图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是图A。(2)图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面上,故B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图细胞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存在四分体。从题干和题图无法判断马蛔虫的性别,而且图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故C图细胞可能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3)柱形图上b会消失,故b代表姐妹染色单体,c可以是a两倍,故c代表核DNA,a代表染色体。C细胞中a、b、c的数量分别是4、0、4,故C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内(染色体和核DNA数量减半),a、b、c的数量分别是2、0、2。(4)若该马蛔虫的基因型为AaBb,C细胞分裂后产生的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该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分别为AAbb、aaBB,因此来源于同一精原细胞的另外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5)在曲线图中,A~B段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从1个变成2个,故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相对应的细胞是图A和B中的细胞。20.(12分)(2023·江苏南通高三海安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科研人员对野生型果蝇进行诱变,获得了截翅和紫眼突变体。现以纯合长翅红眼果蝇、截翅紫眼果蝇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结果如下:亲本杂交组合 子代表型及比例正交:长翅红眼(♀)×截翅紫眼(♂) 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1∶1反交:长翅红眼(♂)×截翅紫眼(♀) 长翅红眼雌蝇∶截翅红眼雄蝇=1∶1(1)根据杂交结果判断,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其中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翅、红眼X正反交后代翅型表型及比例不同(2)若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翅型和眼色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那么正交子代中的长翅红眼雌蝇基因型为________,反交子代中的截翅红眼雄蝇基因型为________,两者杂交后产生的雄性个体中截翅紫眼个体占________。BbXAXaBbXaY1/8答案 (3)研究者用正交子代中的长翅红眼雌蝇与反交子代中的截翅红眼雄蝇为亲本进行杂交,统计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截翅紫眼雌蝇∶截翅红眼雄蝇=1∶1∶1∶1,据此在下列图示中标注出这两个亲本中2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图:(注:不考虑交叉互换,用圆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解析 (1)正交亲本杂交组合长翅红眼(♀)与截翅紫眼(♂)杂交,子代全为长翅红眼,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长翅、红眼。正交子代雌雄果蝇全为长翅,而反交子代雌蝇全为长翅,雄蝇全为截翅,即正反交后代翅型表型及比例不同,说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正反交后代眼色表型相同(子代雌雄果蝇都是红眼),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交亲本长翅红眼(B-XAX-)与截翅紫眼(bbXaY)杂交,子代雌雄果蝇全为长翅红眼,故亲本长翅红眼雌蝇基因型为BBXAXA,因此子代中的长翅红眼雌蝇基因型为BbXAXa。反交亲本长翅红眼(B-XAY)与截翅紫眼(bbXaXa)杂交,子代全是红眼,故亲本长翅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BBXAY,则子代中的截翅红眼雄蝇基因型为BbXaY,正交子代长翅红眼雌蝇(BbXAXa)与反交子代截翅红眼雄蝇(BbXaY)杂交,后代雄性个体中截翅紫眼个体(bbXaY)占的比例=1/4×1/2=1/8。(3)用正交子代中的长翅红眼雌蝇与反交子代中的截翅红眼雄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截翅紫眼雌蝇∶截翅红眼雄蝇=1∶1∶1∶1,观察子代表型可知,雌性个体中长翅与红眼连锁,截翅与紫眼连锁,雄性中有长翅红眼和截翅红眼(子代雄性全是红眼),故亲本长翅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ABXab,亲本截翅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XabYB,则可绘制图形如图: 。21.(11分)(2023·江苏盐城高三统考期中)如图是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间传递的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编号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真核生物中过程②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过程④和⑤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与①过程相比,③过程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_____________。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发生图示过程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核糖核苷酸逆转录、翻译A-U、U-A①②⑤(2)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________。(3)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的作用下将甲基(-CH3)选择性地添加至DNA上的过程,是一种基本的表观遗传学修饰,DNA甲基化会抑制基因表达过程中__________ 的步骤,这种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C转录能解析 (1)过程②以DNA为模板合成RNA,是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游离的四种核糖核苷酸。过程④以RNA为模板合成DNA,是逆转录,过程⑤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是翻译。过程①是DNA复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T、T-A、G-C、C-G,过程③是RNA复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U、U-A、G-C、C-G,因此③过程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U-A。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发生①DNA复制,②转录,⑤翻译。(2)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复制一次获得2个DNA均是一条白色一条灰色,进行第二次复制,每个DNA再次变为两个,分别是两个DNA分子是一条白一条黑、两个DNA分子是一条灰一条黑。C正确,A、B、D错误。(3)DNA甲基化会抑制DNA与RNA聚合酶结合,抑制基因表达中转录的过程,进行表观遗传修饰,能遗传给后代。22.(14分)(2023·江苏淮安高三校考阶段练习)棉花白色(B)和棕色(b)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为了提高棉花的产量,使棉花具有抗虫特性,某科研小组将抗虫基因K导入某杂合的白色棉花细胞内,导入的抗虫基因K与2号染色体可能存在如图所示的三种位置关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若b基因是由B基因突变形成,则基因B与基因b的碱基数目________(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一定基因突变时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请设计实验探究抗虫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实验设计思路:让该白色抗虫棉花自交,观察子代的__________。预期结果与结论:①若子代中白色抗虫∶棕色不抗虫=3∶1,说明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________所示。②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③若子代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基因X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表型及比例1白色不抗虫∶白色抗虫∶棕色抗虫=1∶2∶1白色抗虫∶白色不抗虫∶棕色抗虫∶棕色不抗虫=9∶3∶3∶1(3)若已知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棉花另有一对长绒(A)与短绒(a)性状,让白色抗虫长绒棉花与棕色不抗虫短绒棉花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白色抗虫长绒∶白色抗虫短绒∶棕色不抗虫长绒∶棕色不抗虫短绒=1∶1∶1∶1,则长绒基因(A)与短绒基因(a)是否位于2号染色体上?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子代表型及比例说明A/a基因与B/b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A/a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解析 (1)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由基因突变产生,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所以碱基的数目不一定相同。(2)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存在三种:位于同源染色体时与B基因连锁;位于同源染色体时与b基因连锁;与B/b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为探究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可直接将该杂合的白色抗虫棉花自交,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①若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则雌雄配子都是BK∶b=1∶1,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白色抗虫∶棕色不抗虫=3∶1。②若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则雌雄配子都是B∶bK=1∶1,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白色不抗虫∶白色抗虫∶棕色抗虫=1∶2∶1。③若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bKO自交后代中白色(B_)∶棕色(bb)=3∶1,抗虫(K_)∶不抗虫(OO)=3∶1,组合起来就是白色抗虫∶白色不抗虫∶棕色抗虫∶棕色不抗虫=9∶3∶3∶1。(3)若已知基因K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即抗虫基因K位于2号染色体上。白色抗虫长绒棉花与棕色不抗虫短绒棉花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白色抗虫长绒∶白色抗虫短绒∶棕色不抗虫长绒∶棕色不抗虫短绒=1∶1∶1∶1,将涉及的性状分开来考虑,白色抗虫∶棕色不抗虫=1∶1,长绒∶短绒=1∶1,由此可见,棕色、白色与长绒和短绒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长绒基因(A)与短绒基因(a)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23.(11分)(2023·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化生物育种,捍卫种子安全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问题。生物的变异理论常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植物突变育种是指人为利用物理、化学因素,使植物发生遗传变异,从而获得优良品种或品系的一种育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2n=20)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用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玉米新品种。单倍体玉米植株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其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高度不育。10几乎不能产生可育配子(2)科研人员用 X射线处理女娄菜(XY 型)种子,种植后得到了一株金黄色的突变雄株。研究发现,突变株是染色体上的1个基因突变引起的。为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以及突变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请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 F1雌、雄株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的数量和比例解析 (1)玉米(2n=20)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0条非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单倍体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几乎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因此单倍体玉米高度不育。(2)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以及突变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可以将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F1雌、雄株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的数量和比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模块检测卷(一).docx 模块检测卷(一).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