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林牧渔大类(养殖类)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农林牧渔大类(养殖类)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 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
(农林牧渔大类-养殖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草食性家畜且具有反刍现象?( )
A. 猪
B. 鸡
C. 牛
D. 狗
畜禽饲料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不包括以下哪种?( )
A. 豆粕
B. 鱼粉
C. 玉米
D. 肉骨粉
以下哪种养殖环境因素对家禽的产蛋率影响最大?( )
A. 光照
B. 温度
C. 湿度
D. 噪音
畜禽疫病防控中,疫苗接种的主要目的是( )
A. 治疗已感染的畜禽
B.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C. 提高畜禽生长速度
D. 改善畜禽肉质
在水产养殖中,以下哪种鱼类是滤食性鱼类?( )
A. 草鱼
B. 鲤鱼
C. 鲢鱼
D. 青鱼
为提高种公畜的精液品质,在其饲料中应适当增加( )。
A. 能量饲料
B. 蛋白质饲料
C. 矿物质饲料
D. 维生素饲料
下列哪种畜禽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病?( )
A. 鸡新城疫
B. 猪瘟
C. 禽流感
D. 兔巴氏杆菌病
水产养殖池塘中,增氧机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
A. 增加水体溶氧量
B. 促进水体上下层对流
C. 降低水温
D. 改善水质
畜禽养殖场选址时,距离交通要道应至少保持( )米以上。
A. 100
B. 200
C. 300
D. 500
在家畜养殖中,幼畜断脐后常用( )进行消毒处理。
A. 碘酒
B. 酒精
C. 双氧水
D. 高锰酸钾溶液
以下哪种饲料添加剂可促进畜禽生长并提高饲料利用率?( )
A. 抗生素
B. 酶制剂
C. 抗氧化剂
D. 防霉剂
养殖鱼类发生浮头现象,主要原因是( )。
A. 水体缺氧
B. 水温过高
C. 饲料投喂过多
D. 鱼体患病
畜禽养殖中,圈舍的适宜湿度范围一般为( )。
A. 30%-50%
B. 40%-70%
C. 50%-80%
D. 60%-90%
下列哪种情况易导致家禽发生啄癖?( )
A. 光照过强
B. 饲料营养均衡
C. 饲养密度适宜
D. 环境安静
为预防畜禽寄生虫病,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定期驱虫
B. 保持圈舍清洁卫生
C. 饮用生水
D. 粪便无害化处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畜禽养殖中,常见的能量饲料有( )。
A. 玉米
B. 小麦
C. 高粱
D. 麸皮
E. 油脂
影响家畜繁殖力的因素包括( )。
A. 品种
B. 营养
C. 环境温度
D. 配种技术
E. 疫病
水产养殖中,水质调节的常用方法有( )。
A. 换水
B. 施肥
C. 使用微生物制剂
D. 调节 pH 值
E. 增加水草
以下属于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方式的有( )。
A. 堆肥处理
B. 沼气发酵
C. 直接排放
D. 制作饲料
E. 污水灌溉
养殖动物的免疫程序制定应考虑( )。
A. 动物种类
B. 年龄
C. 当地疫病流行情况
D. 疫苗种类
E. 养殖环境
畜禽饲料的加工调制方法有( )。
A. 粉碎
B. 青贮
C. 膨化
D. 发酵
E. 制粒
在家禽养殖中,提高雏禽成活率的措施有( )。
A. 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B. 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C. 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
D. 合理的饲料营养
E. 预防疫病
水产养殖中,预防鱼类疾病的综合措施包括( )。
A. 选择健康的鱼种
B. 科学投喂
C. 定期消毒水体
D. 加强日常管理
E. 及时隔离病鱼
以下哪些属于绿色养殖技术的特点?( )
A. 减少化学药物使用
B. 注重生态平衡
C. 提高资源利用率
D. 追求高产量而忽视环境
E. 强调动物福利
畜禽养殖中,常见的防暑降温措施有( )。
A. 搭建遮阳棚
B. 安装水帘降温系统
C. 增加通风设备
D. 调整饲喂时间
E. 给畜禽喷水
三、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所有的畜禽都需要接种相同的疫苗。( )
水产养殖中,水体越肥越好。( )
畜禽圈舍的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畜禽生长。( )
豆科牧草是畜禽蛋白质饲料的优质来源。( )
只要做好疫苗接种,就可以完全杜绝畜禽疫病的发生。( )
水产养殖池塘中,水草会消耗水中氧气,应尽量清除。( )
畜禽养殖中,饲料的颜色越鲜艳越好。( )
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导致畜禽发生呼吸道疾病。( )
在养殖过程中,可随意使用抗生素来预防畜禽疾病。( )
种畜禽的选择只需要考虑其生产性能即可。( )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简述畜禽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
阐述水产养殖中鱼类越冬管理的要点。
五、案例分析题(共 20 分)
某生猪养殖场,近期部分猪只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请分析可能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
解析:牛是典型的草食性家畜且具有反刍功能,反刍有助于其更好地消化草料中的纤维素等营养物质。猪是杂食性动物;鸡是家禽,主要以谷物等为食;狗是肉食性或杂食性动物。
C
解析:玉米主要是能量饲料,富含碳水化合物等,其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不是畜禽饲料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豆粕、鱼粉、肉骨粉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是常见的蛋白质饲料原料。
A
解析:光照时间和强度对家禽的内分泌系统有重要影响,进而显著影响产蛋率。适宜的光照能刺激家禽的生殖激素分泌,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温度、湿度和噪音对家禽也有影响,但相对而言,光照对产蛋率的影响更为关键。
B
解析:疫苗接种是通过使畜禽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来预防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在疫病防控中起到关键的预防作用。它不能治疗已感染的畜禽,对生长速度和肉质的改善并非其主要目的。
C
解析:鲢鱼以浮游生物为食,属于滤食性鱼类。草鱼主要吃草类;鲤鱼是杂食性鱼类,食物来源较为广泛;青鱼主要以螺蛳等底栖动物为食。
B
解析:蛋白质是精液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增加蛋白质饲料可提高种公畜的精液品质。能量饲料主要提供能量;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饲料对维持公畜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但对精液品质的提升不如蛋白质饲料直接。
C
解析:禽流感可在禽类和人类之间传播,属于人畜共患病。鸡新城疫主要在鸡群中传播;猪瘟主要影响猪;兔巴氏杆菌病主要发生在兔群中,一般不传染给人类。
C
解析:增氧机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水体溶氧量、促进水体上下层对流、改善水质等。虽然增氧机运行时可能会有一定的散热作用,但降低水温并非其主要目的。
C
解析:畜禽养殖场选址时,距离交通要道应至少保持 300 米以上,以减少交通噪声、尾气等对畜禽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生物安全防控。
A
解析:碘酒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幼畜断脐后常用碘酒进行消毒处理,可有效防止感染。酒精消毒效果相对较弱;双氧水主要用于较深伤口的清洗消毒;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体表消毒,但在断脐消毒中不如碘酒常用。
B
解析:酶制剂可促进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分解和消化吸收,从而促进畜禽生长并提高饲料利用率。抗生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抗氧化剂主要防止饲料氧化变质;防霉剂主要防止饲料发霉。
A
解析:养殖鱼类发生浮头现象,主要原因是水体缺氧,导致鱼类浮到水面呼吸空气。水温过高、饲料投喂过多、鱼体患病等也可能导致鱼类浮头,但水体缺氧是最常见的原因。
B
解析:畜禽养殖中,圈舍的适宜湿度范围一般为 40%-70%。湿度过低会导致空气干燥,易引发呼吸道疾病等;湿度过高则容易滋生细菌、霉菌等,影响畜禽健康。
A
解析:光照过强容易导致家禽发生啄癖,此外,饲料营养不均衡、饲养密度过大、环境嘈杂等也可能引发啄癖。
C
解析:为预防畜禽寄生虫病,应定期驱虫、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等。饮用生水可能会导致畜禽感染寄生虫,是不可取的。
二、多项选择题
ABCDE
解析:玉米、小麦、高粱、麸皮是常见的谷物类能量饲料,油脂富含高热量,也属于能量饲料。
ABCDE
解析:品种的繁殖特性、营养水平、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配种技术的优劣以及疫病的影响等都会对家畜繁殖力产生影响。
ABCDE
解析:换水可改善水质状况;施肥可增加水体营养,促进浮游生物生长;微生物制剂可调节水体微生物群落;调节 pH 值使其适宜鱼类生长;增加水草可净化水质、提供栖息场所等,都是水质调节的常用方法。
ABDE
解析:堆肥处理可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沼气发酵可产生能源;制作饲料可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污水灌溉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污水中的养分,但需注意防止污染土壤和水源。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是合适的处理方式。
ABCDE
解析:不同动物种类、年龄的免疫需求不同;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决定了重点预防的疾病;疫苗种类的选择要合适;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等也会影响免疫效果,所以都需要考虑。
ABCDE
解析:粉碎可提高饲料适口性和消化率;青贮可保存青绿饲料营养;膨化可改善饲料品质;发酵可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和消化率;制粒便于储存和饲喂。
ABCDE
解析:做好育雏前准备工作可提供良好的起始条件;控制适宜温湿度、提供清洁饮水、合理饲料营养是雏禽生长的基本保障;预防疫病可减少雏禽发病死亡。
ABCDE
解析:选择健康鱼种可降低发病风险;科学投喂可保证鱼体健康和水质稳定;定期消毒水体可杀灭病原体;加强日常管理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隔离病鱼可防止疾病传播。
ABCE
解析:绿色养殖技术强调减少化学药物使用,注重生态平衡,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关注动物福利,而不是追求高产量而忽视环境。
ABCDE
解析:搭建遮阳棚可减少太阳直射;安装水帘降温系统和增加通风设备可降低舍内温度;调整饲喂时间可避开高温时段;给畜禽喷水可直接降温。
三、判断题
错误
解析: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用途的畜禽所需接种的疫苗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免疫程序。
错误
解析:水产养殖中,水体过肥会导致水质恶化,如溶解氧降低、有害物质积累等,不利于鱼类生长,应保持适宜的肥度。
错误
解析:畜禽圈舍温度过高会导致畜禽热应激,影响生长性能、繁殖性能等,适宜的温度才有利于畜禽生长。
正确
解析:豆科牧草富含蛋白质,如苜蓿等,是畜禽蛋白质饲料的优质来源,可有效补充蛋白质营养。
错误
解析:疫苗接种只是畜禽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还需要配合良好的饲养管理、生物安全措施等才能有效预防疫病发生,但不能完全杜绝。
错误
解析:水产养殖池塘中,适量的水草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吸收有害物质、提供栖息场所等,对维持池塘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不应尽量清除。
错误
解析:饲料的质量不是由颜色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其营养成分、适口性、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
正确
解析:高温高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霉菌等病原体,且畜禽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
错误
解析:随意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药物残留等问题,在养殖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合理使用抗生素。
错误
解析:种畜禽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生产性能,还需考虑其遗传稳定性、健康状况、繁殖性能等多方面因素。
四、简答题
1. 简述畜禽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案:
(1)营养性原则:根据畜禽不同生长阶段、生产目的等确定其营养需求,保证配方中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能满足畜禽的生理需要,以维持其正常生长、繁殖、生产等活动。例如,育肥猪在生长后期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沉积脂肪,而种公畜则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来保证精液质量。(3 分)
(2)经济性原则: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当地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饲料原料,降低饲料成本。如在玉米产区可多利用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同时合理搭配其他原料,提高饲料的性价比。(2 分)
(3)适口性原则:饲料的适口性直接影响畜禽的采食量,应选择畜禽喜食的饲料原料,并注意原料的品质、气味、口感等。例如,某些饲料原料可能有异味,会影响畜禽采食,可通过适当加工处理来改善。(2 分)
(4)安全性原则:避免使用发霉、变质、受污染的饲料原料,防止饲料中含有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确保畜禽健康和食品安全。如在采购饲料原料时要严格检测其质量。(2 分)
(5)可操作性原则:配方设计应考虑饲料生产加工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如原料的混合均匀性、加工工艺要求等。例如,有些原料可能需要粉碎后才能更好地混合,应在配方中注明。(1 分)
2. 阐述水产养殖中鱼类越冬管理的要点。
答案:
(1)强化秋季培育:在秋季适当增加饲料投喂量,选择营养丰富、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使鱼类在越冬前积累足够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例如,可投喂一些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促进鱼体脂肪的积累。(2 分)
(2)水质调控:越冬前对养殖水体进行清塘消毒,减少病原体数量。越冬期间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体溶氧量充足,一般要求溶氧量在 4mg/L 以上,可通过增氧设备或注水等方式补充氧气;调节水体 pH 值在适宜范围,一般为 7.5-8.5;控制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如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分解水中的有机物。(3 分)
(3)防寒保暖:对于北方寒冷地区,可加深池水深度,一般保持在 1.5 米以上,利用水的保温特性;在池塘北面搭建挡风墙或覆盖塑料薄膜等,减少热量散失。在南方地区,也要关注水温变化,适时采取保温措施。(2 分)
(4)疾病预防:越冬前对鱼类进行全面检查和疾病预防处理,如进行鱼体消毒、投喂药饵等。越冬期间定期观察鱼类活动、摄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诊断治疗,防止疾病传播蔓延。例如,可每隔一段时间使用一些温和的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2 分)
(5)合理密度:根据池塘条件、鱼类品种和规格等,合理控制越冬鱼类的放养密度,避免密度过大导致缺氧、水质恶化等问题。例如,对于鲤鱼越冬,每亩放养量一般不宜超过 1000 千克。(1 分)
五、案例分析题
某生猪养殖场,近期部分猪只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请分析可能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答案:
(1)可能病因:
① 传染病:如猪流感、猪支原体肺炎、猪瘟、蓝耳病等。猪流感由病毒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秋冬季节高发,患病猪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典型症状;猪支原体肺炎主要侵害猪的呼吸道,引发咳嗽、喘气、呼吸困难,且病程较长,容易在猪群中传播;猪瘟病毒可造成猪只全身性感染,除了呼吸道症状外,还常伴有高热、皮肤发绀、腹泻等多种表现;蓝耳病同样影响猪的呼吸系统及免疫系统,导致猪群出现发热、呼吸障碍等情况,并且容易继发其他细菌感染,使病情加重。
② 饲养管理因素:猪舍通风不良,空气质量差,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刺激猪的呼吸道黏膜,使其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在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可能继发感染其他病原体而发热;饲养密度过大,猪只之间接触频繁,一旦有个别猪发病,很容易在群体中快速传播;饲料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导致猪只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也易遭受病原体侵袭而患病。
③ 环境因素:季节交替时气温骤变,猪只难以适应,容易引发应激反应,使机体抵抗力减弱,原本存在于猪舍环境中的病原体就可能趁虚而入,引发呼吸道及全身性的病症。
(2)防控措施:
① 疾病诊断与隔离:立即请兽医对发病猪只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并采集病料送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尽快确诊疾病。一旦发现病猪,要及时将其转移到远离健康猪群的隔离舍,安排专人负责照料,防止疾病传播扩散。
②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猪舍通风条件,合理设置通风设备,保证空气新鲜,降低有害气体浓度;按照猪的品种、年龄、体重、性别等因素合理调整饲养密度,避免过于拥挤;提供营养全面、均衡的饲料,根据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科学搭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必要时可添加适量的免疫增强剂,提高猪只自身免疫力。
③ 消毒与环境卫生:对整个猪舍及养殖场周边环境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戊二醛、烧碱等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使用方法,定期对猪舍地面、墙壁、栏杆、食槽、水槽等进行喷雾消毒;及时清理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做好无害化处理,保持养殖场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病原体滋生和传播的机会。
④ 免疫接种与药物预防:依据养殖场所在地区的疫病流行特点和本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确保猪只按时接种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相关疫苗,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在疫病高发期或受到疫病威胁时,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预防性药物,如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等抗生素,但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避免药物滥用。
⑤ 病死猪处理:对于因疾病死亡的猪只,要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要求进行处理,如采用焚烧、深埋等方式,严禁随意丢弃或出售,防止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⑥ 人员管理:加强对养殖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疫病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要求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场必须更换工作服、鞋套,经过消毒通道和洗手消毒等程序,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养殖场,如有必要进入,也要做好严格的消毒和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