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生实验7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1.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将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中,以及用pH试纸测定的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的现象如下表所示:稀盐酸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石蕊试液 红色 红色 蓝色 蓝色酚酞试液 无色 无色 红色 红色pH <7 <7 >7 >7实验结论为:稀盐酸、稀硫酸显酸性,pH小于7,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的酚酞试液不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pH大于7,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2.酸、碱的化学性质(1)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小块打磨过的镁条和1~2 mL稀盐酸,观察现象。待镁条完全反应后再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实验现象为镁条和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滴加适量稀盐酸后白色沉淀消失。(2)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和1~2 mL稀硫酸,观察现象。待氧化铜粉末完全反应后再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硫酸,实验现象为氧化铜粉末和稀硫酸反应时,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蓝色沉淀;滴加适量稀硫酸后蓝色沉淀消失,溶液变为蓝色。3.实验室中区分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10%的稀盐酸的实验方案为方案一:分别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盐酸于试管中,将两根镁条剪成相同的长度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用秒表记录反应所需时间,反应时间长的是5%的稀盐酸,反应时间短的是10%的稀盐酸。方案二:分别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盐酸于试管中,然后放入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溶液的pH,pH大的为5%的稀盐酸,pH小的为10%的稀盐酸。方案三:分别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盐酸于试管中,两支试管分别套上一个气球,气球中预先加入过量的锌粉,然后将气球中的锌粉倒入试管,待反应结束后,观察气球大小,气球大的是10%的盐酸,气球小的是5%的盐酸。【对点训练】1.如图所示,向孔穴1~5中滴加稀盐酸。(1)1、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 __、__ __。(2)3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 __。(3)4中的实验现象是__ __。(4)若将孔穴5中产生的气体通入6的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2.九年级同学在化学实验操作训练中,进行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实验。为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以下实验:(1)A试管中的现象是__ __。(2)为探究B试管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H2SO4;猜想三:__ __(填化学式)。 图1【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①取少量B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成立②另取少量B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硝酸镁溶液 (3)__ __ 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三成立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甲、乙两组同学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出溶液pH变化如图3所示。 图2 图3(4)甲组实验pH变化对应的曲线是__ __(填“Ⅰ”或“Ⅱ”)。若取M点对应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__ __。(5)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原因是__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__ __溶液可除去杂质。学生实验7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1.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将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中,以及用pH试纸测定的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的现象如下表所示:稀盐酸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石蕊试液 红色 红色 蓝色 蓝色酚酞试液 无色 无色 红色 红色pH <7 <7 >7 >7实验结论为:稀盐酸、稀硫酸显酸性,pH小于7,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的酚酞试液不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pH大于7,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2.酸、碱的化学性质(1)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小块打磨过的镁条和1~2 mL稀盐酸,观察现象。待镁条完全反应后再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实验现象为镁条和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滴加适量稀盐酸后白色沉淀消失。(2)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和1~2 mL稀硫酸,观察现象。待氧化铜粉末完全反应后再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硫酸,实验现象为氧化铜粉末和稀硫酸反应时,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蓝色沉淀;滴加适量稀硫酸后蓝色沉淀消失,溶液变为蓝色。3.实验室中区分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10%的稀盐酸的实验方案为方案一:分别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盐酸于试管中,将两根镁条剪成相同的长度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用秒表记录反应所需时间,反应时间长的是5%的稀盐酸,反应时间短的是10%的稀盐酸。方案二:分别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盐酸于试管中,然后放入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溶液的pH,pH大的为5%的稀盐酸,pH小的为10%的稀盐酸。方案三:分别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盐酸于试管中,两支试管分别套上一个气球,气球中预先加入过量的锌粉,然后将气球中的锌粉倒入试管,待反应结束后,观察气球大小,气球大的是10%的盐酸,气球小的是5%的盐酸。【对点训练】1.如图所示,向孔穴1~5中滴加稀盐酸。(1)1、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Fe+2HCl===FeCl2+H2↑__、__Fe2O3+6HCl===2FeCl3+3H2O__。(2)3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__。(3)4中的实验现象是__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__。(4)若将孔穴5中产生的气体通入6的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1)1、2中反应分别是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Fe2O3+6HCl===2FeCl3+3H2O。(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3)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4)孔穴5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若将孔穴5中产生的气体通入6的溶液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九年级同学在化学实验操作训练中,进行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实验。为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以下实验:(1)A试管中的现象是__溶液变红__。(2)为探究B试管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H2SO4;猜想三:__Na2SO4、NaOH__(填化学式)。 图1【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①取少量B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成立②另取少量B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硝酸镁溶液 (3)__有白色沉淀产生__ 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三成立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甲、乙两组同学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出溶液pH变化如图3所示。 图2 图3(4)甲组实验pH变化对应的曲线是__Ⅱ__(填“Ⅰ”或“Ⅱ”)。若取M点对应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__溶液变红__。(5)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原因是__CO2+2NaOH===Na2CO3+H2O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__氢氧化钙(合理即可)__溶液可除去杂质。(1)A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A试管中的现象是溶液变红。(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若恰好完全反应,猜想一:Na2SO4;若稀硫酸过量,猜想二:Na2SO4、H2SO4;若氢氧化钠过量,猜想三:Na2SO4、NaOH。(3)猜想三成立,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Na2SO4、NaOH,另取少量B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硝酸镁溶液,氢氧化钠与硝酸镁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氢氧化镁沉淀,则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4)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消耗稀硫酸的体积越小,则甲组实验pH变化对应的曲线是Ⅱ,M点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则取M点对应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溶液变红。(5)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原因是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可除去杂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生实验7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 学生版.docx 学生实验7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