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4 分)1.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 )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2. 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 )与( )的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3.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4.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 。5. 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环境中。6. 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储存起来,是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7. 在生态系统中,能利用阳光制造营养供自己和其他生物生长的植物叫做( );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叫做( );专门“吃”动植物的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的生物叫做( )。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 只要给仙人掌浇足够多的水,它就能在任何环境中生长。( )2. 稻田里的青蛙和害虫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3. 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绝对不会被破坏的。( )4. 所有的生物都需要阳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等基本条件才能生存。( )5. 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6. 生产者就是指绿色植物,不包括其他生物。( )7. 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我们可以大量捕杀狼。( )8. 把金鱼和泥鳅放在同一个鱼缸里饲养,它们能和平共处。( )9. 生态瓶中的植物越多越好,这样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10. 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有可无,因为它们不具有生命。( )三、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 下列生物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A. 小麦 B. 蘑菇 C. 兔子2. 下列环境中,适合北极熊生活的是( )。A. 寒冷的北极 B. 炎热的沙漠 C. 潮湿的雨林3.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A. 土壤 B. 水 C. 空气4. 在“草→兔→狼”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A. 兔 B. 草 C. 狼5. 制作生态瓶时,先放入的应该是( )。A. 植物 B. 动物 C. 沙子和水6. 为了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我们应该控制的不同条件是( )。A. 空气 B. 温度 C. 水分7.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一片森林 B. 一群羊 C. 一个湖泊8. 蚯蚓生活在地下,它的身体颜色是褐色的,这是为了( )。A. 便于寻找食物 B. 保护自己 C. 吸引同伴9. 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 人与蛔虫 B. 水稻与杂草 C. 蜜蜂与花10.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最终把生物部分的有机物还原成自然环境中无机物的是(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四、连线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将下列生物与其适宜生活的环境用线连起来。骆驼 潮湿的土壤荷花 沙漠松鼠 池塘蚯蚓 森林鲨鱼 海洋五、简答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1.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 举例说明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至少举两个例子)3. 什么是食物链?请写出一条简单的食物链。4. 为什么在做种子发芽实验时要在每个盒子里放 3 - 4 粒种子而不是 1 粒种子?5. 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怎么做?(至少写出三点)六、实践探究题(6分)小明想要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1. 提出问题: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2. 作出假设:3.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若干、两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土壤、水、黑布4. 实验步骤:5. 预期结果:6. 得出结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生存需要2. 捕食 被食3. 生态系统4. 生物群落5. 阴暗 潮湿6. 光合 化学7.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二、判断题1. × 仙人掌适应干旱环境,过多浇水会导致其根部腐烂。2. √ 青蛙吃害虫,害虫是青蛙的食物来源,二者相互依存。3. × 生态系统的平衡可能会因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等被破坏。4. √ 阳光、空气、水和适宜温度是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5. √ 这是对比实验的关键原则,便于确定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6. × 除绿色植物外,一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等也是生产者。7. × 大量捕杀狼会破坏生态平衡,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8. × 金鱼生活在淡水中上层,泥鳅生活在水底,生活习性不同,且泥鳅可能会伤害金鱼。9. × 生态瓶中植物过多可能会导致氧气过剩、争夺营养等问题,并非越多越好。10. × 非生物为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和物质基础,在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三、选择题1. C 兔子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小麦是生产者,蘑菇是分解者。2. A 北极熊适应北极寒冷环境。3. A 有些生物生存不一定依赖土壤,如水生生物。4. B 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5. C 先放入沙子和水营造基本环境,再放植物和动物。6. A 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变量就是空气。7. B 一群羊只是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不属于完整生态系统。8. B 蚯蚓褐色身体与土壤颜色相近,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9. B 水稻与杂草争夺阳光、水分等资源,属于竞争关系。10. C 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四、连线题1. 骆驼 —— 沙漠2. 荷花 —— 池塘3. 松鼠 —— 森林4. 蚯蚓 —— 潮湿的土壤5. 鲨鱼 —— 海洋五、简答题1.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能利用阳光制造营养,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分解者能分解动植物残骸等,使物质回归自然环境。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提供生存条件。2. 例如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环境;北极熊体表有厚厚的脂肪和毛发,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3. 食物链是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如:草→蝗虫→青蛙。4. 放 3 - 4 粒种子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因素影响实验结果,若只放 1 粒种子,万一这粒种子不发芽,无法确定是实验条件还是种子本身问题,多放几粒可使实验结果更可靠。5. ①保护动植物,不随意捕杀和砍伐;②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减少污水排放、控制废气污染等;③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六、实践探究题2. 作出假设: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3. 实验步骤:将两个花盆分别标记为 A 和 B ,在花盆中装入相同的土壤。在两个花盆中分别均匀播撒适量绿豆种子。给两个花盆浇同样多的水,保持土壤湿润。将 A 花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B 花盆用黑布遮盖,使其处于黑暗环境,但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花盆中种子的发芽情况。4. 预期结果:若 A、B 花盆中的种子都发芽,说明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若 A 花盆种子发芽,B 花盆种子不发芽,说明种子发芽需要阳光。5. 得出结论:根据实际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如果两种环境下种子发芽情况相同,假设成立,即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若不同,则假设不成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