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单元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下册
1.通过研读材料,了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影响;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传播。
2.通过文献资料和图片,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文化成就,以及这些文化成就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悟中华文明对世界作出的主要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培根提到的“这三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它们是如何对世界产生影响的?
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新工具论》
课程引入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是在木材上刻出凸起的阳文反文字和图像,然后把黑墨涂于其上,再用棕刷在纸上刷印。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不晚于隋代(7世纪初)。这一发明和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书籍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加速了信息知识的传播,推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诞生于公元868年的
《金刚经》雕版印刷作品
想一想,雕版印刷术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图文并茂、便于大量印刷等。
缺点:费工费时、成本高、不易修改等。
毕昇(970—1051)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相比雕版印刷术,你认为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有哪些优点?
想一想
优点:字模可以反复利用,版式可以调整,节省人力物力。
2.活字印刷术
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板木为字,用小细锯搜开,各作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比试大小高低一同,然后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夹之,盔字既满,用木檐捐之,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印刷之。
——(元)王祯《农书》
王祯(1271—1368)
木活字
转轮排字法
锡活字印刷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活字印刷术
泥活字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3.传播和影响
材料一 宋代印刷术普遍应用,大量图书得以刊印,进而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活字印刷,欧洲就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状态,书面文献就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学者罗伯特
加快图书普及,促进教育发展和文化传播
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战国
司南(模型)
宋朝
罗盘
舟师(掌舵者)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朱彧《萍州可谈》
指南针开始
应用于航海
1.指南针——发明与应用
南宋持罗盘陶俑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指南针的传播
材料一 从15—17世纪,在指南针的指引下,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在这些远洋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
——摘编自金开诚《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材料二 没有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世界近代文明的突飞猛进。
——盛静《浅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
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1.指南针——传播和影响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
唐朝
唐末
广泛用于战争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2.火药——发明与应用
偶然发明
开始运用于军事
竹筒火枪
发明突火枪
发明火铳(chòng)
南宋初
南宋后期
元朝
宋代火器示意图
火药的传播
没有中国发明的火药,欧洲人还得流淌更多的鲜血才能攻破中世纪的封建城堡。火药和火器的使用,一方面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另一方面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火药推动欧洲战争从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2.火药——传播与影响
三、天文学的发展
人物 时期 成就 影响
沈括
苏颂
郭守敬
(1)创制先进的“十二气历”;
主持创制“水运仪象台”
(1)研制出简仪等近20钟天文仪器,主持在全国范围内天文测量;
(2)著有《梦溪笔谈》,综合北宋众多科技成就;
(4)最早使用“石油”这一名称。
(3)提出改进浑仪、漏刻等天文观测仪器;
(2)取“敬授民时”之意,编成新的历法《授时历》;
(3)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
(1)有利于农事安排;
(2)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集观测、演示和报时于一身,比欧洲同类天文仪器早了数百年。
(1)对指导农业产生很大帮助;
(2)与现行公历几乎相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
北宋
北宋
元朝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四、理学
1.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含义: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体系,它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高度,其中北宋的程颐、程颢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因此又称“程朱理学”。
程颢
程颐
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程颢、程颐
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
——《二程语录》
理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他们将天理与传统的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要求人们为人行事必须遵循天理。
理学集大成者
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
四、理学
1.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朱熹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朱文公文集》
《朱子语类》卷十三中记录朱熹与弟子讲话: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朱子语类》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遵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说说朱熹的思想主张。
四、理学
2.影响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文天祥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戴震
《高丽史》记载:“时程朱之学始行中国,未及东方。颐正在元,得而学之。东还,李齐贤、朴忠佐首先师受考珠。”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分析程朱理学的影响。
(1)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逐渐成为我国古代官方的统治思想。
(2)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朱熹的思想还传到日本、朝鲜半岛乃至欧洲。
(3)但它强调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五、宋词和元曲
1.宋词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宋词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节选)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
气势磅礴,抒发爱国情怀
念奴娇 赤壁怀古(节选)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
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五、宋词和元曲
1.宋词
苏轼
(1037—1101)
豪放派
辛弃疾
(1140—1207)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
李清照
(1084—1155)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充满感伤情调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
欢乐明快,自然清新
五、宋词和元曲
1.宋词
婉约派
五、宋词和元曲
诗歌代表
陆游(1125年—1210年)
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
所作诗歌的艺术特色集中表现为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雄浑悲壮与清新婉丽兼具的风格。陆游大多数作品都展现了深沉的爱国情怀,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杂剧
南戏
元曲
……
散曲
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念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剧艺术。
关汉卿
郑光祖
白朴
马致远
元曲
四大家
五、宋词和元曲
2.元曲
至其(指元曲)体则全与诗词别,取直而不取曲,取俚而不取文,取显而不取隐。盖此乃叙古人之言语,使愚夫愚妇共见共闻,非文人学士自吟自咏之也。
——徐大椿《乐府传声》
2.元曲
五、宋词和元曲
阅读材料,说说元曲有何特点?
元代戏曲壁画
语言通俗易懂,反映社会现实。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
若果有一腔热血喷如火,定要感出那六月冰花滚似棉,免得我尸骸现。
——关汉卿《窦娥冤》
为什么《窦娥冤》流传这么久,影响这么大
五、宋词和元曲
《窦娥冤》讲述了与婆婆相依为命的女子窦娥,遭受无赖张驴儿的陷害。贪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无处申冤,临终发下“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的誓愿。她的誓愿感天动地,竟然实现。
想一想
深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腐败;同时对备受凌辱的妇女寄予深切的同情。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体例:编年体通史
主要内容: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编纂目的:使君主以历代政治兴衰作为借鉴来加强统治
阅读教材,说说《资治通鉴》的相关内容。
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史学家、政治家
(1019——1086)
《资治通鉴》
宋神宗所赐,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五 代
黄 帝
战 国
汉武帝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司马迁《史记》
“史学两司马”
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
——毛泽东
知识拓展
宋元时期的书法和绘画
书法
绘画
代表人物:苏轼、黄庭坚、米芾
(1)代表人物:赵孟頫、倪瓒、黄公望等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局部)
赵孟《秋郊饮马图》(局部)
(2)题材:山水、花鸟和风俗画
(3)特点: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
1.据考证,唐朝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之一。与该报的出现密切相关的科技发明是( )
①造纸术 ②活字印刷术 ③雕版印刷术 ④转轮排字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某学生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面的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
A.唐朝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 B.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
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B
B
3.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你知道窦娥这个艺术形象是谁塑造的吗?(  )
A. 苏轼 B. 汤显祖 C. 马致远 D. 关汉卿
D
4.它是一部成书于北宋时期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在该书中,编者司马光等人总结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它是(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D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传播:13世纪传入朝鲜,后传入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发明历程: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木活字、转轮排字法、锡活字印刷
天文学的
发展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活字印刷术
的发明
理学
宋词和元曲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影响:促进教育发展和文化传播;推进世界文化发展
指南针:战国司南、宋代罗盘并用于航海;促进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火药:唐朝发明,唐末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战争;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人物、时期、成就、影响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程颐程颢、朱熹
影响:积极和消极
宋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诗歌:陆游
元曲:元曲四大家、特点、关汉卿《窦娥冤》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课后作业
现代人也会直接使用宋词进行编曲和演唱,例如歌曲《明月几时有》《月满西楼》等等。同学们可以去搜索用古诗词作为歌词的流行歌曲并尝试演唱。
再 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