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1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1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笔记梳理
1.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9】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③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第一框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生活观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司马迁《史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学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建了文化长廊,展示了以下名句。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到长江文化、黄河文化、敦煌文化,从孔子、庄子、孟子、屈原再到甲骨文……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二创”提供了广阔空间。透过《黑神话:悟空》和“哪吒2”燃爆全球,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悟空”与“哪吒”的火热,更是由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P49蓝字)
重要性: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②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古人之智】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这种精神为后世所推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
知识链接
②脚踏实地 实事求是的思想。
践行做法: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今朝之法】
毛泽东:共产党“靠实事求是吃饭”。
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抓任何工作,给群众办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
【古人之智】
知识链接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富有创新精神,早在公元前1600年,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就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九字箴言刻在器皿上,用以时刻提醒自己。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革故鼎新”源于《周易》的《革卦》与《鼎卦》。【解释】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理念?
1910年初,蔡元培撰写《中国伦理学史》。针对清朝末年中国思想文化界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局面,指出“故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内容
发现问题
笔记区
思考:我们在学习中如何践行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呢?
更新学习方法:摒弃死记硬背,根据不同学科特点采用新方法。如学习数学多做思维训练、总结题型;英语多听英语广播等,培养语感。
主动获取新知识:除课本知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拓展。关注时事科学新闻,了解前沿科技,订阅科普杂志,参加科普讲座。
勇于质疑和创新:对知识不盲目接受,敢于提问。如对解题方法思考有无更简便的,对课文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与老师同学探讨。
春秋时期,孔子到卫国去,弟子冉有驾车。孔子看到卫国人丁兴旺,感叹道:“人真多呀!”冉有问:“人口增加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让人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起来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发展教育。” 这就是孔子倡导的“庶、富、教”的治国思想。
谈谈你对孔子“庶、富、教”思想的理解。
“庶”,既要有足够的劳动力;
“富”即发展生产,满足人民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
“教”只有在先庶、先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化,发展教育事业。
“庶、富、教”体现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探究与分享
【古人之智】
知识链接
治理国家有不变的原则,就是将有利于百姓作为一切制度和政令的根本。
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
中国朴素的民本思想
发现问题
笔记区
怎样理解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课堂小结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作用
内涵
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有助于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1.“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语出《管子》意思是与天下人同利的,人们就拥护支持他;独揽天下利益的,人们就图谋对付他。下列古语蕴含的道理与题中思想一致的是( )
①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②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③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④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B
课 堂 巩 固 训 练
2.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这一思维至今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
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实现各国同等程度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A
课 堂 巩 固 训 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