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共23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共23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如果要从以下作品中挑选一部推荐给同学们阅读,
并说明推荐理由
导入新课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第一框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政治认同:知道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感悟“求同存异”“俭约自守”等生活智慧,提升个人道德情操和处世能力。
健全人格:通过"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责任意识:明确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和谐、节俭等理念。
素养目标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3、中华人文精神的四大内容及相应内涵、作用
4、正确理解中华人文精神
自学指导: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58-61 内容,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大
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5分钟。
自主学习
生活观察
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
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 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
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 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 千古美谈。
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
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1、为什么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内涵:①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②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意义: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2.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
活动三:材料分析
材料一:2024年8月23日至26日,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现场比赛在浙江杭州举行,大赛以“典耀中华,赓续文脉”为主题,旨在通过诵读古今经典,诠释中华优秀文化内涵,彰显中华语言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
材料二: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文化惠民实效,扎实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不断提升余杭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由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相约你我他 文化进万家”文艺下基层演出走进全区各镇街,余杭小百花越剧艺术中心、余杭区文化馆、杭州新青年歌舞团、杭州滑稽艺术剧院为人们献上一场场文艺大餐,全年计划开展150场演出,越剧大戏、滑稽戏、曲艺、
活动三:材料分析
上述活动体现了什么教化思想?举办上述文化艺术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魔术、杂技、舞蹈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让人们在家门口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尽情享受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收获满满幸福感。
内涵:
各种各样的文化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意义: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名词点击:求同存异 和而不同
这些古老的民族智慧不仅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还影响了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理念。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多次阐述“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的中国主张。
求同存异
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和而不同
议学小结
内涵: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作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议学活动:1、兰是传统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它寄托着怎样的品格追求?
2、你还知道哪些蕴含中华人文精神的文化表现形式,说说其中体现了什么思想?
议学情境3
【舞蹈 《幽兰》:清新雅致 空谷幽兰】
顾安竹石图轴
玄烨行书九日对菊诗轴
兰:优雅朴素、高洁坚贞;
竹:中空外直、宁折不弯;菊:清新高雅、悠然宁静;
绘画、书法、舞蹈、文学作品等等,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议学小结
内涵: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作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有什么作用?
知识归纳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相关链接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千里江山图》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是一幅旷世杰作。
点拨: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
思考:查阅陶渊明的田园诗,谈谈你从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
探究与分享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什么意义?
知识归纳
(1)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
(2)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俭,《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俭,约也。”可见,俭本来 的意思就是强调自律,自我约束而不放纵。俭约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左传》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
也。”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写道: “历览前贤国与 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儒、释、道都强调生活要俭约、自 律、甘于清贫。
《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蓝图,那里的人们生活宁静、和
谐,无忧无虑。陶渊明的田园理想,是他个人生活追求与社会理想的 体现,也是他对自然、生活、社会的深刻反思与批判。在快节奏的现 代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内心的需求与感受,追求真正的幸福与满 足,同时也应该关注社会现实,努力创造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以修身俭以养德
意信言约
拓 展 延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他几乎将在国际上获得的奖 金,都捐赠给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 和扶持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国家奖励给他的别墅,他改成 了研发海水稻的科研工作室。生活上他勤俭朴实,不住豪宅、 不坐豪车,穿的衣服也是百十来块钱一件, 一穿就是好几年。
“布衣院士”卢永根: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作物遗传学
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同志,被人们尊称为
“布衣院士”,对自己的生活,他近乎“苛刻”,家具竟
用了半个世纪之久;对国家和社会,他却极度慷慨,他和
夫人将两人毕生的积蓄880余万元悉数捐出成立教育基金。
拓展提升
俭约自守,我们应该怎么做
(1)节约粮食、水电,自觉践行“光盘行动”, 拒绝浪费。
(2)自觉绿色出行,做好垃圾分类,做简约生活 方式的先行者。
(3)学习基本的理财知识,制定家庭预算,合理 规划家庭开支。
(4)适度消费,抵制搞攀比、讲排场,在生活中 学会克制不必要的消费和欲望,追求简单而充实 的生活 。
节约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文|化|展|板|
乘文化一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作用: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提升 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 作用: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 美气质
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作用 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课堂小结
重要性: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究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
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 重要启示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作用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内 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