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第一课时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学习目标道德修养:理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12政治认同:理解中华人文精神,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健全人格:理解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理性平和、开放包容,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以文为脉载异同之美议学情境一:首届“非遗版”春节2025年蛇年春节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春节”,也是中国农历60年一遇的“乙巳年”,与“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里程碑。总台蛇年晚会从官方吉祥物、标识设计、节目设置都透出了地地道道的中国“味儿”。议学探讨:①你还记得哪些蛇年春晚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它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人文精神?②中华人文精神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何指导意义?议学成果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P591(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58页蓝字)2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P623[预设]1.表面上看起来一团和气,实则内心各怀鬼胎,缺乏真诚与信任。2.短期内可能维持表面的平静,但长期来看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3.削弱了团队或集体的凝聚力。4.缺乏真正的共识与信任,团队成员之间难以形成合力,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容易分崩离析。5.在“同而不和”的环境中,个人利益往往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为了维护小团体的利益,牺牲公平与正义。教师小结:我们在保持个性的同时,要追求整体的和谐与统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要求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既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与立场,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理解他人的需求,从而在差异中找到共同点,实行双赢或多赢的局面。辨析:结合生活实际,小组合作说说“同而不和”的潜在危险。背景介绍: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弟子三千之多,高徒遍布各诸侯国,他一生传承“仁”的思想,教导为人为学为政之道。播放视频《典籍里的中国·论语》。[预设]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要做到温故知新。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做人要谦虚,经常反省自己的不足。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保持谦逊的态度,虚心接受意见。4.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教师小结:孔子一生传道授业,每逢杏林讲学,四方弟子云集。《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孔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思考:视频中有哪些教化人心的思想,你有什么感悟?思考: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阅读教材第59页“探究与分享”,你还知道哪些蕴含着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预设]古琴:其品格清、和、淡、雅,象征着君子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围棋:舍得之道和全局观念。玉蝉:象征“文、清、廉、俭、信”五德。《四书》《五经》……教师小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探究二: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含义意义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探究二: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 -“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传统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迎寒开放,故有“岁寒三友”之称。“四君子”则是指“梅、兰、竹、菊”。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兰的优雅朴素、高洁坚贞,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宁静,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探究与分享:思考一:你还知道哪些蕴含着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探究二: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其中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思考的结晶。思考二: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提示: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探究二: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含义意义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链接《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千里江山图》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是一幅旷世杰作。①体现: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②作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5、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的体现和作用。(P60)点拨: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思考:查阅陶渊明的田园诗,谈谈你从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这体现了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事物存在的本然状态,“和”是事物间相互和谐的状态。在“中和”的状态下,天地万物和谐地共存发展,各得其所,繁荣兴旺。①体现: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②作用: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6、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体现和作用(P61)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情境思考:从以上儒学作品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生活理念?这些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课堂笔记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教材P59-P60)(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①内涵: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②意义: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了重要启示。(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①内涵: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②意义: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课堂笔记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教材P60-P61)(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①内涵: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立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②意义: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①内涵:中华民族倡导简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②意义: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课堂小结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了重要启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能真正实现人的价值1. 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下列说法与这一论述蕴含的思想相一致的有( B )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②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③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④好战必亡,忘战必危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课堂练习2. 同某些西方国家在中东采取的分而治之、联盟政治、代理人战争等贻害无穷的做法相比,中国与中东各国保持友好关系,不选边站队,不拉偏架,充分彰显了中国是中东安全稳定的促进者、发展繁荣的合作者、团结自强的推动者。中国的做法( C )①符合求同存异的处世方法 ②符合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③符合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 ④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C3. 唐代《高逸图》的作者通过娴熟、高超的表现技巧,细腻而生动地刻画了魏晋名士的形象、风采和精神气质,亦表达了对“竹林七贤”的爱慕、尊重和敬意。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绘画艺术( B )①彰显了中华民族对道德情操的涵养 ②讲究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③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B4.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词句出自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其中承载着( C )①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之志 ②不为物役,人与世界和谐统一的思想 ③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的道理 ④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的神威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