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月15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举办。经过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53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中国好人”光荣上榜。
在活动直播现场,“中国好人”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感人故事,并与全国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互动交流,展现了他们仁爱、善良、勇敢、奉献的高尚品质,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思考:向“中国好人”学习,我们应如何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新闻回放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第二框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通过课堂活动探究,让学生懂得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能够自觉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提升道德修养。
通过活动探究,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能够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全人格。
通过课堂活动探究,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影响,在生活中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责任意识。
道德修养
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
教学目标
1.我们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2.做自强不息的人的重要性和要求是什么?
3.如何做敬业乐群的人?
4.如何做扶危济困的人?
5.如何做见义勇为的人?
6.如何做孝老爱亲的人?
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68-71内容,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5分钟。
【视频】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说一说:阅读材料,请寻找身边的“中国好人”,分享他们的故事。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徽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记录中,这对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透露真名。
有人认为,“微尘”是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等名字。现在,“微尘”已经成为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品牌。
徒手爬楼救下火灾中被困女孩的退役军人许亮
扎根团场36年的粮食研究员杨志刚
义务理发55年的八旬老党员赵晓凤
行走东非的“中国好医生”仵民宪
2024《中国好人》
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贫、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精神……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②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分议题二:学榜样,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
第一组分享——郑钦文
郑钦文,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如一颗星星般冉冉升起在国际网坛上空。
郑钦文并非一夜成名。她每一次挥拍,每一次奔跑,都像是在宣告:这才刚刚开始!她的每一步成长都是由无数次努力汇聚而成。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只是对她个人的勉励,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实现梦想的年轻人的激励。
思考:你从郑钦文身上学习到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分议题二:学榜样,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
2.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P69——P70)
(1)做自强不息的人。
内涵: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
要求: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探究分享
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而遭受宫刑。这对一个文人来说,是莫大的侮辱和打击。然而,司马迁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屈辱,坚持写作《史记》。这部巨著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也凝聚了司马迁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体会下列事例中所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邓亚萍,从小被退回到河南省乒乓球队,因个子矮、手臂短被认为没有发展前途。但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刻苦训练,最终成为我国乒坛乃至世界乒坛上的传奇人物,短短11年间拿到153个冠军。
史铁生是我国优秀的作家和散文家。20岁那年,史铁生在放牛时赶上了暴雨和冰雹,无处可躲的史铁生赶着老牛回棚后,发了高烧,脊椎病随之复发。在《我与地坛》一书中,史铁生记述道:“21岁那年,双腿彻底背叛了我。我没死,就全靠着友谊。”从无法面对身体的瘫痪到可以直面自己,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余华这群健谈的朋友,给史铁生老师的生命注入了一道光,让他从灰色的深渊爬了起来。他用羸弱之躯,穿透生死,把中国文坛推问了更深层次。他的思想踏足过的疆域,却鲜有人企及。在生命的间隙,他思考的不仅是个人的命运走向,还有“生死之辩”这个永恒而宏大的话题,他把疾病交给医生,把命运交给上帝,把勇气留给自己。
名言分享
“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朱熹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礼记·学记》
释义:所谓敬业的人,就是能够全身心地、一心一意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人。对待工作应有的专注和投入的态度,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做好本职工作。
释义:体现一种积极的人际交往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强调个体在社会群体中能够与他人愉快相处、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分议题二:学榜样,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
(2)做敬业乐群的人。
2.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P69——P70)
做法:①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②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重要性: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探
究
分
享
徐立平——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
自1987年入厂,徐立平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上千道制造工序中,发动机固体燃料微整形极为关键。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能否在预定轨道达到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这让他的师傅都望尘莫及。
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甘于寂寞,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我们可以在他们身上学习什么美德?
黄文秀,这位年轻的女性第一书记,用她的坚韧和毅力在扶贫路上展现了非凡的女性力量。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黄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黄文秀曾说:“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她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她对信念的绝对忠诚,对使命的不懈坚守。她不畏艰难,不惧挑战,用智慧和勇气带领百坭村乡亲们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不到一年时间,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收入翻倍。她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无论性别,只要有信念和决心,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2019年6月17日,黄文秀在回村路上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分议题二:学榜样,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
(3)做扶危济困的人。
2.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P69——P70)
做法:“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助人者,人恒助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
重要性: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
2024年6月24日16时许,胡友平在苏州高新区塔园路新地中心公交站台发现有人持刀行凶,立即奋不顾身上前阻止,被犯罪嫌疑人连捅数刀,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6月27日,经苏州高新区管委会申报,市见义勇为称号评定工作小组评审,提请市政府追授市民胡友平“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6月28日,日本国驻华大使馆降半旗致敬胡友平。6月28日,中国外交部对胡友平女士的不幸离世表示哀悼。6月28日,胡友平告别仪式在苏州市殡仪馆举行。2024年7月2日,胡友平女士追思会在苏州高新区举行,胡友平被授予“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2025年1月2日,银川市金凤区发生4.6级地震。地震来临瞬间,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二年级的郭庆同学,在发现身边有同学行动不便、无法自行撤离时,迅速背起这位同学冲出教室。该校决定授予郭庆同学“卓越银外人”的荣誉称号;给予郭庆同学9000元的奖励;减免郭庆同学高二下学期、高三全年的学费;给予郭庆同学赴德国公派留学名额的奖励(高考分数达到德国留学录取分线),且郭庆同学在德国留学期间的所有费用由学校承担。
见义勇为
分议题二:学榜样,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
(4)做见义勇为的人。
2.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P69——P70)
“见义不为,无勇也。”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
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法
律
链
接
材料1:《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入法)
材料2:国家通过立法保障见义勇为者权益,如制定《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等法规,对见义勇为者在医疗、抚恤、表彰等方面提供法律支持,让他们在挺身而出时无后顾之忧。设立见义勇为基金,用于奖励和救助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解决他们在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奖励)
【视频】孝老爱亲代代传承
分议题二:学榜样,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
(5)做孝老爱亲的人。
2.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P69——P70)
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笔记整理
课堂笔记:
【笔记】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1)做自强不息的人
(2)做敬业乐群的人
(3)做扶危济困的人
(4)做见义勇为的人
(5)做孝老爱亲的人
(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践行。
课堂小结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②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1.做自强不息的人。
2.做敬业乐群的人。
3.做扶危济困的人。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4.做见义勇为的人。
5.做孝老爱亲的人。
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
1.(2025·全国课后作业)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这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生活中的浪费粮食的现象依然存在。面对这种现象,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文明劝导,宣传勤俭节约美德
②加强立法,严惩铺张浪费行为
③珍惜粮食,自觉践行光盘行动
④强化监管,制止餐饮食品浪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青少年没有立法权
强化监管是政府角度,不是青少年角度
2.(2025·全国课后作业)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弘扬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有( )
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②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③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④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C
体现的是无私奉献精神,不合题意
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省视自身的缺点唯恐不够,不合题意
3.(2025·全国课后作业).“独臂律师”扶婷30多年来用独臂与命运抗争、热心公益。面对残疾人,她秉持着“先有尊重,再去帮助”的原则,用独臂“扶起”更多的残疾人。她的事迹诠释了(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C.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D.自强不息、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D
材料主要体现自强不息、扶危济困,并未体现担当意识、处事方法、生活理念
4.(2025·全国课后作业) 下列行为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是( )
①礼让斑马线,让行人先行
②在居民区大声放音乐跳广场舞
③排队等候上车
④在银行取钱,站在1米线外等待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大声放音乐会影响到别人,不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5.(2025·全国课后作业) 从《春秋》中的“父母在,不远游”,到唐朝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常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扶老之事”,我们可以看出( )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宣传,传承美德青少年应行动起来
②我们要做孝亲敬老的人
③我们要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
④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