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过关检测 第七单元认识酸和碱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过关检测 第七单元认识酸和碱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单元过关检测(第七单元认识酸和碱)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食物的近似pH分别是:苹果为2.9~3.3,番茄为4.0~5.0,牛奶为6.3~6.6,玉米粥为6.8~8.0。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
A.苹果 B.番茄
C.牛奶 D.玉米粥
2.根据下列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的pH范围判断,一定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唾液(6.6~7.1) B.胆汁(7.1~7.3)
C.胃液(0.9~1.5) D.血浆(7.35~7.45)
3.在“测定土壤样品酸碱性”实验中,下列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
         
4.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现取三种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各取少许花瓣汁液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其中指示效果类似于紫色石蕊试液的花汁是( )
白醋 食盐水 石灰水
①玫瑰花汁 粉红 粉红 绿
②大红花汁 橙 粉红 绿
③万寿菊花汁 黄 黄 黄
A.① B.②
C.①② D.③
5.实验室中下列试剂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试剂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与空气中CO2有关的一组是( )
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澄清石灰水 ③浓盐酸 ④浓硫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6.实验室许多试剂都需要密封保存,下列对试剂密封保存原因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浓盐酸——防止挥发
B.澄清的石灰水——防止与CO2反应
C.浓硫酸——防止吸水
D.生石灰——防止与O2和H2O反应
7.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错误的是( )
A.浓硫酸:作干燥剂 B.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C.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D.稀盐酸:除铁锈
8.下列关于酸和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金属离子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C.氢氧化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氢氧化钠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紫色石蕊试液可使盐酸变红
B.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一下
10.1839年虎门销烟采用的方法是在海边挖池,放入烟土,引入海水浸泡,投入石灰,石灰遇水沸腾,烟土溶解。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为CaO+H2O===Ca(O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会放出热量
C.由此反应推测氧化钙可干燥氯化氢气体
D.此反应可制备氢氧化钙
11.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用复方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2Al(OH)3+3H2SO4===Al2(SO4)3+6H2O
B.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排放的污水:Ca(OH)2+H2SO4===CaSO4+2H2O
C.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2H2O22H2O+O2↑
12.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
①X+碱→盐+水 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A.HCl B.CO
C.NaOH D.CaO
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
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D.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14.如图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B内溶液已变为无色,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B内溶液显无色说明溶液呈中性
B.烧杯A内溶液的质量变大
C.烧杯B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上述实验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5.氢氧化铷(RbOH)与KOH的性质相似,其碱性比氢氧化钾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铷易溶于水
B.氢氧化铷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氢氧化铷溶液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
D.氢氧化铷不能与盐酸反应
16.如图1所示,烧杯中有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瞬间变红。某学生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完全反应。图2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粒子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红色褪去 B.反应后溶液可导电
C.反应后溶液pH变小 D.反应后溶液中Na+数目减少
17.下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剂:
清洁剂名称 洁厕灵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 HCl NaClO
禁忌 洁厕灵+84消毒液:NaClO+2HCl===NaCl+X↑+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
C.“84消毒液”中NaClO属于盐,其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
D.“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用产生的“致命气体”指的是Cl2
18.如图所示的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的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
A.X是CO2,Y是KOH溶液 B.X是O2,Y是稀硫酸
C.X是H2,Y是稀硫酸 D.X是N2,Y是NaOH溶液
19.用NaOH溶液与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开始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像表明是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c段溶液颜色逐渐变浅,d点溶液为无色
C.d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大于b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
D.ac段溶液升温明显高于cd段,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20.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如图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共29分)
21.(6分)现有以下各种物质的水溶液:①SO2、②CaO、③HCl、④Na2O、⑤CO2、⑥NaCl、⑦Ba(OH)2(提示:Na2O与CaO化学性质相似;SO2与CO2化学性质相似)。
(1)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__ __(填序号,下同),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__ __;pH大于7的有__ __,pH等于7的有__ __,pH小于7的有__ __。
(2)如果要使⑤的水溶液pH大于7,则可加入上述溶液中的__ __(填序号)。
22.(6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明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1)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__ __。
(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所以氢氧化钠必须__ __保存。
(3)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__ __(填“酸”“碱”或“盐”)。
(4)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_ __(填化学符号)。
23.(9分)(1)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硫酸,溶液pH逐渐__ __(填“增大”或“减小”)。
(2)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以上所得的溶液,试纸不变色,这说明溶液中不含__ __(填“硫酸”或“氢氧化钠”);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溶液,试纸不变色,这说明溶液中不含__ __(填“硫酸”或“氢氧化钠”)。以上实验证明:最终得到的混合物__ __(填“是”或“不是”)中性的。
(3)“用微观的视角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某同学用微观示意图(右图)来说明该反应的发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 __。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有__ __(填化学符号,下同)和__ __;该反应中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是__ __。
24.(8分)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叫盐酸。
 反应前    反应后
(1)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反应过程中减少的离子是__ __(写离子符号,下同),增加的离子是__ __。
(2)取2支试管,分别开展如下实验:
实验Ⅰ: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
实验Ⅱ:在充满CO2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
实验Ⅰ和实验Ⅱ滴入水后的现象为__ __。
(3)结合(2)中的有关实验与现象,请你判断下列有关HCl气体和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__ __(填字母)。
A.HCl气体和盐酸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B.HCl气体中含有氢离子
C.向盛有CaCO3固体的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能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HCl气体和CO2气体通入水后均产生了氢离子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
25.(10分)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右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过量。
小明同学却断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__ __。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实验方案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如果__ __ 则盐酸过量
如果__ __ 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 __(填字母)。
A.生锈的铁钉 B.碳酸钠粉末
C.铜粉 D.氢氧化铜
(4)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__ __(填字母)。
26.(12分)市场上许多食品包装袋内都会有一小袋包装的干燥剂,这种干燥剂主要用来除去食品中的水分,防止食品受潮变坏。食品中生石灰作为主要原料的干燥剂比较常见(如图)。如果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纸袋内的白色固体颗粒黏在一起成为块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纸袋内的物质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块状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1)同学们猜想该固体有CaO、Ca(OH)2中的一种或两种。你认为还可能有__ __(填化学式,下同)。
(2)【实验验证】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试管外壁发热,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 样品中一定含有__ __
实验2 将实验1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__ __气体 滤液变浑浊 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
实验3 取少量实验2中的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__ __ 样品中含有你猜想的物质
【反思评价】
(3)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Ca(OH)2,样品中不一定含有Ca(OH)2。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 __。
【拓展应用】
(4)实验室中,易与空气中某些物质反应的试剂更要__ __保存。
四、计算题(9分)
27.小明为了测定某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如图甲,向60 g硫酸溶液中缓缓注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溶液的pH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对应关系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若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 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图乙中a点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 __(填名称)。
(3)请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单元过关检测(第七单元认识酸和碱)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食物的近似pH分别是:苹果为2.9~3.3,番茄为4.0~5.0,牛奶为6.3~6.6,玉米粥为6.8~8.0。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D )
A.苹果 B.番茄
C.牛奶 D.玉米粥
人体胃酸过多的时候,应补充适量的碱性食物来中和胃酸。苹果的pH为2.9~3.3,、番茄的pH为4.0~5.0、牛奶的pH为6.3~6.6,都显弱酸性,胃酸过多不宜食用;玉米粥的pH为6.8~8.0,偏碱性,胃酸过多适宜食用。
2.根据下列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的pH范围判断,一定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C )
A.唾液(6.6~7.1) B.胆汁(7.1~7.3)
C.胃液(0.9~1.5) D.血浆(7.35~7.45)
3.在“测定土壤样品酸碱性”实验中,下列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B )
         
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时,瓶塞要倒放,A错误。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正确。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要紧靠在烧杯内壁上,C错误。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D错误。
4.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现取三种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各取少许花瓣汁液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其中指示效果类似于紫色石蕊试液的花汁是( B )
白醋 食盐水 石灰水
①玫瑰花汁 粉红 粉红 绿
②大红花汁 橙 粉红 绿
③万寿菊花汁 黄 黄 黄
A.① B.②
C.①② D.③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表中指示效果类似于紫色石蕊试液的花汁是大红花汁,大红花汁遇酸性溶液显橙色,遇中性溶液显粉红色,遇碱性溶液显绿色。
5.实验室中下列试剂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试剂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与空气中CO2有关的一组是( A )
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澄清石灰水 ③浓盐酸 ④浓硫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6.实验室许多试剂都需要密封保存,下列对试剂密封保存原因的解释,错误的是( D )
A.浓盐酸——防止挥发
B.澄清的石灰水——防止与CO2反应
C.浓硫酸——防止吸水
D.生石灰——防止与O2和H2O反应
7.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错误的是( B )
A.浓硫酸:作干燥剂 B.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C.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D.稀盐酸:除铁锈
8.下列关于酸和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金属离子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C.氢氧化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氢氧化钠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紫色石蕊试液可使盐酸变红
B.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一下
10.1839年虎门销烟采用的方法是在海边挖池,放入烟土,引入海水浸泡,投入石灰,石灰遇水沸腾,烟土溶解。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为CaO+H2O===Ca(O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会放出热量
C.由此反应推测氧化钙可干燥氯化氢气体
D.此反应可制备氢氧化钙
氧化钙不能干燥氯化氢气体,因为氧化钙会和氯化氢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11.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
A.用复方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2Al(OH)3+3H2SO4===Al2(SO4)3+6H2O
B.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排放的污水:Ca(OH)2+H2SO4===CaSO4+2H2O
C.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2H2O22H2O+O2↑
12.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A )
①X+碱→盐+水 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A.HCl B.CO
C.NaOH D.CaO
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D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
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D.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14.如图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B内溶液已变为无色,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烧杯B内溶液显无色说明溶液呈中性
B.烧杯A内溶液的质量变大
C.烧杯B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上述实验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试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B内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溶液呈中性或酸性,A错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少,B错误。烧杯B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因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C错误。烧杯B内溶液已变为无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中,上述实验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正确。
15.氢氧化铷(RbOH)与KOH的性质相似,其碱性比氢氧化钾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氢氧化铷易溶于水
B.氢氧化铷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氢氧化铷溶液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
D.氢氧化铷不能与盐酸反应
氢氧化钾易溶于水,所以氢氧化铷易溶于水,A正确;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所以氢氧化铷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B正确;氢氧化钾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氢氧化铷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铷和水,C正确;氢氧化铷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铷和水,D错误。
16.如图1所示,烧杯中有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瞬间变红。某学生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完全反应。图2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粒子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反应后溶液红色褪去 B.反应后溶液可导电
C.反应后溶液pH变小 D.反应后溶液中Na+数目减少
17.下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剂:
清洁剂名称 洁厕灵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 HCl NaClO
禁忌 洁厕灵+84消毒液:NaClO+2HCl===NaCl+X↑+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
C.“84消毒液”中NaClO属于盐,其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
D.“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用产生的“致命气体”指的是Cl2
18.如图所示的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的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A )
A.X是CO2,Y是KOH溶液 B.X是O2,Y是稀硫酸
C.X是H2,Y是稀硫酸 D.X是N2,Y是NaOH溶液
19.用NaOH溶液与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开始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图像表明是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c段溶液颜色逐渐变浅,d点溶液为无色
C.d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大于b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
D.ac段溶液升温明显高于cd段,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图像表明溶液pH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是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A正确。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钠逐渐减少,ac段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至无色,d点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盐酸,盐酸不能使酚酞变色,溶液为无色,B正确。过程中溶液中的钠元素质量不变,d点溶液质量大于b点溶液质量,因此d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小于b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C不正确。ac段溶液升温明显高于cd段,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D正确。
20.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如图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 D )
二、填空题(共29分)
21.(6分)现有以下各种物质的水溶液:①SO2、②CaO、③HCl、④Na2O、⑤CO2、⑥NaCl、⑦Ba(OH)2(提示:Na2O与CaO化学性质相似;SO2与CO2化学性质相似)。
(1)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__②④⑦__(填序号,下同),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__①③⑤__;pH大于7的有__②④⑦__,pH等于7的有__⑥__,pH小于7的有__①③⑤__。
(2)如果要使⑤的水溶液pH大于7,则可加入上述溶液中的__②④⑦__(填序号)。
22.(6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明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1)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__红色__。
(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OH+CO2===Na2CO3+H2O__,所以氢氧化钠必须__密封__保存。
(3)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__酸__(填“酸”“碱”或“盐”)。
(4)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_OH-__(填化学符号)。
23.(9分)(1)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硫酸,溶液pH逐渐__减小__(填“增大”或“减小”)。
(2)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以上所得的溶液,试纸不变色,这说明溶液中不含__硫酸__(填“硫酸”或“氢氧化钠”);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溶液,试纸不变色,这说明溶液中不含__氢氧化钠__(填“硫酸”或“氢氧化钠”)。以上实验证明:最终得到的混合物__是__(填“是”或“不是”)中性的。
(3)“用微观的视角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某同学用微观示意图(右图)来说明该反应的发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2NaOH+H2SO4===Na2SO4+2H2O__。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有__Na+__(填化学符号,下同)和__SO__;该反应中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是__H+和OH-结合生成了H2O__。
24.(8分)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叫盐酸。
 反应前    反应后
(1)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反应过程中减少的离子是__H+__(写离子符号,下同),增加的离子是__Fe2+__。
(2)取2支试管,分别开展如下实验:
实验Ⅰ: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
实验Ⅱ:在充满CO2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
实验Ⅰ和实验Ⅱ滴入水后的现象为__石蕊染成紫色的纸条变红__。
(3)结合(2)中的有关实验与现象,请你判断下列有关HCl气体和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__CD__(填字母)。
A.HCl气体和盐酸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B.HCl气体中含有氢离子
C.向盛有CaCO3固体的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能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HCl气体和CO2气体通入水后均产生了氢离子
(1)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前盐酸中存在氢离子和氯离子,反应后氯化亚铁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和氯离子,在反应过程中减少的离子是H+;增加的离子是Fe2+。(2)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溶液呈酸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呈酸性,因此实验Ⅰ和实验Ⅱ滴入水后的现象为石蕊染成紫色的纸条变红。(3)HCl气体和盐酸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A错误;HCl气体中不含有氢离子,B错误;向盛有CaCO3固体的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能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C正确;HCl气体和CO2气体通入水后均产生了氢离子,D正确。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
25.(10分)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右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过量。
小明同学却断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__滴加酚酞试液后,观察到溶液为无色,故不可能存在氢氧化钠,否则,溶液呈碱性,会变为红色__。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实验方案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如果__有气泡冒出__ 则盐酸过量
如果__无气泡冒出__ 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C__(填字母)。
A.生锈的铁钉 B.碳酸钠粉末
C.铜粉 D.氢氧化铜
(4)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__C__(填字母)。
26.(12分)市场上许多食品包装袋内都会有一小袋包装的干燥剂,这种干燥剂主要用来除去食品中的水分,防止食品受潮变坏。食品中生石灰作为主要原料的干燥剂比较常见(如图)。如果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纸袋内的白色固体颗粒黏在一起成为块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纸袋内的物质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块状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1)同学们猜想该固体有CaO、Ca(OH)2中的一种或两种。你认为还可能有__CaCO3__(填化学式,下同)。
(2)【实验验证】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试管外壁发热,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 样品中一定含有__CaO__
实验2 将实验1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__二氧化碳(或CO2)__气体 滤液变浑浊 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
实验3 取少量实验2中的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__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__ 样品中含有你猜想的物质
【反思评价】
(3)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Ca(OH)2,样品中不一定含有Ca(OH)2。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CaO+H2O===Ca(OH)2__。
【拓展应用】
(4)实验室中,易与空气中某些物质反应的试剂更要__密封__保存。
(1)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白色块状固体的成分还可能有CaCO3。(2)实验1: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则试管外壁发热,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CaO。实验2: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现象是滤液变浑浊,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则通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实验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3)样品中若含氧化钙,不含氢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也有同样的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4)氧化钙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易与空气中某些物质反应的试剂要密封保存。
四、计算题(9分)
27.小明为了测定某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如图甲,向60 g硫酸溶液中缓缓注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溶液的pH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对应关系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若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偏大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图乙中a点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氢氧化钠、硫酸钠__(填名称)。
(3)请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2NaOH + H2SO4===Na2SO4+2H2O
 80 98
20 g×10% x

x=2.45 g
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00%≈4.1%。
答: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4.1%。
(1)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a点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溶液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硫酸钠。(3)根据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