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 推动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 课件(共39张PPT)晋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1 推动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 课件(共39张PPT)晋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主题八 共谋区域发展与合作
2 推动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
第一课时
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如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区的贫穷与落后,全球气候变化造成极地冰川融化......这些都已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国际社会如何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帮助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给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减缓环境的恶化?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需要各国摒弃分歧,共同应对。
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的大象群
主题学习目标
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
学习目标
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发展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举例说明国际合作对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意义。
1
比较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极地科学考察的历程及主要成就,探究两极地区环境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全球的影响,说明国际合作对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意义。
2
助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可持续发展
主题内容
推动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
新课导入
科考队员在极地考察时需要穿上防寒服、雪地靴,戴上护目镜、防寒手套,还要携带手杖、破冰镐、定位仪、卫星电话、急救包……
科考队员为什么要携带这些装备呢
科考队员的装备
核心素养
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人类活动(如科研考察、旅游探险、资源开采等)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
两极地区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性:两极地区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对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海洋循环等具有深远影响。
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学生需要认识到,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
人地协调观
两极地区的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生物多样性等。
环境保护的现状与挑战:了解当前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如冰川融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等。
国际合作与协议:了解国际社会在两极地区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与协议,如《南极条约》、《北极环境保护战略》等。
区域认知
跨学科整合:结合物理学(如气候变化原理)、生物学(如生态系统平衡)、经济学(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等多学科知识,全面理解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复杂性。
多角度分析:从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等多个角度,分析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解决方案:基于综合思维,学生可以尝试提出解决两极地区环境保护问题的创新方案,如发展清洁能源、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
综合思维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两极地区的气候变化数据、生物多样性分布等,并制作可视化图表,以直观展示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模拟实验与项目设计:设计模拟实验,如模拟冰川融化过程、评估不同减排方案的效果等。同时,鼓励学生设计并实施小型环保项目,如校园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以实践所学地理知识。
地理实践力


自然环境

科学考察

环境问题及应对

Antarctic Area

自然环境
Arctic Area
南极地区概况
南极地区 Antarctic Area
范围:60°S 以南地区,包括所有海洋、岛屿和陆地
人口:无常住人口
国家:无
南极地区位置和范围
南极地区是指60°S以南的地区,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包括周围的岛屿和濒临的海域。
南极大陆面积约为1239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南极大陆几乎全部常年被冰雪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南极地区降水量虽然很少,但由于气候寒冷,蒸发极慢,降雪基本积存起来,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巨厚的冰层。南极大陆95% 以上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平均厚度为 2 000 多米,最厚处可达 4 000 米以上。
南极地形
主要海域:
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威德尔海
主要岛屿:
布韦岛、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南乔治亚岛
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
南极大陆
南极地形
南极气候
南极地区气温常年在-60℃~-10℃,极端最低气温接近-90℃,被称为世界的“寒极”;
知识拓展
南极地区成为世界冷极的原因
纬度高,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接受太阳光热少
海拔高,南极大陆平均海拔为2350米
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冰雪对阳光反射强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寒冷、风力最强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仅 55 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气候干燥,在南极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地区,这里的地表又被冰雪覆盖,被称为“白色荒漠”;
南极气候
多大风天气,风力常常超过10级,南极地区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这里是地球上风力最强的地区,又被称为世界的“风极”。
南极气候
烈风、酷寒、降水稀少是南极大陆的主要气候特征。
南极气候
南极代表动物
企鹅是南极的代表动物
北极地区概况
北极地区 Arctic Area
范围: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人口:约 900 万
国家:陆地部分属于 8 个国家
北极地区位置和范围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陆地和海洋,包括北冰洋的绝大部分及其沿岸的亚、欧、北美三大陆的最北部和诸多岛屿。
北极地形
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的中心,是世界最小、最浅、最冷的大洋。边缘的大陆及岛屿为多年冻土区,分布着广阔的冰原和苔原。
主要大洋:
北冰洋(四大洋中最小、最浅和最冷的大洋)
主要海域:
格陵兰海、挪威海、巴伦支海、喀拉海
北极地形
北极地形
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面积约220万平方千米,
90%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
北极地形
白令海峡是北冰洋与北太平洋之间的唯一通道,最窄处85 千米,由俄罗斯探险家白令首先发现。
北极地形
斯瓦尔巴群岛面积约6.1 万平方千米,挪威、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荷兰、韩国、日本和中国 9 个国家在这里设立了考察站。
北极气候
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的气温较高,但大部分地区也常年被冰雪覆盖。年平均降水量100~250 毫米,风速较小,大陆沿岸的平均风速只有每秒 10 米。
知识拓展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更低的原因
南极地区平均海拔高,地面被冰雪覆盖,反射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因海陆热力性质不同,陆地气温更低于海洋气温。
北极气候
沿海地区生长着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
北极代表动物
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主要栖息在北冰洋地区。北极熊是北极的代表动物。
课堂小结
能力提升:运用图文资料,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描述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课堂小练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北极地区终年严寒的主要原因是( )
A.该地区距离太阳遥远
B.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C.地处高纬度地区
D.受人类活动影响少
解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地势因素等。相同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海拔高处和海拔低处气温不同。但从总体上看,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极地纬度高,形成极地酷寒,多狂风的气候条件,故选C。
C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图中甲、乙两地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不同的火山地震带附近
B.地形都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C.气候都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D.甲地以黑色人种为主
解析:A、甲位于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火山、地震带上,乙位于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故A符合题意;B、甲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上,以平原为主。乙所在的中美地峡是联结南、北美大陆的天然“陆桥”,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故B不符合题意;C、甲所在的尼罗河三角洲北部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区,南部是热带沙漠气候区。乙所在的中美地峡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主要种植热带经济作物,香蕉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重要地位.故C不符合题意;D、甲所在的埃及主要是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A
2022年10月,我国开启了第39次南极科考的航程。图为南极大陆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长城站是在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是在南极圈以内。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
3.我国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圈以外的是( )
A.长城站 B.昆仑站
C.泰山站 D.中山站
A
2022年10月,我国开启了第39次南极科考的航程。图为南极大陆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昆仑站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盆地
解析:由图可知,昆仑站所处的位置海拔在4000米以上,内部地势平坦,周围较陡峭,是高原地形,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
C
北极地区有100多种鸟类,而南极地区只有40多种。小谦同学对该现象十分好奇,为此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下面为小谦整理的两极地区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两极地区( )
A.海陆分布一致 B.气候特征相似 C.地势起伏相同 D.动物种类一样
解析: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南极洲——大陆为主,两极地区海陆分布不一致,A错误;两极地区气候都非常寒冷,降水少,气候特征相似,B正确;根据材料,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高原,北冰洋沿岸则大面积平原,两极地区地势起伏不一样,C错误;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动物种类不一样,D错误,故选B。
B
北极地区有100多种鸟类,而南极地区只有40多种。小谦同学对该现象十分好奇,为此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下面为小谦整理的两极地区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南极地区鸟类较北极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活动频繁 B.极昼现象影响 C.全球变暖 D.栖息地更寒冷
解析:北极地区有100多种鸟类,而南极地区只有40多种,且人类在北冰洋沿岸有少量居住,南极则无常住人口,主要原因是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以及鸟类生存。故选D。
D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