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2025年历史中考复习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
考点1 敌后战场的抗战
考点2 全民族坚持抗战 中共七大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
聚焦中考
01
1.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2.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核心知识点
02
★时间轴
十四年抗战进程
★时间轴
★阶段特征
政治: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有力地阻击了日军的侵略。
经济:抗日战争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挫;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并开展大生产运动,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思想: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体系;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知识点导航
考点4:敌后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时间、将领 1937年9月、林彪 地点 山西平型关
概况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部队)在师长林彪(领导人)率领下,取得平型关大捷 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知识点导航
敌后战场的抗战 毛泽东《论持久战》 时间 1938年
发表 原因 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内容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意义 《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知识点导航
敌后战场的抗战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巩固措施 (1)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的负担
(2)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抗争方式 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麻雀战等)
★知识点导航
敌后战场的抗战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地位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百团 大战 时间、地点 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华北
指挥者 彭德怀
目的 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目标 破袭日军的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
意义 (1)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2)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3)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知识点导航
考点5: 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
全民族坚持抗战 日本侵华政策的改变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日本开始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国民政府 的反应 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中国共产党抗日斗争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知识点导航
全民族坚持抗战 中国全民抗战 (1)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2)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3)青年学生、广大妇女、工厂工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人士等以各种形式支持抗战
影响 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知识点导航
中共 七大 时间、地点 1945年4—6月、陕西延安
内容 (1)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
★知识点导航
中共 七大 内容 (2)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4)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将其写入党章
意义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知识点导航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发起的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知识点导航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 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
(3)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4)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伟大意义 (1)它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知识点导航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 伟大意义 (2)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3)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核心聚焦
史论结合
观点:抗日战争胜利具有国内、国际双重意义。
论述: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再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近代多次反侵略战争都以失败告终,不平等条约使近代中国的主权一步步丧失。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总结提升:综上所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无论对国内还是国际,意义都是巨大的。我们要以史为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考点攻坚
03
【典型真题】
★(一)选择题
1.(2023·百色)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一面旗帜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A.“实业救国”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和平建国方针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面旗帜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因此这面旗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项正确。
★(二)材料解析题
2.(2024·泰安)中华一体的政治一统、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文化上的兼收并蓄和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谭肇毅《抗战时期的广西经济》
根据材料,指出抗战时期广西工业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概括广西工业对抗战的贡献。
【答案】原因:外省工厂的迁入。贡献:广西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产品供给的“大本营”之一。
【解析】原因:根据材料“迁桂工厂……带来了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熟练技工,对广西工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可知,外省工厂的迁入促进了广西工业的发展。贡献:根据材料“桂林、柳州一带成为大后方工业产品供给的‘大本营’之一”可知,广西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产品供给的“大本营”之一。
靶向突破
04
1. 跨学科(2024·太仓)[历史解释]歌曲《长城谣》唱道:“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自从大难平地起,……骨肉离散父母丧。……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据此判断,“大难平地起”指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答案】A
2.(2023·安徽)[史料实证]抗战时期,“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华北平原上的一户人家写下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这( )
A. 揭开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序幕
B.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C. 反映了中华儿女血战到底的决心
D. 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答案】C
3.(2024·甘肃)[史料实证]下列分别是我抗日军民在华北破袭铁路统计图和破袭铁路线场景。场景反映的破袭行动高潮出现在( )
A. 五四运动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答案】D
4.(2024·都江堰)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大会是(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答案】D
5.[史料实证]“‘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与该歌谣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百团大战
C. 卢沟桥事变 D. 台儿庄战役
【答案】A
6.[时空观念]“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这凄怆的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对日寇的无比痛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歌中的“家乡”在( )
A. 东北 B. 华北
C. 西南 D. 西北
【答案】A
课堂实战
05
一、选择题
1.(2023·云南)[史料实证]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一面旗帜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A.“实业救国”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和平建国方针
【答案】C
2.(2023·丽水)[史料实证]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收集到如下论据。据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 )
A. 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 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
主战场
【答案】C
3. 跨学科·音乐(2023·乐山)[史料实证]《黄水谣》歌词中写道:“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根据歌词判断,该作品创作于(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C
4.(2024·张家港)[史料实证]1940年9月,延安《新中华报》 在贺电中写道:此次战役不仅打破了敌寇在华北之不断“扫荡”和封锁,同时将提高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这次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答案】D
5.(20241·驻马店)[历史解释]刘少奇在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指出我们党要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会议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会议是( )
A. 瓦窑堡会议
B. 中共七大
C.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 中共八大
【答案】B
6.(2024·郑州)[史料实证]数据分析是历史学习常用的重要方法。小华同学收集了一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战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 )
A. 全民族团结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援助
C. 中国抗战是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的第一
次完全胜利
D. 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7. 新情境·电影主题(2024·厦门)结合严谨的史料,电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历史上的时代变迁、重大事件、人物情感和社会百态。下表为中外电影摘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钟大丰、舒晓鸣
《中国电影史》等
(1)呈现人类过往历史的方式是多元的,请写出除电影外的一种呈现方式。
【答案】呈现方式:文献材料、图片、图表、 实物、遗址、遗迹、口述等。
(2)为举办主题观影活动,请你从材料中选出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部电影,结合其反映的史实,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价值观正确,选取正确,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电影:《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主题:抗日英雄的浴血奋战。
论述: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们的英勇斗争,有力打击了日军,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1941年9月,晋察冀军区战士马宝玉等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日军引上了狼牙山峰顶绝路,最后宁死不做日军俘虏,纵身跳下万丈悬崖。狼牙山五壮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显示了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