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件(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件(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5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导:导言,查预习(列时间、找两段)
读:课标要求:
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对改变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
展:大概念
1.工业革命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
2.工业革命冲击和改变了东西方关系的发展。
目录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知识回顾:工业革命
政治
资本
技术
劳力
原料
市场
资源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生产技术
以牛顿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一、知识回顾:英国,首先,工业革命,原因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优越性,证据稳定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扩大资本原始积累
殖民掠夺大量原料,如棉花
圈地运动增加了自由劳动力
18中,英国殖民霸权,广阔海外市场。国内市场扩大
煤铁矿产
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中心
动力时代
动力来源
发明来源
主要能源
交通工具
1765年——19中
19中后期——19末20初
英国中心
德美法日多国并进
工人技师;实践经验
科学家;科学理论
蒸汽机
电力、内燃机
火车、汽船
汽车、飞机等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煤炭
煤炭、石油、水电
笔记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手工
机器大生产
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
推动生产力迅速提高
(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企业间竞争加剧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直接原因)
大企业(垄断组织)
一、工业革命对近代西方生产方式的影响
(一)生产方式与生产组织形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对近代西方生产方式的影响
(一)生产方式与生产组织形式
材料:1904年美国共有318个垄断组织,这318个垄断组织吞并了5300个工业企业,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额的40%。美国的各重要工业部门一般都被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垄断组织垄断。最著名的是美孚石油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福特、通用汽车公司等。这些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开始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结合材料,思考垄断组织有什么特点?
垄断组织:
1.规模巨大
2.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3.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笔记
65 ℅
工业
工业革命前后英国产业结构图
对比两个图表,能得到什么结论?
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比重上升
一、工业革命对近代西方生产方式的影响
(二)生产结构
61 ℅农业
39℅
手工业
21 ℅农业
14 ℅
手工业
17世纪中——19世纪中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较
材料一
二、工业革命对近代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城市化进程加快
二、工业革命对近代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农村:农业现代化
二、工业革命对近代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1869年正式通航时的苏伊士运河
(三)交通运输快速发展
(四)更严格的时间观念
二、工业革命对近代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敲窗人(Knocker Upper)
【典例研析】 (2022·全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爱尔兰,需要早起上班的人,会雇用“敲窗人”来叫醒自己(如下图),每周只需付大概6便士。从事这份工作的人会按约定好的时间,在早上拿着长竹竿、软锤等工具敲打客户的窗户。这反映出( )
A.工厂制有严格的规章纪律
B.钟表发明增强了时间观念
C.人们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
D.工作时间过长使矛盾激化
【答案】A
二、工业革命对近代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五)初等教育发展
社会问题: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六)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方式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结构 生活方式 城市化进程加快 农业现代化 交通运输快速发展 更严格的时间观念 初等教育发展 消极影响: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十九世纪中期
十九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机器大生产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工业比重上升
笔记
【典例研析】 (2021·浙江)18世纪后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不到20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其出口率达到总销量的8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制陶业工厂制的建立 D.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
【答案】C
多棱:多元视角,辩证理性
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
英国女王与“维多利亚时代”
工业资产阶级
工业无产阶级
对立
三、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
1836年—1848年,英国工人发起宪章运动
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形成过程 时间 原因
开始形成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新航路开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6——18中
18中——19中
19中后期——20初
四、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笔记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阶级
政治
思想
社会生活
经济
逐步沦为两半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器物层面)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的近代化
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救亡图存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维新思想、革命思想(西学制度层面)
民主共和、实业救国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知识拓展】
笔记
【答案】C
1.(2022.湖北卷.13)如图是发表于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其中两个人物代表的国家是( )
西班牙与葡萄牙
荷兰与英国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普鲁士
2.(2017·全国)根据表格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条件愈发恶劣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D
3.(2022. 全国甲)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答案】A
4.下图为英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城市化水平较低是因为国内政局的纷争动荡
B.BC段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工业革命的推动
C.CE段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是因为世界局势的稳定
D.FG段城市化水平滞缓是因为经济“滞胀”的不利影响
B
5.(2022.全国乙)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答案】B
6.工业革命是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的?
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
1840年前 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
1847年 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
1851年 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
1880年 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
1884年 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
(1)阶段和理由:
第一阶段: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
第二阶段: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2)历史条件:
①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讯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
②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
③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家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7.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国家占领的非洲领土只有318万平方千米,而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里,欧洲在非洲占领的土地达到2 569万平方千米。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对非洲内地探险的不断深入
B.非洲内部战争削弱了其自身实力
C.人口增加促使欧洲大量移民海外
D.欧洲工业化发展需拓展海外市场
D
史料一:1780年,庚子年,蒸汽机在欧洲大陆轰隆作响。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向乾隆帝进献了大量代表当时英国工业发展水平的礼品,乾隆帝拒绝了英国提出的通商请求……
1840年,庚子年,英国人坚船利炮惊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无线电报问世的1895年,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覆灭……
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年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史料汇编》
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工业革命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为论题,进行简要阐述与探究。
史料二: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举行换旗过户,这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企业第一次收购外商资产。12月26日与英资太古、怡和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是中国民族企业对抗外商倾轧的一次重大胜利。1912年2月1日招商局临时股东大会议决,同意将局产押借给孙中山临时政府作借款用;1937年招商局以“新铭”等7艘轮船在江阴、上海、南京等地多次沉船抵御日寇沿江进犯…… ——摘编自招商局集团官网
举例示范 论题:工业革命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840年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同时把西方工业文明传播到中国。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地主阶级洋务派进一步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对华瓜分狂潮。面对中日甲午战争的战败,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宣扬维新思想,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推动中国制度近代化和思想近代化。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家展开实业救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综上,两次工业革命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近代中国展开侵略,刺激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展开斗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合作探究
政治 经济 思想
第一次工业革 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内外迁移: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社会性质:
近代工业:
开始
向西方学习
战争: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新文化运动
(学思想)
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
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洋务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
林则徐、魏源
洋务派:
中体西用(学科技)
瓜分狂潮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社会性质:完全沦为两半
救亡图存:
义和团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维新思潮
三民主义



[素养史论]
历史解释——手工工场与机器大工厂的区别
项目 手工工场 机器大工厂
盛行时间 约14—18世纪 18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革命以来)
动力机械 使用手工工具 使用蒸汽动力机械、内燃机动力机械、电力机械等
生产规模 规模小 规模大
生产技术 局限于手工技术 采用先进科技,技术成熟
生产方法 分工少 采用标准化流水线作业,分工细致
管理制度 小单位进行生产,无现代管理制度 实行倒班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统一供应、合理调配原料使用,有详细的市场方案
纽可门蒸汽机
1785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改良二:上下往复动力变为旋转式动力
改良一:安装与汽缸分离的冷凝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