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约2500km
约2000km
约1000km
《过华清宫绝句
·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第12课 水路交通的变迁
导:导言,查预习(列时间、找两段)
读:课标要求:
(1)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展:大概念:交通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世界逐渐成为密切联系的整体。
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工业革命对交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近代交通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道路情况 作用和影响
罗马
秦朝
汉代
元朝
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
“条条大路通罗马”
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
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道路网
丝绸之路贯通
连接欧亚大陆
以长安为中心的驿道建设
唐代
城市道路建设井然有序、
影响远及日本
拓展汉唐交通网,遍设驿站
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
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秦)为弛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山传》
洛阳附近的古驿道遗址
梅关古道位于距广东南雄约30千米的梅岭顶部,横跨大庾岭(又称梅岭)。关楼上南北面各刻有“南粤雄关”及“岭南第一关”。
运河的开凿
运河 连接水系 意义
秦朝
隋朝
元代
17世纪
灵渠
湘水和漓水
中原和岭南
的交通捷径
隋朝大运河
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
钱塘江
沟通中国
南方和北方
京杭大运河
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
钱塘江
世界之最
米迪运河
地中海和大西洋
欧洲最悠久且目前
仍在通航的运河
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
荷兰“黄金时代”的
体现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向岭南进军,军饷转运困难。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水利专家史禄领导“凿渠运粮”,连接起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
政治中心的转移
隋朝大运河
元朝京杭大运河
1666年,路易十四授权修通了从地中海边的吉伯诺到图卢兹的米迪运河,从而避开直布罗陀海峡,避开西班牙海盗和国王的船队,在政治和经济上产生了巨大的效益。总长三百六十公里。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新航路开辟交通线路图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苏伊士运河, 1869年修筑通航。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造完成,1914年开始通航。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汽轮 火车 飞机 汽车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当时的运兵,基本沿驿递道路行进,一次调兵仅一两千人,又因道路狭窄和当地供给能力有限,亦不能集团开进,须分成数“起”,每“起”200至300人。在河流通航的地区,援军可以乘船,至其他地区,因车马有限,绝大多数士兵只能靠两条腿走路,其速度之慢,不难想见。
当时英海军舰船从南非的开普敦驶至香港约60天,从印度开来约30至40天,即使从英国本土开来也不过4个多月。蒸汽机的出现,轮船的使用,又大大加快了英军的速度。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命调时间 调出地 调入地 兵数 时间
1月6日 (1841) 湖南 广东 广州 1000 51天
贵州 1000 47天
四川 1000 79天
近代中国交通
自行车
1.18世纪末,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最早的自行车。
2.1817年,德国人德莱斯在法国巴黎发明了带车把的木制两轮自行车。
3.1887年,英国人劳森完成了链条驱动自行车的设计。同年,英国人邓鲁普研制出了充气轮胎。从此,自行车技术也完成了向商业化的转化,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
2013-1-10.(2020·浙江)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
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
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B
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运货铁路。开始时用驴马拖拉跑车,第二年开始使用机车曳引。
京张铁路。1905年5月,标志着中国铁路自主创新的艰辛历程自此举步。
是当时中国铁路工程中最艰巨、建设成本最低、质量最佳的第一条干线铁路。
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线青龙桥段人字形线路之道岔
注:图中左股道为京张铁路人字形线路之上、下行混合线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近代以前的清江浦(今江苏淮安主城区)舟车鳞集,冠盖喧阗,两河市肆,栉比数十里不绝
郑州·火车拉出的城市—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交汇,超过了开封和洛阳。
伊利运河的开凿客观上促使纽约逐渐发展为国际化经济和金融中心。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甘肃博物馆藏邮驿画像砖
民信局收据
上海的大清邮局
邮驿制度
中国的驿递方式
各省的奏折等,是由驿卒骑驿马,一站站接力,送往公文的目的地。从广州到北京,普通速度,驿递需时约30至35天; 若以“五百里加急”,需时约16至19天。至于“八百里加急”,速度当然更快,但会跑死驿马累死驿卒,一般不用。
中国的驿递速度
1840年6月中旬,英国抵达广东沿海战舰4艘,林则徐认为英夷“实无能为”并上奏报平安,而当这份报平安的奏折到达北京那天,7月17日,英军已占领定海舟山12天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又微妙的不同……
一百多年前中国面对工业革命的态度:
马拉车/铁路破坏风水/汽车影响尊卑
一百多年后西方面对信息革命的态度:
英国移除华为5g设备/口罩里有5g天线
1.秦朝建立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  )
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
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C
2.亚历山大征服战争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这表明(  )
A.张骞对丝绸之路开辟作出决定性贡献
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
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
C
3.材料 1870—1900年的世界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参考答案 (1)特点:铁路交通发展迅速;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
成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世界各地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材料 柳孜位于大运河故道。1999年,发现陶瓷器等文物和其他遗迹。
罕见的宋代货运码头
石筑码头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形状各异的石料均为使用过的旧料,在砌体中还夹杂使用一定数量的汉代画像石。石砌体的基础,采用瓦砾层与黄黏土层间隔夯实处理,北部向河道内延伸。
珍贵的唐宋沉船
1号船为木板结构,两头窄,中间宽,总长12.6米,尾舱横梁上有三个格挡,放入舵柄后可调节船的航向。……
丰富的古陶瓷
从瓷器的釉色、造型特征分析,初步辨认出的有寿州窑、萧窑、烈山窑、宣州窑、吉州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建窑、定窑、越窑、长沙窑、钧窑、临汝窑等诸窑口瓷器。品种之丰富,十分罕见。
——摘编自阚绪杭等《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发现》
提示:柳孜发现的石筑码头遗迹、古代木质沉船和古陶瓷等是研究大运河历史的一手史料。
石筑码头可用于研究漕运制度和运河设施……沉船可用于研究宋代船舶制造的规格……古陶瓷反映了……可用于研究
柳孜遗址的考古发掘是隋唐宋运河发展的一个缩影。
互动探究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大运河故道有哪些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