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专题 复习课件(共46张PPT)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八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专题 复习课件(共46张PPT)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八下)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2025年历史中考复习
八年级下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专题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考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2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聚焦中考
01
3.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4.知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5.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通过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史实,特别是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史实,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
7.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核心知识点
02
★时间轴
★阶段特征
政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经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思维导图
★知识点导航
考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组成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 形成过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出实行改革开放历史决策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概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知识点导航
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 评价 (1)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规划了蓝图
(2)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确立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核心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知识点导航
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意义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 发展观 确立 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意义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知识点导航
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确立 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意义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2)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知识点导航
考点2: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宏伟蓝图 提出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
内涵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途径 (1)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个一百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知识点导航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内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意义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新发展理念 时间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内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意义 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知识点导航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表现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措施 (1)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2)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意义 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核心聚焦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史论结合
观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论述: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红军主力由南方转移到北方,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
总结提升:实事求是,依据国情调整工作重心是党能够带领中国发展革命事业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观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推动中国建设事业的发展。
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总结提升:实事求是,依据国情调整工作重心是党带领人民取得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观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发展。
论述:“文化大革命”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 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反映出中国建设事业的曲折发展。
总结提升:党的工作重心的调整,是根据国情实事求是的改变,有利于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考点攻坚
03
【典型真题】
★(一)选择题
1.(2022·福建)[历史解释]某校九年级(1)班在设计板报内容时选取了以下几个部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这些内容的板报主题应该是(  )
A.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思想成果 
B.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 
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思想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D项正确;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思想成果,其他理论成果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思想成果,排除A项;毛泽东思想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也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排除B、C两项。
2.(2024 南昌)下图是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有利于(  )
A. 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B. 完善平均分配方式
C. 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A
【解析】根据示意图可知,国有企业留利占比提高。结合所学知识,从1983年1月起,国家规定凡有盈利的国营企业,其利润按一定的比例税率缴纳所得税,所得税后利润,一部分上交国家,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自行支配,主要是增强企业活力。
★(二)材料解析题
3.(2023·河池)发展的方略就是破解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的本质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根据图2,归纳其体现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史实说明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认识。
【答案】(1)历史信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最大。
(2)内在联系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丰收,图1体现这一历史场景。此后,这一制度逐步在全国推开,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接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城市改革全面展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促使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图2对此进行了数据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人民要求提高生活质量与改善居住环境,图3体现了这一成果。(3)历史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解析】(1)根据图2信息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最大。
(2)结合所学知识对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相关联的阐述即可。
(3)可从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概括。
靶向突破
04
1.(2024·南宁)[史料实证]下图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亿元)构成变化的情况。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C
2.(2024·九江)[历史解释]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同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这说明(  )
A. 特区的建立为改革提供了示范
B. 改革开放呈现“点线面体”的格局
C.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步进行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建立
【答案】C
3.[史料实证]“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开启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征程的是(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四大
【答案】B
课堂实战
05
一、选择题
1.(2023·甘孜)[历史解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在农村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据此,在农村采取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农业合作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2.(2023·唐山)[史料实证]秦皇岛是沿海城市。1984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5万美元,2018年增长到11.09亿美元。1989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482万美元,2018年增长到53.65亿美元。截至2019年,秦皇岛市与 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经贸往来,5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此投资置业。以上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果突出
B. 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C. 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经济发展
D. 政企分开释放企业活力
【答案】B
3.(2024·徐州)[历史解释]有学者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分为四个时期:“开天辟地”之“革命救国”时期,“改天换地”之“建设兴国”时期,“翻天覆地”之“改革富国”时期,“惊天动地”之“复兴强国”时期。在“复兴强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十九大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4.(2023·马鞍山) [家国情怀] [历史解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学们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任务一:文本阅读]同学们通过文本阅读,初步感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材料一]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就是指由西方文明所主导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其本质就是以西方文明为内核,融合了现代工业发展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相对于西方现代化道路而言的,它是以中华文明为内核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同时也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基础之上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原则和价值旨归的现代化发展新路。
——摘自王立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传统的现代化道路”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内核。
【答案】传统的:西方文明;中国式:中华文明。
[任务二:知识梳理]
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梳理了
近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
探索历程。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
材料中的①和②处填入相应的历史事件。
请总结中国道路早期探索的共同点,并说
明其受挫的原因。
【答案】
事件:①洋务运动;②新文化运动。
共同点:目的相同,都是救亡图存;路径相同,都是学习西方。
原因:缺乏一个先进的、强有力的政党领导;专注于学习西方,忽视了中华文明这一内核,无法把西方的先进内容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任务三:观点论证]同学们分享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阅读笔记。
[材料三]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一则笔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炼观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答案】示例:选择笔记一。
观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改革开 放的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全国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等先进理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指导和正确的方向指引。
结论:综上所述可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正确方向指引和坚强组织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