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复习课件(共37张PPT)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八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复习课件(共37张PPT)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八下)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2025年历史中考复习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考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
考点2 抗美援朝
考点3 土地改革
聚焦中考
01
1.了解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
2.通过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史事,特别是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史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
核心知识点
02
★时间轴
★阶段特征
科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在核研究、载人航天技术、农业、医学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文化: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局面。
社会生活: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各方面变迁,交通、通信发展。
精神品质:在科学技术的建设中涌现了钱学森、邓稼先、屠呦呦、袁隆平等伟大功勋,彰显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科技创新等时代精神。
★思维导图
★知识点导航
考点: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技术 杂交水稻 青蒿素
文化事业的发展
“两弹一星” 含义 “两弹一星”,即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3)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发展历程 先进人物 钱学森、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
★知识点导航
“两弹一星” 意义 (1)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2)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载人航天 技术 先进 人物 杨利伟、翟志刚
发展历程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知识点导航
载人航天 技术 发展历程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杂交水稻 概况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意义 (1)对国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2)对国际: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青蒿素 概况 20世纪70年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知识点导航
青蒿素 意义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化事业的发展 概况 (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代表作品及人物 (1)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2)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电影《大决战》、大型舞剧《丝路花雨》
(3)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核心聚焦
(1)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
史论结合
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技术不断突破,大大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实力,促进了社会发展,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英国利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成为第一个工业强国。
总结提升: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强国”,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发展水平。
考点攻坚
03
【典型真题】
★(一)选择题
1.(2022·长春)杨振宁在写给邓稼先夫人的信中说道:“稼先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邓稼先的巨大贡献有(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可知本题考查邓稼先的历史贡献。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为我国“两弹一星”研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故选 A。B、C、D 与题意不符。
2.(2024·广西)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青蒿素作为一线抗疟药物,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袁隆平 B. 屠呦呦
C. 邓稼先 D. 钱学森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二)材料解析题
3.(2024·贵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旅游业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21世纪初,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增长势头强劲,尤其是西藏、陕西、四川、云南等省份的旅游业迅速崛起。
——摘编自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旅游业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3)请举出我国一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知名景点,并为其撰写一句推介语。
【答案】
(1)特点:中国国际旅游发展迅速;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空间布局逐渐改善。
(2)原因:旅游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市场需求推动;交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示例:安阳殷墟——神秘甲骨文,厚重青铜器,感受中华文明。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1978年以后,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大幅度增加,中国国际旅游发展迅速;根据材料二可知,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空间布局逐渐改善。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改革开放后,与其他国家来往密切,市场需求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有助于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选择我国任一历史文化景点,简述其文化特征即可。
靶向突破
04
1.(2024·安徽)[史料实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运动快速发展,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健身运动成为时尚。到2019年底,我国有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这折射出(  )
A.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B.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
【答案】A
2.(2023·乐山)[历史解释]“如果(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材料表明,“两弹一星”的成功(  )
A.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 推动我国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C. 推动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D. 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答案】A
课堂实战
05
一、选择题
1.(2023·长沙)[历史解释]中医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下表信息反映了中医学(  )
A. 成果丰硕,守正创新
B. 实验为主,技术先进
C. 中西结合,影响深远
D. 着眼著书,传播世界
【答案】A
2.(2023·内蒙古)[家国情怀]有这样一位院士,“他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为梦想执着追求,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践行‘奋斗终生’的诺言……”。这位院士是(  )
A. 袁隆平 B. 钱学森
C. 邓稼先 D. 钱三强
【答案】A
3.(2023·兰州)[历史解释]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其中一枚画面中有神舟五号、青藏铁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国家体育场(鸟巢)等。这展示了21世纪以来我国(  )
A. 新时代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B. 新时代社会生活与环保蓝图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蓝图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
【答案】D
4.(2023·驻马店)[家国情怀]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航天员张陆出舱后激动地说:“眼有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祖国一直在我心中!”铿锵的话语令国人感到自豪。神舟十五号飞船主要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方面的成就(  )
A. 原子能技术
B. 计算机技术
C. 航天技术
D. 生物工程
【答案】C
5.(2024·湖南湘潭)[史料实证]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用电器数量统计表。该表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后(  )
A. 家用电器迭代速度放缓
B.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C. 网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2023·南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宣传画《发展科学 奖励发明 为加强祖国工业、农业、国防建设而奋斗!》(局部)
——沈榆、孙弋《强国图志:从宣传
画里看新中国发展之路》
[材料二]邓小平强调,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也就得不到改善,“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摘编自侯强《邓小平关于科技改
革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及现实启示》
(1)据材料一,说说你对画作内容的理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的理由。
【答案】
(1)政府通过科技奖励,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增强了创新的自信心和内生动力,促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2)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东方红一号。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世界,科技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民生福祉的 重要保障。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