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保密★启用前2025年中考化学江苏省扬州市模拟卷1( 考试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所示的“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装置,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下列不属于“人工树叶”作用的是A.为人类提供食物 B.为人类提供能源C.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2.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不正确的是A.碳在不充分燃烧时能生成,故甲烷不充分燃烧也生成B.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铁生锈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3.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A.甲醛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该原理可解决甲醛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D.甲醛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4.兴化菜花,享誉天下。油菜开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效果好,磷酸二氢钾属于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5.“催化转化器”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CO和NO的分子个数比为2:3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分子数目均不变C.生成物中CO2和N2的质量比为44:28D.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风炉属于混合物B.火能煮水说明燃烧过程伴随能量变化C.“飚(即风)”可支持燃烧,可作燃料D.“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其作用与滤纸相似7.《茶经》中用“馨”形容茶汤的香,其主要是由香叶醇等物质所致。下面有关香叶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由29个原子构成C.香叶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2个氢原子: B.硝酸根离子:C.氦气: D.硫酸铁:9.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A. B.C. D.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 B.C. D.1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作灯泡填充气B.铝合金能导电,可用作飞机机身材料C.铁粉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金刚石质地坚硬,可用于切割玻璃12.推理是化学学科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都是常见的可溶性碱,氢氧化钠溶液能与酚酞试变红,所以氢氧化钾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B.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含有H+的溶液一定都是酸溶液D.复分解反应中通常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所以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13.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密性B.移走蒸发皿C.取用锌粒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1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检查气密性C.二氧化碳验满D.配制溶液15.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给试管中试剂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集中加热B.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C.连接好气体发生装置,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试剂D.连接玻璃导管和乳胶管时,先把导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把导管插入乳胶管16.前不久,中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C6H10O5)n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淀粉含有三种元素B.淀粉属于糖类C.淀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淀粉中C H元素的质量比为3:517.我国盐湖地区有“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的做法。NaCl、Na2C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时Na2CO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时仍是饱和溶液B.3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 NaCl,形成不饱和溶液C.NaCl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D.“夏天晒盐”经过蒸发结晶过程,“冬天捞碱”经过降温结晶过程18.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A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氢气 点燃该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B 鉴别饱和硝酸钾溶液与饱和石灰水 同时对两个溶液进行降温C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 氢氧化钠固体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氧化铁 高温下通入足量COA.A B.B C.C D.D19.如图所示,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B.探究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D.检查装置气密性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20.水是生命之源。它既是一种常见的溶剂,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1)某矿泉水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下表:成分 Ca K Zn F含量(mg/L) 20 3 0.06 0.02这里Ca、K、Zn、F是指 (填“元素、原子、单质”)(2)家用净水机常用活性除去某些杂质,主要利用了其 性。(3)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严重。一般情况下,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则酸雨的pH 5.6(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燃烧含硫煤产生的 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4)为证明水的组成,科学家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实验。方法一:使水通电分解。①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甲气体是 。②电解水实验宏观上说明了水的组成,同时在微观上验证了 (填序号)。Ⅰ.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Ⅱ.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Ⅲ.原子是最小的微粒ⅠV.化学变化前后分子没有改变方法二:科学家还通过点燃氢气,并证明 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③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为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可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氧化钙的U型管,发生反应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④以下三组实验装置皆可达到实验目的。为了减小干扰,最好选择 (填序号):21.已知酒精的化学式为C2H6O,回答下列问题:(1)酒精由 种元素组成,酒精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2)酒精的摩尔质量为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 1%);(3)0.5摩尔酒精分子中约含 个碳原子;(4)取75mL 酒精与25mL蒸馏水充分混合后的体积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00mL, 原因是 。(5)酒精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2.完成下列填空。(1)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写: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②引起酸雨的物质是 ;③能鉴别石灰水和水的气体是 ;(2)生活中的化学:食醋中约含有3%﹣5%的醋酸(C2H4O2)。醋酸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其分子中C、H、O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0.5mol醋酸分子中约含有 个氢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请写出氢气作为绿色能源的原因 。2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保护海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请回答下列问题:(1)海水淡化:是向海水要淡水的一种方法。A.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加压时,海水中的① (填微观粒子名称)可以通过该膜,而钠离子、氯离子等很难通过;B.蒸馏法淡化海水:利用海水中各组分的② (填“熔点”或“沸点”)不同,使淡水与其他成分分离。下列过程的原理与蒸馏法淡化海水原理相似的是③ (填字母)。a.分离液态空气 b.煤的干馏蒸馏法技术和工艺比较成熟,装置相对简单,易操作,但缺点是④ 。(2)海水保护:废弃塑料严重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为唤起公众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我国在沿海城市发起了“全国净滩公益活动”。请写出一条合理使用塑料制品的做法 。24.名画《千里江山图》中令人惊艳的青绿来自于(碱式碳酸铜)。现某碱式碳酸铜样品中混有部分氯化铜固体(不含其他杂质),为探究其含量,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不与反应)。请计算:(1)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下同)(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3)样品中氯化铜的质量。答案解析部分1.A2.BA、含碳物质不充分燃烧时都能生成CO,碳单质、甲烷都是含碳物质,因此它们不充分燃烧时都能生成CO,故A选项正确;B、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根据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镁和氧气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2(或48∶32),因此和10g镁反应的氧气只有:,故反应生成的氧化镁小于20g,故B选项不正确;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因此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一定属于化合物,故C选项正确;D、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铁生锈是化学变化,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在铁生锈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故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A、根据含碳物质不充分燃烧时都能生成CO以及甲烷属于含碳物质进行分析;B、根据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C、根据化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D、根据铁生锈是化学变化,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分析。3.CA、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甲醛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A答案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B答案错误;C、该反应原理是把甲醛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解决甲醛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C答案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甲醛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D答案错误;故答案为:C。A、根据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分析;B、根据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分析;C、根据甲醛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分析;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析。4.D5.D6.C7.A8.AA、2个氢原子表示为2H,正确,符合题意;B、硝酸根离子表示为,错误,不符合题意;C、氦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化学式为He,不符合题意;D、硫酸铁中铁元素为+3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SO4)3,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右上方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元素符号表示来解答。9.C酒精属于易燃液体,应贴“易燃液体”的标志。故答案为:C。根据图标的含义,结合酒精属于易燃液体分析。10.C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该反应能实现,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则该反应能实现,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氯化银是难溶于水的物质,铜和氯化银不反应,则该反应不能实现,故C选项符合题意。D、碳酸氢铵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氨气,则该反应能实现,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A、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来分析。B、根据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来分析。C、根据氯化银是难溶于水的物质,铜和氯化银不反应来分析。D、根据碳酸氢铵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氨气来分析。11.BA、氮气的性质稳定,可以填充灯泡,正确;B、铝合金的质量小,硬度大,因此可以用作飞机机身材料,错误;C、铁粉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因此可以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错误;D、金刚石质地坚硬,可用于切割玻璃,正确。故答案为:B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据此分析。12.A13.A14.A15.BA、给试管中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固定药品部位加热,不符合题意;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为防止水回流炸裂试管,收集完氧气要先将导管撤离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符合题意;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不符合题意;D、连接玻璃导管和乳胶管时,先把导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把导管插入乳胶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A、根据给试管加热时要先均匀受热分析;B、根据给试管加热收集气体时要防止水回流炸裂试管分析;C、根据制气装置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分析;D、根据导管与橡皮管连接用水润湿导管,旋转塞入分析。16.DA、 淀粉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符合题意;B 、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C、 淀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D、 淀粉中C H元素的质量比为72:10=36:5,符合题意;故选D。A、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B、根据淀粉属于糖类物质分析;C、根据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分析;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17.DA、20℃-40℃,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则20℃时碳酸钠饱和溶液升温40℃后,变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B、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g,则该温度下,在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钠,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形成的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C、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需有温度条件,没有温度,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夏天晒盐”通过蒸发结晶获得氯化钠,“冬天捞碱”通过降温结晶得到碳酸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8.BA、点燃该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观察有水雾产生,证明可燃性气体中有氢元素,但不一定是氢气,还有可能是甲烷等,选项错误;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大,同时对两种饱和溶液进行降温,有固体析出的是饱和硝酸钾溶液,没有现象的是饱和石灰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选项正确;C、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与能与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D、高温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铁,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故选:B。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甲烷、氢气等燃烧后都有水生成分析;B、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分析;C、根据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分析;D、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分析。19.CA. 图中实验,除了有无催化剂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可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故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可探究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故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C.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D.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A、根据控制变量法,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分析。B、根据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越剧烈分析。C、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分析。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20.(1)元素(2)吸附(3)小于;SO2(4)H2;Ⅱ;H2和O2点燃生成水;CaO+H2O=Ca(OH)2;Ⅲ21.(1)3;1:3(2)46g/mol;52.2%(3)6.02×1023(4)小于;分子之间有间隔(5)22.(1)Al;SO2;CO2(2)三;6:1;1:2:1;1.204×1024(3)燃烧产物无污染,且发热量高(1)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是Al;②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化学式是SO2;③能鉴别石灰水和水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其化学式是CO2;(2)醋酸(C2H4O2)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其分子中C、H、O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4:2=1:2:1;1个醋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则0.5mol醋酸分子中含有2mol氢原子,约含有2×6.02×1023=1.204×1024个氢原子。(3)氢气作为绿色能源的原因是燃烧产物无污染,且发热量高。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地壳中的元素含量,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氢气是理想的能源的原因是热值高无污染来解答。(1)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是Al;②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化学式是SO2;③能鉴别石灰水和水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其化学式是CO2;故填:①Al;②SO2;③CO2;(2)醋酸(C2H4O2)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其分子中C、H、O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4:2=1:2:1;1个醋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则0.5mol醋酸分子中含有2mol氢原子,约含有2×6.02×1023=1.204×1024个氢原子。故填:①三;②6:1;③1:2:1;④1.204×1024;(3)氢气作为绿色能源的原因是燃烧产物无污染,且发热量高。故填:燃烧产物无污染,且发热量高。23.(1)水分子;沸点;a;成本高(或能耗大)(其他合理即可)(2)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或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或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或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其他合理即可)(1) 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加压时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通过该膜。 蒸馏法淡化海水时,利用海水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使不与其它物质分离。 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a正确;煤的干馏发生了化学变化,b错误。 蒸馏法技术和工艺比较成熟,装置相对简单,易操作,但具有成本高,能耗大等缺点。(2) 塑料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或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或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或回收各种废弃塑料等可减少污染。(1)根据膜分离技术分离出水分子,蒸馏、分离液态空气的原理,煤的干馏原理及蒸馏的成本高、耗能高等缺点分析;(2)根据塑料制品回收利用、减少使用等可保护环境分析。24.(1)57.7%(2)2.2(3)解:设反应后生成氯化铜质量为x。x=13.5g答:反应后生成氯化铜质量为13.5g(1)碱式碳酸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57.7%;(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减少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100g-117.8g=2.2g,故答案为:2.2;(3) 解:设反应后生成氯化铜质量为x。x=13.5g答:反应后生成氯化铜质量为13.5g(1)根据物质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回答;(3)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依据,写出化学方程式、已知量、未知量,然后列比例式进行计算。(1)碱式碳酸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减少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100g-117.8g=2.2g;(3)见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