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江苏省徐州市模拟卷2(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化学江苏省徐州市模拟卷2(含答案)

资源简介

保密★启用前
2025年中考化学江苏省徐州市模拟卷2
( 考试时间:100分钟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场景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下列气体会造成酸雨的是(  )
A.臭氧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3.下列关于实验器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应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若俯视,其体积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C.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面可以不紧贴被测物体
D.电能表是测量电功或记录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
4.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图中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改变
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2
5.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稀有气体制霓虹灯
B.焦炭用于净水
C.石灰浆用于粉刷墙壁
D.钛合金制人造骨
6.已知X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小组同学对该物质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结合KNO3和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t1 t2 t3
溶解度/g 硝酸钾 30 40 80
氯化铵 38 40 50
A.X是氯化铵
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①<②
C.②和③中的溶液分别达到饱和状态还需加入X的质量:②=③
D.t3℃时若将等质量的KNO3、NH4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KNO3>NH4Cl
7.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生石灰与水接触发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B.众人拾柴火焰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D.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8.PX(化学式为 C8H10)是化工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原料之一,常用于生产塑料、聚酯纤维和薄膜。下列关于 PX 说法正确的是
A.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碳元素
B.由 8 个碳原子和 10 个氢原子构成
C.完全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9.下列各组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向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各放入一根镁条,观察现象
B 检验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 高温加热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固体颜色及石灰水的变化
C 除去Na2CO3中的NaCl 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
D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将两根铁钉分别密封在盛有干燥空气和盛满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0.化学技术驱动“碳达峰、碳中和”。CO2转化为炭黑回收利用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依次发生过程Ⅰ和Ⅱ,“→”表示从反应物到生成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B.过程Ⅰ、Ⅱ中有铁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C.FeO在整个反应机理中可循环使用
D.C具有还原性,在该过程中被氧化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11.下列是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用品及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生活用品 食醋 饼干 蒸馏水
所含成分 水、醋酸等 小麦粉、食盐、植物油等 水
(1)上述生活用品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
(2)厨房中酱油、食醋的标签都模糊不清,小华打开瓶盖闻了闻就能分辨出来,小华是利用这两种物质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作出判断,造成酱油等标签模糊不清的可能原因是   。
12.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
A.白糖 B.花生油 C.面粉
(2)下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①时,将40g硝酸钾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②P点表示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氯化钠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将时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试剂瓶、烧杯、   、量筒、胶头滴管。
(4)20℃时,向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68g水,若得到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再加入   g氯化钠固体。(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13.中国芯影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如图是用粗硅原料(含氧化镁等杂质,不考虑其他杂质与酸反应)制备高纯硅的一种简易流程。
(1)操作a的名称是   。
(2)为加快粗硅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SiCl4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21分)
14.以下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研究过的几个化学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A实验,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除图中收集方法外,氧气还可以用   法收集。
(2)B实验能不能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
(3)C实验中,对比①②两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需具备的条件是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
(4)D实验,分别向盛有等量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注入等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可得出的结论是   。
15.同学们在实验室整理药品时,不小心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手上,出现了红肿。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于是对氢氧化钠展开项目化探究。
(1)任务一:了解氢氧化钠的物质类别及物理性质
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氢氧化钠俗名叫苛性钠、火碱或烧碱属于物质分类中的   (填酸、碱或盐)常温下是一种白色结晶状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   ,极易溶于水,同时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2)任务二: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①用pH试纸测定的具体操作是   ,②读出该溶液的pH值   (填“大于”或“小于”)7。
(3)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会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   (用方程式表示)。
(4)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进行了如图实验:
①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   。
②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③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填序号)。
A.取样,加入CuO粉末
B.取样,滴加NaOH溶液
C.取样,加入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AgNO3溶液。
(5)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   现象。
(6)任务三:了解氢氧化钠的用途。
氢氧化钠有   用途(写一个)
(7)氢氧化钠需要   保存。
(8)氢氧化钠溶液沾到手上出现红肿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这时应该   进行处理。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
16.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能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M为单质、部分产物省略)。
(1)M的化学式为   。
(2)甲醇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反应I中,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请写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   。
(4)甲醇充分燃烧能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64g甲醇充分燃烧,产生多少二氧化碳?
答案解析部分
1.D
2.D
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根据造成酸雨的气体的种类分析判断。
3.D
4.B
A.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没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两种反应物,有一种反应物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有一种反应物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故错误,符合题意;
C.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没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有1个“”没有参加反应,反应物分子3个,生成物分子个数2个,个数比为3: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A、根据化学反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B、根据微观示意图,两种反应物,其中有一种反应物由两种原子构成,分析判断。
C、根据微观示意图,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没变分析。
D、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子3个,生成物分子个数2个,个数比为3:2,分析判断。
5.B
A、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为霓虹灯,该用途正确,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的吸附性强,常用于净水中来吸附色素和异味,焦炭的吸附性较弱,一般用作冶炼金属,故该用途错误,符合题意;
C、石灰浆是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是白色固体且价格便宜,吸收二氧化碳变成坚硬的碳酸钙,故用途正确,不符合题意;
D、钛合金具有和人体骨骼的相容性,可以制造人造骨,该用途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A、根据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来解答;
B、焦炭一般用来冶炼金属来解答;
C、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钙,价格便宜常用作建筑材料来解答;
D、钛合金和人体骨骼具有很强的相容性来解答。
6.C
7.C
A、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热,该实验是化学能转换成热能,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增大了可燃物的质量,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可燃物燃烧更加旺盛放热量更大,温度升高,越易燃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分子间有间隔,故氧气分子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明矾在净水中通常吸附水中的微小的不溶于水的物质,使之沉降,但不能减少水中的钙镁离子,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A、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来解答;
B、根据增加反应的量来使燃烧更加旺盛,温度升高越易燃烧来解答;
C、根据分子的特性是分子有间隔,分子有质量来解答;
D、根据明矾在净水中通常吸附水中的微小的不溶于水的物质,使之沉降来解答。
8.C
9.B
A、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向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各放入一根镁条,观察现象,镁和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都反应,说明镁比铜、银的活动性都强,但不能证明铜、银的强弱,选项不符合题意;
B、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检验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高温加热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固体颜色由黑色变成红色,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选项符合题意;
C、除去Na2CO3中的NaCl,加入过量CaCl2溶液,会将需要保留的碳酸钠反应掉,不符合除杂要求,选项不符合题意;
D、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铁钉在盛有干燥空气的试管中,因没有水不能生锈,证明铁生锈需要水,在盛满水的试管中没有氧气,铁钉不生锈,证明铁生锈需要氧气,但缺少铁、氧气、水三种物质接触,铁生锈的对照试验,不能得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论,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
B、根据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分析
C、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分析
D、根据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分析
10.D
A、 由图示可知,过程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符合题意;
B、氧化亚铁中铁元素为+2价,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既有+2价,又有+3价, 过程Ⅰ、Ⅱ中有铁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不符合题意;
C、 FeO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在整个反应机理中可循环使用 ,不符合题意;
D、 C具有还原性,在该过程中碳是被还原的产物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A、根据图示所给反应物和生成物及方程式书写方法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C、根据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质可循环利用分析;
D、根据被氧化的物质为反应物,该反应中碳为生成物分析。
11.(1)蒸馏水;食醋、饼干
(2)物理;倒酱油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
12.(1)A
(2)饱和;等于;减小
(3)玻璃棒
(4)28
13.(1)过滤
(2)将粗硅研成粉末等
(3)
(4)
(1)操作a是固体也液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
故答案为:过滤;
(2) 为加快粗硅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将粗硅研成粉末或搅拌等
故答案为:将粗硅研成粉末等;
(3)工业流程图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两种:一种是有回头箭(可逆线)的物质为可循环使用物质;第二种是流程中生成的物质(即出料)是前面步骤中的反应物(即投料),则为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从图示可知HCl是有回头箭的,所以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HCl;
故答案为:HCl;
(4)从流程图可知 SiCl4与H2 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HCl和Si,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
(1)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原理预处理的方法和目的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流程图中可循环使用物质的判断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流程图中SiCl4与H2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14.(1)(或);向上排空气
(2)不能,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盐酸与氯化钠不发生反应,氯化钠粉末消失是因为溶解在盐酸溶液的溶剂水中,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答案合理即可)
(3)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隔绝氧气、提供热量
(4)右边的软塑料瓶变瘪程度更大,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答案合理即可)
(1)A实验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采用的是“固体加热型”,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方法有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或氯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或;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除了可以用图中所示的排水集气法收集还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B实验中盐酸与氯化钠不发生反应,氯化钠粉末消失是因为溶解在盐酸溶液的溶剂水中,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不能用于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3)C实验中①处的白磷燃烧,②处的白磷没有燃烧,二者处于相同的温度下,现象不同的原因是①处的白磷在锥形瓶中含有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后可以燃烧;②处的白磷虽然温度可以达到着火点,但因为在热水中被隔绝了氧气(或空气),故不能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需具备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4)D实验利用了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CO2易溶于水且和水发生反应,左右两边软塑料瓶相同,所含的二氧化碳含量相等,左瓶和右瓶的溶液体积相同即溶剂水一样,但右边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氢氧化钠,观察到右瓶变瘪的程度更大,由此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
(1)A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3)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使右瓶中的压强减小。
15.(1)碱;潮解;放出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干燥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大于
(3)
(4)判断反应的发生,确定恰好完全反应的点;;ABC
(5)产生蓝色沉淀
(6)做炉具清洁剂任务四:明确氢氧化钠的保存及使用注意事项
(7)密封
(8)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抹硼酸溶液
(1)氢氧化钠由金属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属于物质分类中的碱;
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潮解;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2)用pH试纸测定的具体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干燥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
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故读出该溶液的pH值大于7;
(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就是检验是否存在碳酸钠,可加入足量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冒出,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4)①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变色,实验中可用酚酞判断反应的发生及确定恰好完全反应的点;
②根据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减少的微粒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增加的是水分子,反应的实质是;
③A、取样,加入CuO粉末,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溶液会变成蓝色,操作可行;
B、取样,滴加NaOH溶液,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才变成红色,说明稀盐酸有剩余,操作可行;
C、取样,加入CaCO3粉末,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操作可行;
D、取样,滴加AgNO3溶液,氯化钠和盐酸都可以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盐酸有剩余,操作不可行;
故答案为:ABC;
(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可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
(6)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可去除油污,故可做炉具清洁剂;
(7)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易变质,应密封保存;
(8)氢氧化钠溶液沾到手上出现红肿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这时应该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抹硼酸溶液。
(1)氢氧化钠由金属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发生潮解,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2)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4)①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
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③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溶液会变成蓝色,滴加NaOH溶液,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才变成红色,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6)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可去除油污;
(7)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应密封保存;
(8)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该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抹硼酸溶液。
16.(1)H2
(2)3:1:4
(3)
(4)解:设64g甲醇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64g甲醇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