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7张PPT)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以东辛庄村等为例探究古代聚落的成因及影响学习目标:(1)以乡土史料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村落、集镇、城市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影响。(2)通过居住条件、经济生活、基层教化和基层治理,探究中国古人社会生活的智慧,梳理治理的变迁。(3)制定研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撰写调研报告,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烘托乡土观念,渗透家国情怀。一、村落二、集镇三、城市四、枣庄民俗东辛庄村,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冯、王二氏来此地定居。据清康熙三十三年修的《刘氏家谱》记载,刘氏先人于康熙初年迁入,依亲定居,故称为亲庄。随着时间的变迁,后演变为辛庄,清末称上辛庄,1982年更名为东辛庄。东辛庄村,这个带有浓厚古建筑风味的小村落,历经明、清、民国到如今近五百年的岁月。2014年11月,东辛庄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2年12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东辛庄村为2022年山东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薛河12345678石寨休闲广场炮楼寨门炮楼炮楼东辛庄村典型的三间房院落东辛庄村规模相对小一些的配房示例石头院墙鲁南传统民居一般都是三间正房的设计,家境一般的,就直接拉起一圈院墙,装个简易大门。财力稍微宽裕一些,还可以在正房东南角休厕所、西南角盖厨房,传统方位“东”为上,所有也有“上厕所”“下厨房”之说。一旦谈到东西厢房、大门过洞、二进院子等,那就更显档次了。儿子住东厢房,女儿住西厢房,有管家、杂役等的住门房。女儿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情郎,演绎出波折故事,是为《西厢记》。鲁南传统院落有着明显的自己的特点: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一般是木石结构、砖土结构;体现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等。笔记东辛庄村的建筑主要材料是青石。院墙倒还好说,大小相似的石块、石片等垂直均匀堆叠;建房的石头可就讲究多了,地基石、墙体石、过门石、过梁石、大门门框立柱石、大门栏板卡槽石、门前钟鼓石、等等,非一群石匠相当长时间的寻找、准备、施工不能胜任。因此,建房在农村,是仅次于婚丧、添丁的大事!比如:破石这一道工序。首先,需要选择一块合适的石头作为加工对象,仔细观察石头表面的纹理,判断石头的结构和可能的加工方向,就这一条,就得要几年磨炼的老眼光花费掉半天的时间。然后要标记切割线,使用钎子沿着石头纹理的方向画一条切割线,并每隔一定距离(如20公分)凿一个小坑,这样才能插入楔子。将扁形铁楔子插入小坑中,用大锤轻轻敲击,使其逐渐深入石头。随着敲击,观察石头上画的线上是否出现裂缝。当裂缝出现后,再适当加大敲击力度,使石头沿着裂缝裂开。石匠不仅需要技术、耐心,体力消耗一样不轻。过去的石匠在家里的地位还是挺高的,吃饭都是先吃,而且最好的伙食也会供给石匠。这不仅是因为石匠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更重要的就是在物资贫乏的时代,必须要保证足够的食物才能扛得住生产过程中的消耗。东辛庄村石磨东辛庄村坍塌的磨盘和旁边的地窖口石磨原理与设计:1.石磨的上下扇的里边都有规则的沟槽,而且中间深外边浅,中间还留有一定的间隙。 豆子下到里边时,先按照刻好的斜槽通道 进入中间部分的间隙里,随着上扇石磨的旋转,豆子得到的间隙越来越小,最后成粉末了。2.物理原理:是杠杆原理,省力杠杆。石磨主要是通过杠杆来带动磨盘转动来磨碎放入它里面的东西的。东辛庄村地处石马山半山腰,地下水位较低,提供了天然的挖地窖储存食物的条件,特别储存水分较多的红薯、白菜、萝卜。地窖贮藏的基本原理:1.温度变化小,土壤的导热性弱;2.湿度变化小,防止食材萎缩。3.气体交换小,二氧化碳沉积,抑制植物呼吸。(注意下地窖的安全!笔记东辛庄村常见的堂屋前的石头供桌北方古村落的堂屋门前,一般都会有一张供桌。这张桌子可不是吃饭、放杂物用的,它的主要功能是供奉、祭祀、庆典。婚丧嫁娶在中国传统儒家礼教千年熏陶下的农村是老百姓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比如婚礼,在供桌前,男左女右,天地人伦,传承生息。东辛庄村大门内的隐门墙东辛庄村大门外的隐门墙隐门墙,有时也叫迎门墙,是中国古典建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多见在大门与内院之间,但是,偶尔也会见到在大门和外面较为宽广的大路、场地之间。迎门墙的作用说法不一:有人说保护安全,防止内院被外人一览无余;有人说大门乃“气”之入口,迎门墙可挡住煞气;有人说隐门墙上规整美好的画作,进门是富贵,提高精气神;有人说儒家文化内敛慈爱,不喜张扬……东辛庄村石寨大门和门前炮楼东辛庄村炮楼东辛庄村角楼当年村民自卫的武器,除了有几条土枪、几台土炮及大刀长矛外,仍是以原始工具石头袭击匪寇。这种防御工事、器械,仅能抵挡小股土匪或偷盗牛羊的贼,遇到大股匪徒来袭则无济于事,躲到哨楼上的人更是无异于束手待毙。已经有石寨了,还修了炮楼了,感觉挺震感人心。其实,从实际效果讲,仍然没有解决好基本的进攻之道与防御之道。当然,村庄实力有限,农民更要忙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怎么可能把打仗做得那么到位呢?中国古代中原两千年的农业文明为什么呼唤强大、统一的国家政权,这大约也是中华文化的“统一情结”的源流之一。东辛庄村情报中心村落的功能①生产: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②生活:家庭、家族;衣、食、住、行;③安全:防灾、防盗、防土匪;④文化政治功能:教化、风俗、宗教;基层治理。笔记中国传统村落的形成原因:①生产力水平:农业发展;灌溉能力;建造能力。小农经济的广泛性;②生活需要:生产合作,生活仪式,家庭隐私;宗法制的影响;聚族而居的家族特征;③安全需要:存储粮食、盗匪威胁;④政治:中国古代农业立国的政策;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儒家思想追求和谐秩序的影响。笔记一、村落二、集镇三、城市四、枣庄民俗中陈郝镇,曾经以风光秀美、交通便利、佛道兴盛、陶瓷业发达而闻名大江南北,至今还流传着“九庙十桥七十二座缸瓦窑”的掌故。明清时期被称为中陈郝镇,现为中陈郝村,地处南北大道,南濒京杭运河,附近有煤矿且盛产高岭土,古老的蟠龙河由北向南穿村而过,向西流入微山湖连通京杭运河,成为瓷器外运动重要水道。陈郝瓷镇从南北朝开始,经五代、隋唐,一直到明朝后期,陶瓷工业兴盛达千余年。元明时期,中陈郝已经成为我国北方烧瓷业的重要集散地,官府专门在这里建立公馆,设置了巡检司。蟠龙河瓷窑遗址可划分为青瓷区,白瓷区和黑瓷区三大区域。整个窑址总面积达5平方公里,是我国江北第一民间古瓷窑遗址。传说北宋时期这里已成为皇家瓷窑。据《兖州府志》记载,明清时期的中陈郝黑瓷也被列为贡品运往京城。中陈郝古陶瓷艺人巩国光的作品中陈郝村瓷器展示馆中青釉瓷虎子(北魏)“十桥”是指新漳桥、峄阳桥、泰山桥、甘桥、坡石桥、仙人桥、百纳桥、榭云桥、乐善桥、鱼桥等。这十桥中最出名也是最大的就是清漳桥,当地人都叫“罗锅桥”。新漳桥始建于唐代,为水旱码头的中心区,是一座完全采用青石结构的纵联式单孔拱桥。全长30米,桥面宽6米,桥孔高5.5米,宽7米,桥两端呈斜坡状,护坡平面为八字形,宽11.5米,中部高出两端约1米。中陈郝陶瓷博物馆院后的河道和石桥中陈郝太山行宫东侧的石桥中陈郝官道石桥“九庙”是指泰山奶奶庙、玄帝庙、大云寺、火神庙、三清观、观音堂、土地庙、西天佛爷庙、三皇行宫等,其中最著名也是保存至今最为完整的只有泰山奶奶庙了。现保存完整的有主殿8间和南房过廊,大殿前西侧一株侧柏,树龄1390年,国家一级古树,编号枣E003。。庙内大清光绪年间的“流芳不朽”石碑记载:“历览陈郝之神庙,自唐、宋、元、明、清及今屡经重修……惟泰山一庙,庙殿虽呈剥落而族祭宛如归市。”中陈郝镇娱乐中心在太山行宫石阶上聊天的老人们以中陈郝村为例,概括中国传统集镇的特点:①区域性经济中心;②有着较强的手工业生产;③多是政府基层管理的驻地;④宗教活动区。笔记一、村落二、集镇三、城市四、枣庄民俗薛国故城:我国地面上最长,当今保存最好的古代城池孟尝君墓冢陵园毛遂墓前掌大遗址皇殿岗村残存城墙薛国故城,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国是古代黄河下游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任姓后裔珍,复于薛国,爵为侯,相传三十一世。”周显王四十六年,为齐国所灭。齐威王封少子田婴于薛。田婴去世后,田文继封薛地,为孟尝君,其招贤纳士数千人,诸侯国君主竟相求其辅政,他曾先后被齐混王、秦昭王和魏昭王封为相国。孟尝君在薛国扩城池、固防御;活商贸、重农桑;减赋税、慕贤士,使薛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成为“拥有六万余家”的大都会。薛国故城是我国地面上最长、当今保存最好的古代城池。外城周长为10615米,现存城垣高出地面4-7米,底部宽20至30米,有的部位宽度达40余米左右。夯层厚19-22厘米,夯窝直径6-7厘米。城外从东北方位引薛河水围城一周的护城河,河宽30-50米。有城门5座、居住遗址9处,制陶、冶铁、冶铜、制骨作坊10余处。故城中央有一村名皇殿岗,地势稍高出四周,多出土“千秋万岁”卷云瓦当和铜兵器,相传是薛国君主宫室基址。孟尝君陵园毛遂之墓靖郭君田婴之墓前掌大遗址出土的车架薛国故城南城墙遗址薛国故城的北城墙遗址(农村用土,城墙被扒,留下2米高的荒台)薛国故城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耐火炉胆红陶铁范以薛国故城为例,概括城市的特点:①中国古代城市一般都有政治管理职能;②城市功能健全,有明确的功能分区,有较完善的军事防御设施;③交通发达,辐射周边集镇经济点;④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笔记薛城水塔街旧景和新貌枣庄的火车站建设中的枣庄翼云机场济枣高铁规划线路战国宋元明清隋唐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城市的演变趋势(如数量、分布区域、城市功能等)战国时期主要分布在政治中心隋唐以后主要分布在交通发达货物集散地明清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数量增多;地理位置东移、南移;经济功能增强。宋元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南移趋势明显一、村落二、集镇三、城市四、枣庄民俗1.枣庄民居高门楼,四合院,二进房,原来的地主家传统的砖土结构正房鲁南传统民居的一般特点有哪些???1.院落布局上,坐北朝南,四面围墙。整个建筑对外不开窗,所有窗户都朝院内开设,而在两山墙顶部开设“口眼”,以便通风。2.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一般是木石结构、砖土结构。4.体现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1.枣庄民居笔记山东枣庄特色的民谣及儿歌包括《石榴红了》《运河谣》《枣庄好地方》《小手拉大手》《枣乡美》《我的家乡是枣庄》《石榴花开》《运河情》《枣庄四季歌》和《枣花香》等。2.枣庄民谣枣庄民谣的特点:1.取材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历史文化;2.体现方言的韵律美;反映民众生活的美好追求;3.向善向上,浓厚的儒家传统修为和和谐理念;笔记月姥娘(langning)月姥娘,圆又圆,里面坐个花木兰,花木兰会打铁,一打打个爹,爹爹会扬场,一扬扬个娘,娘娘会割草,一割割个嫂,嫂嫂会揍饭,一揍一锅驴屎蛋……不带我玩,我不玩,我上西山盖屋玩,屋倒了,把你媳妇砸跑了……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枣庄辣子鸡:选用当地特有的黑腿红公鸡,肉质滑嫩,搭配带有清香味的“一窝蜂”薄皮辣椒和改良过的“大红袍”花椒,味道独特,香辣可口。枣庄菜煎饼:煎饼与各类蔬菜完美结合,经过精心煎制,色香味俱佳。西集羊肉汤:自明代以来就久负盛名,以小山羊的羊骨为材,慢熬出羊清汤,清香四溢,沁人心脾。黄花牛肉面:黄花牛肉面是台儿庄地区的传统名吃,主要原料有黄花菜、黄牛肉、黄牛大骨头和面条。汤、肉、菜、料完全融合,油而不腻、口感厚重。含羞丸子:又名逍遥丸、神仙丸,这道丸子刚出锅时体积丰满,金黄诱人,但随着冷却,体积会微微缩小,外皮变得酥脆可口,内馅软糯,口感奇妙。张家狗肉:正宗的张家狗肉汤鲜味美,令人陶醉。3.枣庄美食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这是为了纪念1938年春发生的台儿庄大战而建立的纪念馆。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转折点,纪念馆展示了台儿庄大战的全过程,以及中华民族在抵抗外敌侵略时的不屈精神。铁道游击队纪念园:位于枣庄市薛城区临山山麓,是为了纪念铁道游击队的英勇事迹而建立的。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园:位于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南1公里处侯宅村,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地。李宗仁史料馆:建在台儿庄老火车站旧址上,全面介绍了李宗仁先生的一生,特别是挥师抗战御倭和回归祖国前后的爱国壮举。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由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滕州烈士陵园及滕州国防科技教育城三部分组成。4.枣庄红色文化5.枣庄名人鲁南铁道大队队长洪振海现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文艺理论家,贺敬之史学巨匠“左丘明”战国四公子,招贤纳士的孟尝君中国工匠鼻祖,鲁班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奚仲造车6.枣庄民俗山东枣庄特色的民俗:正月初三祭灶,正月十五耍龙,二月二划圈,六月初一小年,大暑喝伏羊,冬至喝鸡汤,1996年11月枣庄薛城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唢呐艺术之乡”枣庄柳琴戏,形成于清代中叶乾嘉年间的峄县和滕县(今山东省枣庄市),流行于鲁南、苏北、皖北、豫东、大淮海地区的一个地方剧种。因其曲调优美,演唱时尾音翻高或有帮和,故又称“拉魂腔”“拉后腔”。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2006年柳琴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枣庄旅游冠世榴园三近书院抱犊崮——“鲁南七十二崮之首”台儿庄古城枣庄熊耳山总结:《陈郝镇时雍亭》碑文上还记载着这样一首诗:“两拱西东景物幽,一泊碧玉绕村流。花香四序青红艳,雾仗千峰紫翠浮。国运船通徐兖路,车装船发帝王州。亭船万艘车书重,草绿黎元向北讴。”表3 “东辛庄村、中陈郝村和薛国故城研学成果展示”小组评价量规评价内容 评分依据 完成情况及评分 A(8-10分) B(5-7分) C(1-4分)研学主题 主题明确,有关键词。 史料甄别 翔实可靠,出处明确。 语言表达 逻辑性强,层次分明。 史学素养 区分史料价值,史论结合。 研究空间 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时空观念——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观察以下两图,可以看出汉长安城的特点有( )①利用秦朝的建设基础,巧用地形,因地制宜 ②宫室区在全城规划中地位突出,是政治中心 ③遵循前朝后市的传统原则,“市”沿街而设 ④布局规则严整,坊市分离,“市”在城中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2.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这体现的思想是(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C.法家思想 D.儒家思想D参考答案 (1)表现:城市功能以商业服务为主(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出现奢侈消费之风(在民众服饰等方面突破封建等级限制);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发展以经济为主要驱动力。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等(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2)原因: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需求的增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