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二章 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 (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 (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二章 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
知识点一 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的功能:不仅具有运输、 和保护的功能,还有参与 调节及调节体温等作用。
2.三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血细胞 形态结构 大小 数量 功能 异常病症
红 细 胞 富含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较大 运输 贫血: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低
续表
血细胞 形态结构 大小 数量 功能 异常病症
白 细 胞 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可穿出毛细血管壁 最少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 和 作用 当白细胞的数量 时,身体可能有炎症
血 小 板 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较多 和加速 的作用 当血小板过少时,会得血友病(流血不止)
知识点二 血型和输血
1.血型:ABO血型分为A型、 、AB型和O型。
2.血量与输血: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
(2)如果一次失血超过 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3.安全输血:以输 为原则,O型为万能输血型,AB型为万能受血型。
4.倡导无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毫升不影响健康。
知识点三 物质运输的器官
1.血管:
血管类型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模式图
管壁 特点 厚、弹性大 薄、弹性小,大中型静脉有半月形的① 防止血液倒流   极薄,由一层② 细胞构成
管径 小 大 最小,只允许③ 单行通过
血流 速度 ④ ⑤ 最慢
功能 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 多在较深部位 较深,或较浅(俗称“青筋”) 全身各组织器官中
血流 图示
2.出血及止血方法:
出血 部位 出血特点 止血方法 止血 位置
毛细 血管 血液呈 色,从伤口外渗 一般会自行 止血 —
静脉 血液呈 色,缓慢而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先拨打 急救电话,同时用手指、 或绷带压迫止血 伤口的远 心端
动脉 血液呈 色,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 伤口的近 心端
3.心脏的结构及所连血管:
(1)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上下相通,左右不相通。心脏的四个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 连接主动脉, 连接肺静脉, 连接肺动脉, 连接上、下腔静脉。
(2)心脏内的瓣膜:
①位置:心房、心室之间有 ;心室、动脉之间有 。
②作用: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再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了 。其中房室瓣只朝 开,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只朝 开,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4.心脏的功能:心肌 时,推动血液进入动脉,流向全身;心肌 时,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5.心率和心输出量:
(1)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成年人的心率约为75次/min。
(2)心输出量:心脏每收缩一次射出的血量叫 ,每分钟射出的血量叫每分输出量,即一般所说的心输出量。 可以作为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指标。
知识点四 物质运输的路线——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途径:
2.体循环与肺循环:体循环将动脉血由心脏输向 (肺除外),变成静脉血;肺循环将静脉血由心脏输向 ,变成动脉血。肺动脉流动着静脉血,肺静脉流动着动脉血。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途径是: 。
3.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比较:
路线 体循环 肺循环
起点 右心室
终点 右心房
血液 变化 血变为 血 血变为 血
功能 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
联系 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
实验一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图解实验】
【实验思考】
(1)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所看到数目最多的是① ;体积最大的是② ;体积最小的是③ ;④是 ,它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2)血涂片中不易观察到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原因分析:
①少:血液中 的数量比红细胞少。
②小: 个体比红细胞个体小。
③颜色:白细胞和血小板 。
【对点训练】
(2024·玉林模拟)小明在打篮球时突然受伤晕倒,送往医院处理伤口并进行血样检测,发现其晕倒原因是贫血。如图是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贫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图中②过少
B.伤口的止血、结痂主要依靠图中③
C.若伤口化脓,脓液的主要成分是①
D.图中④只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
实验二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图解实验】
【实验思考】
1.实验注意事项:
(1)尾鳍色素过多会影响观察结果,因此实验材料要用尾鳍色素 的活小鱼。
(2)实验时为便于摆放和抓握,要用湿棉絮包裹小鱼;为保持鱼体湿润,保证鱼的 不受影响,在观察过程中要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
2.在显微镜下区分三种血管的方法:
(1)根据血流方向,即血流方向为:动脉→ →静脉。
(2)根据血管是分支还是汇总: 血管逐渐分支; 血管逐渐汇总;毛细血管内 单行通过,管径最小。
【对点训练】
根据“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的理由: 。
(2)为了便于观察,应选择尾鳍色素 (填“少”或“多”)的活的小鱼。
(3)现有10×和40×两种物镜镜头,实验时应选择 的物镜镜头。
(4)判断图二中的②为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
(5)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理小鱼 。
一、区分动脉和动脉血、静脉和静脉血
1.两种血管:
2.两种血液:
3.血管与血液的关系:
血管 血流方向 体循环中血管内所流血液的类别 肺循环中血管内所流血液的类别
动脉 动脉中流动脉血 动脉中流静脉血
静脉 静脉中流静脉血 静脉中流动脉血
特别提醒 
(1)贫血并不都是因红细胞数量过少引起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也能引起贫血。
(2)动脉瓣并不位于动脉内,而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静脉瓣多位于四肢的静脉内。
(3)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这些静脉同时也是病人静脉注射的部位。
(4)动脉多分布在人体较深的部位,但也有分布较浅的动脉。如手腕部的桡动脉,这也是中医切脉的部位。
(5)血液在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方向是:大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大静脉。
(6)巧记攻略:静脉“聚”,动脉“散”,“毛细”排成一条线。
【典例示范】
如图为“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及观察到的物像。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血管①是小动脉
B.用湿棉絮包裹小鱼主要是避免损伤鱼
C.血管③是小静脉
D.血管②是毛细血管
【对点训练】
如图为肺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①②③④表示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防止血液倒流
B.②表示右心室
C.③表示肺泡
D.④内的血液为静脉血
二、血液循环的特点
1.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
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4.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5.三种瓣膜的开口方向及作用:
(1)房室瓣向心室开;动脉瓣向动脉开;静脉瓣向血液流向心脏的方向开。
(2)作用:防止血液倒流。
6.血液流经各器官后成分的变化:
器官 流出的血液类型 血液成分的变化
肾脏 静脉血 氧、营养物质、尿素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小肠 静脉血 氧减少,营养物质增多,二氧化碳等废物增多
大脑 静脉血 氧、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等废物增多
肝脏 静脉血 氧、营养物质、有毒物质减少,二氧化碳等废物增多
肺 动脉血 二氧化碳减少,氧增加
【典例示范】
(2024·南充学业考)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简图,其中A~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①~④表示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心脏的四个腔中,肌肉最发达的是C
B.手背静脉输液,药物最先到达B
C.④中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
D.①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对点训练】
1.(2023·南宁模拟)如图是人体心脏各腔及相连血管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④是左心室,肌肉壁最厚
B.b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C.血液从②流出,回到③的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D.②和血管a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
2.(2024·北海模拟)人进行生理活动时,需要获取营养物质和氧,同时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下面为人体血液循环部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主要由肌肉组成,A、B、C、D四个腔室中, (填字母)的壁最厚。
(2)血液由B出发,流经血管[1],在组织细胞处完成物质交换,此路线属于 。
(3)血液只能由A流向B、C流向D,是因为有 (结构)防止血液倒流。四肢静脉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 。
(4)血液由D出发,经血管[3]到达肺部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后 血变成 血。
全国真题精选
1.(2024·天水学业考)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
B.血小板具有细胞核
C.数量最多的是白细胞
D.体积最大的是红细胞
2.(2024·眉山学业考)在“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寻找毛细血管的最佳方法是( )
A.寻找血流速度很慢的血管
B.寻找血管壁非常薄的血管
C.寻找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
D.寻找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
3.(2024·宜宾学业考)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如图为某志愿者的献血证(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8~55周岁的所有公民均可献血
B.献血时采血针扎入的是静脉
C.一次献血300 mL能较快恢复血量
D.该血样可少量缓慢输给B型血患者第二章 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
知识点一 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的功能:不仅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还有参与体液调节及调节体温等作用。
2.三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血细胞 形态结构 大小 数量 功能 异常病症
红 细 胞 富含血红蛋白,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较大 最多 运输 氧 贫血: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低
续表
血细胞 形态结构 大小 数量 功能 异常病症
白 细 胞 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可穿出毛细血管壁 最大 最少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当白细胞的数量增多时,身体可能有炎症
血 小 板 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最小 较多 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当血小板过少时,会得血友病(流血不止)
知识点二 血型和输血
1.血型: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2.血量与输血: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2)如果一次失血超过1 200~1 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3.安全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O型为万能输血型,AB型为万能受血型。
4.倡导无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
知识点三 物质运输的器官
1.血管:
血管类型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模式图
管壁 特点 厚、弹性大 薄、弹性小,大中型静脉有半月形的①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极薄,由一层②上皮细胞构成
管径 小 大 最小,只允许③红细胞单行通过
血流 速度 ④快 ⑤慢 最慢
功能 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 多在较深部位 较深,或较浅(俗称“青筋”) 全身各组织器官中
血流 图示
2.出血及止血方法:
出血 部位 出血特点 止血方法 止血 位置
毛细 血管 血液呈红色,从伤口外渗 一般会自行 止血 —
静脉 血液呈暗红色,缓慢而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用手指、止血条或绷带压迫止血 伤口的远 心端
动脉 血液呈鲜红色,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 伤口的近 心端
3.心脏的结构及所连血管:
(1)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上下相通,左右不相通。心脏的四个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2)心脏内的瓣膜:
①位置:心房、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②作用: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再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了血液倒流。其中房室瓣只朝心室开,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只朝动脉开,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4.心脏的功能:心肌收缩时,推动血液进入动脉,流向全身;心肌舒张时,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5.心率和心输出量:
(1)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成年人的心率约为75次/min。
(2)心输出量:心脏每收缩一次射出的血量叫每搏输出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叫每分输出量,即一般所说的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可以作为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指标。
知识点四 物质运输的路线——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途径:
2.体循环与肺循环:体循环将动脉血由心脏输向全身(肺除外),变成静脉血;肺循环将静脉血由心脏输向肺,变成动脉血。肺动脉流动着静脉血,肺静脉流动着动脉血。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途径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
3.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比较:
路线 体循环 肺循环
起点 左心室 右心室
终点 右心房 左心房
血液 变化 动脉血变为 静脉血 静脉血变为 动脉血
功能 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
联系 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
实验一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图解实验】
【实验思考】
(1)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所看到数目最多的是①红细胞;体积最大的是②白细胞;体积最小的是③血小板;④是血浆,它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2)血涂片中不易观察到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原因分析:
①少: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比红细胞少。
②小: 血小板个体比红细胞个体小。
③颜色:白细胞和血小板无色透明。
【对点训练】
(2024·玉林模拟)小明在打篮球时突然受伤晕倒,送往医院处理伤口并进行血样检测,发现其晕倒原因是贫血。如图是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
A.贫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图中②过少
B.伤口的止血、结痂主要依靠图中③
C.若伤口化脓,脓液的主要成分是①
D.图中④只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
实验二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图解实验】
【实验思考】
1.实验注意事项:
(1)尾鳍色素过多会影响观察结果,因此实验材料要用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
(2)实验时为便于摆放和抓握,要用湿棉絮包裹小鱼;为保持鱼体湿润,保证鱼的呼吸不受影响,在观察过程中要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
2.在显微镜下区分三种血管的方法:
(1)根据血流方向,即血流方向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2)根据血管是分支还是汇总:动脉血管逐渐分支;静脉血管逐渐汇总;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径最小。
【对点训练】
根据“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的理由:维持小鱼正常呼吸。
(2)为了便于观察,应选择尾鳍色素少(填“少”或“多”)的活的小鱼。
(3)现有10×和40×两种物镜镜头,实验时应选择10×的物镜镜头。
(4)判断图二中的②为毛细血管的依据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5)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理小鱼 把小鱼放回到适宜生活的环境中。
一、区分动脉和动脉血、静脉和静脉血
1.两种血管:
2.两种血液:
3.血管与血液的关系:
血管 血流方向 体循环中血管内所流血液的类别 肺循环中血管内所流血液的类别
动脉 动脉中流动脉血 动脉中流静脉血
静脉 静脉中流静脉血 静脉中流动脉血
特别提醒 
(1)贫血并不都是因红细胞数量过少引起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也能引起贫血。
(2)动脉瓣并不位于动脉内,而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静脉瓣多位于四肢的静脉内。
(3)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这些静脉同时也是病人静脉注射的部位。
(4)动脉多分布在人体较深的部位,但也有分布较浅的动脉。如手腕部的桡动脉,这也是中医切脉的部位。
(5)血液在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方向是:大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大静脉。
(6)巧记攻略:静脉“聚”,动脉“散”,“毛细”排成一条线。
【典例示范】
如图为“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及观察到的物像。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血管①是小动脉
B.用湿棉絮包裹小鱼主要是避免损伤鱼
C.血管③是小静脉
D.血管②是毛细血管
【名师讲题】
(1)审题技巧:通过识图辨别三种血管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扫清障碍:由图可知,血管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血管①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小动脉;血管③由分支流向主干是小静脉;用湿棉絮包裹小鱼主要是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
答案:B。
【对点训练】
如图为肺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①②③④表示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①可防止血液倒流
B.②表示右心室
C.③表示肺泡
D.④内的血液为静脉血
二、血液循环的特点
1.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
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4.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5.三种瓣膜的开口方向及作用:
(1)房室瓣向心室开;动脉瓣向动脉开;静脉瓣向血液流向心脏的方向开。
(2)作用:防止血液倒流。
6.血液流经各器官后成分的变化:
器官 流出的血液类型 血液成分的变化
肾脏 静脉血 氧、营养物质、尿素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小肠 静脉血 氧减少,营养物质增多,二氧化碳等废物增多
大脑 静脉血 氧、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等废物增多
肝脏 静脉血 氧、营养物质、有毒物质减少,二氧化碳等废物增多
肺 动脉血 二氧化碳减少,氧增加
【典例示范】
(2024·南充学业考)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简图,其中A~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①~④表示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心脏的四个腔中,肌肉最发达的是C
B.手背静脉输液,药物最先到达B
C.④中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
D.①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名师讲题】
(1)审题技巧:正确识别图示中体循环和肺循环路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扫清障碍:心脏的四个腔中,肌肉最发达的是D左心室。手背静脉输液,药物经上腔静脉最先到达A右心房。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位于心脏内,④主动脉中没有瓣膜。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①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答案:D。
【对点训练】
1.(2023·南宁模拟)如图是人体心脏各腔及相连血管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④是左心室,肌肉壁最厚
B.b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C.血液从②流出,回到③的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D.②和血管a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
2.(2024·北海模拟)人进行生理活动时,需要获取营养物质和氧,同时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下面为人体血液循环部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主要由肌肉组成,A、B、C、D四个腔室中,B(填字母)的壁最厚。
(2)血液由B出发,流经血管[1],在组织细胞处完成物质交换,此路线属于体循环。
(3)血液只能由A流向B、C流向D,是因为有房室瓣(结构)防止血液倒流。四肢静脉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静脉瓣。
(4)血液由D出发,经血管[3]到达肺部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全国真题精选
1.(2024·天水学业考)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
A.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
B.血小板具有细胞核
C.数量最多的是白细胞
D.体积最大的是红细胞
2.(2024·眉山学业考)在“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寻找毛细血管的最佳方法是(D)
A.寻找血流速度很慢的血管
B.寻找血管壁非常薄的血管
C.寻找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
D.寻找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
3.(2024·宜宾学业考)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如图为某志愿者的献血证(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18~55周岁的所有公民均可献血
B.献血时采血针扎入的是静脉
C.一次献血300 mL能较快恢复血量
D.该血样可少量缓慢输给B型血患者
跟踪诊断,请使用“高效提分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