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第五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知识点一 呼吸作用1.演示实验:2.呼吸作用:(1)概念:植物体吸入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2)场所:主要是线粒体。(3)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4)意义:释放的能量,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3.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4.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水分、氧气及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5.应用:(1)促进呼吸作用: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都是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充分的氧气,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2)抑制呼吸作用:储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知识点二 蒸腾作用1.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中散失到体外过程。2.主要器官:叶。3.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当叶片水多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当叶片水少时,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气孔闭合。4.气孔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1)白天,气孔慢慢张开,蒸腾作用逐渐增强。(2)夜晚,气孔缩小或闭合,蒸腾作用随之减弱。5.蒸腾作用的意义:(1)促进根吸收水分,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2)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3)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6.蒸腾作用的应用:(1)措施: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栽后的菜苗或花草要遮阴;移栽植物时要去掉部分枝叶。(2)原理:抑制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植物成活率。知识点三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对生物圈的作用: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来源;地球上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地球上生物的氧气来源,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2.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生物圈的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蒸发、吸收了大量水分,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实验 探究蒸腾作用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关系【图解实验】【实验思考】1.实验中对两段枝条上的叶片做不同的处理目的是形成对照。2.实验证明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3.若将叶片涂上凡士林,气孔被堵塞,不能进行蒸腾作用,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是由叶片上的气孔散发出来的。【对点训练】(2024·南宁模拟)某同学尝试探究不同因素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选取同一植物大小一致、叶片数量相同的三根枝条,分别标记为A、B、C。枝条A、B保留全部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将这三个装置同时放在如图所示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量筒液面的变化。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A枝条可以和B枝条形成对照实验,探究温度对蒸腾作用的影响。(2)为了确保量筒中水分的减少只是被植物吸收的,该实验方案如何改进 往三个量筒中各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合理即可),理由是在量筒清水表面形成油膜,防止量筒内水分蒸发(合理即可)。(3)一段时间后,如果液面下降最多的是插有B枝条的量筒,则实验结论是:蒸腾作用主要通过植物的叶片进行;温度升高,蒸腾作用加强。(4)根据上述实验结论,请你提出一条有利于树木移栽的措施:傍晚或阴雨天移栽(或移栽时去掉大部分叶片)。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1.区别: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场所 叶绿体 主要是线粒体条件 光照 有光、无光均可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能量 储存能量 释放能量2.联系:3.不同光照情况下植物生理活动的变化:光照 情况 生理活动 气体交换特征 有机物 变化夜晚 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从外界吸收O2放出CO2 消耗白天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从外界吸收CO2放出O2 积累注意: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时,有机物表现为不积累。特别提醒 (1)光合作用的场所。不是只有叶片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绿色部分(如幼嫩的茎)也能进行光合作用。(2)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进行呼吸作用,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不一定进行光合作用。【典例示范】如图表示农作物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种植密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大C.种植密度为m2时,有机物积累最多D.种植密度在m4之后,有机物积累减少【名师讲题】(1)审题技巧: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关键点在于读懂曲线图中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含义,点A、m1~m4所表示的意义。(2)扫清障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呼吸作用强度增加,光合作用不增加,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正确;由图可知种植密度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影响有机物的积累,因此在农业种植时,只有合理密植才能提高产量,B错误;由图可知种植密度为m2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差最大,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正确;由图可知种植密度在m4之后,呼吸作用占优势,影响有机物的积累,农作物将会减产,D正确。答案:B。【对点训练】1.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情况,可以帮助提高作物产量。关于玉米一天中生理过程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A.曲线Ⅰ为光合作用,Ⅱ为呼吸作用B.玉米在a、c点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C.比较a、p、c三点,p点有机物积累最多D.在b点玉米停止进行光合作用2.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A.绿色植物通过过程2就可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B.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C.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D.过程1表示光合作用,过程2表示呼吸作用3.(2024·南充学业考改编)某学校规划了生物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讨论认为南充是“中国绸都”,可以在基地进行“栽桑养蚕”实践。由于同学们没有种植和养殖经验,于是老师带领大家来到南充某“桑蚕种养科研所”研学。同学们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桑园,学习桑树的种植与维护。图一是同学们总结绘制的桑树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用a、b、c表示),图二是科研人员记录的智能种植大棚中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作答:(1)在图一的结构中,既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窗口”的是气孔。(2)桑树吸收水分的动力由图一中的生理过程[a]蒸腾作用提供,进行b过程的场所是 叶绿体。(3)根据图二曲线分析判断,BD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桑树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一天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 18时。(4)工作人员建议同学们露天种植桑树时要确定好树间距,采用 合理密植的方法,以确保桑叶充分地接受光照,提高产量。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特别提醒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不仅能用于植物体自身的生长,也能为其他生物以及人类提供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源,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避免了地球形成温室效应。(3)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并不是缺少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水循环。【典例示范】下列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做法是( )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B.讲究卫生,多使用一次性筷子C.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D.尽量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名师讲题】(1)审题技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碳氧平衡的概念。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得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2)扫清障碍:讲究卫生,多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导致多伐木,损害森林资源,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不符合环保理念。答案:B。【对点训练】1.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A)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化石燃料的燃烧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D.生物的呼吸作用2.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是四位同学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甲 B.乙 C.丙 D.丁广西两年中考1.(2024·广西学业考)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是我国蔗糖主产区,要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甘蔗属于热带、亚热带作物,喜高温和强光照,是制作蔗糖的主要原料。其生长过程分为:萌芽期、幼苗期、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下图为甘蔗种植场景图,回答下列问题。(1)1~3月,蔗农用甘蔗茎繁殖新植株(如图甲所示),这种生殖方式是无性生殖(填“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5~6月为甘蔗分蘖期,此阶段需进行中耕松土(如图乙所示),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有利于甘蔗根系进行呼吸作用,促进根的生长。(2)6~10月是甘蔗伸长期,此阶段植株光合作用旺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经叶片表皮的气孔进入植株体内,成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能较好满足甘蔗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温度、水分和光照条件。(3)在甘蔗伸长期和成熟期,蔗农会将枯黄的叶片剥掉(如图丙所示),减少其对有机物的消耗。(4)为实现乡村振兴,某村委组织当地群众利用成片旱地种植甘蔗。为提高甘蔗产量、促进蔗农增收,选择的品种应具有耐干旱(或含糖量高,或生长快)等优良性状。(答出一点即可)2.(2023·广西学业考)广西是我国鲜食玉米的主产区之一,将种植鲜食玉米作为振兴乡村的特色产业。鲜食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经济价值较高。为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需要理解它的三大生理过程(如图甲所示)及其开花结果(如图乙所示)的有关知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鲜食玉米植株生长过程中,根从土壤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A]蒸腾作用过程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鲜食玉米的“甜、糯”与C(填字母)过程合成的有机物有关,进行这一过程的场所是叶绿体(填“叶绿体”或“线粒体”)。(2)自然状态下,花粉从雄蕊的花药中散放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完成受精后结出果穗。鲜食玉米果穗偶有缺粒现象(如图乙所示),主要是由传粉不足引起的。为了减少缺粒现象,人们常常给鲜食玉米植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产量。(3)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原因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农家肥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答一点即可)。全国真题精选1.(2024·云南学业考)下列与生产生活有关的措施,没有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D)A.栽花或种庄稼需适时松土B.农田遇到涝害时及时排水C.贮藏蔬菜需适当降低温度D.种植农作物时合理密植2.(2024·福建学业考)在学校的劳动基地,同学们开展西瓜幼苗移栽和田间管理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阴天移栽,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B.及时松土,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C.定期拔草,避免杂草争夺有机物D.过量施肥,有利于生根开花结果3.(2024·云南学业考)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产生的向上拉力,兴趣小组为了将这种向上的拉力演示出来,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连接处均密封。回答下列问题。(1)将A、B两组装置同时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A装置U形管中两端液面基本保持不变,B装置U形管中的液面左边上升右边下降,导致B装置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蒸腾作用使试管内的水分散失,试管内的气压下降,小于外界大气压。该实验也可说明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2)为进一步探究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对植物蒸腾作用强度的影响,该兴趣小组利用B装置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组别 条件 时间/min1 102 室内+加湿器 103 室内+电吹风吹自然风 104 室内+电吹风吹热风 10①表中1组“ ”处的条件应是室内。②通过1、3两组对照,可探究气流速度对蒸腾作用强度的影响。第四章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第五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知识点一 呼吸作用1.演示实验:2.呼吸作用:(1)概念:植物体吸入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 ,并释放能量的过程。(2)场所:主要是 。(3)实质:分解 ,释放能量。(4)意义:释放的能量,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 。3.反应式: 。4.影响因素:主要受 、水分、 及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5.应用:(1)促进呼吸作用: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都是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充分的 ,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2)抑制呼吸作用:储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 或氧浓度。知识点二 蒸腾作用1.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 状态从气孔中散失到体外过程。2.主要器官: 。3.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当叶片水多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 ;当叶片水少时,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气孔 。4.气孔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1)白天,气孔慢慢 ,蒸腾作用逐渐增强。(2)夜晚,气孔缩小或 ,蒸腾作用随之减弱。5.蒸腾作用的意义:(1)促进根吸收水分,促进 在植物体内运输。(2)能降低叶片表面的 ,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3)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能够提高大气 ,增加降雨量。6.蒸腾作用的应用:(1)措施: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栽后的菜苗或花草要遮阴;移栽植物时要去掉部分 。(2)原理:抑制 ,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植物成活率。知识点三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对生物圈的作用: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来源;地球上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地球上生物的氧气来源,维持大气的 平衡。2.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生物圈的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蒸发、吸收了大量水分,促进了生物圈中的 。实验 探究蒸腾作用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关系【图解实验】【实验思考】1.实验中对两段枝条上的叶片做不同的处理目的是形成 。2.实验证明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3.若将叶片涂上凡士林,气孔被堵塞,不能进行 ,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是由叶片上的 散发出来的。【对点训练】(2024·南宁模拟)某同学尝试探究不同因素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选取同一植物大小一致、叶片数量相同的三根枝条,分别标记为A、B、C。枝条A、B保留全部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将这三个装置同时放在如图所示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量筒液面的变化。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A枝条可以和 枝条形成对照实验,探究 对蒸腾作用的影响。(2)为了确保量筒中水分的减少只是被植物吸收的,该实验方案如何改进 ,理由是 。(3)一段时间后,如果液面下降最多的是插有B枝条的量筒,则实验结论是:蒸腾作用主要通过植物的 进行;温度升高,蒸腾作用 。(4)根据上述实验结论,请你提出一条有利于树木移栽的措施: 。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1.区别: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场所 叶绿体 主要是线粒体条件 光照 有光、无光均可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能量 储存能量 释放能量2.联系:3.不同光照情况下植物生理活动的变化:光照 情况 生理活动 气体交换特征 有机物 变化夜晚 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从外界吸收O2放出CO2 消耗白天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从外界吸收CO2放出O2 积累注意: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时,有机物表现为不积累。特别提醒 (1)光合作用的场所。不是只有叶片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绿色部分(如幼嫩的茎)也能进行光合作用。(2)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进行呼吸作用,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不一定进行光合作用。【典例示范】如图表示农作物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种植密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大C.种植密度为m2时,有机物积累最多D.种植密度在m4之后,有机物积累减少【对点训练】1.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情况,可以帮助提高作物产量。关于玉米一天中生理过程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曲线Ⅰ为光合作用,Ⅱ为呼吸作用B.玉米在a、c点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C.比较a、p、c三点,p点有机物积累最多D.在b点玉米停止进行光合作用2.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通过过程2就可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B.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C.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D.过程1表示光合作用,过程2表示呼吸作用3.(2024·南充学业考改编)某学校规划了生物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讨论认为南充是“中国绸都”,可以在基地进行“栽桑养蚕”实践。由于同学们没有种植和养殖经验,于是老师带领大家来到南充某“桑蚕种养科研所”研学。同学们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桑园,学习桑树的种植与维护。图一是同学们总结绘制的桑树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用a、b、c表示),图二是科研人员记录的智能种植大棚中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作答:(1)在图一的结构中,既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窗口”的是 。(2)桑树吸收水分的动力由图一中的生理过程[ ] 提供,进行b过程的场所是 。(3)根据图二曲线分析判断,BD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桑树光合作用的强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一天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 时。(4)工作人员建议同学们露天种植桑树时要确定好树间距,采用 的方法,以确保桑叶充分地接受光照,提高产量。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特别提醒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不仅能用于植物体自身的生长,也能为其他生物以及人类提供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源,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避免了地球形成温室效应。(3)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并不是缺少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水循环。【典例示范】下列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做法是( )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B.讲究卫生,多使用一次性筷子C.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D.尽量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对点训练】1.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化石燃料的燃烧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D.生物的呼吸作用2.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是四位同学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广西两年中考1.(2024·广西学业考)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是我国蔗糖主产区,要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甘蔗属于热带、亚热带作物,喜高温和强光照,是制作蔗糖的主要原料。其生长过程分为:萌芽期、幼苗期、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下图为甘蔗种植场景图,回答下列问题。(1)1~3月,蔗农用甘蔗茎繁殖新植株(如图甲所示),这种生殖方式是 (填“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5~6月为甘蔗分蘖期,此阶段需进行中耕松土(如图乙所示),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有利于甘蔗根系进行 ,促进根的生长。(2)6~10月是甘蔗伸长期,此阶段植株光合作用旺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经叶片表皮的 进入植株体内,成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能较好满足甘蔗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温度、水分和 条件。(3)在甘蔗伸长期和成熟期,蔗农会将枯黄的叶片剥掉(如图丙所示),减少其对 的消耗。(4)为实现乡村振兴,某村委组织当地群众利用成片旱地种植甘蔗。为提高甘蔗产量、促进蔗农增收,选择的品种应具有 等优良性状。(答出一点即可)2.(2023·广西学业考)广西是我国鲜食玉米的主产区之一,将种植鲜食玉米作为振兴乡村的特色产业。鲜食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经济价值较高。为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需要理解它的三大生理过程(如图甲所示)及其开花结果(如图乙所示)的有关知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鲜食玉米植株生长过程中,根从土壤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A] 过程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鲜食玉米的“甜、糯”与 (填字母)过程合成的有机物有关,进行这一过程的场所是 (填“叶绿体”或“线粒体”)。(2)自然状态下,花粉从雄蕊的 中散放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完成受精后结出果穗。鲜食玉米果穗偶有缺粒现象(如图乙所示),主要是由 不足引起的。为了减少缺粒现象,人们常常给鲜食玉米植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产量。(3)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全国真题精选1.(2024·云南学业考)下列与生产生活有关的措施,没有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A.栽花或种庄稼需适时松土B.农田遇到涝害时及时排水C.贮藏蔬菜需适当降低温度D.种植农作物时合理密植2.(2024·福建学业考)在学校的劳动基地,同学们开展西瓜幼苗移栽和田间管理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阴天移栽,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B.及时松土,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C.定期拔草,避免杂草争夺有机物D.过量施肥,有利于生根开花结果3.(2024·云南学业考)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产生的向上拉力,兴趣小组为了将这种向上的拉力演示出来,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连接处均密封。回答下列问题。(1)将A、B两组装置同时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A装置U形管中两端液面基本保持不变,B装置U形管中的液面左边上升右边下降,导致B装置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该实验也可说明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2)为进一步探究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对植物蒸腾作用强度的影响,该兴趣小组利用B装置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组别 条件 时间/min1 102 室内+加湿器 103 室内+电吹风吹自然风 104 室内+电吹风吹热风 10①表中1组“ ”处的条件应是 。②通过 两组对照,可探究气流速度对蒸腾作用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单元 第四章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第五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学生版.docx 第三单元 第四章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第五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