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生物与环境 (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十二 生物与环境 (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二十二 生物与环境
基础练
1.(2024·乐山学业考)如图是一种枯叶蝶,其形态、颜色都与周围落叶基本一致,使它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了生存机会。下列体现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句子中,与此现象相同的是(C)
A.柳杉吸收有毒气体
B.森林提高空气湿度
C.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D.蚯蚓活动疏松土壤
2.《礼记·月令》:“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描写的是立夏节气。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
A.温度 B.水分 C.空气 D.土壤
3.(2024·新疆学业考)那拉提草原上与羊为竞争关系的是(B)
A.草 B.兔 C.狐 D.鹰
4.(2024 湖南学业考)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以下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是(A)
A.生物圈 B.湘江 C.洞庭湖 D.衡山
5.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怀化“绿色之肺”的是(D)
A.商业步行街 B.山背梯田 C.水库 D.森林公园
6.以下谚语所蕴含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B)
A.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鹬→人         
B.草尽兔狐愁:草→兔→狐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螳螂→黄雀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植物←虾←小鱼←大鱼
7.(2023·苏州学业考)《说苑·正谏》中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在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是(D)
A.树 B.蝉 C.螳螂 D.黄雀
8.某国将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在“藻类植物→草食鱼→肉食鱼→鲨鱼”的食物链中,体内放射性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D)
A.藻类植物 B.草食鱼 C.肉食鱼 D.鲨鱼
9.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保护大熊猫最有效的措施是(A)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移入动物园饲养
C.建立大熊猫的精子库 D.赠送给各个国家饲养
10.为探究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大小、健康状况相近的小鱼分别置于四个生态缸中,处理条件如图所示,其中哪个生态缸中小鱼存活时间最长(C)
A.甲 B.乙 C.丙 D.丁
11.(2024·连云港学业考)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十八号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斑马鱼和金鱼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A)
A.消费者、生产者 B.生产者、消费者
C.分解者、消费者 D.分解者、生产者
12.北京冬奥会践行绿色奥运理念,实现了“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消耗之间达到平衡。下列做法能够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是(A)
A.植树造林 B.建筑材料回收利用
C.风能发电 D.倡导绿色出行方式
提升练
1.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但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对这两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前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后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D.两种现象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C)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消费者
C.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是生产者,分解者则可有可无
D.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C)
A.所有的动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B.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也是消费者
C.有毒物质可能会沿着食物链流动而不断积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
A.该食物网中共有四条食物链
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
C.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
5.(2024 绥化学业考)爱护生物,保护环境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草原生态系统组成中,草属于生产者。
(2)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草→鼠→狐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狐。
(3)以下食物链中书写正确的是A。
A.草→鼠→蛇→鹰
B.草←鼠←蛇←鹰
C.阳光→草→鼠→蛇
D.草→鼠→蛇→细菌
(4)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土壤岩石圈的表面及活动于三圈之中的生物。
(5)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说明生物能够不断适应(填“适应”或“影响”)环境。
6.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昔日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今日又重现在田埂之间。如图是某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水稻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水稻→昆虫→蜘蛛→鸟。
(3)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固定的太阳能。
(4)若该生态系统的青蛙被大量捕杀,会使昆虫的数量在短时期增多。当人们意识到乱捕滥杀的危害后,停止了对青蛙的捕杀。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5)使用杀虫药物后,鸟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这种现象称为有毒物质的富集。
7.(2024·南充学业考)某学校规划了生物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经讨论认为南充是“中国绸都”,可以在基地进行“栽桑养蚕”实践。由于同学们没有种植和养殖经验,于是老师带领大家来到南充某桑蚕种养科研所研学。科研所的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所内采用的“桑基鱼塘”生态循环模式,如图所示,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
(1)请将食物链补充完整:桑树→家蚕。
(2)该生态系统中,家蚕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3)塘泥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真菌(或分解者),能够将鱼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 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被桑树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你认为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填“强”或“弱”),理由是 生物种类较少。
8.(2024·滨州学业考)为确定某湖泊中几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研究者分析了动物消化道内的食物成分,结果如表所示;如图是整个湖泊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生理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字母):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成分
水蚤 小球藻、硅藻
脊尾白虾 水蚤
鳙鱼 水蚤、脊尾白虾
 
(1)表中5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中,鳙鱼和脊尾白虾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除含有表中列出的部分外,还包括图中的[D]分解者。图中的成分A包含表中的小球藻、硅藻。
(2)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②③④⑤(填序号)。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若此湖泊受到废旧电池污染;则5种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鳙鱼;如果污染严重,会造成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所以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二十二 生物与环境
基础练
1.(2024·乐山学业考)如图是一种枯叶蝶,其形态、颜色都与周围落叶基本一致,使它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了生存机会。下列体现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句子中,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A.柳杉吸收有毒气体
B.森林提高空气湿度
C.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D.蚯蚓活动疏松土壤
2.《礼记·月令》:“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描写的是立夏节气。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空气 D.土壤
3.(2024·新疆学业考)那拉提草原上与羊为竞争关系的是( )
A.草 B.兔 C.狐 D.鹰
4.(2024 湖南学业考)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以下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是( )
A.生物圈 B.湘江 C.洞庭湖 D.衡山
5.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怀化“绿色之肺”的是( )
A.商业步行街 B.山背梯田 C.水库 D.森林公园
6.以下谚语所蕴含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鹬→人         
B.草尽兔狐愁:草→兔→狐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螳螂→黄雀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植物←虾←小鱼←大鱼
7.(2023·苏州学业考)《说苑·正谏》中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在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是( )
A.树 B.蝉 C.螳螂 D.黄雀
8.某国将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在“藻类植物→草食鱼→肉食鱼→鲨鱼”的食物链中,体内放射性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藻类植物 B.草食鱼 C.肉食鱼 D.鲨鱼
9.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保护大熊猫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移入动物园饲养
C.建立大熊猫的精子库 D.赠送给各个国家饲养
10.为探究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大小、健康状况相近的小鱼分别置于四个生态缸中,处理条件如图所示,其中哪个生态缸中小鱼存活时间最长( )
A.甲 B.乙 C.丙 D.丁
11.(2024·连云港学业考)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十八号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斑马鱼和金鱼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 )
A.消费者、生产者 B.生产者、消费者
C.分解者、消费者 D.分解者、生产者
12.北京冬奥会践行绿色奥运理念,实现了“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消耗之间达到平衡。下列做法能够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是( )
A.植树造林 B.建筑材料回收利用
C.风能发电 D.倡导绿色出行方式
提升练
1.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但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对这两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后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D.两种现象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消费者
C.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是生产者,分解者则可有可无
D.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动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B.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也是消费者
C.有毒物质可能会沿着食物链流动而不断积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四条食物链
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
C.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
5.(2024 绥化学业考)爱护生物,保护环境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草原生态系统组成中,草属于 者。
(2)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草→鼠→狐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 。
(3)以下食物链中书写正确的是 。
A.草→鼠→蛇→鹰
B.草←鼠←蛇←鹰
C.阳光→草→鼠→蛇
D.草→鼠→蛇→细菌
(4)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 圈、土壤岩石圈的表面及活动于三圈之中的生物。
(5)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说明生物能够不断 (填“适应”或“影响”)环境。
6.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昔日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今日又重现在田埂之间。如图是某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水稻扮演的角色是 。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3)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固定的 。
(4)若该生态系统的青蛙被大量捕杀,会使昆虫的数量在短时期 。当人们意识到乱捕滥杀的危害后,停止了对青蛙的捕杀。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5)使用杀虫药物后,鸟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这种现象称为 。
7.(2024·南充学业考)某学校规划了生物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经讨论认为南充是“中国绸都”,可以在基地进行“栽桑养蚕”实践。由于同学们没有种植和养殖经验,于是老师带领大家来到南充某桑蚕种养科研所研学。科研所的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所内采用的“桑基鱼塘”生态循环模式,如图所示,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
(1)请将食物链补充完整: →家蚕。
(2)该生态系统中,家蚕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 。
(3)塘泥中含有大量的 ,能够将鱼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 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被桑树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你认为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 (填“强”或“弱”),理由是 。
8.(2024·滨州学业考)为确定某湖泊中几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研究者分析了动物消化道内的食物成分,结果如表所示;如图是整个湖泊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生理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字母):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成分
水蚤 小球藻、硅藻
脊尾白虾 水蚤
鳙鱼 水蚤、脊尾白虾
 
(1)表中5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中, 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除含有表中列出的部分外,还包括图中的[ ] 。图中的成分A包含表中的 。
(2)碳以 的形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填序号)。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3)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若此湖泊受到废旧电池污染;则5种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 ;如果污染严重,会造成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这说明 ,所以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