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十八 微生物的生活
基础练
1.(2024 河南学业考)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下列单细胞生物中,无成形细胞核的是(A)
2.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在适宜的环境下,分裂一次只需20~30分钟,下列哪项条件适于细菌的生长繁殖(D)
A.适宜的温度 B.适量的水分 C.充足的营养 D.以上三项都是
3.提到细菌,你会想到芽孢。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错误的是(B)
A.一个芽孢可以萌发成一个细菌 B.芽孢是细菌用来生殖的结构
C.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D.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4.国外发现猴痘病例,该传染病是由一种人畜共患的猴痘病毒引起的。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与猴痘病毒分类不一样的是(D)
A.天花病毒 B.狂犬病毒 C.禽流感病毒 D.烟草花叶病毒
5.(2024 湖南学业考)在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下列有关病毒的正确叙述是(A)
A.没有细胞结构 B.能分裂生殖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D.能独立生活
6.香菇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用真菌。下列描述不符合其特征的是(A)
A.无成形的细胞核 B.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
C.可利用孢子繁殖 D.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7.(2024 河北学业考)馒头是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制作馒头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C)
A.青霉 B.噬菌体 C.酵母菌 D.醋酸杆菌
8.大豆植物的根部生有许多根瘤,根瘤中有根瘤菌,这一实例主要说明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C)
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能引起植物疾病
C.与植物共生 D.与植物竞争
9.(2023·株洲学业考)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D)
A.都为单细胞个体 B.都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
C.都靠孢子繁殖 D.制泡菜要用乳酸菌,做馒头要用酵母菌
10.(2024 福建学业考)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噬菌体是细菌病毒,有细胞结构 B.酵母菌有液泡,是植物细胞
C.细菌都有叶绿体,能合成有机物 D.曲霉是真菌,利用孢子繁殖
11.保鲜膜的作用是(A)
A.隔绝空气,避免空气中的细菌进入食物 B.释放出化学物质杀死细菌
C.隔绝空气,把食品中的细菌闷死 D.挡住灰尘
12.(2024 湖北学业考)下列属于大肠杆菌细胞结构特点的是(D)
A.有成形细胞核,有叶绿体 B.无成形细胞核,有叶绿体
C.有成形细胞核,无叶绿体 D.无成形细胞核,无叶绿体
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事实可以说明微生物能(B)
A.参与蒸腾作用 B.促进物质循环 C.阻止能量流动 D.进行光合作用
提升练
1.在细菌和真菌培养过程中,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此过程相当于以下哪个步骤(D)
A.制作培养基 B.消毒 C.恒温培养 D.接种
2.制作酸奶的顺序是(A)
①密封瓶口 ②牛奶煮沸后冷却 ③放到30 ℃左右的地方发酵一段时间
④加入适量含乳酸菌的酸奶 ⑤将容器清洗干净并煮沸消毒
A.⑤②④①③ B.⑤④②①③ C.④②⑤①③ D.②④③⑤①
3.(2023·临沂学业考)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下列对应不匹配的是(D)
A.某些真菌——提取抗生素 B.根瘤菌——固氮
C.甲烷菌——生产沼气 D.酵母菌——制作酸奶
4.(2024·宜宾学业考)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致命的病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图中结构①是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
B.图中结构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糖类
C.按其寄生生物划分,该病毒属于噬菌体
D.该病毒为单细胞生物,通过分裂繁殖后代
5.(2024 湖南学业考)以下是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的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结构①与图丙中结构④(填序号)的功能类似。
(2)图乙所示为酵母菌,可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
(3)从结构上看,乙、丙细胞都有[③]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4)丙通过结构⑤(填序号)摄入小球藻。未被消化的小球藻仍能存活,其细胞内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丙提供营养。
6.(2024·桂林模拟)“使用公筷公勺”是饮食文化的热点话题之一,对于使用公筷是否能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专家们开展了实验探究。
步骤1:实验小组在餐馆点了4道菜。餐前对每道菜进行第一次无菌采样。
步骤2: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参与人员分别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交替吃两份菜,在每份菜约剩25克时再进行第二次无菌采样。
步骤3:采集的样本经过48小时的培养后统计用餐前后的菌落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用餐前后的菌落数统计表
菜 凉拌黄瓜 芹菜炒牛肉 炒青菜 啤酒鱼
餐前 14 000 1 100 30 60
餐后 使用公筷 16 000 4 600 30 100
不使用公筷 45 000 79 000 530 5 0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专家是基于什么问题进行这项研究的 使用公筷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2)实验中,将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这样操作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3)该实验的病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菜品。
(4)对比表中数据,每道菜中“使用公筷”组都比“不使用公筷”组得到的菌落数目要少(填“多”或“少”),证明使用公筷能(填“能”或“不能”)明显降低菜品中的病菌传播风险。据此,你对“使用公筷”的态度是倡议使用公筷。
(5)请根据上述你对“使用公筷”的态度,设计一句宣传语:使用公筷,健康你我。
7.利用水果和酵母菌可以制作果酒,在制作果酒过程中,酵母菌等微生物分解水果中的果胶时会产生甲醇,甲醇对人体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有毒害作用。为探究影响果酒中酒精和甲醇含量的因素,某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了实践活动。他们取新鲜黑珍珠葡萄和红富士苹果,用榨汁机分别榨成浆汁,放入发酵瓶后,加入干酵母和蔗糖,搅拌均匀,盖紧瓶盖,放在25~30 ℃的环境中发酵,实验分组如表。
组别 水果种类 水果质量/g 蔗糖/g 干酵母/g
1 葡萄 500 30 0.3
2 葡萄 500 90 0.3
3 苹果 500 30 0.3
4 苹果 500 90 0.3
每天16时分别取0.5 mL澄清的发酵液测定其酒精含量和甲醇含量,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
(1)发酵过程中,盖紧瓶盖的目的是为酵母菌发酵提供缺氧条件。经过一段时间,发酵瓶中会产生气泡,原因是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
(2)由图1可知,随着发酵的进行,各组发酵液中的酒精含量均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添加等量蔗糖的情况下,葡萄的发酵液中酒精含量更高。由图2可知,各组发酵液中的甲醇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比较两种水果的发酵液,苹果的发酵液中甲醇含量较高,推断其含有较多的果胶。
(3)实践结果说明,水果种类和糖量影响发酵过程中酒精和甲醇的生成,对果酒的品质、安全有显著的影响。这项实践活动为制作质量安全、品质良好的果酒提供了实践依据。十八 微生物的生活
基础练
1.(2024 河南学业考)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下列单细胞生物中,无成形细胞核的是( )
2.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在适宜的环境下,分裂一次只需20~30分钟,下列哪项条件适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
A.适宜的温度 B.适量的水分 C.充足的营养 D.以上三项都是
3.提到细菌,你会想到芽孢。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芽孢可以萌发成一个细菌 B.芽孢是细菌用来生殖的结构
C.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D.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4.国外发现猴痘病例,该传染病是由一种人畜共患的猴痘病毒引起的。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与猴痘病毒分类不一样的是( )
A.天花病毒 B.狂犬病毒 C.禽流感病毒 D.烟草花叶病毒
5.(2024 湖南学业考)在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下列有关病毒的正确叙述是( )
A.没有细胞结构 B.能分裂生殖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D.能独立生活
6.香菇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用真菌。下列描述不符合其特征的是( )
A.无成形的细胞核 B.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
C.可利用孢子繁殖 D.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7.(2024 河北学业考)馒头是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制作馒头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 )
A.青霉 B.噬菌体 C.酵母菌 D.醋酸杆菌
8.大豆植物的根部生有许多根瘤,根瘤中有根瘤菌,这一实例主要说明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能引起植物疾病
C.与植物共生 D.与植物竞争
9.(2023·株洲学业考)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为单细胞个体 B.都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
C.都靠孢子繁殖 D.制泡菜要用乳酸菌,做馒头要用酵母菌
10.(2024 福建学业考)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是细菌病毒,有细胞结构 B.酵母菌有液泡,是植物细胞
C.细菌都有叶绿体,能合成有机物 D.曲霉是真菌,利用孢子繁殖
11.保鲜膜的作用是( )
A.隔绝空气,避免空气中的细菌进入食物 B.释放出化学物质杀死细菌
C.隔绝空气,把食品中的细菌闷死 D.挡住灰尘
12.(2024 湖北学业考)下列属于大肠杆菌细胞结构特点的是( )
A.有成形细胞核,有叶绿体 B.无成形细胞核,有叶绿体
C.有成形细胞核,无叶绿体 D.无成形细胞核,无叶绿体
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事实可以说明微生物能( )
A.参与蒸腾作用 B.促进物质循环 C.阻止能量流动 D.进行光合作用
提升练
1.在细菌和真菌培养过程中,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此过程相当于以下哪个步骤( )
A.制作培养基 B.消毒 C.恒温培养 D.接种
2.制作酸奶的顺序是( )
①密封瓶口 ②牛奶煮沸后冷却 ③放到30 ℃左右的地方发酵一段时间
④加入适量含乳酸菌的酸奶 ⑤将容器清洗干净并煮沸消毒
A.⑤②④①③ B.⑤④②①③ C.④②⑤①③ D.②④③⑤①
3.(2023·临沂学业考)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下列对应不匹配的是( )
A.某些真菌——提取抗生素 B.根瘤菌——固氮
C.甲烷菌——生产沼气 D.酵母菌——制作酸奶
4.(2024·宜宾学业考)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致命的病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结构①是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
B.图中结构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糖类
C.按其寄生生物划分,该病毒属于噬菌体
D.该病毒为单细胞生物,通过分裂繁殖后代
5.(2024 湖南学业考)以下是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的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结构①与图丙中结构 (填序号)的功能类似。
(2)图 所示为酵母菌,可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
(3)从结构上看,乙、丙细胞都有[③] ,属于真核生物。
(4)丙通过结构 (填序号)摄入小球藻。未被消化的小球藻仍能存活,其细胞内有 ,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丙提供营养。
6.(2024·桂林模拟)“使用公筷公勺”是饮食文化的热点话题之一,对于使用公筷是否能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专家们开展了实验探究。
步骤1:实验小组在餐馆点了4道菜。餐前对每道菜进行第一次无菌采样。
步骤2: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参与人员分别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交替吃两份菜,在每份菜约剩25克时再进行第二次无菌采样。
步骤3:采集的样本经过48小时的培养后统计用餐前后的菌落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用餐前后的菌落数统计表
菜 凉拌黄瓜 芹菜炒牛肉 炒青菜 啤酒鱼
餐前 14 000 1 100 30 60
餐后 使用公筷 16 000 4 600 30 100
不使用公筷 45 000 79 000 530 5 0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专家是基于什么问题进行这项研究的 。
(2)实验中,将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这样操作的目的是设置 实验。
(3)该实验的病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 。
(4)对比表中数据,每道菜中“使用公筷”组都比“不使用公筷”组得到的菌落数目要 (填“多”或“少”),证明使用公筷 (填“能”或“不能”)明显降低菜品中的病菌传播风险。据此,你对“使用公筷”的态度是 。
(5)请根据上述你对“使用公筷”的态度,设计一句宣传语: 。
7.利用水果和酵母菌可以制作果酒,在制作果酒过程中,酵母菌等微生物分解水果中的果胶时会产生甲醇,甲醇对人体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有毒害作用。为探究影响果酒中酒精和甲醇含量的因素,某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了实践活动。他们取新鲜黑珍珠葡萄和红富士苹果,用榨汁机分别榨成浆汁,放入发酵瓶后,加入干酵母和蔗糖,搅拌均匀,盖紧瓶盖,放在25~30 ℃的环境中发酵,实验分组如表。
组别 水果种类 水果质量/g 蔗糖/g 干酵母/g
1 葡萄 500 30 0.3
2 葡萄 500 90 0.3
3 苹果 500 30 0.3
4 苹果 500 90 0.3
每天16时分别取0.5 mL澄清的发酵液测定其酒精含量和甲醇含量,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
(1)发酵过程中,盖紧瓶盖的目的是 。经过一段时间,发酵瓶中会产生气泡,原因是 。
(2)由图1可知,随着发酵的进行,各组发酵液中的酒精含量均呈 的趋势。添加等量蔗糖的情况下, 的发酵液中酒精含量更高。由图2可知,各组发酵液中的甲醇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 。比较两种水果的发酵液, 的发酵液中甲醇含量较高,推断其含有较多的果胶。
(3)实践结果说明, 影响发酵过程中酒精和甲醇的生成,对果酒的品质、安全有显著的影响。这项实践活动为制作质量安全、品质良好的果酒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