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热考题型四 综合应用类常考图示 ①人体代谢与调节; ②植物生长及生理功能; ③生物的生殖、遗传和变异; ④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命题角度 侧重于重要概念间的联系解答关键 属于分析、应用层次,题目大多中等难度,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和迁移知识【示范题1】(人体代谢与调节)(2023·江西学业考)如图为某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营养的一天从早餐开始,图中营养更合理的是食谱 (填“1”或“2”)。 (2)上课时,该同学聚精会神地听课,积极举手发言,当伸肘举手时,图中a处于 状态。 (3)活力大课间后,该同学心跳加快,膈顶部由d到c表示的 过程也会加快。 (4)午餐后,血液流经小肠血管e、f,图中血糖含量更高的是血管 。此时他体内 (填激素名称)分泌量会增加,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5)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有利于保护视力。若长期用眼不当,物体在眼球中成像位置如图所示,可通过配戴 透镜加以矫正。 思维导引 本题考查了人体代谢与调节相关知识。(1)食谱2中所含的营养物质种类齐全,如含有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分、糖类,食谱2营养更合理。(2)积极举手发言,当伸肘举手时,图中a肱二头舒张,b肱三头肌收缩。(3)活力大课间后,该同学心跳加快,由d到c膈的顶部上升,胸廓缩小,表示的是呼气过程。(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午餐后,血液流经小肠,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管,图中f肠静脉中血糖含量更高。胰岛素能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因此,此时他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5)图中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事物,这样的眼称为近视眼,近视眼可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示范题2】 (植物生长及生理功能)小薇热爱生物学,她栽培了菠菜和大蒜,并进行了相关实验。下面是她的探究过程。(1)小薇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绘制了菠菜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一)和下表皮结构示意图(图二)。①小薇看到图一所示的物像后,转动 换上高倍物镜进一步观察,在看到清晰的物像后,她发现图一中2所示细胞中的叶绿体呈顺时针流动,这是因为叶肉细胞中的 是顺时针方向流动的。 ②图一中的2所示细胞与图二中的6所示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图一中的5对应图二中的 (填数字)。 (2)小薇培育了蒜黄(叶片中不含叶绿素)和蒜苗,用矿泉水瓶制作了如图三所示的实验装置。她要证明植物在光下也进行呼吸作用,就选用了甲装置放在光下。1小时后将甲装置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 ,实验成功。她不用乙装置的原因是 。 (3)小薇整理笔记,绘制了24小时植物叶肉细胞释放和吸收二氧化碳情况的曲线图(图四)和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示意图(图五)。Ⅰ.图四中植物叶片有机物积累最快和有机物积累最少的点分别是曲线上的 ;在g点时图五中箭头 (填数字)表示的过程不出现;当图五只有过程③和④时,对应图四中的时间段是 (填数字)。 Ⅱ.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图四中的a点会向 移动。 思维导引 本题综合考查绿色植物的生理过程及显微镜的使用。(1)①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叶绿体是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显微镜下成倒像,所以,叶绿体呈顺时针流动,其实是细胞质顺时针流动;②2是叶肉细胞,6是表皮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为线粒体。5是气孔,对应图二中的8。(2)蒜黄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蒜苗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影响实验效果。(3)①分析图四可知:ac、gi时间段(不包括c点和g点)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cg时间段(不包括c点和g点)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c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开始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点是有机物开始积累的时候,d点是光合作用强度最大的时候,也是有机物积累最快的时候,c、g点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所以,图五中的过程①②③④不存在;若只存在过程③④,说明只进行呼吸作用,即时间段0~6、18~24。②温度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示范题3】 (生物生殖、遗传和变异)遗传学家捕捉到一只罕见的白毛雄性猕猴,让它与多只棕毛雌性猕猴交配产下多只子代,子代都为棕毛。请回答下列问题:(1)猕猴的后代仍是猕猴,这在遗传学中称为 ,后代中既有棕毛又有白毛,这在遗传学中称为 。 (2)猕猴毛色性状是由 控制的。分析可推断猕猴毛色白毛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其基因型是 (显性基因用T表示,隐性基因用t表示)。 (3)已知猕猴体细胞中含有42条染色体,猕猴性别决定的方式与人类相同。则雄性猕猴产生的精子中的染色体有 条。一只子代雄性猕猴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是 ,其中来自亲代白毛雄猕猴的性染色体是 。 (4)遗传学家取白毛猕猴一体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体外培养至胚胎,再将胚胎植入棕毛代孕母猴子宫中,得到克隆猴A,那么这只克隆猴的毛色是 ,克隆猴的产生方式属于 生殖。 思维导引本题考查动物的生殖、遗传和变异。(1)遗传变异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猕猴的后代仍是猕猴是生物的遗传现象,后代中既有棕毛又有白毛属于遗传学中的生物变异。(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从题目中可知罕见的白毛雄性猕猴,与多只棕毛雌性猕猴交配产下多只子代,子代都为棕毛,可知白毛为隐性性状,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t表示,其基因组成即tt。(3)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猕猴体细胞中含有42条染色体,其精子中的染色体为21条。猕猴性别决定的方式和人类相同,所以雌性猕猴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性猕猴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是XY;体细胞中成对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只有雄性个体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所以雄性个体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4)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克隆属于无性繁殖,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性状一致,所以克隆猴A是白毛。【示范题4】(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野生稻远缘杂交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成功培育出优质超大、超高水稻新品种——“巨型稻”(如图)。为破解水稻增产不增收的难题,该所在“长沙站”建设了30亩“巨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与示范区,试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相比,该模式下稻谷产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鳅、龙虾、稻花鱼等养殖动物的产量提高1.5倍以上,而且向实现化肥、农药、抗生素“零使用”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请回答下列问题:(1)“巨型稻”的产生,充分体现了尚未利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 的使用价值。 (2)“巨型稻”株形高大、生长期长、耐水淹,可为青蛙、泥鳅、龙虾和稻花鱼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还为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 。 (3)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 ,增加了稻田的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青蛙与农业害虫之间存在 关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4)水稻生长的灌浆期和成熟期,需要吸收大量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水稻的 。 (5)该综合种养试验区是一个生物资源丰富的生态系统,如图是其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①此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生物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共有 组。 ②此食物网中脊椎动物所属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序是 。 (6)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如图中[A]和[B]是叶肉细胞中的两个细胞结构,箭头代表生理活动。读图回答:①结构[B]的名称是 。 ②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 思维导引 (1)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三类: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指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间接使用价值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2)“巨型稻”等植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动物提供食物等。(3)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青蛙与农业害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可以消灭农业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4)植物吸收的大量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只有一小部分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等。(5)①食物链从生产者(草)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鹰)结束,共包括5条,分别为:草→喜鹊→鹰;草→鼠→蛇→鹰;草→鼠→鹰;草→蟋蟀→喜鹊→鹰;草→蟋蟀→蛙→蛇→鹰。其中,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有蛇和鹰、喜鹊和蟋蟀。②图中脊椎动物有鼠、蛇、鹰、蛙、喜鹊,所属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序是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6)①从图中气体的进出路径可以判断结构A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进行的是光合作用,所以结构A为叶绿体;结构B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进行呼吸作用,在叶肉细胞中呼吸作用的场所是在线粒体,所以结构B为线粒体。②在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个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1.(2024·烟台学业考)每年的9月1日是我国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1)禁止吸烟和酗酒。吸烟有害健康,实践活动小组制作了吸烟装置(如图1)并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用洗耳球抽取排水管中的空气,使烟雾持续进入草履虫培养液。香烟燃尽后,用显微镜观察收集器底部培养液中的草履虫,发现其纤毛被烟雾中的焦油粘连,运动速度变慢。该实验中,烟雾进入烟雾收集器模拟的是呼吸运动中的 (填“吸气”或“呼气”)过程;用草履虫纤毛的摆动模拟人气管纤毛的摆动,你的推测是 。(2)拒绝迷恋网络、通宵上网。长时间用眼会使图2中眼球的[ ] 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造成近视。研究发现夜间过多使用电子产品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当光刺激眼球后,[ ] 上的感光细胞兴奋,通过神经调节最终使棕色脂肪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量下降,导致血糖含量 。2.(2023·福建学业考)跳绳是中学生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可锻炼肌肉和提高心、肺功能。据图回答。(1)摇绳时,骨骼肌牵动 绕关节活动。肘关节能灵活转动,与[ ]中滑液有关。(2)跳绳时,吸入的氧气经呼吸道进入支气管末端形成的 ,通过气体交换进入血液,经 (填血管名称)进入⑥,再由⑦ 泵出并输送到全身各处细胞。(3)跳绳后大汗淋漓,人体通过分泌激素促进⑧对水的 ,导致尿量减少。(4)跳绳需要手脚协调,该过程主要依靠 系统的调节。3.(2024·凉山州学业考)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城市进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垃圾桶上有如图所示的垃圾分类标志,垃圾分类已深入人心,并在全社会践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在研学旅行途中喝完的易拉罐金属瓶应该丢进 (填数字)垃圾桶中。(2)其他垃圾一般都采取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其中焚烧法是将垃圾高温焚烧,使其变为渣滓和灰烬,释放的热能可转换为电能加以利用,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会导致 增强。(3)为了探究细菌对厨余垃圾的分解作用,实验小组的同学们选取混合均匀的相同厨余垃圾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其中A、B、C、D四组垃圾量相同,实验中所接种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相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只有A组的垃圾腐烂了。实验 步骤 A组 B组 C组 D组一 将四组垃圾进行灭菌处理二 分别滴加 的蒸馏水,使垃圾保持湿润 将垃圾烘干三 接种细菌后放在温暖的无菌条件下 不接种细菌并放在温暖的无菌条件下 接种细菌后放在-10 ℃的无菌条件下 接种细菌后放在温暖的无菌条件下四 每日观察垃圾被分解的情况①细菌是 (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实验中“接种”是将少量细菌转移到 上的过程。②本实验共可以形成 组对照实验,则表中“ ”处应填入 。③以“有无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是 。④A组与C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论是 。4.(2024·福建学业考)我国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朵朵参加“美丽中国蚕”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并交流了活动成果。(1)孵化蚕卵(图1)探究环境因素对蚕卵孵化的影响,可选择的实验变量是 。(2)选取多种植物的叶作为食物进行家蚕食性的研究,发现家蚕喜食桑叶,这种习性是长期 的结果。(图2)(3)幼虫生长测量幼虫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体长,根据测量结果绘制体长变化曲线。(图3)(4)吐丝结茧(图4)吐丝时家蚕处于发育过程的 阶段,延长这一阶段,可以提高蚕丝产量。(5)羽化成蛾(图4)蚕蛾身体分节,有1对触角、2对翅和3对足,触角和足分节,具有 动物的特征。家蚕的发育方式为 。(6)知识链接①西南大学蚕学院科研团队成功研发蚕饲料,攻克全天候养殖瓶颈;(图5)②技术工匠们研制的自动给桑养蚕机,降低人力成本;③我国蚕学家利用 技术将某基因导入蚕卵,得到的蚕茧更大,实现提质增量。热考题型四 综合应用类常考图示 ①人体代谢与调节; ②植物生长及生理功能; ③生物的生殖、遗传和变异; ④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命题角度 侧重于重要概念间的联系解答关键 属于分析、应用层次,题目大多中等难度,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和迁移知识【示范题1】(人体代谢与调节)(2023·江西学业考)如图为某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营养的一天从早餐开始,图中营养更合理的是食谱 (填“1”或“2”)。 (2)上课时,该同学聚精会神地听课,积极举手发言,当伸肘举手时,图中a处于 状态。 (3)活力大课间后,该同学心跳加快,膈顶部由d到c表示的 过程也会加快。 (4)午餐后,血液流经小肠血管e、f,图中血糖含量更高的是血管 。此时他体内 (填激素名称)分泌量会增加,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5)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有利于保护视力。若长期用眼不当,物体在眼球中成像位置如图所示,可通过配戴 透镜加以矫正。 思维导引 本题考查了人体代谢与调节相关知识。(1)食谱2中所含的营养物质种类齐全,如含有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分、糖类,食谱2营养更合理。(2)积极举手发言,当伸肘举手时,图中a肱二头舒张,b肱三头肌收缩。(3)活力大课间后,该同学心跳加快,由d到c膈的顶部上升,胸廓缩小,表示的是呼气过程。(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午餐后,血液流经小肠,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管,图中f肠静脉中血糖含量更高。胰岛素能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因此,此时他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5)图中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事物,这样的眼称为近视眼,近视眼可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答案:(1)2 (2)舒张 (3)呼气 (4)f 胰岛素 (5)凹【示范题2】 (植物生长及生理功能)小薇热爱生物学,她栽培了菠菜和大蒜,并进行了相关实验。下面是她的探究过程。(1)小薇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绘制了菠菜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一)和下表皮结构示意图(图二)。①小薇看到图一所示的物像后,转动 换上高倍物镜进一步观察,在看到清晰的物像后,她发现图一中2所示细胞中的叶绿体呈顺时针流动,这是因为叶肉细胞中的 是顺时针方向流动的。 ②图一中的2所示细胞与图二中的6所示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图一中的5对应图二中的 (填数字)。 (2)小薇培育了蒜黄(叶片中不含叶绿素)和蒜苗,用矿泉水瓶制作了如图三所示的实验装置。她要证明植物在光下也进行呼吸作用,就选用了甲装置放在光下。1小时后将甲装置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 ,实验成功。她不用乙装置的原因是 。 (3)小薇整理笔记,绘制了24小时植物叶肉细胞释放和吸收二氧化碳情况的曲线图(图四)和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示意图(图五)。Ⅰ.图四中植物叶片有机物积累最快和有机物积累最少的点分别是曲线上的 ;在g点时图五中箭头 (填数字)表示的过程不出现;当图五只有过程③和④时,对应图四中的时间段是 (填数字)。 Ⅱ.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图四中的a点会向 移动。 思维导引 本题综合考查绿色植物的生理过程及显微镜的使用。(1)①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叶绿体是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显微镜下成倒像,所以,叶绿体呈顺时针流动,其实是细胞质顺时针流动;②2是叶肉细胞,6是表皮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为线粒体。5是气孔,对应图二中的8。(2)蒜黄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蒜苗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影响实验效果。(3)①分析图四可知:ac、gi时间段(不包括c点和g点)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cg时间段(不包括c点和g点)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c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开始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点是有机物开始积累的时候,d点是光合作用强度最大的时候,也是有机物积累最快的时候,c、g点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所以,图五中的过程①②③④不存在;若只存在过程③④,说明只进行呼吸作用,即时间段0~6、18~24。②温度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答案:(1)①转换器 细胞质 ②线粒体 8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蒜苗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3)Ⅰ.d、c ①②③④ 0~6,18~24 Ⅱ.下【示范题3】 (生物生殖、遗传和变异)遗传学家捕捉到一只罕见的白毛雄性猕猴,让它与多只棕毛雌性猕猴交配产下多只子代,子代都为棕毛。请回答下列问题:(1)猕猴的后代仍是猕猴,这在遗传学中称为 ,后代中既有棕毛又有白毛,这在遗传学中称为 。 (2)猕猴毛色性状是由 控制的。分析可推断猕猴毛色白毛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其基因型是 (显性基因用T表示,隐性基因用t表示)。 (3)已知猕猴体细胞中含有42条染色体,猕猴性别决定的方式与人类相同。则雄性猕猴产生的精子中的染色体有 条。一只子代雄性猕猴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是 ,其中来自亲代白毛雄猕猴的性染色体是 。 (4)遗传学家取白毛猕猴一体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体外培养至胚胎,再将胚胎植入棕毛代孕母猴子宫中,得到克隆猴A,那么这只克隆猴的毛色是 ,克隆猴的产生方式属于 生殖。 思维导引本题考查动物的生殖、遗传和变异。(1)遗传变异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猕猴的后代仍是猕猴是生物的遗传现象,后代中既有棕毛又有白毛属于遗传学中的生物变异。(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从题目中可知罕见的白毛雄性猕猴,与多只棕毛雌性猕猴交配产下多只子代,子代都为棕毛,可知白毛为隐性性状,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t表示,其基因组成即tt。(3)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猕猴体细胞中含有42条染色体,其精子中的染色体为21条。猕猴性别决定的方式和人类相同,所以雌性猕猴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性猕猴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是XY;体细胞中成对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只有雄性个体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所以雄性个体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4)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克隆属于无性繁殖,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性状一致,所以克隆猴A是白毛。答案:(1)遗传 变异 (2)基因 隐性 tt(3)21 XY Y (4)白色 无性【示范题4】(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野生稻远缘杂交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成功培育出优质超大、超高水稻新品种——“巨型稻”(如图)。为破解水稻增产不增收的难题,该所在“长沙站”建设了30亩“巨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与示范区,试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相比,该模式下稻谷产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鳅、龙虾、稻花鱼等养殖动物的产量提高1.5倍以上,而且向实现化肥、农药、抗生素“零使用”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请回答下列问题:(1)“巨型稻”的产生,充分体现了尚未利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 的使用价值。 (2)“巨型稻”株形高大、生长期长、耐水淹,可为青蛙、泥鳅、龙虾和稻花鱼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还为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 。 (3)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 ,增加了稻田的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青蛙与农业害虫之间存在 关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4)水稻生长的灌浆期和成熟期,需要吸收大量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水稻的 。 (5)该综合种养试验区是一个生物资源丰富的生态系统,如图是其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①此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生物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共有 组。 ②此食物网中脊椎动物所属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序是 。 (6)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如图中[A]和[B]是叶肉细胞中的两个细胞结构,箭头代表生理活动。读图回答:①结构[B]的名称是 。 ②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 思维导引 (1)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三类: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指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间接使用价值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2)“巨型稻”等植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动物提供食物等。(3)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青蛙与农业害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可以消灭农业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4)植物吸收的大量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只有一小部分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等。(5)①食物链从生产者(草)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鹰)结束,共包括5条,分别为:草→喜鹊→鹰;草→鼠→蛇→鹰;草→鼠→鹰;草→蟋蟀→喜鹊→鹰;草→蟋蟀→蛙→蛇→鹰。其中,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有蛇和鹰、喜鹊和蟋蟀。②图中脊椎动物有鼠、蛇、鹰、蛙、喜鹊,所属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序是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6)①从图中气体的进出路径可以判断结构A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进行的是光合作用,所以结构A为叶绿体;结构B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进行呼吸作用,在叶肉细胞中呼吸作用的场所是在线粒体,所以结构B为线粒体。②在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个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答案:(1)潜在 (2)食物(3)无机盐 捕食 (4)蒸腾作用(5)①5 2 ②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 (6)线粒体 光能转化成化学能1.(2024·烟台学业考)每年的9月1日是我国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1)禁止吸烟和酗酒。吸烟有害健康,实践活动小组制作了吸烟装置(如图1)并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用洗耳球抽取排水管中的空气,使烟雾持续进入草履虫培养液。香烟燃尽后,用显微镜观察收集器底部培养液中的草履虫,发现其纤毛被烟雾中的焦油粘连,运动速度变慢。该实验中,烟雾进入烟雾收集器模拟的是呼吸运动中的吸气(填“吸气”或“呼气”)过程;用草履虫纤毛的摆动模拟人气管纤毛的摆动,你的推测是香烟烟雾对气管有危害(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2)拒绝迷恋网络、通宵上网。长时间用眼会使图2中眼球的[2]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造成近视。研究发现夜间过多使用电子产品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当光刺激眼球后,[4]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兴奋,通过神经调节最终使棕色脂肪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量下降,导致血糖含量升高。2.(2023·福建学业考)跳绳是中学生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可锻炼肌肉和提高心、肺功能。据图回答。(1)摇绳时,骨骼肌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肘关节能灵活转动,与[②]中滑液有关。(2)跳绳时,吸入的氧气经呼吸道进入支气管末端形成的肺泡,通过气体交换进入血液,经肺静脉(填血管名称)进入⑥,再由⑦左心室泵出并输送到全身各处细胞。(3)跳绳后大汗淋漓,人体通过分泌激素促进⑧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4)跳绳需要手脚协调,该过程主要依靠神经系统的调节。3.(2024·凉山州学业考)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城市进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垃圾桶上有如图所示的垃圾分类标志,垃圾分类已深入人心,并在全社会践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在研学旅行途中喝完的易拉罐金属瓶应该丢进④(填数字)垃圾桶中。(2)其他垃圾一般都采取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其中焚烧法是将垃圾高温焚烧,使其变为渣滓和灰烬,释放的热能可转换为电能加以利用,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3)为了探究细菌对厨余垃圾的分解作用,实验小组的同学们选取混合均匀的相同厨余垃圾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其中A、B、C、D四组垃圾量相同,实验中所接种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相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只有A组的垃圾腐烂了。实验 步骤 A组 B组 C组 D组一 将四组垃圾进行灭菌处理二 分别滴加 的蒸馏水,使垃圾保持湿润 将垃圾烘干三 接种细菌后放在温暖的无菌条件下 不接种细菌并放在温暖的无菌条件下 接种细菌后放在-10 ℃的无菌条件下 接种细菌后放在温暖的无菌条件下四 每日观察垃圾被分解的情况①细菌是原核(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实验中“接种”是将少量细菌转移到厨余垃圾上的过程。②本实验共可以形成3组对照实验,则表中“ ”处应填入等量。③以“有无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是A组和B组。④A组与C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论是温度会影响细菌的生长。4.(2024·福建学业考)我国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朵朵参加“美丽中国蚕”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并交流了活动成果。(1)孵化蚕卵(图1)探究环境因素对蚕卵孵化的影响,可选择的实验变量是温度(或湿度、或光照)。(2)选取多种植物的叶作为食物进行家蚕食性的研究,发现家蚕喜食桑叶,这种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图2)(3)幼虫生长测量幼虫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体长,根据测量结果绘制体长变化曲线。(图3)(4)吐丝结茧(图4)吐丝时家蚕处于发育过程的幼虫阶段,延长这一阶段,可以提高蚕丝产量。(5)羽化成蛾(图4)蚕蛾身体分节,有1对触角、2对翅和3对足,触角和足分节,具有节肢动物的特征。家蚕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6)知识链接①西南大学蚕学院科研团队成功研发蚕饲料,攻克全天候养殖瓶颈;(图5)②技术工匠们研制的自动给桑养蚕机,降低人力成本;③我国蚕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某基因导入蚕卵,得到的蚕茧更大,实现提质增量。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热考题型四 综合应用类 - 学生版.docx 热考题型四 综合应用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