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初,张咏①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③不足尔。”及准出陕④,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⑤。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张咏劝学》【注】①张咏:宋朝名臣。②准:寇准,宋朝宰相。③学术:学问。④出陕:出任陕州知州。⑤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1.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两处)咏适自成都罢还。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②但当涉猎( )③及准出陕( ) ④准莫谕其意(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4.有人认为【甲】文写“鲁肃过寻阳”的情节是赘笔,你赞成吗?请说说你的看法。5.两篇选文的主旨都是劝人学习,两文中劝说的方式有何不同?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注】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6.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3)暮归 (4)执策映长明灯读之8.翻译句子。(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丝毫不为所动,他在这种情况下仍旧继续发奋读书。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①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②。权闻之,益③以悲感。(选自《三国志·吴书》)[丙]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周瑜为居巢长④,将数百人故过侯⑤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国⑥米,各三千斛⑦,肃乃指一国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选自《三国志·吴书》)【注】①敕主者:吩咐管事的人。②约:节俭。③益:更加。④居巢长:即居巢县令。⑤候:问候。⑥困(qūn):圆形谷仓。⑦斛(hú):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及鲁肃过寻阳 及:(2)即更刮目相待 更:(3)遂相亲结 遂:11.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B.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C.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D.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权闻之,益以悲感。13.结合以上内容,概括吕蒙、鲁肃的形象。【甲】《木兰诗》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 (2)见往事耳 见:(3)及鲁肃过寻阳 及: (4)肃遂拜蒙母 遂:15.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6.下列对两个文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主要写了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荣归故里三件事,塑造了花木兰爱国爱家、不图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B.【乙】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甲】文中画波浪线句使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相互交错、补充。应该理解为,“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D.【乙】文中的主人公是孙权,不是吕蒙,重在写孙权“劝”的高超和“劝”的效果。17.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木兰形象。18.乙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选自《魏略·董遥传》,有删改)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但当涉猎( )(3)人有从学者( ) (4)苦渴无日(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或问‘三余’之意”中的“之”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B.因往晓之(《杞人忧天》)C.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2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22.【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师旷劝学晋平公①同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②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公曰:“善哉!”【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是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脱B.即更刮目相待 更:另外,再C.恐已暮矣 暮:傍晚D.壮而好学 好:喜欢2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安能辨我是雄雌B.但当涉猎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C.蒙乃始就学 壮而好学D.孰若孤 孰与昧行乎2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2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孙权以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说服吕蒙。乙文师旷则用形象的比喻讲明老年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说服晋平公。B.甲文中君劝臣学习,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乙文中臣劝君学习,语言巧妙,论述有力。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语言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运用设问和对比,更有说服力。D.甲文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只要肯学,就会有收获;乙文启示大家年龄大不是学习的阻碍,坚持活到老,学到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①,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②。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③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注】①文不识:姓文名不识。②大学:大学问家。③倒屣:倒穿着鞋子。28.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①但当涉猎( ) ②即更刮目相待( )③而不求偿( ) ④遂去不返( )2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30.翻译下列句子。(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31.根据两文内容,简要说说你从匡衡和吕蒙身上学到了什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①,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②百家之说。嘉佑③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等。于是,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注释】①举茂才:指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②六经:指被儒家推崇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著作。③嘉佑:宋仁宗年号。3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3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旦辞爷娘去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C.蒙乃始就学 去后乃至 D.结友而别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4.下面加点字注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B.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因为C.士大夫争持其文 争:争着 D.父子名动京师 动:震动3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未足为我学也。(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6.读书给吕蒙和苏洵带来哪些变化,他们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选自《木兰诗》)【乙】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硅宣抚使马千乘①。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②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已,偕酉阳诸军直取桑木关,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③,瘐死④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有删改)【注释】①马千乘:字肖容,明朝将军,官至石硅宣抚使。②别:另外。③讼:诉讼,打官司。这里可理解为“诬告”。④瘐(yǔ)死:指犯人在狱中因受刑、饥寒或患病而死。37.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关山度若飞(越过) B.策勋十二转(记)C.而驭下严峻(统治) D.戎伍肃然(兵器)38.下列哪一句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 )例句: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D.图穷而匕首见。3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B.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C.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D.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4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41.请结合文本细节简要分析秦良玉和木兰两人在性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班级召开“英雄人物”主题故事分享会,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准备分享花木兰和关羽的故事。为了更好地讲述两位人物的故事,请你对下面的材料进行仔细研读,完成相应的任务。【甲】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节选自《木兰诗》)【乙】建安五年,曹公①东征,先主②奔袁绍。曹公擒羽③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注释】①曹公:即曹操。②先主:指刘备。③羽:关羽42.请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文中语句 方法指引 释义先主奔袁绍 语境推断法:结合下文“曹公擒羽以归”推测“奔”在这里的意思。 (1)及羽杀颜良 课内迁移法:“及”可迁移至《孙权劝学》中“及鲁肃过寻阳”。 (2)拜书告辞 查阅词典法:①古代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②拜谢,拜见。③拜服,使之拜服。④授予官职。⑤上,呈。 (3)左右欲追之 成语助记法:跃跃欲试、为所欲为 (4)43.下列对【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B.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C.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D.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4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2)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45.作为小组的中心发言人,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对木兰和关羽两人的人物品质进行简要分析并探究他们的共性特征。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选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肯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选自《北史·傅永传》)[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4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尔安敢轻吾射 安:(2)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3)康肃笑而遣之4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无他,但手熟尔。48.【甲】【乙】两个语段都围绕着技艺的培养展开,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分析其具体表现。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②矣。予爽然③,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注释】①小奚:小书童。②牡下:上锁。③爽然:开朗舒畅的样子。4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5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望城二里许: (2)徐行之:(3)予愠为戏: (4)公亦以此自矜5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52.从这两个故事中都可以读出弦外之音,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③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④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选自袁枚《子不语·卷十四》)【注释】①堵:墙。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③取势:摆好姿势。④纵:放开。5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释担而立 释:放下B.睨之久而不去 睨:瞪眼睛C.咳嗽不绝声 绝:断,停止D.傲之曰 傲:傲气,傲慢5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我酌油知之 以拳打砖墙B.以杓酌油沥之 老人鼓腹纵之C.而钱不湿 负蒜而归D.但微颔之 但见杨双膝跪地55.翻译下列句子。(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2)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56.乙文中的杨二相公与甲文中的陈尧咨有什么共同点?阅读《卖油翁》,完成小题。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5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善射 善:擅长B.睨之久而不去 去:距离C.但微颔之 颔:点头D.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58.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翻译: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B.尔安敢轻吾射!翻译:你居然敢轻视我射箭!C.以我酌油知之。翻译: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D.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翻译: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59.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句话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陈尧咨的出众才能和狂傲的个性。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两句责问显然与卖油翁的态度有关,是卖油翁的态度激怒了陈尧咨。C.本文详写陈尧咨射箭,然后由此引出射箭和酌油都是凭手熟而达到的高超技艺;详略得当,突出文章的重点。D.卖油翁不仅练就一手倒油的好功夫,还会讲道理,他用一个小绝活“酌油之技”作为例子,进行巧妙类比,让心高气傲的陈尧咨怒气顿消,心悦诚服。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项羽之死》项王①军壁②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③,项王则夜起,饮帐中。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械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此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节选)【注释】①项王:西楚霸王项羽。②壁:名词作动词,本指军垒,此处为设营驻守。③楚歌:名词作动词,唱起楚地的歌曲,可见楚人多已降汉。60.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我酌油知之 可以为师矣 B.何陋之有 康肃笑而遣之C.而钱不湿 博学而笃志 D.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61.翻译下列句子。(1)翁曰:“无他,但手熟尔。(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6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卖油翁》中陈尧咨射箭技艺“当世无双”,卖油翁看他射箭却是“睨之”“微颔之”,是因为卖油翁精通射箭。B.陈尧咨虽有傲慢无礼、骄矜自负的一面,但他高超的射箭技艺让卖油翁不禁为他喝彩。C.卖油翁展示倒油的绝活讽喻了自负的陈尧咨,陈尧咨“笑而遣之”掩饰了他的愤怒。D.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63.(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①陈康肃公善射 ②此天之亡我(2)陈尧咨后来在射术上勤加练习,在辽国使者来宋朝拜比试射箭之时,箭箭中心,请谈谈陈尧咨与项羽性格的不同点。阅读下面【甲】【乙】两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辽人常越境而汲①,灌亲中画界堠②遏其来辽人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③,敌惊以为神,逡巡④敛去。陪辽使射于玉津园,一发破的⑤,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尔。”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帝赐酒劳之。(选目《宋史·何湿传》,有删改)【注释】①汲:取水。②中画界堠(hòu):划定边界。③镞(zú):箭头。④逡巡:顷刻。⑤的:靶心。64.下列关于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担而立”中“释”指放下,与成语“如释重负”中的“释”,意义不同。B.“一发破的”中的“的”与成语“有的放矢”中的“的”,意义相同。C.“但手熟尔”中的“尔”与“以礼让客尔”中的“尔”,意义相同。D.“整弓复中之”中的“复”与“复投之”中的“复”,意义相同。6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射于家圃”中的“于”与“陪辽使射于玉津园”中的“于”,意义相同。B.“以我酌油知之”中的“以”与“敌惊以为神”中的“以”,意义相同。C.甲文作者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D.“陈康公善射”中“射”是“射箭”,与礼乐御书数称为“六艺”。66.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卖油翁认为陈尧咨“善射”的原因是“无他,但手熟尔”。B.甲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了卖油翁技术高超又气定神闲的人物形象。C.乙文中何灌在陪同辽使射箭时,注意把握分寸,礼让使节。D.乙文虽仅用正面描写表现何灌的射技高超,但人物形象生动、鲜明。67.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灌亲A中画界堠B遏其来C辽人D忿而E举兵F犯我6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②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69.陈尧咨和何灌都“善射”,请说说两人是如何对待自己“善射”本领的。70.课内外文言比较阅读。甲卖油翁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常羊学射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③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寸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选自《郁离子》)注: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旃(zhān)〕红色曲柄的旗。④〔必〕完全肯定。(1)下列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康肃忿然曰”的“忿然”意思是“气愤的样子”。B.乙文中“王引弓欲射”的“引”意思是“拉开”。C.甲文中“康肃笑而遣之”的“笑”意思是“嘲笑轻视”。D.甲文“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的“矢”和乙文“王注矢于弓”的“矢”意思均为“箭”。(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B.使虞人起禽而射之 释担而立C.尔安敢轻吾射 不知其所射D.臣之射也 以我酌油知之(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了对比手法,用陈康肃公的气定神闲对比卖油翁的骄傲自信。B.乙文楚王“不知其所射”的原因是三心二意,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C.甲文卖油翁是一位民间高手,他有一手绝活,还能从平凡生活中悟出道理。D.乙文主要采用人物对话的方式,语言精辟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给人深刻启示。(4)文中画横线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若欲闻A射道乎B楚王田C于云梦D使虞人起禽而E射之。(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自钱孔入,而钱不湿。②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6)甲、乙两文中都采用了借事说理的方法,但说理各有侧重,请谈谈甲、乙两文各阐明了怎样的道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节选自《卖油翁》)【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节选自《碎金鱼》)【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7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B.及守荆南回/及鲁肃过寻阳C.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 D.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7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汝 父 教 汝 以 忠 孝 辅 国 家 今 汝 不 务 行 仁 化 而 专 一 夫 之 伎 岂 汝 先 人 志 邪7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卖油翁“但微颔之”,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B.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所以陈尧咨的母亲“杖之”。C.陈尧咨擅长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看做神人,并称赞他为“小由基”。D.从这两篇文章看,陈尧咨这个人虽然射箭技艺纯熟,但是他傲慢无礼又贪图享乐。7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75.阅读两文,甲文中你从陈尧咨身上学到了什么道理?乙文对你的启示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1.咏/适自成都/罢还。 2. 推托 只,只是 等到 明白 3.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②张咏将要离开,寇准送他到郊外,问道:“您有什么要教导我的吗?” 4.不赞成。写鲁肃与吕蒙论议、结友的情节,侧面烘托出吕蒙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展。 5.《张咏劝学》中张咏是委婉地劝说寇准要加强学习,而《孙权劝学》中孙权是直截了当地劝说吕蒙要加强学习。6.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7.当权,事务,晚上(傍晚),拿着。 8.(1)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七八岁时,父亲让(命)他在(到)陇上放(牧)牛。 9.B10. 到了,等到 另外,再 就,于是 11.A 12.(1)长兄明白(这个)事理怎么这么晚呢!(2)孙权听到这些事,更加悲痛感动。 13.吕蒙:坦诚豪爽(读书勤奋),俭朴(一心为公)。鲁肃:乐交朋友(敬才爱才),仗义疏财(乐于助人)。14.(1)用 (2)了解 (3)等到 (4)于是 15.士分别三天,就要另外拭目相看,兄长明白这个道理怎么这么晚呢! 16.B 17.文章塑造了一位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热爱和平生活的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1)勤劳善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2)深明大义,既爱家也爱国: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3)坚毅勇敢: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淡泊名利(向往和平宁静的生活):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5)机智谨慎: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8.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启示(言之有理皆可):示例①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会使自己学有所获。②只要用心学习就会取得成就。19. 推脱 粗略地阅读 跟从,跟随 时间 20.D 21.(1)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2)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就会自然地显现出来。 22.从“蒙辞以军中多务”和“苦渴无日”中可以看出他们所遇见共同的困难是时间不足。孙权是通过以自身的实际经历来给吕蒙做榜样,鼓励他学习。董遇则是直接教导从学者们如何在生活中抽出时间来学习。23.C 24.D 25.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6.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7.C28. 只是 另外,再 报酬 离开 29.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0.(1)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阿蒙了!(2)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31.匡衡凿壁借光,佣作读书,让我们明白:只有勤奋好学,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让我们懂得: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32.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 33.B 34.B 35.①这些(学问)不足以(让我)学习(或:这些不值得我学习)②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6.读书给吕蒙和苏洵带来的变化:吕蒙通过读书增长了见识、才干,鲁肃与他结友;苏洵通过读书提高了知名度,两个儿子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读书学习能增长知识,提高才能;一个人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37.D 38.A 39.C 40.(1)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了很多战斗,许多人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2)秦良玉为人富有胆略和智谋,擅长骑马射箭,并且通晓诗文,风度沉静文雅。 41.相似之处:①英勇果敢,军事才能卓越;②淡泊名利,重义轻荣;③突破性别束缚,担当男性角色;④忠孝兼具,家国情怀深厚。42.(1)投奔(2) 到,等到(3)上,呈(4)想要 43.C 44.(1)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父亲去出征。(2)袁绍派遣大将颜良到白马攻打东郡太守刘延。 45.示例:两人都非常忠君。木兰替父从军,既是对父亲的孝敬,也是对国家的忠诚;关羽离开曹操,投奔旧主刘备,体现出它对主公的忠诚。46. 怎么 慢慢地 打发 47.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48.甲文卖油翁用勺子倒油,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可见技艺来自日常实践的积累;乙文傅永请洪仲为之写信,遭到拒绝后,发奋读书,终有才干,可见技艺的培养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学习。49.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 50. 表示约束,左右; 慢慢地 生气 自夸 51.(1)行至半路,小书僮摔一跤,捆书的绳子断了,书籍散乱一地,小书僮坐在地上哭了起来。(2)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52.乙文通过写作者不听渡者的劝告执意快走,想赶上南门开着的时候进城,结果却因为走得太急导致小童摔倒反而适得其反的事,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的道理;甲文通过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53.B 54.D 55.(1)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2)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他举起拳头用力击打老人的腹部。 56.共同点:都有超人的技艺;两人都恃技骄横,轻视别人;都能做到知错能改。57.B 58.B 59.C60.A 61.①卖油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②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您称王了。 62.D 63.(1)擅长 使……灭亡 (2)陈尧咨知错能改,项羽不知反省。64.A 65.B 66.D 67.BC 68.示例:①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②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69.示例:陈尧咨恃才傲物,自满之大,但终能认识到人外有人;何灌朴实谦逊,自信而不骄矜。70.(1)C(2)B(3)A(4)BD(5)①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②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6)甲文以卖油翁熟练的酌油技艺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还告诉我们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的道理。乙文说明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都做不成。71.A 72.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 73.C 74.(1)(老翁)见陈康肃(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2)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75.《卖油翁》一文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从陈尧咨的身上让我们明白了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碎金鱼》启示我们要把自己的长处当作我们工作学习中的一种资源优势,不应像陈尧咨那样进行炫耀宣扬,要学会谦逊的进行为人处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