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03玄武区七年级下册三月月考卷
七年级语文下册三月作业
(满分100分 时长110分钟)
一(23分)
1.根据提示,完成默写。(9分)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4)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___________________,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6)《木兰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木兰回乡在家梳妆打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木兰诗》中运用比喻,巧妙地解答了木兰女扮男装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令人回味无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月,学校开展“英雄·家国”的主题活动,你的同学小科邀请你参加。
【活动一:致敬精神灯塔】
2.小科邀你一起阅读图书馆展板上的语段一,完成题目。(4分)。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灿烂: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孙权劝学吕蒙,造就“非复吴下阿蒙”的美谈;鞠躬尽cuì( )的科学家邓稼先至死不懈,成就了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累累shuò( )果;充满爱国热情的革命家闻一多气冲斗牛地说和做,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些杰出人物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鼓舞我们坚持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给语段第一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鞠躬尽cuì( ) 至死不懈( ) shuò( )果 气冲斗牛( )
3.小科邀你继续阅读图书馆展板上的语段二,完成题目。(2分)
像吕蒙一样怀揣一颗好学上进的心,才能迎接人生的春天;像闻一多、邓稼先一样力挑重担、舍生忘死,方能争取来祖国和人民的春天;还有无数榜样们执着追求、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才有我们喜看春暖花开的今天。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如春天般温暖的力量去铸造,那么人间的春天将永远伴随我们左右。
在图书馆留言板上,小科想用一副对联来弘扬这些精神,请你帮他拟出下联。
上联:星光闪耀引方向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1)班响应学校活动号召,召开“精神灯塔”主题班会。
4.班会活动中,主持人打算利用词云图中的关键词,撰写一段颂扬人物精神的文辞,作为活动的串场词。他写好一句,请你从图中选两个词语(不能选“坚韧”),仿照示例续写句子,使之与前句构成排比。(2分)
英雄如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在风雨中展示坚韧的力量;
英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楷模,是历史的丰碑。
5.在主题班会的“故事分享”环节,有同学向我们讲述了“羊院长”的故事,内容如下: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名誉院长刘守仁,怀揣着“前往最艰苦之地,从事最艰难的工作”的志向,在新疆天山深处的紫泥泉种羊基地,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成功培育出羊毛细度、弯曲度、光泽均达到高级毛纺原料标准的羊种。1978年,刘守仁凭借其培育的细毛羊成为“全国科学大会奖”。这不仅结束了中国高档羊毛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也以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了关于轻与重、苦与乐、付出与回报、个人与国家之间选择的深刻课题。
老师补充到,“羊院长”之名已载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及“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榜。
(1)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一句话致敬“羊院长”,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4分)
【活动二:传承英雄风骨】
你和小科共同阅读班级黑板报上的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己无家。
【注】①王处士:名炜,是作者的好友。②顾炎武: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爱国学者。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③各一涯:天各一方,意为相隔很远。④离怀:因离别而思念的情怀。⑤阅:经历,这里指经历了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大变革时期。⑥鬓华:两鬓的头发花白。⑦逐客:流落在外,无家可归之人。
6.“九日”表明这首诗描绘的是______________(填写节日名称)的场景。(1分)
7.结合全诗思考,以下对作者“愁”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3分)
A.晚秋时节,满眼黄花,因萧瑟秋景而愁。
B.对旧朝不满,因迟迟不能大变革而愁。
C.因朋友远在天涯,只能借酒排遣而愁。
D.因自己漂泊在外,逐客无家而愁。
学校公众号拟设立“英雄风骨”专栏,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参与公众号的创编,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程本立,字原道,嘉兴崇德人。少读书,不务章句。闻金华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学①于白云许谦,乃往就学焉。
丁卯,从王朝京师。被累,谪云南长官司吏目。留家大梁,自以一仆之任。别时,洛阳七里桥命儿还大梁,是日风霾大作,晚色忽开,一诗自遗。时所部百夷煽诱为逆,本立单骑深入,为书开谕逆顺利害,由是诸夷感悦归顺,边事以息。
西南当王师初靖余孽尚骄时西平侯沐英使本守御,因自誓曰:“吾当以死救此一方。”遂不避艰险,山行野宿,自楚雄、姚安以逮②大理、鹤庆、丽江、水昌,咸赖其抚绥安辑。自是民得安业,军得着伍,本立之力也。
【注释】①考亭之学:指朱熹之学。②逮:至。
材料二: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任务一:阅文知人】
8.认真阅读文本内容,梳理程本立的人生轨迹。(4分)
时间 筛选文本信息 概括人物经历 我的学习批注
年轻时 闻金华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学于白云许谦,乃往就学焉。 远道求学 “就学”可理解为(1)_________________
丁卯年 被累,谪云南长官司吏目。 (2)_________________ “谪”字可联系“迁”,理解不难,耶!
云南任上 为书开谕逆顺利害,由是诸夷感悦归顺,边事以息。 (3)_________________ “诸夷”是否就是“西和诸戎”中的“诸戎”呢?
王师初靖后 (4)_________________ 西南建功 军民安居乐业,全是程本立的功劳啊!
9.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南当王师初靖余孽/尚骄时西平侯/沐英使本守御
B.西南当王师初靖/余孽尚骄时西平侯/沐英狭本守御
C.西南当王师初靖/余孽尚骄/时西平侯沫英使本守御
D.西南当王师初靖余孽/尚骄时西平侯沐英/使本守御
【任务二:悟文识人】
10.创编团队发现木兰与程本立的人生经历有相似之处,想以文章为蓝本制作一个微视频,在校微信公众号上推送。请你结合两文,参照示例,发挥联想与想象,完成视频脚本创作。(4分)
镜头 画外音:内心独白
背景 人物特写
风吹尘飞,天色阴晦,驿路上一辆马车渐行渐远,徒留两道车辙。 (1)__________________(1分) 儿啊,我已老迈,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见。狠心命你返回,望你一路順利,平安归家!
壮阔黄河暮色中,水流湍急,险峻黑山笼罩在灰蓝暮霭里。 木兰勒马河岸,盔甲映着水光,篝火映亮半张坚毅侧脸。 (2)_________________(3分)
【任务三撰文颂人】
11.创编团队计划为推文写一段推荐语,请你综合材料一,参照示例,写一段话来推介程本立,100字左右。(4分)
【示例】
木兰历经艰难,忠孝两全,以柔肩担起家国大义,在青史镌刻下巾帼传奇。夜睹军帖之刻,她下定决定,替父出征,彰显孝心。奔赴战场之际,她跃马驰骋,英勇善战,奋勇杀敌。战胜归来之时,她不求名利,辞官回乡,淳朴高洁。归乡后的她俨然是一位爱美、爱生活的普通女子。她诠释了“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咏赞家国情怀】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不亡,有我!
齐邦媛
①一九三九年春天以后,日本飞机加强轰炸重庆,除了下大雨,天天来。重庆四周高山之上设立了许多防空监视哨,空袭时便在哨前长杆上挂起一只红色灯笼,并且响起一长一短的空袭警报,敌机侵入一定范围之内,再挂一只红色灯笼,接着响起紧急警报,急促的一长一短的警报响彻山城内外。每每由睡梦中惊醒,下床,扎腰带,穿鞋,逃命。延续数年的警报声,在我心上刻画了深深的伤口,终生未能痊愈。
②学校没办法在平地上修防空洞,只能在空袭警报时立即疏散,每次周会就领我们这些初中学生念口诀:“一声警报,二件衣裳,三人同行,四面张望……”
③尤其夜间空袭时,跑了一半,在急促的紧急警报声中,靠月光找栖身的小沙丘,牵着拉着,互相喊着名字,坐下后听远远近近的炸弹,看三十里外城里的火光,两个十五岁女孩分担着不可解的情绪。凌晨两三点钟,解除警报是徐缓的长鸣在长长地吁气,庆幸我们还活着。数百人因为彻夜未眠,跌跌撞撞地往宿舍走,很少人有兴致抬头看刚刚带来死亡威胁的天空。月亮已经落下,星光灿烂,而我那时并不觉得星空美丽。
④高一那年轰炸得最厉害,伤亡惨重。《时与潮》社在政府号召下,也在山坡下修了一个较坚固的防空洞,让编辑部可以一面躲警报一面赶稿子。父母亲也叫我空袭时立刻由小径穿过稻田去洞内。防空洞外,死亡的威胁不曾停歇,但在活着的分分秒秒里,听大人们谈论时局、分析时事,对我都是宝贵的启发。那时,轰炸的声音在耳内回响,但防空洞内所读书籍的内容在心里激荡。回校路上,常是我讲述书中故事的时候,这大概是那个年代舒抚恐惧的唯一方式吧。
⑤整个八月,在与南京、汉口并称为三大火炉的重庆,仲夏烈日如焚,围绕着重庆市民的又是炸弹与救不完的燃烧弹大火,重庆城内没有一条完整的街,市民如活在炼狱,饱尝煎熬。
⑥有一日,日机炸沙坪坝,要摧毁文化中心精神堡垒,我家屋顶被震落一半,邻家农夫被炸死,他的母亲坐在田坎上哭了三天三夜。我与洪婵、洪娟勇敢地回到未塌的饭厅。看到木制的饭盆中白饭尚温,她们竟然吃了一碗才回学校。当天晚上,下起滂沱大雨,我们全家半坐半躺,挤在尚有一半屋顶的屋内。那阵子妈妈正在生病,必须躺在自己床上。全床铺了一块大油布遮雨。爸爸坐在床头,一手撑着一把大油伞遮着他和妈妈的头,就这样在无月的夜里等着天亮……
⑦一九四一年的寒假在大轰炸中度过。开学后,学校合唱团每天抽二小时勤练由李抱光老师指挥的“千人大合唱”歌曲。三月十二日先在大礼堂唱,后又加一场在重庆市中心被炸毁的废墟上搭棚架(后为精神堡垒广场),全城二十多个合唱团齐聚,同声唱爱国歌曲,希望让全城困顿的同胞听到,让全世界的人听到,让地下的亡魂也听到。我们唱着: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⑧那一夜,歌声震撼云霄,所有人热血沸腾,眼泪没有干过,高声唱出积压在内心深处国仇家恨的悲愤。李老师多年后回忆当时情况:“我上台指挥时,看见团员后面是日机轰炸后燃烧倒塌的楼房,听见一千人雄壮的大汉天声。”那股歌声的力量,是太平时代的人无法想象的。
⑨当晚由“千人大合唱”会场出来,有几辆军用大卡车送我们回沙坪坝。在一个转弯,卡车后面门板被挤松脱落了,我们全都掉落地上,因为跌成一堆,似乎没人受伤,只听到一阵喊叫,大家赶快爬起来去追车子。掉下时被压在最下面的一位男生姓胡,是学校著名的钢琴天才,曾开过校内演奏会。我居然赶紧去拉他起来,急切地问:“你的手伤了没有?”这些年中,我偶尔会想起他,连他的名字都记不得了,不知他后来有没有成为钢琴家?
⑩那晚,我们在残破的公路上一面追卡车一面笑,沿路流过的嘉陵江在月亮初升之时美如仙境,战火死亡阴影下的青春有了片刻喘息,那短暂的欢乐令人永生难忘。
(远目《巨流河》有删改)
【理情节】
12.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我”在重庆就学时发生的事件,填写下列表格。(4分)
时间 读初中时 ②________________ 读高一的八月 ④________________
事件 ①________________ 防空洞中躲轰炸,读书 ③________________ 被炸的废墟上,千人合唱,归途追车
【品语言】
13.读散文要品读语言之味。请对其进行赏析。(3分)
每每由睡梦中惊醒,下床,扎腰带,穿鞋、逃命。(从句式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选材】
14.有同学认为标题《中国不亡,有我!》中的“我”就是作者齐邦媛,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心理】
15.第⑦段写到“我们唱着: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请结合文本描写出“我们”此时的心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主题】
16.以下对散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描述了作者在重庆求学期间遭受轰炸的经历,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B.文章通过作者齐邦媛的个人经历,生动再现了抗战时期重庆平民在敌机轰炸下屈辱、悲惨、颓废的生活的场景。
C.借“千人大合唱”等事件,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不屈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体现出在困境中人们众志成城、坚信中国不会灭亡的信念。
D.标题《中国不亡,有我!》充满了坚定与信心,赋予了文字更深层次的历史与情感力量,彰显了中华民族在绝望中同心协力、不屈不挠的精神。
阅读以下《骆驼祥子》选段,并结合整本名著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选段一】
祥子的家,是一个大院子,院子里种满了花。祥子的家,就像一个大杂院,屋里有人,外面也有人。祥子的家,是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几棵槐树,树下种了些蔬菜。祥子的家,是一间极其简陋的屋子。屋里没有床,也没有桌子,只有一张矮墩墩的木板床,上面铺着几个草垫子,再就是几根枯树枝。
【选段二】
刘四爷:“谁不急呢!瞧你闹的这个样儿!咳,老实说我也就你这一份心思了,可是得慢慢来,找个门户对的主儿,咱们不能往下走亲戚。这街面儿上谁不知道我人和车厂刘四爷,咱们是上等人,六十辆车就是咱们的身份地位。那群臭拉车的,都给我死了这份心,我开车厂子,我的女儿就不能嫁给个臭拉车的,丢人!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选段三】
他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既没从洋车上成家立业,什么事都随着他的希望变成了“那么回事”。他那么大的个子,偏争着去打一面飞虎旗,或一对短窄的挽联;那较重的红伞与肃静牌等等,他都不肯去动。和个老人,小孩,甚至于妇女,他也会去争竞。他不肯吃一点亏。
打着那么个小东西,他低着头,弯着背,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的慢慢的蹭。大家立定,他也许还走;大家已走,他也许多站一会儿;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今的锣声。他更永远不看前后的距离停匀不停匀,左右的队列整齐不整齐,他走他的,低着头像作着个梦,又像思索着点高深的道理。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看齐!”他似乎也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的向四外看一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的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17.小科与你一起讨论样子对“家”的初步构想与现实挑战。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初是如何构想自己的“家”的?他为了实现这个构想付出了哪些努力?然而,哪些现实因素阻碍了他的这一梦想?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
祥子最初构想的“家”是一个能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稳定收入,并希望找到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共度余生的温馨小家庭。
他为了实现这个构想,努力工作赚钱,省吃俭用,甚至不惜冒险多拉车以积攒购买人力车的资金。
然而,现实因素如军阀混战导致的社会动荡、经济萧条、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等,都严重阻碍了祥子实现“家”的梦想。
18.下列关于《骆驼祥子》中对“家”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祥子认为拥有自己的人力车等同于拥有了完整的“家”。
B.祥子与虎妞的婚姻,虽物质上有所改善,但精神层面的隔阂揭示了“家”的虚幻。
C.祥子对杨家的好感,源于杨家提供的物质上的富足与安逸。
D.祥子一直没有放弃了对“家”的追求,是因为他相信个人努力终将改变命运。
19.《骆驼祥子》中,“家”不仅是祥子个人生活的象征,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缩影。
请结合助读材料,分析祥子对“家”的绝望与幻灭,象征着什么,并简要探讨这一象征意义如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2分)
【助读材料】在《骆驼祥子》中,“家”对祥子而言,不仅是物质上的寄托,更是精神上的归宿与尊严的象征。最初,祥子将拥有一辆人力车视为建立家庭的基石,象征着他对稳定生活与尊严的追求。然而,随着社会的压迫与命运的波折,特别是与虎妞不幸的婚姻,祥子逐渐意识到“家”在现实社会中的难以实现。虎妞的强势与不理解,以及小福子的悲惨命运,进一步加剧了祥子对“家”的绝望与幻灭。
20.在祥子对“家”态度转变的过程中,哪一个是根本原因?( )(3分)
A.连续失去人力车的经济打击。
B.虎妞的强势性格与不理解导致的精神压力。
C.社会对底层劳动者的普遍不公与冷漠。
D.小福子的悲惨命运与离世带来的情感崩溃。
三(33分)
21.请以“微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好描写和抒情,不少于600字。(33分,含书写3分)
参考答案
一、(23分)
1.(9分)
(1)弹琴复长啸
(2)杨花榆荚无才思
(3)凭君传语报平安
(4)散入春风满洛城
(5)孤舟蓑笠翁
(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4分)瘁;xiè;硕;dǒu
3.(2分)示例:精神传承铸未来
4.(2分)示例:英雄如明亮的灯塔,光芒四射,在黑暗中指引前行的方向;英雄如燃烧的火炬,激情澎湃,在困境中传递希望的力量。
5.(6分)
(1)1978年,刘守仁凭借其培育的细毛羊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2分)
(2)示例:“羊院长”刘守仁,您如天山深处的一棵苍松,扎根艰苦之地,用毕生心血培育优良羊种,为国家畜牧业发展撑起一片天,向您致敬!(4分)
二、(44分)
6.(1分)重阳节
7.(3分)B
8.(4分)
(1)前往学习
(2)被贬云南
(3)劝服诸夷归顺
(4)自誓救一方,安抚西南各地军民
9.(3分)C
10.(4分)
(1)程本立站在马车旁,望着远去的儿子,眼神中满是不舍。(1分)
(2)木兰:父母啊,女儿此去,不知归期,但保家卫国是女儿的心愿。我定当英勇作战,早日归来,不负爹娘期望!(3分)
11.(4分)程本立心怀大义,智勇双全,以担当守护西南安宁,在史册留下不凡功绩。求学之时,他不辞辛劳,远道求师。云南任职,他单骑劝逆,平息边事。王师初靖后,他誓言救一方百姓,不避艰险安抚各地军民,让百姓安居乐业。他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2.(4分)
(1)学校疏散,念口诀躲避空袭
(2)读高一那年
(3)家中被炸,在未塌饭厅吃饭
(4)1941年寒假后开学
13.(3分)此句运用短句,简洁明快地写出“我”在空袭警报响起时紧张、慌乱的动作,突出了战争环境的危险与紧迫,也表现出“我”内心的恐惧。
14.(2分)不同意。文中的“我”不仅指作者齐邦媛,还代表了像作者一样在战争中经历苦难却依然心怀希望、努力抗争的中国人。如“千人大合唱”中众人共同唱出爱国歌曲,体现了大家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我”是众多中国人的一个缩影。
15.(2分)此时“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希望通过歌声传递力量,鼓舞同胞,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对未来的信心。
16.(3分)B(文章中重庆平民虽遭受苦难,但他们在困境中积极抗争,并非“屈辱、悲惨、颓废”)
17.(3分)自己的一辆人力车;刘四爷的阻挠(或虎妞的欺骗、小福子的死亡等)
18.(3分)B
19.(2分)祥子对“家”的绝望与幻灭,象征着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下,底层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被无情碾碎。这一象征意义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与罪恶,以及对底层人民的压迫和摧残,让人们看到个人奋斗在强大的社会黑暗势力面前的无力。
20.(3分)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