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80分)
说明:
1.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26题。第I卷为选择题,共20小题,25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和附加题,共6小题,55分。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19;Na-23;S-32;Cl-35.5;Fe-56;Cu-64;Zn-65;Ba-137
第I卷(共2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对这些传统文化隐含的化学原理分析不正确的是
选项 出处 阐述 隐含的化学原理
A 《本草纲目》 “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的“法”指蒸馏
B 《天工开物》 “世间丝、麻、袭、褐皆具素质” “丝、麻”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渍”为浸泡溶解,“绞”为过滤
D 《周易》 “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湖泊中有机物发酵产生了易燃甲烷气体
A. A B. B C. C D. D
2. 同位素标记可以追踪有关反应中有关原子的去路,16O与18O是氧的两种同位素原子。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某种植物,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如下实验:第一组:H218O+C16O2→某种植物→18O2,第二组:H216O+C18O2→某种植物→16O2.关于该实验,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来自于水还是二氧化碳
B. 第二组实验是没必要做的
C. 16O与18O两种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D. 为了得到科学结论,此实验应该在密闭的容器里进行,重复多次
3.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 B.
C. D.
4. 常温常压下,10 mL某气态物质含有1.68×1020个分子,而在这些分子里又含有5.04×1020个原子,则判断该物质是一种
A. 单质 B. 化合物 C. 混合物 D. 以上都有可能
5. 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临界点(t=374.3 ℃,p=22.05 MPa)以上时,水就处于超临界状态,该状态的水称为超临界水。超临界水具有通常状态下水所没有的特殊性质:它可以和空气、氧气及一些有机物质均匀混合;如果超临界水中同时溶有氧气和有机物,则有机物可迅速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氮气、水等小分子化合物。有关超临界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超临界水可处理有机废物 B. 超临界水是一种新物质
C. 超临界水是水的一种状态 D.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不形成二次污染
6. “化学多米诺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如图就是一套“化学多米试实验”。关于上述实验。下列有关描述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B. A导管的作用是平衡烧瓶和分液漏斗内气压
C. B试管中盛放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溶液
D. 石灰水中可能出现“先浑浊再澄清”的现象
7. 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化合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 I、II、Ⅲ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
C. 循环过程中不需要吸收能量 D. 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有着悠久的钢铁冶炼史,《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炒钢法”的生产过程主要为:①烧铁:将捣碎的铁矿石和焦炭放入炼铁炉中,持续鼓入空气并加热;②炼钢:将炼铁炉中产生的液态生铁导入敞口的“方唐”中,加入潮泥灰(主要成分为石灰石)并不断翻炒。
“手撕钢”是一种薄如蝉翼、价比黄金的不锈钢箔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2023年11月10日,我国科研人员使用国产设备成功轧制出0.015mm超薄手撕钢,这是当时世界上最薄的不锈钢。
8. 下列与“炒钢法”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炼铁”时,将原料捣碎可增加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B. “炼铁”时,持续鼓入空气可以提高炉温
C. “炼钢”时不断翻炒液态生铁,是为了除尽生铁中含有的碳
D. 钢的性能优良,其熔点比纯铁低,易于加工
9. 下列有关“手撕钢”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手撕钢”属于合金 B. 将钢板轧成“手撕钢”,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C. “手撕钢”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D. 将“手撕钢”撕开时,有新物质生成
10.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CO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铁 B. 铜有金属光泽,用于制作导线
C. N2化学性质稳定,用于生产氮肥 D. 氧气无色无味,用于医疗急救
11. 如图是依据物质类别和物质中所含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已知甲~壬是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七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九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反应吸收热量
B. 戊俗称纯碱,丁俗称烧碱
C. 庚→壬的转化中,得到的溶液为浅绿色
D. 甲~壬九种物质中能与己物质的溶液反应的有七种
12.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MnO2中少量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探究蜡烛中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蜡烛,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硬水软化 过滤
A. A B. B C. C D. D
13. 将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mg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不断加入FeCl3溶液,测得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FeCl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铁和铜都能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为:①Fe+2FeCl3=3FeCl2 ②Cu+2FeCl3=CuCl2+2Fe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eCl3与Cu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M点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和CuCl2
C. 加入V1mLFeCl3,溶液时,Fe恰好完全反应
D. 混合物中铁粉与铜粉的质量比为m:n
14. 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 C、CO、CO2 B. H2O2、H2O、O2
C KOH、K2CO3、KNO3 D. Fe2O3、FeCl3、Fe(OH)3
15. 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称取14.4g仅含Cu、O两种元素固体样品、采用如下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4.4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2O和CO2
B. 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
C.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该固体为Cu2O
D. 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高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 甲、乙、丙、丁分别为1-18号元素中的一种,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甲的单质是一种最理想的燃料,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丙的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丁与乙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和乙元素组成的物质分解能得到氧气
B. 丙和丁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失去电子
C. 丙和丁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D. 丁的单质在乙的单质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17. 是制备功能材料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x,y,z为正整数)。在如图热分解装置中加入一定质量的,完全反应后测得装置增重,装置B增重(加热前后均通一段时间;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量足,实验操作正确;碱石灰是和的固体混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生成的质量为
C. D. 若无装置C,则x与z的比值偏大
18. 取粉碎的铜锌合金 4.2g,先加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后过滤,再将洗净后滤渣在 O2中充分灼烧。固体质量与各操作时间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金中 Zn 的质量为 1.6g B. a~b 段反应得蓝色溶液
C. c~d 段固体颜色逐渐变成黑色 D. m=2.0
19. 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KMnO4反应流程可表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nO2可循环利用
B. 反应I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
C. 操作Ⅰ和操作Ⅱ是相同的操作
D. 反应Ⅱ是3K2MnO4+2H2SO4=MnO2↓+2KMnO4+2H2O+2X,则X是K2SO4
20.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硝酸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将白色沉淀B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
②高温灼烧烘干后的白色沉淀B,充分反应后,固体剩余。
③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C和白色沉淀D;将白色沉淀D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步骤②中高温灼烧后的剩余固体全部是氧化钙
B. 一定含有硫酸钠、硝酸钡、碳酸钙,一定不含硫酸铜,可能含有氯化钠
C. 一定含有硫酸钠、硝酸钡、碳酸钙、氯化钠,一定不含硫酸铜
D. 无色溶液C的溶质成分有三种
第II卷(共55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5分)
21. 水是生命之源,与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填编号).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2)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悬浮的杂质,同时还必须进行消毒.ClO2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用Cl2与NaClO2制取ClO2,另外得到一种常见的盐.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下列对上述过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______
A.氧元素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组成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与水分子比水合离子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4)医药上可用石膏来固定骨折部位.石膏有熟石膏(2CaSO4 H2O)和生石膏(CaSO4 2H2O)两种,骨折固定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检验硬水需要用到肥皂水。肥皂的主要成分为硬脂酸钠(C17H35COONa),它是一种有机酸的钠盐,在肥皂水中滴入盐酸会发生复分解反应出现白色沉淀,这沉淀物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若在肥皂水中加入硬水(含Ca2+、Mg2+)也会出现白色沉淀,此沉淀主要是__________(写名称)。
22. 硫酸锌(ZnSO4)是制备各种含锌材料的原料,在防腐、电镀、医学上有诸多应用。硫酸锌可由菱锌矿制备。菱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CO3,杂质为SiO2以及Ca、Mg、Fe、Cu等的化合物。其制备流程如下:
有关金属离子沉淀的相关pH见下表
离子 Mg2+ Cu2+ Fe3+
开始沉淀时的pH 8.8 4.4 1.5
沉淀完全时的pH — 6.4 3.2
回答下列问题:
(1)菱锌矿焙烧生成氧化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为了提高锌的浸取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
(3)加入物质X调溶液pH=5,最适宜使用的X是 (填标号)。
A. NH3 H2O B. Ca(OH)2 C. NaOH
(4)滤渣①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
(5)滤液②中加入锌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6)滤渣④与浓H2SO4反应可以释放HF并循环利用,同时得到的副产物是____________。
23. 工业上常采用“盐硝联产工艺”生产高纯度食盐和硫酸钠。方法是先用火碱和烟道空气中的CO2为原料净化卤水(主要成分是NaCl,还含有少量Na2SO4、CaSO4、MgSO4、CaCl2、MgCl2),然后进一步制得高纯食盐和硫酸钠,该方法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请结合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器1中主要除去的离子是______(用符号表示)。
(2)脱硫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反应器2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出一个即可),脱水塔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中的______(填一种基本实验操作)。
(4)如表为NaCl和Na2SO4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2.4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4 36.6 37.3 38.4 39.8
Na2SO4 9.1 19.5 52.0 48.8 45.3 43.7 42.5
为提高Na2SO4纯度,析硝罐中需采用______(填“升温”或“降温”)结晶方法。
(5)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
24.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钾与氧气燃烧,生成黄色粉末KO2(超氧化钾)的实验时,发现制得的黄色粉末在空气中放置后变成白色。推测其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发生了反应。
推测一:KO2可与水蒸气反应
推测二:KO2可与CO2反应
为证明推测一正确,该组同学将蒸馏水滴到盛有新制的超氧化钾粉末的试管中,发现粉末与水剧烈反应且有大量无色气泡放出,且反应结束后获得无色溶液。
(1)为了验证产物,用______________(填操作与现象)检验,证实该气体为O2;向反应后获得的无色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推测使酚酞变红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经查阅资料得知酚酞褪色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产生了过氧化氢,证明溶液中存在过氧化氢所需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推测二,该组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2)装置A发生的是实验室制CO2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证明推测二正确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5. 磁性Fe3O4纳米粒子(粒径1~100nm)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广泛用于生物医学和功能材料等领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实验室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方法如下:
I.称取5.0gFeCl2 4H2O和2.7gFeCl3 6H2O加入烧杯中,加入40mL蒸馏水,充分溶解。
Ⅱ.将I所得的混合液保持30℃恒温,向混合液中加入0.4的NaOH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逐渐出现黑色物质,直至溶液pH=11,再加入5mL乙醇,在50℃恒温的条件下晶化2h。
Ⅲ.从晶化后的体系中分离出纳米粒子,用少量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洗涤液的pH=7,再用乙醇洗涤,在60℃真空中干燥2h得到磁性Fe3O4米粒子。
回答下列问题:
(1)将FeCl3 6H2O固体溶于蒸馏水时常会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
(2)制备时NaOH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其原因为_________,Ⅱ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为50℃的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
(3)生成磁性纳米粒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在制备过程实际上加入的试剂中n(Fe2+)∶n(Fe3+)约为2.5∶1,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
(4)Ⅲ中除了通过测定洗涤液的pH=7外,实验室还可以判断纳米粒子已经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写出操作现象及结论)
四、附加题(共1小题,共10分)
26. (一)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非金属材料,室温下能缓慢与水反应,可由铝粉在氮气氛围中于1700℃合成,产物为白色到灰蓝色粉末。某探究小组在实验室制备AlN并测定产品纯度,设计实验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制备AlN:
(1)按气流由左向右的方向,上述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F→_____→______→____→_____→E。
(2)以空气为原料制备AlN,装置A中还原铁粉的作用为____________,装置B中试剂X为________。
(二)波尔多液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为测定从波尔多液中分离出的天蓝色固体[CuSO4 aCu(OH)2 bCa(OH)2 cH2O]的组成,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I】称取64.4g天蓝色固体,加入足量稀HNO3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过量Ba(NO3)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23.3g。
(3)判断Ba(NO3)2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溶液,无现象。
【实验II】另取64.4g天蓝色固体,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资料】①CuSO4、Cu(OH)2、Ca(OH)2在一定温度下能受热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分解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改变。
②天蓝色固体在110℃时,完全失去结晶水。
③Cu(OH)2在100℃时分解完全。CuSO4和Ca(OH)2在580℃左右时开始分解,到650℃时均能分解完全
④浓硫酸可用于吸收SO3。
(4)按图连接好装置,实验前要先_______________。
(5)控制温度在110℃充分加热,测得B装置增重10.8g。再升温至650℃充分加热,B装置又增重了15.2g。最终剩余固体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
(6)整个加热过程中,天蓝色固体分解生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g。
(7)天蓝色固体CuSO4 aCu(OH)2 bCa(OH)2 cH2O中,a∶b∶c=_________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80分)
说明:
1.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26题。第I卷为选择题,共20小题,25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和附加题,共6小题,55分。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19;Na-23;S-32;Cl-35.5;Fe-56;Cu-64;Zn-65;Ba-137
第I卷(共2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A
【8~9题答案】
【答案】8. C 9. D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B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题答案】
【答案】B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CD
【19题答案】
【答案】AD
【20题答案】
【答案】CD
第II卷(共55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5分)
【21题答案】
【答案】 ①. ②④ ②. Cl2+ 2NaClO2═2NaCl+ 2ClO2 ③. A D ④. [2CaSO4 H2O]+ 3H2O==== 2 [CaSO4 2H2O] ⑤. C17H35COOH ⑥. 硬脂酸钙
【22题答案】
【答案】(1)
(2)粉碎矿石、充分搅拌、适当升温、适当提高硫酸浓度等(合理即可) (3)B
(4)Fe(OH)3、CaSO4、SiO2
(5)置换Cu2+为Cu从而除去
(6)CaSO4、MgSO4
【23题答案】
【答案】(1)Mg2+
(2)
(3) ①. 或 ②. 过滤 (4)升温
(5)硫酸钠、氯化钠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②. 氢氧化钾##KOH ③. 二氧化锰##MnO2
(2)
(3) ①. 碳酸氢钠##NaHCO3 ②. 除去二氧化碳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
(4) ①. 红色铜网变成黑色 ②.
【25题答案】
【答案】(1)溶液变浑浊
(2) ①. 浓度过大生成的颗粒直径会过大,不利于Fe3O4纳米粒子的生成 ②. 水浴加热
(3) ①. Fe2++2Fe3++8OH-=Fe3O4+4H2O ②. 在制备过程中Fe2+容易被氧化为Fe3+,所以Fe2+要过量
(4)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纳米粒子已洗涤干净
四、附加题(共1小题,共10分)
【26题答案】
【答案】(1) ①. C ②. B ③. A ④. D
(2) ①. 除去其中的氧气 ②. 浓硫酸 (3)硝酸钡 (4)检查装置气密性 (5)CaO、CuO (6)18
(7)1:4: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