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汉阳三寄2025年3月月考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题。(10分) 生活的苦与学习的苦①为什么许多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今天看到一个高赞回答:生活的苦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最终变得习以为常,得过且过,可以称之为钝化。而学习的苦在于,始终要保持敏锐而清醒的认知,这不妨叫锐化。的确,生活的苦不需要动脑子,无非是生活品质降低,是一种比较消极的生活方式而已。而学习的苦,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生活态度,它需要增量的付出,积极的作为,甚至还需要检验。我们容易沉浸于享乐,只需要一点点投入,就会感到满足和舒服,我们难以沉浸于学习,因为成长和进步,每一步都不好走。②人生最大的悲剧在于,学习的时候还没有经历真正的生活,不懂生活的苦。对于很多人来说,尝到生活的苦时,再想学习已经没机会了。好在,虽然我们没法重返17岁回到教室里学习,还是可以通过阅读,从另一种视角审视自己、审视人生、审视这个世界,从而实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蔡康永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什么我常鼓励大家读书 因为我们的人生非常有限,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经验,看到别人的人生是什么样子。一有机会看到别人的人生长什么样子,就会培养出一种抽离的能力。③培养抽离的能力,能够让我们跳脱当下的痛苦跟挫折,比较容易面对失败。这个能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是靠着我们不断去摸索别人的人生,累积到足够的信心,知道世上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活着,还有无数活的可能。④当年我因为高考失利,考入一所很糟糕的二本院校,曾一度觉得人生彻底完了。身边的人,大多都不学习,基本都是包宿打游戏,喝酒侃大山,也不怎么上课,以“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为荣。我的定力不足,思想也麻木了,不知不觉就丧失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思考。图书馆的借阅证入学就办了,我差不多大一期末才第一次走进去。看了一些余华的书,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看了叶嘉莹的书,爱上小诗小词的韵味,便决定来年选修古诗文创作课程;看《曾国藩家书》,明白自己经历的所谓苦难,都只是擦伤而已。⑤那段时间读书,完全没有功利心,不是为了发家致富,也不是为了高人一等。而是认清自己的渺小,看见了自己从未见过的人生,与伟人先贤们共鸣,从中选择正确的三观。⑥一本书不一定能让你走出困境,不过至少会让你知道,从古到今跟你有同样烦恼,并且同样在寻找答案的人有很多,你并不孤单。读书的意义,便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这个世界。你憋在心里的情感,竞然有个人替你说出来了,于是你觉得无处可说的挫败和孤独又减轻了一分。哪有人生不经历钻心的疼痛,哪有人生不需要跨过一道又一道的坎,你能做的无非是带着一颗伤痛的心,依然坚定的去追逐理想,并且坚信,一切都会过去。⑦我们从小到大读的书,如同从小到大吃的饭,一时半会儿看不出什么,直到成年后;前者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后者成为了我们的骨血,两者都融入到了我们每一个细胞。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只要付出两杯奶茶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一段岁月里的所有感悟。读书的目的,不在于一劳永逸走到人生巅峰,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⑧我们的气质,大多藏于书中,就像一把把开山刀,每每拿起来挥舞,就能在你内心中开垦出一片新的旷野,从而腾得出地方种植更多作物。到了秋天,心灵便可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忙碌着收获思想。而思想,或许是这个世上最后一件可公平分配的东西了,它驻扎在每一个人的脑中,不分贵贱,也无法用财富交易,因而躲过了掠夺。1.下列对“生活的苦与学习的苦”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生活的苦可以逃避,学习的苦无法逃避。B.人能适应生活的苦,也能适应学习的苦。C.吃生活的苦不需要动脑筋,吃学习的苦不只是需要动脑筋。D.吃生活的苦是惰性的表现,吃学习的苦等于是接受了挑战。2.下列对“抽离能力”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阅读可以培养出人的抽离能力。B.抽离能力让人的思维跳脱当下。C.抽离能力能够让人摆脱孤独感。D.抽离能力最终是为了促人反思。3.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阅读的价值。(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题。(20分)最容易被带走的东西秦珍子①“带一件走吧,姐。”售货员小姐晃着那条我刚刚试过的连衣裙。我想了想,同款那条穿了两季,该淘汰了,买吧。每年扔掉一条连衣裙,每季挤净一瓶洗发水,每周扯光一卷卫生纸,每天吃完一包袋装果仁……为了满足我的需求,“快速消费品”的货架飞快地翻新:刚才你还在听有人讲划重点的书籍,下一秒你就能看到做成动画片的浓缩中国史,手指一滑如何激娃,培养清北学子的小视频也跃上了手机屏幕。②如今,“带一件走”,不管是裙子还是知识,成本都很低。比这些更容易带走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时代”。纪梵希走了,据说带走了时尚界一个时代。霍金走了,据说带走了科学界一个时代。前几天,李敖走了,于是文坛一个时代被他带走了。我把他们和他们带走的“时代”挂在朋友圈里,贴上蜡烛,表示哀悼和惋惜。“赫本已在天堂等你。”我写上对纪梵希逝去的寄语,就好像他为我设计过黑裙。“你将永远属于星空。”我喃喃对霍金说,就好像我曾读懂过畅销书《时间简史》。“战斗结束了,李敖。”我敲上一个句号,但其实我对李敖不过一知半解。当我做这一切的时候,我正站在潮头,这让我觉得安全,偶尔还有推背感。先抢了热点再说。不管他们的逝去带走了什么,反正带来了使我与聚光灯保持一致的契机,就像一款巧克力面包忽然红遍网络,只要亲口咬住,就能不跌进落伍的万丈深渊。③快速消费品席卷了我的世界。无论是衣架上的纪梵希,还是书架上的李敖,现在都在货架上,口味丰富,任君挑选,给无味的生活加一勺“老干妈”。与此同时,他们对我来说又和一支眼线笔没啥区别。妆点完我的眼眸和自信之后,眼线笔会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然后准确抵达垃圾桶,被我包装自我后,抛弃、遗忘……④我为什么要懂黑洞理论才能聊霍金呢 我看几分钟说学逗唱的综艺节目不也能领略古诗词之美吗 浮光掠影、流于表面地说两句,不也是我们常干的事吗 不过,这种生活会使我们失去长期培养的一种好习惯。此外,和隔壁老王一样,和1000公里以外某写字楼白领的都一样,我们轻快地敲击键盘,却常常发出的是同样的声音,重复的是时髦的观点,甚至打出相同的表情包。热点来了,我们一哄而上;热点冰了,便与它一拍两散。我有多狂热,就有多凉薄。我有多贪心,就有多懒惰。最后,有的能力慢慢就烟消云散,与我们无缘。⑤其实也不必忧心忡忡,快速消费固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有些东西也不那么容易被带走。⑥纪梵希走了,当代女性对美的追求,内涵早就甩开裙子珠宝,变得更加丰富坚实。霍金走了,人类望向星空的巨眼,仍在一双双睁开。李敖走了,更多有个性的年轻作者冒出来。他们也许引领过时代,但个体生命的陨落无法带走时代。时代的变革不会停步,你也要像他们一样在飞驰的高铁上阅读,在公园漫步时听书。⑦我买不起纪梵希牌的黑裙,但我也可以追求美和梦想。我看不懂《时间简史》,但我愿意信仰科学。我写不出李敖的剑气如虹,但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愿意扔掉陈腐烂俗的标题,努力不说假话、尽量不唱赞歌。⑧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超级大裁缝纪梵希剪刀一挥,裁短裙边,鼓励女性露出双腿。半个世纪以来,保守的观念随世界各国的国门一起打开,个体的需求越来越多地被听见和成全。⑨那么艰难才开启的时代,怎么能让它被轻易地带走呢 4.读①段,说说“快速消费品”“快”的表现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4分)5.读第②到③段,说说“我”把纪梵希、霍金和李敖当作快速消费品的原因是什么 (6分)6.读第④段,简要概括快速消费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弊端是什么 (4分)7.为了不让某些东西被时代带走,我们应该怎么做 请结合⑤到⑨段内容简要概括。(6分)三、阅读《简爱》的节选部分,完成8~9题。(7分) 英格拉姆小姐很喜欢卖弄,可是她没有真才实学;她长得挺美,也有很多出色的技艺,但她的见解浅薄,她的心灵天生贫瘠,在这样的土地上是不会自动开出花朵的,没有经过强迫的天然果实是不会喜欢这种新鲜土地的。她并不善良,也没有独特的见解,她常常背诵那些书本上的夸张的词句,却从来没有讲过、也不曾有过自己的意见。她鼓吹高尚的情操,却不能理解同情与怜悯之情,而且也没有温柔和真诚。她对小阿黛勒怀着一种恶意的憎恨,在不合适地发泄出来的时候,就常常显露出那种性格。如果阿黛勒偶尔走近她,她会用恶毒的话骂她,把她推开,有时候还把她赶出房间,并且总是冷淡而狠毒地对待她。 除了我以外,还有一双眼睛注视着这些性格的显露——密切、锐利、机敏地注视着。是的,未来的新郎罗切斯特先生自己也在不停地观察着他的未婚妻。他明智,谨慎,能完全和清楚地看到他那美丽的爱人的缺点,并且明显地对她缺少爱情。 我看出他是为了她的门第,也许是为了政治上的原因,才打算娶她的,因为她和他门当户对。我觉得他没有把他的爱情给她,她也不配从他那儿赢得那种珍宝。 当然,对于罗切斯特先生为了利益和姻亲关系而结婚的打算,我还没有说过任何谴贵的话。我第一次发现这是他的心意的时候,感到吃惊。我原来以为在选择妻子方面,他不是一个受这么普通的动机影响的人;但是,对于他们双方的地位、教育等等考虑的时间越长,我就越是觉得不该评判和谴责他或者英格拉姆小姐,他们是遵照毫无疑问从童年时代起就灌输的那些观念和原则行事。他们那个阶级的人都持有这些原则;那末,我想,他们是有一些我所无法推测的理由来持有这些原则的。在我看来,如果我是一个像他那样的绅士,我就只愿拥抱我所爱的妻子;可是,正因为这个计划有利于丈夫本人的幸福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相信一定有某些我所不知道的理由使它不被普遍采纳,要不然,我可以肯定,整个世界都会像我所希望的那样去做了。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3分)9.从选段内容可以看出简爱具有怎样的优点 请简要概括,两点即可。(4分)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0题。(3分)秋莲【元】刘因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拟欲青房①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注释】①青房:莲蓬。10.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的“不自容”写出秋莲的辛酸自怜,“欲谁通”则体现其孤寂怅惘。B.颔联写秋莲虽然枯萎,但江水清澈月光微冷,反而让人觉得清丽美好。C.颈联写出了秋莲被秋风摧残,就连莲蓬都难以保全的命运的无可奈何。D.尾联写诗人虽已衰老,但是觉得自己不能放纵逍遥,仍然想有所作为。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1~14题。(15分)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通《五经》。濂以李善长荐,与刘基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 是时,帝留意文治,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令入禁中文华堂肄业,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及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濂具以实对 具:全都B.帝廷誉之曰 廷:朝廷C.四裔贡赋赏劳之仪 裔:边远之地D.后先相踵 踵:跟随1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A.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B.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C.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D.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1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宋濂担任太子的老师,对教导太子非常敬业,太子虚心地接受教导。B.宋濂性情谨慎,为官多年,却不揭别人的短,不评价不了解的官员。C.茹太素上万言书惹怒太祖,宋濂直言进谏,后太祖称赞宋濂为贤人。D.宋濂身居高位,但拒绝成为文臣之首,因而大家都尊称其“太史公”。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5分)许多人感慨“年味儿淡了”。这不仅是惋惜,也是对春节深层意义的思考。我们心心念念的“年味儿”究竞是什么 家庭_______、亲情_______,仍是春节的灵魂所在。春运返乡潮是流动中国的最好_______,不管距离再远也要回家,是中国人过年的_______。实在回不去,又兴起“反向春运”,带父母来自已工作生活的地方看看。中国人日常的情感表达含蓄内敛【A】而春节家庭团聚【B】举杯共饮【C】是一年中对家人情感表达浓度最高的时刻【D】生活方式无论如何变化,亲情是春节得以始终延续的感情之所在。守护年味儿,是传承各种年节仪式,并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花灯、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结合潮流文化IP重新设计,创意年味儿产品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舞狮表演创新编排,融入沉浸式戏剧表演中,加入科技元素,声光舞美升级;“90后”“00后”深度参与祈福活动,新版神将在传统制式基础上有了更趋向年轻人审美的“动漫脸”。①守护年味儿,是增进家庭代际理解,让每一个人在春节找到安然自处的休憩空间。长辈尊重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关心后辈学习与工作的心理感受,而非用传统观念施压;年轻人则通过陪伴和真诚交流,倾听父母的情感需求,未来不在家的日子也能在互动中传递温暖。②守护年味儿,是寻找文化共识,再造新时代的集体记忆。春节需要一些仪式感,让这一日子显得与众不同。要调动各方政策、资源、技术力量,保护传承春节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地方特色年俗活动;也要顺应时代发展,鼓励打造更多契合春节精神内核、符合当代兴趣需求的年节活动,让人们在活动中同庆佳节、共迎未来,增进文化认同感。③年味儿不仅是大红的春联、喧闹的鞭炮、热腾腾的饺子,更是情感的浓缩和文化的符号,是中国人与自我和家庭和解、与自然和时间定约的年节仪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团圆的珍视、对幸福的期盼、对文化传承的自信,仍将让春节焕发活力。当世界的目光因春节而聚焦中国,我们不仅是在传递欢庆与热闹,更是在用最朴素的方式诉说着文化的永恒力量。④1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感慨 B.惋惜 C.思考 D.究竞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家庭_______、亲情_______,仍是春节的灵魂所在。春运返乡潮是流动中国的最好_______,不管距离再远也要回家,是中国人过年的_______。A.团圆 慰藉 写照 执着 B.团圆 慰藉 注解 重心C.慰藉 团圆 写照 重心 D.慰藉 团圆 注解 执着17.依次填入文中方括号处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B., C., D.。1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无论生活方式如何变化,亲情是春节得以始终延续的感情之所在。B.生活方式无论如何变化,亲情始终是春节得以延续的感情之所在。C.无论生活方式如何变化,亲情始终是春节得以延续的感情根基。D.生活方式无论如何变化,亲情是春节始终得以延续的感情根基。19.将“这样的春节不仅是仪式上的团圆,而且让家人之间彼此的心靠得更近”这句话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① B.② C.③ D.④七、作文(5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国导弹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沈忠芳60多年来一直隐姓埋名,直到2022年,已88岁的他才首次被大众知晓。有人曾问他:“沈老,您都88岁了才被解密,习惯吗 ”沈忠芳说:“习惯。我是在为国家做事,研制先进的武器系统,即使成功了也是团队的智慧。”沈忠芳将“小我”融入到团队以及国家的“大我”之中,在60多年“无我”中献身国防事业。如沈忠芳一样,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这样的人生更有价值。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汉阳三寄2025年3月月考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题。(10分) 生活的苦与学习的苦①为什么许多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今天看到一个高赞回答:生活的苦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最终变得习以为常,得过且过,可以称之为钝化。而学习的苦在于,始终要保持敏锐而清醒的认知,这不妨叫锐化。的确,生活的苦不需要动脑子,无非是生活品质降低,是一种比较消极的生活方式而已。而学习的苦,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生活态度,它需要增量的付出,积极的作为,甚至还需要检验。我们容易沉浸于享乐,只需要一点点投入,就会感到满足和舒服,我们难以沉浸于学习,因为成长和进步,每一步都不好走。②人生最大的悲剧在于,学习的时候还没有经历真正的生活,不懂生活的苦。对于很多人来说,尝到生活的苦时,再想学习已经没机会了。好在,虽然我们没法重返17岁回到教室里学习,还是可以通过阅读,从另一种视角审视自己、审视人生、审视这个世界,从而实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蔡康永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什么我常鼓励大家读书 因为我们的人生非常有限,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经验,看到别人的人生是什么样子。一有机会看到别人的人生长什么样子,就会培养出一种抽离的能力。③培养抽离的能力,能够让我们跳脱当下的痛苦跟挫折,比较容易面对失败。这个能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是靠着我们不断去摸索别人的人生,累积到足够的信心,知道世上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活着,还有无数活的可能。④当年我因为高考失利,考入一所很糟糕的二本院校,曾一度觉得人生彻底完了。身边的人,大多都不学习,基本都是包宿打游戏,喝酒侃大山,也不怎么上课,以“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为荣。我的定力不足,思想也麻木了,不知不觉就丧失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思考。图书馆的借阅证入学就办了,我差不多大一期末才第一次走进去。看了一些余华的书,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看了叶嘉莹的书,爱上小诗小词的韵味,便决定来年选修古诗文创作课程;看《曾国藩家书》,明白自己经历的所谓苦难,都只是擦伤而已。⑤那段时间读书,完全没有功利心,不是为了发家致富,也不是为了高人一等。而是认清自己的渺小,看见了自己从未见过的人生,与伟人先贤们共鸣,从中选择正确的三观。⑥一本书不一定能让你走出困境,不过至少会让你知道,从古到今跟你有同样烦恼,并且同样在寻找答案的人有很多,你并不孤单。读书的意义,便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这个世界。你憋在心里的情感,竞然有个人替你说出来了,于是你觉得无处可说的挫败和孤独又减轻了一分。哪有人生不经历钻心的疼痛,哪有人生不需要跨过一道又一道的坎,你能做的无非是带着一颗伤痛的心,依然坚定的去追逐理想,并且坚信,一切都会过去。⑦我们从小到大读的书,如同从小到大吃的饭,一时半会儿看不出什么,直到成年后;前者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后者成为了我们的骨血,两者都融入到了我们每一个细胞。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只要付出两杯奶茶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一段岁月里的所有感悟。读书的目的,不在于一劳永逸走到人生巅峰,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⑧我们的气质,大多藏于书中,就像一把把开山刀,每每拿起来挥舞,就能在你内心中开垦出一片新的旷野,从而腾得出地方种植更多作物。到了秋天,心灵便可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忙碌着收获思想。而思想,或许是这个世上最后一件可公平分配的东西了,它驻扎在每一个人的脑中,不分贵贱,也无法用财富交易,因而躲过了掠夺。1.下列对“生活的苦与学习的苦”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A.生活的苦可以逃避,学习的苦无法逃避。B.人能适应生活的苦,也能适应学习的苦。C.吃生活的苦不需要动脑筋,吃学习的苦不只是需要动脑筋。D.吃生活的苦是惰性的表现,吃学习的苦等于是接受了挑战。2.下列对“抽离能力”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A.阅读可以培养出人的抽离能力。B.抽离能力让人的思维跳脱当下。C.抽离能力能够让人摆脱孤独感。D.抽离能力最终是为了促人反思。3.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阅读的价值。(4分)1.A(曲解文意。学习的苦,也可以逃避。只不过,选择吃学习的苦,要保持敏锐清醒。)2.D(无中生有。“最终是为了促人反思”在文中无依据。)3.(1)培养人的抽离能力。(2)培养人的思想精神。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题。(20分)最容易被带走的东西秦珍子①“带一件走吧,姐。”售货员小姐晃着那条我刚刚试过的连衣裙。我想了想,同款那条穿了两季,该淘汰了,买吧。每年扔掉一条连衣裙,每季挤净一瓶洗发水,每周扯光一卷卫生纸,每天吃完一包袋装果仁……为了满足我的需求,“快速消费品”的货架飞快地翻新:刚才你还在听有人讲划重点的书籍,下一秒你就能看到做成动画片的浓缩中国史,手指一滑如何激娃,培养清北学子的小视频也跃上了手机屏幕。②如今,“带一件走”,不管是裙子还是知识,成本都很低。比这些更容易带走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时代”。纪梵希走了,据说带走了时尚界一个时代。霍金走了,据说带走了科学界一个时代。前几天,李敖走了,于是文坛一个时代被他带走了。我把他们和他们带走的“时代”挂在朋友圈里,贴上蜡烛,表示哀悼和惋惜。“赫本已在天堂等你。”我写上对纪梵希逝去的寄语,就好像他为我设计过黑裙。“你将永远属于星空。”我喃喃对霍金说,就好像我曾读懂过畅销书《时间简史》。“战斗结束了,李敖。”我敲上一个句号,但其实我对李敖不过一知半解。当我做这一切的时候,我正站在潮头,这让我觉得安全,偶尔还有推背感。先抢了热点再说。不管他们的逝去带走了什么,反正带来了使我与聚光灯保持一致的契机,就像一款巧克力面包忽然红遍网络,只要亲口咬住,就能不跌进落伍的万丈深渊。③快速消费品席卷了我的世界。无论是衣架上的纪梵希,还是书架上的李敖,现在都在货架上,口味丰富,任君挑选,给无味的生活加一勺“老干妈”。与此同时,他们对我来说又和一支眼线笔没啥区别。妆点完我的眼眸和自信之后,眼线笔会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然后准确抵达垃圾桶,被我包装自我后,抛弃、遗忘……④我为什么要懂黑洞理论才能聊霍金呢 我看几分钟说学逗唱的综艺节目不也能领略古诗词之美吗 浮光掠影、流于表面地说两句,不也是我们常干的事吗 不过,这种生活会使我们失去长期培养的一种好习惯。此外,和隔壁老王一样,和1000公里以外某写字楼白领的都一样,我们轻快地敲击键盘,却常常发出的是同样的声音,重复的是时髦的观点,甚至打出相同的表情包。热点来了,我们一哄而上;热点冰了,便与它一拍两散。我有多狂热,就有多凉薄。我有多贪心,就有多懒惰。最后,有的能力慢慢就烟消云散,与我们无缘。⑤其实也不必忧心忡忡,快速消费固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有些东西也不那么容易被带走。⑥纪梵希走了,当代女性对美的追求,内涵早就甩开裙子珠宝,变得更加丰富坚实。霍金走了,人类望向星空的巨眼,仍在一双双睁开。李敖走了,更多有个性的年轻作者冒出来。他们也许引领过时代,但个体生命的陨落无法带走时代。时代的变革不会停步,你也要像他们一样在飞驰的高铁上阅读,在公园漫步时听书。⑦我买不起纪梵希牌的黑裙,但我也可以追求美和梦想。我看不懂《时间简史》,但我愿意信仰科学。我写不出李敖的剑气如虹,但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愿意扔掉陈腐烂俗的标题,努力不说假话、尽量不唱赞歌。⑧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超级大裁缝纪梵希剪刀一挥,裁短裙边,鼓励女性露出双腿。半个世纪以来,保守的观念随世界各国的国门一起打开,个体的需求越来越多地被听见和成全。⑨那么艰难才开启的时代,怎么能让它被轻易地带走呢 4.读①段,说说“快速消费品”“快”的表现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4分)快速淘汰,高频更新5.读第②到③段,说说“我”把纪梵希、霍金和李敖当作快速消费品的原因是什么 (6分)能让我快速找到与时代热点的契合吗,起到装饰我生活的作用后被舍弃遗忘6.读第④段,简要概括快速消费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弊端是什么 (4分)这种生活会使我们失去长期培养的一种好习惯;我们会丧失独特的能力.7.为了不让某些东西被时代带走,我们应该怎么做 请结合⑤到⑨段内容简要概括。(6分)关注时代的变革与进步;追求美和梦想;成全和倾听个体的需求三、阅读《简爱》的节选部分,完成8~9题。(7分) 英格拉姆小姐很喜欢卖弄,可是她没有真才实学;她长得挺美,也有很多出色的技艺,但她的见解浅薄,她的心灵天生贫瘠,在这样的土地上是不会自动开出花朵的,没有经过强迫的天然果实是不会喜欢这种新鲜土地的。她并不善良,也没有独特的见解,她常常背诵那些书本上的夸张的词句,却从来没有讲过、也不曾有过自己的意见。她鼓吹高尚的情操,却不能理解同情与怜悯之情,而且也没有温柔和真诚。她对小阿黛勒怀着一种恶意的憎恨,在不合适地发泄出来的时候,就常常显露出那种性格。如果阿黛勒偶尔走近她,她会用恶毒的话骂她,把她推开,有时候还把她赶出房间,并且总是冷淡而狠毒地对待她。 除了我以外,还有一双眼睛注视着这些性格的显露——密切、锐利、机敏地注视着。是的,未来的新郎罗切斯特先生自己也在不停地观察着他的未婚妻。他明智,谨慎,能完全和清楚地看到他那美丽的爱人的缺点,并且明显地对她缺少爱情。 我看出他是为了她的门第,也许是为了政治上的原因,才打算娶她的,因为她和他门当户对。我觉得他没有把他的爱情给她,她也不配从他那儿赢得那种珍宝。 当然,对于罗切斯特先生为了利益和姻亲关系而结婚的打算,我还没有说过任何谴贵的话。我第一次发现这是他的心意的时候,感到吃惊。我原来以为在选择妻子方面,他不是一个受这么普通的动机影响的人;但是,对于他们双方的地位、教育等等考虑的时间越长,我就越是觉得不该评判和谴责他或者英格拉姆小姐,他们是遵照毫无疑问从童年时代起就灌输的那些观念和原则行事。他们那个阶级的人都持有这些原则;那末,我想,他们是有一些我所无法推测的理由来持有这些原则的。在我看来,如果我是一个像他那样的绅士,我就只愿拥抱我所爱的妻子;可是,正因为这个计划有利于丈夫本人的幸福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相信一定有某些我所不知道的理由使它不被普遍采纳,要不然,我可以肯定,整个世界都会像我所希望的那样去做了。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3分)8.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先生并不爱她的未婚妻英格拉姆小姐,尝试理解他为什么还愿意与她结婚。9.从选段内容可以看出简爱具有怎样的优点 请简要概括,两点即可。(4分)9.(1)洞察力强;(2)善解人意/能换位思考。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0题。(3分)秋莲【元】刘因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拟欲青房①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注释】①青房:莲蓬。10.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首联的“不自容”写出秋莲的辛酸自怜,“欲谁通”则体现其孤寂怅惘。B.颔联写秋莲虽然枯萎,但江水清澈月光微冷,反而让人觉得清丽美好。C.颈联写出了秋莲被秋风摧残,就连莲蓬都难以保全的命运的无可奈何。D.尾联写诗人虽已衰老,但是觉得自己不能放纵逍遥,仍然想有所作为。B(颔联的“江清月冷”描写了环境,为秋莲的衰败增添寒惨凄苦的气息。)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1~14题。(15分)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通《五经》。濂以李善长荐,与刘基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 是时,帝留意文治,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令入禁中文华堂肄业,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及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濂具以实对 具:全都B.帝廷誉之曰 廷:朝廷C.四裔贡赋赏劳之仪 裔:边远之地D.后先相踵 踵:跟随1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A.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B.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C.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D.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1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宋濂担任太子的老师,对教导太子非常敬业,太子虚心地接受教导。B.宋濂性情谨慎,为官多年,却不揭别人的短,不评价不了解的官员。C.茹太素上万言书惹怒太祖,宋濂直言进谏,后太祖称赞宋濂为贤人。D.宋濂身居高位,但拒绝成为文臣之首,因而大家都尊称其“太史公”。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5分)许多人感慨“年味儿淡了”。这不仅是惋惜,也是对春节深层意义的思考。我们心心念念的“年味儿”究竞是什么 家庭_______、亲情_______,仍是春节的灵魂所在。春运返乡潮是流动中国的最好_______,不管距离再远也要回家,是中国人过年的_______。实在回不去,又兴起“反向春运”,带父母来自已工作生活的地方看看。中国人日常的情感表达含蓄内敛【A】而春节家庭团聚【B】举杯共饮【C】是一年中对家人情感表达浓度最高的时刻【D】生活方式无论如何变化,亲情是春节得以始终延续的感情之所在。守护年味儿,是传承各种年节仪式,并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花灯、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结合潮流文化IP重新设计,创意年味儿产品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舞狮表演创新编排,融入沉浸式戏剧表演中,加入科技元素,声光舞美升级;“90后”“00后”深度参与祈福活动,新版神将在传统制式基础上有了更趋向年轻人审美的“动漫脸”。①守护年味儿,是增进家庭代际理解,让每一个人在春节找到安然自处的休憩空间。长辈尊重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关心后辈学习与工作的心理感受,而非用传统观念施压;年轻人则通过陪伴和真诚交流,倾听父母的情感需求,未来不在家的日子也能在互动中传递温暖。②守护年味儿,是寻找文化共识,再造新时代的集体记忆。春节需要一些仪式感,让这一日子显得与众不同。要调动各方政策、资源、技术力量,保护传承春节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地方特色年俗活动;也要顺应时代发展,鼓励打造更多契合春节精神内核、符合当代兴趣需求的年节活动,让人们在活动中同庆佳节、共迎未来,增进文化认同感。③年味儿不仅是大红的春联、喧闹的鞭炮、热腾腾的饺子,更是情感的浓缩和文化的符号,是中国人与自我和家庭和解、与自然和时间定约的年节仪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团圆的珍视、对幸福的期盼、对文化传承的自信,仍将让春节焕发活力。当世界的目光因春节而聚焦中国,我们不仅是在传递欢庆与热闹,更是在用最朴素的方式诉说着文化的永恒力量。④1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感慨 B.惋惜 C.思考 D.究竞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家庭_______、亲情_______,仍是春节的灵魂所在。春运返乡潮是流动中国的最好_______,不管距离再远也要回家,是中国人过年的_______。A.团圆 慰藉 写照 执着 B.团圆 慰藉 注解 重心C.慰藉 团圆 写照 重心 D.慰藉 团圆 注解 执着17.依次填入文中方括号处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B., C., D.。1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无论生活方式如何变化,亲情是春节得以始终延续的感情之所在。B.生活方式无论如何变化,亲情始终是春节得以延续的感情之所在。C.无论生活方式如何变化,亲情始终是春节得以延续的感情根基。D.生活方式无论如何变化,亲情是春节始终得以延续的感情根基。19.将“这样的春节不仅是仪式上的团圆,而且让家人之间彼此的心靠得更近”这句话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① B.② C.③ D.④15.D(应为“究竟”。)16.A17.A(应为逗号。)18.C19.B七、作文(5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国导弹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沈忠芳60多年来一直隐姓埋名,直到2022年,已88岁的他才首次被大众知晓。有人曾问他:“沈老,您都88岁了才被解密,习惯吗 ”沈忠芳说:“习惯。我是在为国家做事,研制先进的武器系统,即使成功了也是团队的智慧。”沈忠芳将“小我”融入到团队以及国家的“大我”之中,在60多年“无我”中献身国防事业。如沈忠芳一样,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这样的人生更有价值。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作文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来评分。“内容”包含两个方面:题意的理解和题意的支撑。题意应源自作文题的整体语意,题意应鲜明,但表达上可以直白,也可以含蓄。文中材料的价值在于能恰当而完美地支撑题意。题意表述分为“正确”和“错误”两个层次,题意支撑分为“恰当”“缺陷”“错误”三个层次。对题意理解的界定:材料第一段列举了范仲淹、张伯礼和王超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并为国家人民造福的例子,突出了他们人生的价值。第二段概述了中国自古以来,不同领域中都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因将自己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了民族、国家的振兴发展中而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根据题目的整体语意,可明确本题的题意——将个人(“小我”)追求融入国家民族(“大我”)的发展中,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可从“为什么”和“怎么做”两个方面来思考。“为什么”融入“大我”有助于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因为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认可。将个人的追求与民族、国家的振兴相结合,能够使个人的努力获得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深远的意义。融入“大我”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每个个体都是社会进步的参与者与贡献者。将个人追求融入民族、国家的振兴中,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和进步,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融入“大我”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团结与凝聚力。共同的目标和追求是凝聚民族力量的关键。将个人追求融入民族、国家的振兴中,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每一个助力其中的个体,其人生因此而更具价值。“怎么做”树立个体发展与民族国家命运共系的理念。要深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树立远大的志向和追求,将个人的发展与民族国家的振兴相结合,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通过实际行动为民族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了解国情民意,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关注国家的重大战略和决策,积极参与其中,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不忘国家利益。在面对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选择时,要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勇于担当责任和义务。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以适应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通过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更好地融入“大我”、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个人追求和职业规划。……判断一篇作文题意是否正确,不应以作文是否有对题意的字面表述为依据,应以文章的内容——阐释或支撑——是否表现出对题意的正确理解为依据。对题意支撑的界定:支撑恰当:记叙性文章的事件或议论性文章的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观点、思考等)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支撑的内容能具体呈现出题意所蕴含的事理逻辑,让人信服自己表达的观点和思考。即能将“小我”的个人追求和“大我”的民族国家的振兴发展具体化,展现个人追求和国家民族振兴发展之间的一致性,并能体现这种一致性与人生更有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基于自己确定的题意及其题意蕴含的事理逻辑展开叙述,从而凸显“小我”融入“大我”的价值意义。支撑缺陷: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有相关性,但文中的事件或材料只是空洞地贴上题意的标签,没有将“小我”和“大我”的内容具体化,支撑的材料对“小我”融入“大我”和“人生更有价值”之间的内在逻辑没有具体呈现,支撑的材料未能清晰地呈现“小我”融入“大我”的价值。记叙文在表达“小我”融入“大我”的价值时,内容较空洞,事理不明晰。支撑错误:事件或材料貌似与题意相关(需要读者从自己个人经验中提取事件或材料的要素后才能与话题相关联),但其表述的具体内容和内在逻辑无法支撑本题题意,其表达的意图与本题题意无关。依据题意的表述和题意的支撑两个指标的不同层次,作文可分为下面七类文。一类文:题意正确,材料支撑恰当。二类文:题意正确,材料支撑有缺陷。三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对该文主旨的支撑恰当。四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对该文主旨的支撑有缺陷。五类文:题意正确,材料不能支撑题意。六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不能支撑该文主旨。第七类:题意错误且与材料无关。“表达”分为三个层次:优秀、合格、不合格。优秀: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字迹清晰,允许有极少错别字(不超过3个)。合格: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句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字迹较清晰,允许有少量错别字。不合格:结构不清,思路混乱,语言不通,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本次作文评分共设七个类别,一至六类文又分设上下两档。作文的“类别”以“内容”为依据来确定,“类别”的档次以“表达”为依据来确定。评卷时, 先依据“内容”来确定不同的类别,再依据“表达”来确定上下档次。第七类不分档次,题意错误且与材料无关为七类文,“表达”被评为“不合格”的也为七类文。类别 档次 题意理解 题意支撑 语言表达 得分区间一 上档 正确 恰当 优秀 50下档 合格 49-46二 上档 正确 缺陷 优秀 45-42下档 合格 41-38三 上档 错误(与材料相关) 恰当 优秀 37-34下档 合格 33-30四 上档 错误(与材料相关) 缺陷 优秀 29-26下档 合格 25-22五 上档 正确 错误 优秀 21-18下档 合格 17-14六 上档 错误(与材料相关) 错误 优秀 13-10下档 合格 9-6七 错误(与材料无关) 不合格 5-0【特殊情况评分说明】1.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视作七类文:(1)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2)题意或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或抄写试卷上现成的文字材料。(3)只写了开头,字数严重不足(100字以内)。2.字数不足600字的评分要求:(1)在文意表达基本完整的前提下,每差一行扣1分。(2)在文意表达不完整的前提下,每差一行扣2分。3.字数超过600字却没有完篇的评分要求:(1)文意表达完整,在此文所属类别中给下档分数。(2)文意表达不完整,在此文所属类别基础上降一类给分。4.缺少标题扣2分。5.在评判“表达”一项时,应特别关注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错别字较多的作文不得进入“表达”的“优秀”层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docx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