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看尽潮汕的文化宝藏-潮汕非遗文化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让我们一起看尽潮汕的文化宝藏-潮汕非遗文化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探寻
潮汕
非遗
魅力
CHAO SHAN
让我们一起看尽潮汕的文化宝藏
英歌舞、揭阳青狮、潮汕大锣鼓、潮剧、潮汕工夫茶艺、潮州木雕、嵌瓷……你是否听说或了解过这些潮汕非遗
讲述人:XXX
日期:20××.××.××
目录
CONTETNS
01
英歌舞:中华站舞
English Song and Dance: Chinese Standing Dance
02
潮剧:戏剧里的艺术
Teochew Opera: The art of theatre
03
工夫茶:泡出来的艺术
Gongfu Tea: The Art of Brewing
04
剪纸:剪出来的艺术
Paper-cutting: The art of cutting out
05
潮绣:针尖上的艺术
Tide embroidery: the art of needlepoint
06
潮州木雕:木头里的艺术
Teochew wood carving: the art of wood
07
嵌瓷:屋顶上的艺术
Inlaid porcelain: art on the roof
近年来,潮汕地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广泛关注。英歌舞、揭阳青狮、潮汕大锣鼓、潮剧、潮汕工夫茶艺、潮绣、潮州木雕、嵌瓷、潮阳剪纸……你是否听说或了解过这些潮汕非遗
截至2024年,潮汕地区拥有1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40多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00 多项省级非遗项目以及数百项市级非遗项目。这些非遗项目承载着潮汕地区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脉络,见证了其沧桑变迁,是先辈们留下的珍贵遗产。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潮汕非遗更是打破地域与时间限制,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本土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英歌舞
中华站舞
英歌舞、揭阳青狮、潮汕大锣鼓、潮剧、潮汕工夫茶艺、潮州木雕、嵌瓷……你是否听说或了解过这些潮汕非遗
01
01
英歌舞:中华站舞
英歌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中后期,距今已有近4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潮汕人也多以侠肝义胆、不屈不挠、团结拼搏的精神行走世界,英歌舞演绎梁山108英雄好汉的故事,正好契合了潮汕人的这一特质。
英歌舞的起源
舞者们彩绘脸谱,身着潮绣彩衣鼓点响起时,跳跃似蛟龙,旋转如疾风,阵法灵动多变。高潮时踏步、扣槌、锣鼓、喝叫交织,气势磅礴
那刚劲有力的动作,整齐划一的节奏,仿佛将梁山好汉的英勇无畏展现得淋漓尽致,令观者无不热血沸腾,沉浸于这震撼人心的表演氛围之中
从最初游神赛会到如今节日盛会商户开业、楼宇落成、华侨观光等活动,都会请英歌队来助兴,俗称 “茂兴”,寓意舞财气,英歌舞早已成为乡邻与侨胞情感的重要纽带
1
2
3
01
英歌舞:中华站舞
英气演绎穆桂英花木兰
女子英歌媲美阳刚男儿
1952年,第一支女子英歌队——西门女子英歌队成立于汕头潮阳,打破了英歌舞“传男不传女”的传统。今年春节,女子英歌也是火爆出圈,西门女子英歌队的“头槌”16岁的郑梓欣说:“我们的动作看着很柔,但一招一式也需要非常大力,我们女子英歌舞也很帅气!”
当今时代,英歌舞传播迎来新契机。杜鹃、黄轩等明星赴潮汕拍摄时尚杂志,热门博主九月南笙前来学习。时尚潮流的推波助澜和网络平台的广阔辐射,助力英歌舞突破地域限制,从潮汕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让更多人知晓这一独特文化瑰宝。
01
英歌舞:中华站舞
在传承发展之路上,英歌舞始终坚守传统根基,积极创新求变
持续精心改进表演内容,在保留原始韵味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使其更贴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主动走进学校与社区,广纳青春力量。与此同时,还大力开发创产品,拓展其文化产业链条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表演水平也稳步提升,英歌舞正沿着优质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康庄大道奋勇迈进
潮剧
戏剧里的艺术
英歌舞、揭阳青狮、潮汕大锣鼓、潮剧、潮汕工夫茶艺、潮州木雕、嵌瓷……你是否听说或了解过这些潮汕非遗
02
02
潮剧:戏剧里的艺术
潮剧,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顶头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潮州地区(潮汕地区)。
潮剧传统剧目分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文明戏和新编历史剧两大类,有剧目两千多个
潮剧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老戏曲存活于舞台的生动例证,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潮剧分类
潮剧历史
02
潮剧:戏剧里的艺术
潮剧的内容角色很丰富。明代为生、旦、贴、外、丑、末、净七行,而且每一种还有不同类型。俗语用“四生、八旦、十六老阿兄”来形容一个演员阵容齐全的标准。四生指小生、老生、花(丑)生、武生;八旦指乌衫旦、闺门旦、衫裙旦、彩罗衣旦、武旦、刀马旦、老旦、丑旦(女丑)。“老阿兄”是指在剧中扮演各种杂角。
潮剧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的见证。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音乐和表演形式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而融为一体,程式严而不僵。潮剧唱腔轻婉低回、抒情优美,语言注重本体特色,有特殊的方言文学风味。浓郁的乡土气息使人物更加生动形象,充分表达各个人物的特点和剧情的跌宕起伏,吸引观众的目光。
功夫茶
泡出来的艺术
英歌舞、揭阳青狮、潮汕大锣鼓、潮剧、潮汕工夫茶艺、潮州木雕、嵌瓷……你是否听说或了解过这些潮汕非遗
03
03
功夫茶:泡出来的艺术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它不仅仅是一种茶艺,更是一种民俗,代表了潮汕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享受
这种茶文化融合了精神礼仪、冲泡技艺以及评品艺术,形成了一种完整的茶道形式
03
功夫茶:泡出来的艺术
工夫茶的精髓在于使用特定的工艺烹制茶,包括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洒茶等八个步骤,整个过程需要一气呵成。
在冲泡过程中,水需要加热至二沸,然后高冲入茶壶,称为“高冲”。
洒茶时,要确保茶汤均匀地倒入每个茶杯中,称为“关公巡城”,并且壶中茶汤要全部倒出,称为“韩信点兵”。
工夫茶的茶具非常讲究,包括茶壶、茶杯、茶洗茶盘、茶垫、水瓶与水钵、龙缸、红泥小火炉、砂铫、羽扇与钢筷等十余种。
茶叶的选择也很关键,旧时多选择福建武夷、安溪等地的茶叶,后来本地区的凤凰水仙、单枞茶系也逐渐受到欢迎,主要是乌龙茶系。
工夫茶艺归纳为“和、爱、精、洁、思”五字,以“和、爱”为茶道核心价值





03
功夫茶:泡出来的艺术
泡茶礼仪
传统的潮汕工夫茶一般只有三个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个杯子。倒茶时,要按照宾客的角度,把三个茶杯摆成“品”字形。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第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无论其年龄大小,也无分性别。每喝完一杯茶就要用滚烫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位用。这种习俗据说是人们为了表示团结、友爱和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
品茶,要先闻香味,然后看茶汤的颜色,最后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刚好分成三口品完,香味从舌尖逐渐向喉咙扩散,最后一饮而尽,可谓畅快淋漓。
品茶礼仪
剪纸
剪出来的艺术
英歌舞、揭阳青狮、潮汕大锣鼓、潮剧、潮汕工夫茶艺、潮州木雕、嵌瓷……你是否听说或了解过这些潮汕非遗
04
04
剪纸:剪出来的艺术
剪纸主要以潮阳区铜孟、西胪、和平、贵屿等镇为代表。
1997年
2006年
潮阳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剪纸)之乡”
潮阳剪纸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阳剪纸源于古代的剪镂花灯和剪纸窗花,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潮阳民间剪纸的产生与发育,可能在东晋“永嘉之乱”时,由迁入潮汕的中原移民带来并加以发展。在明清时期,潮阳剪纸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
04
剪纸:剪出来的艺术
剪纸题材丰富潮阳剪纸的题材广泛,包括花鸟、人物、山水、故事等,充分体现了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
1
剪纸常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题,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技艺精湛刀法精巧细腻,以阳剪为主,配合使用阴剪。手法表现力十分丰富
3
剪纸形式多样色彩艳丽,运用红色和金色为主的传统色彩,营造出热烈欢快的氛围。包括单色剪纸、套色剪纸和刻纸等,其中刻纸尤为著名
2
剪纸被广泛应用于家居装饰,如窗花门帘、墙纸等,为家庭增添浓厚的艺术氛围
4
剪纸常被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表达美好的祝福。民俗活动中,剪纸艺人还会为群众表演剪纸技艺,丰富活动内容
5
潮绣
指尖上的艺术
英歌舞、揭阳青狮、潮汕大锣鼓、潮剧、潮汕工夫茶艺、潮州木雕、嵌瓷……你是否听说或了解过这些潮汕非遗
05
05
潮绣:针尖上的艺术
潮绣,以潮州的潮字为名,其含义可见一斑。潮绣早在唐代时期就已出现于广东潮州地区,流传至明代已形成风格。它以龙凤、花卉、飞禽走兽、水族人物为题材,成品多用作日常用品、祭祀用品、欣赏用品和戏服装饰品等。
潮绣有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线绣等品种。绣法可分为绣、垫、贴、拼、缀5种。针法有六角三叠踏针锦、垫棉过金针、双丁鳞、垫绣菊花畔鳞等200多种
潮绣有着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构图饱满均衡,针法繁多,纹理清晰,金银线镶托地垫高,色彩浓艳,装饰性强,尤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垫高绣法独异于其它绣法,此外以金碧、粗犷、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也尤为人所瞩目,宜于庙堂会所装饰和喜庆之用。
2006年,粤绣(潮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州木雕
木头里的艺术
英歌舞、揭阳青狮、潮汕大锣鼓、潮剧、潮汕工夫茶艺、潮州木雕、嵌瓷……你是否听说或了解过这些潮汕非遗
06
06
潮州木雕:木头里的艺术
唐朝
宋朝
明朝
明清
唐昭宗时期,牙雕、木雕和袍木履在这一时期已经体现出非凡的制作工艺和水平。潮州手工业在这一时期,其工艺水平已有较高的完成度。
发展到了宋朝中期,木雕广泛运用于寺庙等大型建筑中。
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庵埠文祠,在建筑装饰上主要使用了潮州木雕造型夸张,做工精美,具有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高潮到了明清时期,潮州木雕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雕工也日趋完善。现存于开元寺里的千佛塔,工艺精美,现在潮州市博物馆收藏的“仙姬送子”、“府楼猴”等雕塑,更是令人赏心悦目。
起源
06
潮州木雕:木头里的艺术
选材
(樟木或杉木)高度重视对空间的利用,以细致繁复的透雕和通雕著称,空间构图与雕镂层次讲究“匀匀、杂杂、通通”
雕刻有多种手法和工具,雕刻技法分类,有沉(凹)雕浮(凸)雕,圆(立体)雕通雕(多层)和锯通雕(单层)五种,通雕最为卓越,在木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雕刻
潮州木雕题材丰富,有金碧辉煌、精雕细刻的神龛、宣炉罩;有图案纹样优雅、装饰华丽的屏风:有似与不似形神兼备的戏曲人物和脍炙人口的故事,有寓意祥瑞的龙凤、象征高洁坚贞的梅、兰、竹、菊
题材
嵌词
屋顶上的艺术
英歌舞、揭阳青狮、潮汕大锣鼓、潮剧、潮汕工夫茶艺、潮州木雕、嵌瓷……你是否听说或了解过这些潮汕非遗
07
07
嵌瓷:屋顶上的艺术
潮汕俗语称,“厝头角,有戏出”便是潮汕嵌瓷的写照,它采用各种釉彩光泽的陶瓷片作为主要原料经敲制、剪取、镶嵌、粘贴、堆砌成多种作品。
1
戏出的内容往往选择妇孺皆知的戏曲角色,常见的有郭子仪拜寿、薛丁山征西等,历史故事则有三英战吕布、渭水访贤、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反映人民群众扬正压邪、勇于进取的精神面貌。
2
07
嵌瓷:屋顶上的艺术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湖美村郑镜鸿路的潮州嵌瓷博物馆,常有游客、学生、艺术家前来参观学习,促进了嵌瓷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传承人卢芝高在此收徒传艺,他表示,愿毫无保留授艺,现有徒弟屋顶嵌瓷掌握不错,但缺精于人物嵌瓷者,仍在培养,部分徒弟已能独当一面。传承靠育后辈,手艺要接上,创新则寄望年轻人去开拓。
潮汕非遗在当下展现出非凡魅力,其文旅价值愈发凸显,已然成为地区发展的一大亮点。像英歌舞、潮剧、嵌瓷等,既是文化瑰宝,更是吸引游客的 “金字招牌”。
大家来到潮汕,既能亲身感受非遗韵味,又能体验民俗风情,品尝特色美食,收获丰富又独特的旅游体验。
探寻
潮汕
非遗
魅力
CHAO SHAN
让我们一起看尽潮汕的文化宝藏
英歌舞、揭阳青狮、潮汕大锣鼓、潮剧、潮汕工夫茶艺、潮州木雕、嵌瓷……你是否听说或了解过这些潮汕非遗
讲述人:XXX
日期:2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