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彭水思源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彭水思源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思源实验学校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相关部门开展“文旅彭水”推介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完善推介文案
百里乌江风情画,千年彭水苗土情。①看,那被云雾笼罩却引人入胜的“睡美人”山,在昼夜交替中
xǔ xǔ如生;润泽如玉的乌江水,静谧而深邃,映照出天地间的所有美好;九黎城炫彩的踩花山,正展
示着苗土人真 zhì好客的热情;睥睨群峰的摩围山巍然屹立,可观祥云升腾;碧波荡漾的阿依河在喀斯
特褶皱里蜿蜒成空灵的五线谱。②还有山水如画的乌江画廊,旷性 yí情的阿依林海,探险猎奇的青龙洞,
古色古香的云顶寺......等等。一半诗意一半烟火,尘世间的一切,总要用自己的足迹去丈量,身临其境
地去感受美好,没有任何忌讳,没有任何迟疑。③春日踏青啊、夏日漂流啊、秋日登高啊、冬日赏雪啊,
来到这座小城,赏着如画般美景,谁不高谈阔论?④就连北宋大诗人黄庭坚都信手拈来道:“今宵无睡酒
醒时,摩围影在秋江上”。
1.给选文加点字注音。(3分)
静谧 ( mì ) 睥睨( pì nì ) 忌讳( huì )
2.给选文拼音写汉字。(3分)
xǔ xǔ如生( 栩栩 ) 真 zhì ( 挚 ) yí情( 怡 )
3.文段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笼罩 B.身临其境 C.高谈阔论 D.信手拈来
解析:高谈阔论:多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言论(多含贬义)。
4.文段中标序号的四个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
A.①看,那被云雾笼罩却引人入胜的“睡美人”,在昼夜交替中 xǔ xǔ如生;
B.②还有山水如画的乌江画廊,有旷性 yí情的阿依林海,有探险猎奇的青龙洞,有古色古香的云顶寺......
等等。
C.③春日踏青啊、夏日漂流啊、秋日登高啊、冬日赏雪啊,来到这座小城,赏着如画般美景,谁不高谈阔论?
D.④就连北宋大诗人黄庭坚都信手拈来道:“今宵无睡酒醒时,摩围影在秋江上”。
解析:B:“......等等”重复使用,“......”和“等等”任意删去一个。
C:“春日踏青啊”“夏日漂流啊”“秋日登高啊”“冬日赏雪啊”,都是句子且表长停顿,故“顿号”改为“逗号。
D:引用诗句作为文章句子的一部分,故最后的句号应在引号里面。改为“今宵无睡酒醒时,摩围影在秋江上。”
5.请仿照示例句式,自选一个彭水景点,展开联想,写一句推介该景点的句子。(4分)
示例:阿依河,水碧如玉,乘竹筏畅游,尽享山水之间的自在与惬意!
备选景点:摩围山、九黎城、鞍子苗寨……
选择景点: 摩围山
示例:摩围山,巍峨耸立,看云卷云舒,坐观朝夕之间的辉煌与灿烂。
语文试题 第 1 页(共 9 页)
九黎城,飞檐斗拱,赏苗家歌舞,沉浸于长街盛宴的欢腾与温情!
鞍子苗寨,石磨岩峋,听盘歌缭绕,感受苗寨风情的古朴与热辣!
活动二:参观文化橱窗
6.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彭水某书店正在进行名著阅读推广活动,请你参加。(7分)
(1)书店橱窗张贴了一张期待读者完善的保尔成长轨迹图。请你根据自己对这本书的阅读,在 ABCD 四处
补充保尔成长的关键事件或他在这件事中显示出的精神成长。(4分)
答案:A. 形成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反抗意识。(或反抗意识的萌芽)
B. 结识朱赫来/解救朱赫来(如果 B 空答解救朱赫来,则 C 空不能答)
C1:解救朱赫来。 D1:自觉革命,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折点。(从被动接受革命思想转向主动自觉革命)
C2:加入骑兵军,参加战争。 D2:磨炼钢铁般的纪律性、集体主义和革命信仰。/D2:思想信念得到淬炼或增强了责任心等。
C3:与冬妮娅分手。 D3:觉醒阶级意识或与资产阶级决裂。
(2)都说读书要有感悟,在《经典常谈》一书中,你喜欢里面提到的哪部经典?请说说你的理由。(3
分 )
答案:
示例 1:我喜欢的经典是《论语》,书中记录了关于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这给了
我很大的启发,引导我成为一个坚定志向、努力学习、善于自省的人。
示例2: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涵养品德。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才。而传统文化经典教会
了我们学问和立身处世之道,成为可以助力经济发展的人才。如《史记》中“一诺千金”的故事就告诉了我们恪守诚信的经商之道。
活动三:开展文化活动
7.毕业在期盼与不舍中悄然而至,青春在成长与探索中恣意绽放。毕业之际,思源实验学校初三年级组
要求各班开展"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毕业活动,请你参与策划。(7 分)
(1)请仿照活动一及具体内容,将下面的策划单补充完整(活动形式不能重复)。(3 分)
“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系列活动策划单
活动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忆往昔——"班级大事" ①展风采——“致敬
谈梦想——"畅想未来"座谈会
活动名称 展览会 青春”文艺汇演
语文试题 第 2 页(共 9 页)
播放运动会、“美之汇” 开场舞《青春舞曲》 同学们畅聊人生理想
具体内容 等重大活动视频 ②朗诵《少年中国说》
每个班各制作一本班史 小品《花季雨季》 ③同学们互写祝福赠言/师生
歌曲《青春纪念册》 共话未来规划”
(2)活动中,面对老师和同学们的深切祝福,你心中一定会有很多依恋和期盼。请你围绕活动主题给老
师或同学写一则临别赠言,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30 字。(4 分)
示例:相识犹如昨天,分别即在眼前。敬爱的老师,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是您给了我不屈的力量;是您给了青春
的光亮。您是黑夜中的灯塔,指引我前行;您是夜空中的星星,照亮我一生。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不会忘记您。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 1 分)
8.根据积累,将下表中的诗文补充完整。(10分)
借酒抒情 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②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痛苦烦忧 ③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④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秋瑾《满江红》) 《过零丁洋》中表现诗
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句子是:⑤人生自古
爱国情怀 谁无死,⑥留取丹心照汗青。
《别云间》中⑦“毅魄归来日,⑧灵旗空际看。”抒发主人公坚贞不屈的战斗精
神和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词人借用典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⑨
用典抒怀 持节云中,⑩何日遣冯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5 分)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解析:
隆,可计日而待也。
(A项,“猥自枉屈”的“自”是“亲自”;“自康乐以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的“自”是“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 ,
(B项,“夙夜忧叹”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都是“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忧”。)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C项,“守之以恭者,荣”的“荣”是“荣华”;“清荣峻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茂”的“荣”是“茂盛”)
旧都。(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D项,“亡其身者”的“亡”是“灭亡”;“河曲智叟亡以
【乙】
应”的“亡”通“无”,没有。)
成王封伯禽①于鲁。周公诚之曰:“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
又相②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
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
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
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④!”(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伯禽:周公姬旦的儿子。②相:辅助,帮助。③守:保持,保有。④欤(y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
问或感叹。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
语文试题 第 3 页(共 9 页)
A.猥自枉屈 自康乐以来(《答谢中书书》)
B.夙夜忧叹 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C.守之以恭者,荣 清荣峻茂(《三峡》)
D.亡其身者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
(2)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的人)。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诸葛亮以先帝对桓、灵二帝朝政昏庸、
国事衰败而痛心遗憾的往事来激励后主刘禅亲贤远 佞,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
B.甲文虽为出师而作,但却在推荐贤臣、出师准备等内容上不吝笔墨,其意在通过稳定内政和勉励后主来
为出师创造有利条件。
C.诸葛亮借“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白帝托孤”三段回忆,寓情于议地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
达了兴复汉室的决心.
D.从乙文周公诫子的内容可以看出,周公是一位深谙治国之道、重视人才、谦虚谨慎、教子有方、智慧深
远的长者形象。
解析:(诸葛亮借“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白帝托孤”三段回忆,寓情于事,而非寓情于议。)
12.诸葛亮和周公都善劝勉,请结合甲、乙两文探究其劝勉的艺术。(5 分)
答案: ①诸葛亮以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历史教训作对比,借先帝对桓、灵二帝的叹息痛恨,委婉劝勉后主刘禅亲贤远
佞;回忆与先帝的过往,以情动人,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激发后主的责任感。
②周公以自身礼贤下士的行为,如“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为例,正面劝诫伯禽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轻视人才;
同时列举六种保持美德的情况和桀、纣因不谦而失天下的反面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劝勉,使道理更具说服力。
文言文翻译: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告诫他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
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
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
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品行高尚仍常怀恭敬之心的人,必享荣耀;封地辽阔,仍能保持节俭的人,必定安
乐;官爵显赫,仍保持谦恭的人,必定尊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仍常怀敬畏之心的人,
必能取胜;聪慧睿智但仍觉得自己愚笨无知的人,必定明智;见多识广但仍觉得自己知识浅
薄的人,必定更有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
也是因为这些美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
能不慎重吗?”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 13~17题。(22分)
家的感觉
肖复兴
①我们最大的乐,一是秋天摘枣,二是国庆节观赏礼花。
②北京城的家里,院中长着三棵打清朝那会儿就有的枣树。孩子们可以轻松地从房顶攀上枣树梢,摘
到顶端最红的枣吃,也可以站在树梢上,拼命地摇树枝,让那枣如红雨纷纷落下,“噼噼啪啪”砸在房顶
的瓦上,溅落在院子里。比我们更年幼的小不点儿们,几乎爬不上树,就在地上,头碰头地捡枣,大呼小
语文试题 第 4 页(共 9 页)
叫……那种热闹的场面,可真成了孩子的节日。
③打枣,一般都在中秋节前,这时,国庆节就要到了。打完了枣,下一个节目,就是迎接国庆。
④国庆节的傍晚,扒拉完两口饭,孩子们就会溜出家门,早早儿地爬上房顶,占领有利地势,等待礼
花腾空。那种当口,即使平常骂我们最欢的大妈大婶,也网开一面,一年一度的国庆礼花,成为那天孩子
们上房的通行证。
⑤当年,没有那么多的高楼,晚霞中的西山一览无遗。我们的院子,就在前门东侧一点,前门楼子和
天安门广场都是瞅得真真儿的,仿佛就在眼前,连放礼花的大炮,都看得一清二楚。
⑥晚霞,一点点地消失了,等候着夜幕悄然无声地降临,就像等待着一场大戏上演那样。我们坐在鱼
[1]
鳞瓦 上,心里充满期待,也有些焦急,禁不住问身边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礼花,什么时候放呀?”
⑦其实,人们心里谁都清楚,让大家期待、焦急的,不仅仅是国庆礼花点燃的那一瞬间,更是礼花放
完的那一刻。由于北京小孩儿年年国庆都要爬到房顶上看礼花,每个人都有了经验,随着礼花腾空,会有
好多白色的小降落伞。一般,国庆那一天,都会刮东南风,那些小降落伞便都会随风飘过来。燃放礼花的
那一瞬间,我们会稳稳坐在那里,审视夜空中色彩绚丽的礼花,绽放在头顶。小降落伞飘来的那一刻,孩
子们会立刻大叫着,一下子都跳了起来,伸出早已准备好的晾衣竿儿,争先恐后去够那些小小的降落伞……
⑧当然,够得着、够不着,全凭风的大小和当时的运气了。因为,那一刻,附近四合院的鱼鳞瓦顶上,
站满和我们一样的孩子,都和我们一样,伸着竹竿儿够降落伞。风如果小,就被前面院子的孩子够走了;
风要是大,降落伞就会像成心逗我们玩似的从头顶飞走。
⑨清晰记得,国庆十周年时,我上小学五年级,属于“大孩子”了。那天晚上,不知是天助我也,还
是那一年国庆放的礼花数量众多,降落伞飘飘而来,一个接着一个,让人轻而易举就够着一个,还挺大的
个儿,成为我拿到学校当众显摆的“战利品”。也就从那年以后,我没再上房玩。也许,认为自己长大了
吧,便也就此和鱼鳞瓦告别。
⑩一直到十几年前,重返当年的老院,又看到童年时爬过的房顶,踩过的鱼鳞瓦,忽然发现,和它们
这么久没有相见了。也才发现,瓦间长着一簇簇的狗尾巴草,稀疏零落,枯黄枯黄的,像是年纪衰老的鱼
鳞瓦,长出苍老的胡须,心里不禁一动。
其实,这种狗尾巴草,童年时就曾经见过,它们一直都是这样长在瓦缝之间。风吹日晒,瓦缝之间
一点点可怜的泥土早就风干,变得很硬,不知道狗尾巴草是怎么扎下根的,一年又一年,总是长在那里。
它们的生命力和鱼鳞瓦一样,顽强而持久。
去年秋天,我路过草厂胡同一带,那里的几条胡同已经被打理一新,地面重新铺设青砖,四合院重
新改造,有老房子的房顶被改造成露台。顺着山墙新搭建的梯子,爬到房顶,楼房遮挡得远处看不到了,
但附近胡同四合院房顶的鱼鳞瓦,还能看得很清楚。尽管已经没有了张永和先生说的“灰色的瓦浪向天际
展开”的景象,但还是让人感到亲切,仿佛又见到童年时候的伙伴。

(选自《小品文选刊》2025年第 1期,有删改)
注:[1]鱼鳞瓦:鱼鳞瓦常用于北京的古建筑,如故宫、四合院等。
13.内容梳理。本文以“房顶”串联作者的回忆,请据此梳理本文的主要事件以及作者当时的心理感受,完
善下面图表。(4分)
语文试题 第 5 页(共 9 页)
①十几年前 ②爬上房顶,观赏礼花/够降落伞
③爬上房顶,看到鱼鳞瓦 ④失落/感慨/触动/悲伤/伤感
14.语言赏析。本文经过作者肖复兴多次修改,请比较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选择两处修改的地方,赏析其
妙处。(4分)
原稿 改定稿
比我们小的孩子们几乎爬不上树,就在地上头 比我们更年幼的小不点儿们,几乎爬不上树,就
碰头地捡枣,大呼小叫,那种热闹的场面可真的成 在地上,头碰头地捡枣,大呼小叫……那种热闹的场
了孩子的节日。 面,可真成了孩子的节日。
答案: ①改定稿用“比我们更年幼的小不点儿们”取代“比我们小的孩子们”,用词更具有童趣/口语化
/亲切(1 分),更能体现作者对天真烂漫童年生活的喜爱与怀念/更能体现孩子的可爱/更能体现作者对
孩子的怜爱/调侃。(1 分)
②改定稿在“几乎爬不上树”“头碰头”前增加了停顿/变为短句,使句子节奏更灵动自然(1 分),
更能营造一种温馨欢快的氛围/更能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与喜爱。(1 分)
③改定稿增加了省略号,省略了对热闹场景的一一列举(1 分),凸显当时热闹的氛围/给读者留下
了想象的空间(1 分)。
15.风格品析。肖复兴的作品充满“京味”,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京味”的?(4分)
答案:①内容:本文有“胡同”“四合院”“前门楼子”“天安门广场”“鱼鳞瓦”等典型的北京地标和
建筑。/本文有中秋摘枣和观赏国庆礼花的活动,展现了老北京的民俗文化。/本文通过四合院、老房、房
顶改造,以及鱼鳞瓦的变化,表达了对北京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消失的感慨。(任答 1 点即可)
②形式:本文用了“早早儿”“真真儿的”“晾衣杆儿”“竹竿儿”等儿化词语/“扒拉”“当口”
“瞅”等北京方言词汇/“打……那会儿就有”等方言句式,充满了北京方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任答 1
点即可)
16.选材探究。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选取与房顶(鱼鳞瓦)相关的材料来表现“家的感觉”,请结合原文及
链接材料分析。(6分)
【链接材料】家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既是一个物理空间,也是一种情感寄托,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答案:①家是一个物理空间,文章中房顶是作者生活的四合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的物理空间的象征(2
分)。
②家是一种情感寄托,文章中通过描写在房顶上摘枣、观赏礼花的情景,展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家
的温馨氛围,承载着作者对家和童年的怀念(2 分)。
③家是一种文化象征,文章中鱼鳞瓦是老北京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承载了北京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
(2 分)
17.结尾辨析。散文的结尾需要反复斟酌。请从 AB两段文字中选择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并说明原因。(4
分)
A.真的,这和看惯各式各样的楼顶,哪怕是青岛那样漂亮的红色楼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这种
语文试题 第 6 页(共 9 页)
灰色的鱼鳞瓦,才能带给我老北京实实在在的感觉,是一种家的感觉。
B.我还看见眼前不远处屋顶上鱼鳞瓦之间长出的狗尾巴草,迎着瑟瑟秋风,摇曳着枯黄的颜色,和鱼
鳞瓦的灰色,吟唱着二重唱。
我选择 。原因是
答案:结尾A。①主旨:结尾通过“家的感觉”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深化到对家乡的文化认同/喜爱/怀念,深化了文章主旨(深
化/升华1 分,对家乡的文化认同/喜爱/怀念 1 分)/文章结尾通过“家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点明了主旨。(1
分)。②结构:结尾与题目《家的感觉》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是一种家的感觉”与“仿佛又见到童年时伙伴”呼应,使文章结
构严谨。(1 分)。③艺术效果:结尾将青岛红楼顶与灰色鱼鳞瓦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1 分)。
结尾B。①内容:该结尾写了狗尾巴草和鱼鳞瓦相互辉映的景象。②效果:通过诗意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让文章韵味悠长。③结构:与上文写狗尾巴草和鱼鳞瓦外表衰败却顽强生长的内容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每点1 分,最多3 分)
(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 18~21题。(18分)
材料一:
何为“国潮”?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国潮研究报告》指出,国潮是“国”与“潮”
的相加。“国”的指向很明确,即为中国,意指中国文化的复兴,将中华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都纳入视
野。对“潮”的解读却是千差万别,之前国潮大多指狭义上的特定品牌,即由中国本土设计师创立的潮流
品牌。如今,国潮泛指广义上的某种消费概念,即国货群体和带有中国特色产品的走红。
国潮在参与和改变青年人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找到了让他们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有效路径,那
就是汲取传统文化元素。所以,国潮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让历史在今天
焕发生机。像《白蛇 2:青蛇劫起》《新神榜:杨戬》等以经典神话人物为主角的国产动漫,《登场了!
敦煌》等用非遗元素加持的综艺节目,一次次推进国潮的发展。而科技作为国潮文化的最佳载体,也不断
与传统文化融合,在命名、LOGO设计和故事背景上频频捆绑中国传统符号,在科技引领未来的今天成为世
界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选择。所以,一款优秀的国潮产品,其设计核心特质就是在浩瀚的中华文化中找到
经典的文化符号,对其进行二次创作。
曾几何时,过去的人们受欧美潮影响不小。如今,新生代群体放下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更热衷“国
潮”、喜爱“国风”,这是中国文化不断走向自信的必然,也是年轻一代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表现。
但同时有专家提醒,文化自信需要建立在正确的认知和客观的评价体系之上,要以包容的心态接纳世
界的多元。否则,跑偏的文化自信就极有可能形成一种“唯我独尊”的狭隘意识。这样的过度自信不仅会
对他国友人带来精神伤害,而且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摘编自《中国商报》)
材料二:
国潮的动力之源,是传统文化通过创意表达,在青年人中广泛传播,并激发其内在的文化自觉和文化
身份认同。它给文创打上了文化底色,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也让青年人能够用新潮的方式理解和
传播国风国韵。因此,现在国内兴起各种与国潮有关的活动,其主要目的趋于一致,主要指向两个维度。
一是借助活动宣传和推广传统文化,最常见的操作模式就是借助历史名人(包括真实人物和文学作品里的
人物)或典型的文化符号来做文章,比如紧抓李白或杜甫,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弘扬
这些历史名人遗留下来的美好品德,例如通过杜甫的人生轨迹或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呈现现实主义风格里
的忧国忧民与济世情怀。这些都是今天的我们依然仰望和追寻的高标。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好的国潮设计不仅要关注其主要特质,还应该关注它采用的设计思路。如下表:
设计思路 具体方法 举例
在产品上设计大唐仕女
东方美学创意 妆造图、古代气质高雅的女子
弹奏琵琶图。
采用细腻的插画风格展现古人的形象和生活场
景,成为年轻人喜欢的带有东方审美的创意和独特设计。
注重情感连接 品牌利用中国文化符号设计包装,讲述故事并传递 在产品上印制白蛇与青
语文试题 第 7 页(共 9 页)
情感,从而调动消费者的文化记忆,触动其情思,使品 蛇。
牌具有浓郁的文化意味。
如设计冰箱贴“哪吒闹
在一个设计中,运用多个文化符号和多种图案,化
繁复设计 海”:有三个人物,复杂线条
简为繁,形成繁复风格。
交织,配饰若干组合。
在包装上加入互动元素来展示产品如何制作,不仅
如在奶茶杯上印制手打
添加互动元素 增加了消费者的参与感,还能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产
柠檬的插画。
品特征。
品牌与经典 IP联名,通过 IP的加持,其销量得以 比如文化衫推出“葫芦娃”
联名
增加,同时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也进一步得到推广。 系列、“西游”系列等。
(摘编自《澎湃新闻》)
18.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4分)
A.最近,国潮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大火,一方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满足了当下
青年人渴望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身份认同和文化根基的需求。
B.部分网友盼望《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全球电影票房第一,让外国人见识中国文化才是世界之最。
这是文化自信过度的一种表现,既不够客观理性,也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C.如今的年轻人,放下了对西方文化的喜爱,更多转而投身于国潮之中,这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一
种体现。
D.材料三采用了列图表、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其中列图表简明、直观地说明了好的国潮设计可以采
用的设计思路。
解析:原文在材料一里提到,新生代放弃了对国外品牌的盲目崇拜,而不是放下了喜爱。二者有程度的差异。
学校即将举行“古风里的国潮——古人与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 18~20题。
19.我校国际部将举办本次系列活动之“时代发展说国潮”故事会,小风同学准备选讲“嫦娥五号”的故
事,向外国友人传播中华文化。请你结合材料一说说他这样选择的理由。(4分)
答案:“嫦娥五号”以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带有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2 分)同时它是中
国航天领域的高科技结晶,代表着我国的顶尖科技实力,也是国家对外宣传的最佳载体。(2 分)
20.学校文学社正筹备本次系列活动之“跟着名人去旅行”的讲座,让听众跟随他一生漂泊的行踪游历山
川,陶冶性情。你打算为本次讲座设计一张国潮风的校园海报,请你在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次海报的插
图,并结合材料二阐释理由。(5分)
备选人物:余光中 屈原 苏轼
我选
理由:
答案:我选苏轼
①苏轼是文化符号。他是北宋豪放派著名词人、画家、书法家、美食家,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
等大量优秀作品,是古典文化的代表;他是著名的书法家,其行书自然流畅结构疏朗,留下《寒食
帖》,是书法文化的杰作;他自创了“东坡肉”等美食,是中华美食文化的重要代表。(2 分)
②苏轼具有高标的人格。他天性乐观旷达,经历宦海沉浮依然洒脱超然。(2 分)
(以上两点答对一点 2 分,答对两点 3 分)
③他一生多次被贬,辗转于杭州、惠州、儋州等地,我们可以跟随他游历山水,欣赏杭州、岭南和海
南等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2 分)
选余光中不得分。他是当代著名诗人,不是古人。选屈原最多 3 分。
①他是战国时期人,开创了楚辞这一新的文学体裁,对后世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②他坚持信念,忧国忧民,爱国主义是传统文化的最佳体现。
③他的以身殉国让端午节有了新的内涵,衍生出包粽子、划龙舟等习俗,极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内容。
语文试题 第 8 页(共 9 页)
21.小轩同学准备参加本次系列活动之“国潮设计展风采”的比赛。下面是他设计的奶茶杯图案,请根据
以上材料,分析该图案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国潮设计。(5分)
它 (选填“是”或者“不是”)一个优秀的国潮产品设
计。
理由:
答案:
是:
①好的国潮产品设计,应该有中华文化中经典的文化符号。无论是《红楼梦》还是林黛玉,都是中国
文化中的经典,广为人知,深受大众喜爱。(必选项,2 分)
②杯子图案符合“东方美学创意”。图案中的女性身着古装,发饰也是清代造型,具有鲜明的东方美学特质。
③注重情感连接。林黛玉的形象调动了他们的文化记忆,触动了情感,引发了思考。
④联名。与《红楼梦》这个古典文学的顶峰之作联名,推广了产品也宣传了传统文化。
(以上答案三选二得 3 分)
不是:
①它没有繁复风格。图案主要由林黛玉一个形象构成,配以简单的文字,显得比较单调。
②它没有互动性。杯子上主要是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消费者不能通过她来了解产品的特征,也无法与
之互动,没有参与感。(任意答到一点给 2 分,两点 3 分)
四、写作(55分)
2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 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 500字;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一律用 A、B、C 等
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
——果戈里
写作任务 目的 文体 写作提示
我们燃烧的青春里驻满风景。热心公益、多才多艺、
回忆.自 记 勤奋努力、热爱科学、热心环保……总有一处风景让我
分享
任务一 己燃烧的 叙 心安,总有一风景把我忧伤吹散,总有一处风景把我快
青春 文 乐填满。
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五四的火炬代代相传。又是一
致敬.身 演
五四青年节,为继承五四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情怀,校
边榜样的 激励 讲
任务二 团委织初三学生开展"彰显榜样力量,激扬青春梦想"主
青春 稿
题演讲赛,请你积极参加。
语文试题 第 9 页(共 9 页)思源教研共同体2022级2025年春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州关部门开展“文旅彭水”推介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完善推介文案
百里乌江风情画,千年彭水苗土情。①看,那被云雾笼墨却引人入胜的“睡美人”山,
在昼夜交替中×ǔ×ǔ如生;润泽如玉的鸟江水,静诊而深達,映照出天地间的所有美好:
九黎城炫彩的踩花山,正展示着苗土人真zh】好客的热情:脾睨群峰的摩围山巍然屹立,可
观祥云升腾:碧波荡漾的阿依河在喀斯特褶皱里蜿蜒成空灵的五线谱。②还有山水如画的乌
江画廊,旷性y「情的阿依林海,探险猎奇的青龙洞,古色古香的云顶寺..等等。一半
诗意一半烟火,尘世间的一切,总要用自己的足迹去文量,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没有任何忌
讳,没有任何迟疑。③春日踏青附、夏日漂流有、秋日登高啊、冬日赏雪啊,来到这座小城,
赏着如画般美景,谁不高谈阔论?④就连北宋大诗人黄庭坚都信手拈来道:“今宵无睡酒醒时,
摩围影在秋江上”。
1.给选文加点字注音。(3分)
静谧()
睥睨()
忌讳()
2.给选文拼音写汉字。(3分)
xǔxǔ如生()
真zhi(〕
y1情()
3.文段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笼罩
B.身临其境
C.高谈阔论
D.信手拈来
4.文段中标序号的四个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0(3分)
小①看,那被云雾笼罩却引人入胜的“睡美人”山,在昼夜交替中xǔXǔ如生:
B.②还有山水如画的鸟江画廊,旷性y「情的阿依林海,探险猎奇的青龙洞,古色古香的
云顶寺..等等。
C.③春日踏青啊、夏日漂流啊、秋日登高啊、冬日赏雪啊,来到这座小城,赏着如画般美
景,谁不高谈阅论?
D,④就连北宋大诗人黄庭坚都信手拈来道:“今宵无睡酒醒时,摩围影在秋江上”。
5.请仿照示例句式,自选一个彭水景点,展开联想,写一句推介该景点的句子。(4分)
示例:阿依河,水碧如玉,乘竹筏畅游,尽享山水之间的自在与惬意!
备选景点:摩围九黎城、鞍子苗寨.
·.语文试趣第1贞(共8页)
选择景点:
活动二:参观文化橱窗
6.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彭水某书店正在进行名著阅读推广活动,请你参加。(7分)
(1)书店橱窗张贴了一张期待读者完善的保尔成长轨迹图。请你根据自己对这本书的阅读,
在ABCD四处补充保尔成长的关键事件或他在这件事中显示出的精神成长。(4分)
关健率件,
C
精神成长:
D

关健事件:被学校开除,走人社会
精神成长:
A
关键事件:带领膏年突击队饰筑铁路。
精神成长:,就了钢铁般的意志。
关键事件:
B
精神成长:革命启碳。
成长轨迹图
A.
B.
C.
D.
(2)都说读书要有感悟,在《经典常谈》一书中,你喜欢里面提到的哪部经典?请说说你的
理由。(3分)
活动三:开展文化活动
7.毕业在期盼与不舍中悄然而至,青春在成长与探索中恣意绽放。毕业之际,思源实验学
校初三年级组要求各班开展"岁月如歌一我的初中生活"毕业活动,请你参与策划。(7分)
(1)请仿照活动一及具体内容,将下面的策划单补充完整(活动形式不能重复)。(3分)
“岁月如歌一我的初中生活”系列活动策划单
活动
活动一
活动工
活动三
忆往昔一一“班级大事
①:
谈梦想一一"畅想卡
活动名称
展览会
米"座谈会
播放运动会、“类之汇”
开场舞《青眷舞曲》
同学们畅聊人生理想
具体内容
等重大活动视频
②4
每个班各制作一本班史
小品《花季雨季》

歌曲《肯春纪念册》
语文试题第2贞(共8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