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11.2 犯罪与刑罚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远离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道德修养:加强自身修养,防微杜渐,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法治观念:了解犯罪的含义、特征,了解刑罚的含义、分类。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健全人格:掌握刑罚的分类,理解刑罚的作用。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96-99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3分钟1、刑法的内容及作用?(P96)2、什么是犯罪?(P97-P98)3、犯罪的基本特征?(P97-P98)4、刑罚的含义?(P98)5、我国刑罚的种类?(P98)6、我们应该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98)刑法的内容: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刑法的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笔 记1、刑法的内容及作用?(P96)齐某撬开他人小轿车车门并盗窃车内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构成盗窃罪。生 活 观 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情境一:齐某撬开他人小轿车车门,盗窃车内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他人财务,数额较大,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探究与分享情境二: 马某要求中途下车被拒绝后,抢控公交车司机手中的方向盘,干扰公交车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探究与分享情境三:汪某将一件禁止出口的青铜器出售给一个外国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汪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要承担刑事责任。2、什么是犯罪?(P97-P98)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笔记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犯罪是应当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笔记3、犯罪的基本特征?(P97-P98)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3、犯罪的基本特征?(P97-P98)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首先看他的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如果社会危害性不大,就不能认为是犯罪。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因为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有大有小,只有对社会的危害达到触犯刑法的严重程度时,这种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对不同的违法行为,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制方法。如果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而犯罪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行为一: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行为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的,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属于犯罪行为。对比分析下面行为,完成下面表格。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法类型行为一行为二轻微伤害严重危害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行政处罚刑罚处罚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探究与分享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任何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当危害性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就构成犯罪。笔 记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刑事违法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现,即犯罪是触犯了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笔 记 分类 比较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区别 危害程度 相对轻微 相对轻微 严重触犯法律 民事法律规范 行政法律规范 刑事法律规范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刑罚处罚处罚机关 人民法院 行政机关 人民法院典型表现 欠债不还、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拦路抢劫、殴打他人致人重伤甚至死亡、故意杀人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15岁的学生林某使用言语威胁、搜身、殴打等方式,强行向几名中学生多次索要财物,一年内共计索得三千余元。探究与分享林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应当如何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如果数额较大或者多次进行敲诈勒索,将构成敲诈勒索罪。所以林某的行为构成了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量刑规定,敲诈勒索罪的量刑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而有所不同。如果敲诈勒索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4、刑罚的含义?(P98)5、我国刑罚的种类?(P98)刑 罚主 刑附加刑管 制拘 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 刑罚 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5、我国刑罚的种类?(P98)赵某听到女邻居邹某家中传出谩骂和殴打声,便前去查看,发现李某把邹某摁倒在地,殴打其头部。赵某立即上前制止并从背后拉拽李某,致李某倒地。李某起身后欲殴打赵某,赵某随即将李某推倒,朝李某腹部猛踩一脚。看到李某无法起身后,赵某离开现场。经鉴定,李某腹部横结肠破裂,伤情属于重伤二级;邹某面部挫伤,伤情属于轻微伤。后经检察机关审查认定,赵某属于正当防卫,依法对赵某作出不起诉决定。探究与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6、我们应该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98)同学们,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11.2 犯罪与刑罚1、刑法的内容及作用?(P96)2、什么是犯罪?(P97-P98)3、犯罪的基本特征?(P97-P98)4、刑罚的含义?(P98)5、我国刑罚的种类?(P98)6、我们应该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98)了解犯罪及其特征了解刑罚的分类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