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认识民法典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认识民法典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10.1 认识民法典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体会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知道民法典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条文中,通过法律的实施来弘扬这些价值观念。
道德修养:学习民法典规定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树立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法治观念: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提升法律素养,强化法治信仰。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3-86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1、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呢?(P84)
2、实施民法典有什么作用?(P84)
3、民法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P84)
4、民法典为什么要规定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P85)
5、★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85)
生 活 观 察
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
我还是胎儿时,虽然没有出生,但是可以继承遗产。
这一规定旨在保障胎儿出生后不至于生活无着落,同时减轻其生存压力,并体现了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通过这些措施,民法典在继承法领域为胎儿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生 活 观 察
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
父母对未成年的我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原则
生 活 观 察
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
姐姐25岁了,她和心仪的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这一规定体现了婚姻自由和诚实信用原则
生 活 观 察
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如果一个人在紧急情况下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并且因此给受助人造成了损害,那么救助人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旨在鼓励人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积极提供帮助,而不必担心因救助行为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
这一规定保护善意救助者的法律权益,鼓励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生 活 观 察
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民法典新增打印遗嘱形式,旨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确保遗嘱的法律效力。
《民法典》是一部基础性法律,它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仅次于宪法。
《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因此也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系统性地规范了民事主体的行为和民事关系。每个公民应当了解和学习的这部法律,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1、说一说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呢?
1、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呢?(P84)
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2、实施民法典有什么作用?(P84)
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笔 记
探究与分享
《民法典》
【第七条】诚信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 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学习《民法典》,想一想这些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这一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观念,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保持诚实守信,不欺诈、不隐瞒,以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信任关系。
探究与分享
《民法典》
【第九条】绿色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学习《民法典》,想一想这些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这一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文明”“友善”观念。绿色发展倡导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友善互动,反对无节制的开发和破坏,强调人类对自然的负责任态度。绿色发展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认识和新判断。
探究与分享
《民法典》
【第 184 条】
因自愿实施紧 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学习《民法典》,想一想这些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这一规定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尊重生命、平等、公正和法治。这些价值观鼓励人们在面对紧急情况下积极伸出援手,而不必担心因救助行为可能引起的法律纠纷。这样的法律规定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构建和谐社会。
探究与分享
《民法典》
【第 185 条】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 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学习《民法典》,想一想这些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这一规定体现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法目的,是民法典对捍卫英雄烈士呼声的有力回应。
探究与分享
《民法典》
【第 1043 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学习《民法典》,想一想这些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这一规定体现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和谐。规定将和谐价值理念融入到家庭法律关系中,通过法律化的方式鼓励和推广良好的家庭和社会风尚,弘扬家庭美德。
3、民法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P84)
民法典注重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笔 记
探究与分享
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找出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法律依据。
方某遗失了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随即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寻找。当捡到公文包的赵某找到方某归还公文包时,方某却拒绝支付悬赏费用。因沟通未果,赵某遂将方某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判决方某向赵某支付一千元酬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第三百一十七条 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社会成员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为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4、民法典为什么要规定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P85)
民法典确立了六项基本原则
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5、★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85)
笔 记
民法典规定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为了确保民事活动的正当性、公正性和有效性,这些原则为民事活动提供了基本的行为准则,有助于维护民事主体之间的合法权益,确保民事法律关系的稳定和有序,同时也为法院在解释法律和补充法律漏洞时提供了基本依据。
10.1 认识民法典
1、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呢?(P84)
2、民法典有什么作用?(P84)
3、民法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P84)
4、民法典为什么要规定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P85)
5、★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85)
了解民法典
民法典的
基本原则
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