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声现象-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教材梳理(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声现象-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教材梳理(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一部分 单元整合
第二单元 声现象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传播不会停止。
2.声音以____的形式向外传播,即声波。利用水波的产生来理解声波的产生,
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做______法。
3.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可以传播声音,______
不能传声。
振动

类比
介质
固体
液体
气体
真空
4.声速:声音传播的距离与传播所用的时间之比。
(1)影响因素:____________和______。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的。一般而言,声音在______中
传播的速度最大,其次是在______中,在______中传播得最慢。 空气中声速
是_____,空气中声速是 ,可见,空气温度越高,声速______。
(3)回声测距: 。
介质的种类
温度
不同
固体
液体
气体
340
越大
考点二 音调
1.音调:声音的______。
2.频率:声源______振动的次数,单位是____。
(1)振动频率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___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
(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超声波和次声波产生时声源在
振动,人耳听不到这两种声波。自然灾害来临前会产生________,蝙蝠发出的是
________,倒车雷达利用________工作。
(3)超声波和次声波在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的,因为声速与
___________无关。
高低
每秒
高于
低于
次声波
超声波
超声波
相同
振动频率
3.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______,音调越高。常见描述:声音尖
细或低沉,如男低音、女高音。
(1)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弦越____、
越____、绷得越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2)管乐器的音调高低与____________有关,空气柱越____,吹出的声音的
音调越高。
(3)打击乐器中的鼓,鼓皮绷得越____,鼓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越高
粗细
长短
松紧程度



空气柱长度


考点三 响度
1.响度:声音的______。生活中称为音量,常见描述有音量太小、震耳欲聋等。
2.响度的单位是______,符号为____。
3.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______和距离发声体的______有关。发声体的振幅越
____,响度越大;声源与人耳的距离越____,人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4.减少声音在传播中的分散也能增大响度。
强弱
分贝
振幅
远近


考点四 音色
1.音色:声音的品质,常见描述有闻其声知其人。
2.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是______的,音色由发声体的______、
_______等因素决定。
不同
材料
结构
考点五 声的利用
1.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和______。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事例:B超检查身体,中医“望闻问切”中的“闻”,蝙蝠利用
“回声定位”确定位置,声呐系统,倒车雷达,利用仪器监测地震等自然灾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事例:利用超声波给结石病人“碎石”,超声波洁牙,超
声波清洗精密仪器,超声波空气加湿器,等等。
4.人耳听见声音的条件:(1)发声体振动(产生声音);(2)频率适合
(在 范围内);(3)有传声介质(能够传播声音);(4)响度足
够大(能引起人耳鼓膜振动);(5)有健全的听觉。
信息
能量
考点六 噪声与控制
1.噪声的定义
(1)从物理学的角度:发声体做________振动产生的声音。
(2)从环保的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
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噪声强弱的等级
(1)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2)保护听力,不超过;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超过 ;保证休息和
睡眠,不超过 。
无规则
3.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产生:在________减弱。例:播放器调小音量,公共场合不喧哗等。
(2)阻断噪声传播:在____________减弱。例:道路两旁植树,安装隔音墙,
关窗等。
(3)防止噪声入耳:在________减弱。例:工人戴耳罩,捂住耳朵等。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远处的同学停止敲鼓后,我们仍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不一定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的。( )
×
2.空气、水、大地、铁轨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

3.安静的学习环境中,声音的强弱为 。( )
×
4.因为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可听声波,所以才被称为超声波。( )
×
5.课堂上,同学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

6.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 )
×
7.“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
×
8.“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

9.男女声音的不同是因为声带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音调的高低不同。( )

10.动听的歌声不一定是乐音,大声的喊叫声一定是噪声。( )
×
例题1 小红和同学们周末去听音乐会。
(1)舞台上女高音歌唱家悦耳的歌声是其声带______产生的,其______比男低音
歌唱家高,歌声通过______传到小红耳中。
(2)音乐会上,精通乐器的小红根据______来判断是什么乐器在伴奏。
(3)中途有同学在大声说话,影响了别人,旁边的小红赶紧小声制止他,这是防
止噪声的______。
振动
音调
空气
音色
产生
例题2 如图所示,小明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
(1)用抽气泵将玻璃罩中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听到铃声逐渐
变____(填“大”或“小”)。

(2)接着,再使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____(填“大”或“小”)。

(3)根据以上现象推测,若空气完全被抽出,我们将不能听
到声音,由此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真空
(4)小明用手机代替闹钟再次进行该实验,他没有把手机直
减小固体传声对实验的影响
(5)这个实验主要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
实验推理法
接放到玻璃罩的底部,而是用细线悬挂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例题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1)打开智能汽车的人车交互界面,驾乘人员只要对它说出调控指令,它就能识
别指令并完成相应的调控任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2)汽车鸣笛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3)“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
信息
能量
超声波
例题4 星期天,小聪同学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
(1)小聪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______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小聪通过微信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给同学听,同学把手机音量调大些可以
听得更清楚,这是增加声音的______。
(3)这时,在隔壁房间学习的妹妹起身关上自己房间的门,妹妹是通过_________
_____来减弱噪声。
音调
响度
阻断噪声传播
1.(2024·T1)在 短跑测试现场,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说明声音能传递
_______(填“信息”或“能量”),发令声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信息
振动
第2题图
2.(2022·T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
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______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______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振动
音调
第3题图
3.(2020·T2)如图所示,是王爷爷为孙子制作的一
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
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
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______而产生的,并通
过______传入人耳。
振动
空气
4.(2021·T2)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校在演播厅举办文艺汇报演出,小明同学
在演播厅外一听就知道是女生在演唱,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填“音调”“响
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听到的歌声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
音调
空气
5.(2023·T2,节选)近年来,江西多措并举,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了鸟语
花香的田园风光。人们听到的“鸟语”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
空气
6.(2019·T3)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性。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
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______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
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______特征。
音调
响度
7.(2018·T4)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到人耳中;
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
8.(2017·T2)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而产生的。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
音能传递______,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
空气
声源
振动
能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