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欣赏《瑶族舞曲》教学设计教学课题:《瑶族舞曲》教学内容:第三课 欣赏《瑶族舞曲》本课教学背景:课程标准: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是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主自豪感、自信心,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们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教学内容分析《瑶族舞曲》是作曲家刘铁山、茅沅、根据民间歌曲《长鼓歌舞》为素材而写成的管弦乐曲,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感情丰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在节日欢歌漫舞的情景,表达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作曲家刘铁山到中南少数民族地区访问并采风创作了《瑶族长鼓舞歌》,用管弦乐的手法,丰富生动的展现了瑶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喜庆场面,后由作曲家茅沅将该曲的部分主题改编为管弦乐,最终完成了中国管弦乐中的奇葩。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瑶族文化特色,了解和熟悉乐曲的结构,能够背唱第一部分的音乐主题,能在教师启发下自编声势动作随乐参与表现。2.能专心欣赏、听辨并说出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的音色、力度、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3.通过欣赏《瑶族舞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乐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就成了本课的重点,而记忆乐曲的旋律,引领学生作出对节选部分的乐曲的正确分析便成了本课的难点。课前我布置给学生作业收集相关的瑶族资料,激发了她们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为第二时的欣赏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熟悉本曲第一部分,第一,二音乐主题,教学难点: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的变化,自编声势动作随乐参与表现。教学准备1. 分组收集关于瑶族方面的资料。2. 多媒体课件,课堂小乐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大家看王老师今天穿的衣服和平时有什么不同?(色彩丰富,衣领和袖口都秀有图案花纹)对了,这就是瑶族的服饰。2.课前老师布置的收集有关瑶族的资料,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收集的资料,并向大家简单的介绍。3.教师将自己制作的瑶族风光片展示给学生,瑶族居住区景色秀丽、如诗如画。梯田整齐有序丰富多彩,像天上飘落的彩带。这是瑶族特有的长鼓,在祭祀祖先和庆祝节日时击打长鼓,跳起长鼓舞,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是瑶族主体文化的一大特色。总结,瑶族不仅有优美的风景,艳丽的服饰,特有的长鼓,更有好听的音乐,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瑶族舞曲》二.学习新知(一)请大家认真的聆听,思考1,乐曲可分为几部分?2,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讨论回答问题。(乐曲分3个部分,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载歌载舞的场面。)(二)分段聆听1.下面我们分段去欣赏,我们先来欣赏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感受两个主题有什么不同?主题表达的情绪是什么?如果把第一主题想象为一位美丽的瑶族女子翩翩起舞,那第二主题可以想象成什么形象呢?2.下面我们欣赏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1) 老师播放第一主题请大家记住旋律。(2) 接下来老师播放第一部分,思考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有变化?(主题出现了3次,速度和力度有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3) 如果把第一主题想象为一位美丽的姑娘翩翩起舞,那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上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女子加入了舞会)(4) 盛大的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尊敬的瑶族组长听说我们五年级学生特别喜欢音乐,也邀请我们去参加,大家想去吗?A我们一起唱一唱第一主题的旋律,先听老师范唱一遍。B 跟琴唱C跟老师唱加声势动作,会唱就随时加入进来。D 跟老师一起有表情的加入声势动作演唱。E请同学们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F在老师的带领下自选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G我们有了演唱组,我们再来排练一下演奏组,木鱼和铃鼓各自演奏出X XX 的节奏,分组排练,合起来,给预备拍两小节加入演唱组3. 这次盛大的音乐会也邀请到了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员,我们一起去欣赏他们的演出吧。出示视频三. 背景介绍这样优美动听的音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这背后有什么传奇故事呢?据说1951年作曲家刘铁山同中央民族访问团一起到粤北连南县深入生活,到了其中一个最古老的排,父母排,听他们唱歌看他们用长鼓跳舞,觉得他们的音乐旋律和节奏挺有特点的,就记录了下来,根据这些特点和瑶族人民的生活情景作曲家刘铁山创作出了《瑶族长鼓舞歌》。后来作曲家茅沅将该乐曲改编为管弦乐,中国管弦乐中的奇葩就这样诞生了。四.拓展半个世纪过去了,许多年轻人仍然对这首民族乐曲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少音乐家更是根据这首乐曲重新演绎和改编了一些新版本,我们一起去欣赏。五.总结在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56朵娇艳欲滴的花朵,今天我们只采摘了其中的一朵,《瑶族舞曲》这首广为流传的艺术奇葩带我们走进了古老的瑶家山寨,让我们领略了这一民族动人魅力,今后我们将继续领略其他民族的风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