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4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4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学习目标
(1)掌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知道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在各个方面保障人民的权利。
(2)增强宪法意识和人权意识,提高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课标解析
重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难点: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考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重点)
2.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我国宪法怎样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如何体现)(难点)
自学指导: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1-7,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5分钟。
自主学习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Part 1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思考:结合习主席在建党100周年上讲话,谈谈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习近平主席在建党100周年上讲话
探究二: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抗疫的制胜密码
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运筹帷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为抗疫斗争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闻令而动,制定周密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团结带领群众坚定不移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亿万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以众志成城的英雄气魄与疫病展开了世所罕见的战略决战。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领域各方面各环节。P4
探究三: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保证执法
依据新冠疫情,在党的领导下对《突发事件应对法》进行修订
领导立法
支持司法
带头守法
中国共产党和宪法法律的关系(新冠疫情为例)
全国各地党组织与人民政府依据该法确定社会防疫级别,并积极采取把控人员流动等执法措施
各地法院的党员干部成为勇敢的“逆行者”,冲锋在防疫的“一线”,充分发挥法官的业务优势,提供法律咨询,向辖区群众发放宣传手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国家监察委深入武汉,对违法违纪的党员干部实行相应的处罚
四、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实施
义务教育
提供
营养午餐
开办
农家书屋
开展
再就业培训
以上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
请列举自己身边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1)以上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
(2)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议一议:
(3)结合上述及日常见闻,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有哪些?
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链接宪法
①主体广泛: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人权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
②内容广泛: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笔记5:我国人权的广泛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读新闻,思考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读新闻,思考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读新闻,思考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③监察方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读新闻,思考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4)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P10-1
(5)普法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读新闻,思考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②执法方面:行政机关要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③监察方面:监察机关要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
④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⑤普法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笔记6: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02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宪法的基本原则?
2、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要求
3、宪法如何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学习目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为什么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人民
公民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公民
权力
政治概念,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如国家执法部门的强制力(公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
权利
法律概念,是法律赋予的利益,如公民的受教育权等。与义务相对应。(私权利)可以放弃和转让
明晰“权力与权利”
权力≠权利
知识拓展
(1)含义不同:
在现阶段,我国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人民
公民
(1)含义不同:
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2)性质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
(2)性质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
(3)范围不同:
公民的范围更大,公民=人民+本国国籍的敌人
总结:(通俗版区分方式)
①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是中国公民
(不管是在押犯人还是未成年人)。
②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爱国的都是人民。
公 民
人民
人民≠公民
知识延伸
国家的性质
经济
制度
政治
制度
公民的
基本权利
武装力量归属
2、宪法如何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怎样理解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第一条|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 法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确认国家性质
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P5
2.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翻阅宪法文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宪法 第六条
解读第六条,可以看出来宪法在哪方面保障权力属于人民呢?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2、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
30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人民是否能够直接行使管理国家权力?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选举人大代表
组成人民代表大会
人大管理国家社会事务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P6
政治
制度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P6
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人身自由 社会经济权利
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公民的
基本权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任务: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武装力量
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我国宪法怎样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⑤武装力量: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①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⑤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归根结底
要保证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是如何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
宪法
(1)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要求: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3.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目的和要求(P7)
课堂笔记
03 国家尊重保障人权
思考:以上图片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
受教育权
生命健康权
文化权利
经济权利(劳动权利)
这些权利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是国家依法予以保障的,有物质和制度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笔记:
宪法的基本原则
最大的人权
人民幸福生活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1、最大的人权是什么(人之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是否只有中国公民?
(1)主体广泛: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3.人权的广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内容广泛:
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3.人权的广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笔记: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2、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低保
义务教育
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以上图片说明我国的人权有怎样的特点?
改善环境
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政府部门要加强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工作,对于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发“灾难财”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给予严重处罚。各级监察机关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线,将监督触角延伸到疫情防控的每一个角落,开展精准监督,推动公安、发改、教育、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落实责任、履职尽责、联防联控。要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司法力度,检察院依法对销售伪劣口罩的邵某某、毛某某以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要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重点针对《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等法律法规,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专项法治宣传。
 
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结合各地防疫冠状病毒肺炎采取的措施,总结归纳如何依法保障人权
①立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②执法: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③监督: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④司法: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⑤普法: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5.我国如何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201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2016年国家卫健委、医保局联合制定《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
①提高农村基本医疗水平,加大大病保险支持力度;②实行县域内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③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扶贫道路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1月23日,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保障的紧急通知》,提出"新冠患者免费治疗"。
从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全国累计派出344支国家医疗队,共42322名医务人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突出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阻击战中,形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和“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华附日报记者:
在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仍能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为发展中国家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提供了难得的案例。
请你通过小组讨论,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保障人权、健康扶贫”的中国经验。
环节四:拓展空间
本课小结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国家尊重
和保障人权
5.最大的人权、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6.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立法②执法③监察④司法⑤普法)
4.宪法如何确保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①国家性质②经济制度③政治制度④公民基本权利⑤国家武装力量)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2.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中国共产党与宪法和法律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