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体系构建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与热能2.化学反应与电能——原电池二、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高考真题体验1.[2024·湖南卷改编]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理想的新能源应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 )(2)氢氧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清洁等优点( )(3)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 [2024·北京卷]酸性锌锰干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如下。关于该电池及其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作电池的负极材料B.电池工作时向负极方向移动C.MnO2发生氧化反应D.锌筒发生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3.[2024·江苏卷]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电池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MnO2发生氧化反应B.电池工作时,OH-通过隔膜向正极移动C.环境温度过低,不利于电池放电D.反应中每生成1 mol MnOOH,转移电子数为2×6.02×10234.[2023·广东卷]负载有Pt和Ag的活性炭,可选择性去除Cl-实现废酸的纯化,其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作原电池正极B.电子由Ag经活性炭流向PtC.Pt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O2+2H2O+4e-===4OH-D.每消耗标准状况下11.2 L的O2,最多去除1 mol Cl-5.[2024·甘肃卷改编]下列措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1)催化氧化氨制备硝酸时加入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锌粉和盐酸反应时加水稀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石墨合成金刚石时增大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24·黑、吉、辽卷]异山梨醇是一种由生物质制备的高附加值化学品,150 ℃时其制备过程及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15 h后异山梨醇浓度不再变化。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3 h时,反应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2)0~3 h平均速率(异山梨醇)=0.014 mol·kg-1·h-1( )7.[2024·安徽卷]室温下,为探究纳米铁去除水样中的影响因素,测得不同条件下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实验序号 水样体积/mL 纳米铁质量/mg 水样初始pH① 50 8 6② 50 2 6③ 50 2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0~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2.0 mol·L-1·h-1B.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8H+===2Fe3++Se+4H2OC.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D.其他条件相同时,水样初始pH越小的去除效果越好8.[2022·浙江1月卷]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A(s)+2B(g) 3X(g),c(B)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曲线甲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a、c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c时间间隔内该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B.从b点切线的斜率可求得该化学反应在反应开始时的瞬时速率C.在不同时刻都存在关系2v(B)=3v(X)D.维持温度、容积、反应物起始的量不变,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c(B)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乙所示学科素养提升提升一 计算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公式1.反应的能量变化=生成物能量之和-反应物能量之和。2.反应的能量变化=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之和-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之和。即学即练1.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该反应吸收的能量为E1-E2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2.氮的固定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合成氨是人工固氮比较成熟的技术,其原理为N2(g)+3H2(g) 2NH3(g)。已知破坏1 mol有关化学键需要的能量如表所示:H—H N—H N—N N≡N436 kJ 390.8 kJ 192.8 kJ 945.8 kJ则反应生成1 mol NH3(g)所释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kJ。提升二 变量控制实验题的解答步骤1.确定变量: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找出影响实验探究结果的因素。2.定多变一:在探究时,应先控制其他的因素不变,只改变一种因素,探究这种因素与题给问题的关系,然后按此方法依次分析其他因素与所探究问题的关系。3.数据有效:解答时注意选择的数据(或设置实验)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即学即练1.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2.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5H2C2O4+6H+===2Mn2++10CO2↑+8H2O。用4 mL 0.001 mol·L-1 KMnO4溶液与2 mL 0.01 mol·L-1 H2C2O4溶液,研究反应的温度、反应物的浓度与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的条件如表所示:组别 10%硫酸体积/mL 温度/℃ 其他物质Ⅰ 2 20Ⅱ 2 20 10滴饱和MnSO4溶液Ⅲ 2 30Ⅳ 1 20 1 mL蒸馏水(1)实验Ⅰ和实验Ⅱ可得出的结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 ;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Ⅰ和 ________(用Ⅰ~Ⅳ表示)。(2)实验Ⅳ中加入1 mL蒸馏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升三 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的方法——三段式法解答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题时,一般需要写出化学方程式,列出起始量、变化量及平衡量,再根据题设其他条件和定律列方程求解。如mA(g)+nB(g) pC(g)+qD(g),令A、B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达到平衡后消耗A的物质的量为mx mol。 mA(g)+nB(g) pC(g)+qD(g)起始量/mol a b 0 0变化量/mol mx nx px qx平衡量/mol a-mx b-nx px qx注意 (1)a、b也可指浓度或气体的体积、压强等。(2)明确三个量的关系①同一反应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②同一生成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③各变化量之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学即练1.一定温度下,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 3C(g)。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n/mol t/min n(A) n(B) n(C)0 2.0 2.4 05 0.910 1.615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in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9 mol·L-1·min-1B.该反应在10 min后才达到平衡C.平衡状态时,c(C)=0.6 mol·L-1D.物质B的平衡转化率为20%2.恒温恒容下,将2 mol A气体和4 mol B气体通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 xC(g)+2D(s),2 min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1.2 mol,C的浓度为0.8 mol·L-1。(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x=________。(3)A的转化率与B的转化率之比为________。(4)下列各项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压强不再变化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C.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D.A的消耗速率与B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章末综合提升高考真题体验1.解析:(1)理想的新能源应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等特点,故正确。(2)氢氧燃料电池利用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氢气与氧气反应的能量进行利用,减小了直接燃烧的热量散失,产物无污染,故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清洁等优点,故正确。(3)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错误。答案:(1)√ (2)√ (3)×2.解析:酸性锌锰干电池,锌筒为负极,石墨棒为正极,故A错误;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石墨棒)方向移动,故B错误;Mn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故C错误;锌筒为负极,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Zn-2e-===Zn2+,故D正确。答案:D3.解析:Zn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2OH-===ZnO+H2O,MnO2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MnO2+e-+H2O===MnOOH+OH-。电池工作时,MnO2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电池工作时,OH-通过隔膜向负极移动,故B错误;环境温度过低,化学反应速率下降,不利于电池放电,故C正确;由电极反应式MnO2+e-+H2O===MnOOH+OH-可知,反应中每生成1 mol MnOOH,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故D错误。答案:C4.解析:由题图分析可知,Cl-在Ag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g为负极,A错误;电子由负极Ag经活性炭流向正极Pt,B正确;溶液为酸性,故Pt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C错误;每消耗标准状况下11.2 L的O2,转移2 mol电子,最多去除2 mol Cl-,D错误。答案:B5.解析:(1)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一般来说,催化剂可以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催化氧化氨制备硝酸时加入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2)锌粉和盐酸反应时加水稀释会降低盐酸的浓度,会降低化学反应速率。(3)石墨合成金刚石,该反应中没有气体参与,增大压强不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答案:(1)加快反应速率 (2)降低化学反应速率 (3)无影响6.解析:由图可知,3小时后异山梨醇浓度继续增大,15 h后异山梨醇浓度才不再变化,所以3 h时,反应②未达到平衡状态,即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故(1)错误;由图可知,在0~3 h内异山梨醇的浓度变化量为0.042 mol·kg-1,所以平均速率(异山梨醇)==h-1,故(2)正确。答案:(1)× (2)√7.解析:实验①中,0~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2.0×10-5 mol·L-1·h-1,A不正确;实验③中水样初始pH=8,溶液显碱性,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不能用H+配电荷守恒,B不正确;综合分析实验①和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实验①中浓度的变化量大,因此,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当初始pH太小时,H+浓度太大,纳米铁与H+反应速率加快,会导致与反应的纳米铁减少,因此,初始pH越小的去除效果不一定越好,D不正确。答案:C8.解析:图像中可以得到单位时间内的浓度变化,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物质的浓度变化计算得到,从a、c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c时间间隔内该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A正确;b点处切线的斜率是此时刻物质浓度除以此时刻时间,为反应物B的瞬时速率,B正确;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分析,3v(B)=2v(X),C不正确;维持温度、容积、反应物起始的量不变,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D正确。答案:C学科素养提升提升一即学即练1.解析:由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C项错误;该反应吸收的总能量=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成键放出的总能量=E1-E2,B项正确;某些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也可能发生,如Ba(OH)2·8H2O和NH4Cl发生的吸热反应,D项错误。答案:B2.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计算出破坏3 mol H—H吸收的能量为1 308 kJ,破坏1 mol N≡N吸收的能量为945.8 kJ,化学键被破坏吸收的总能量为2 253.8 kJ,形成6 mol N—H放出能量2 344.8 kJ,反应生成2 mol NH3(g)释放出的热量为2 344.8 kJ-2 253.8 kJ=91 kJ,则反应生成1 mol NH3(g)释放出的热量为45.5 kJ。答案:45.5提升二即学即练1.解析:没有对比实验,A错误;催化剂不同,温度不同,无法比较,B错误;前者没有催化剂,后者有催化剂,且温度不同,无法比较,C错误;只有温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该方案可行,D正确。答案:D2.解析:(1)实验Ⅰ和实验Ⅱ中温度、浓度相同,研究了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保证浓度相同,且不使用催化剂,则选实验Ⅰ和实验Ⅲ。(2)实验Ⅰ和实验Ⅳ中,硫酸的浓度不同,可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加1 mL蒸馏水可确保两实验中其他各物质的浓度和总体积相等。答案:(1)催化剂 实验Ⅲ (2)确保所有实验中c(KMnO4)、c(H2C2O4)不变和总体积不变,实验Ⅳ中c(H+)不同提升三即学即练1.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及题表中数据可知,达到平衡时消耗0.4 mol A,消耗0.8 mol B,生成1.2 mol C,则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1.2 mo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1,C正确;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题表中数据可算出0~5 min内,消耗0.3 mol A,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 mol·L-1·min-1,A错误;根据题表中数据可知,0~10 min内消耗0.8 mol B,此时剩余1.6 mol B,则在10 min时反应已达到平衡,B错误;平衡时消耗0.8 mol B,则其平衡转化率为×100%≈33.3%,D错误。答案:C2.解析:(1)根据2 min达平衡时C的浓度为0.8 mol·L-1,可知v(C)==0.4 mol·L-1·min-1。(2)根据三段式:2A(g)+B(g) xC(g)+2D(s)起始/mol 2 4 0转化/mol 0.8 0.4 2×0.8平衡/mol 1.2 3.6 1.6即Δn(A)∶Δn(C)=0.8 mol∶1.6 mol=2∶x,解得x=4。(3)A的转化率与B的转化率之比为∶=4∶1。(4)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同,当压强不再变化时,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反应有固体生成,当气体密度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同,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A和B的消耗速率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由此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答案:(1)0.4 mol·L-1·min-1 (2)4 (3)4∶1 (4)A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