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常见的酸及其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1. 常见的酸:人的胃液中含有 ,汽车常用的电瓶(铅蓄电池)中含有 ,酸雨中溶有极少量的 和 ,食醋中含有3%~5%的 。 2. 浓硫酸和浓盐酸的性质(1) 浓盐酸是 液体,有 气味的 物,溶质是 。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 出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浓盐酸中挥发出的 与空气中的 结合成 小液滴,说明浓盐酸具有 性。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质质量变 ,溶液质量变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 。 (2)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 性,因此可以做一些气体的干燥剂,但是不能干燥能与其反应的气体(如 )。将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剂质量变 ,溶液质量变 ,溶质质量分数变 。故浓盐酸和浓硫酸均需 保存。 (3) 浓硫酸具有 性(使纸张、木头等炭化变黑)、强氧化性(使活泼金属钝化)。 (4) 浓硫酸与水混合时,会产生 。稀释浓硫酸时,要将 用玻璃棒引流(或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盛有 的烧杯中,并用 不断搅拌。 3. 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1) 都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溶液或蓝色石蕊试纸变 , (填“能”或“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 与金属反应:物质与稀盐酸、 稀硫酸反应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镁 有 产生,金属固体逐渐 并放出 。铁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还有 色溶液变成 色溶液的现象 锌铝铁铜 无明显现象 无(3) 酸+金属盐+氢气,基本反应类型: 。 ① 酸的范围: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等非强氧化性酸。②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 。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 前面的金属能 。 1. 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 ( )A. H2SO4 B. SO2 C. KNO3 D. NaO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要密封保存,这与浓硫酸的挥发性有关B. 浓硫酸、浓盐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C. 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烟D. 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3. 下列关于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它是氯化氢的水溶液B. 人的胃液中的盐酸能帮助消化,稀硫酸可用于生产铅蓄电池C. 只要打开试剂瓶瓶塞,放在空气中观察,就可以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D. 稀硫酸能与所有金属反应制取氢气4. 取一定质量的锌粒和铜片放于同一敞口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5.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6. 向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把试管固定在盛有饱和石灰水(25 ℃)的烧杯中,再向试管中滴入约5 mL盐酸,如图所示。请回答:第6题(1) 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有① 剧烈反应,有气泡产生;② 镁片逐渐溶解;③ 。 (2) 产生上述现象③的原因是① ;② 。 (3) 写出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 化学兴趣小组以“探究酸的性质”为主题开展如下项目式学习。(1) 一般情况下,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浓度均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某同学将稀盐酸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浓度反而变大了,可能的原因是 。 第2课时 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酸的通性1. 在上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探究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反 应 现 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氧化铁粉末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氧化铜粉末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铜固体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碳酸钠溶液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2. 酸的化学性质的小结及主要用途(以稀硫酸、稀盐酸为代表)。(1) 都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或反应):使紫色石蕊溶液或蓝色石蕊试纸 ,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用于物质的区分。 (2) 都能与活动性强于氢的金属(活泼金属)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盐)和 ,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3) 能与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反应,用于金属表面除锈。(4) 能与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铜)反应。(5) 能与碳酸钙、碳酸钠等碳酸盐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CO2。3. 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 。 1. 下列描述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浓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升高B. 紫色石蕊溶液遇到稀盐酸变成红色C. 小木棍蘸少量稀硫酸后立即变黑D. 将生锈铁钉放入稀硫酸中,铁锈消失,溶液变黄2. 将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有以下叙述:① 在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 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③ 铁钉的质量减轻;④ 溶液的质量增加。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3. 能跟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Na2CO3 B. Fe C. NaCl D. AgNO34. 下列物质中,与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反应的是 ( )A. 铁 B. 稀盐酸 C. 碳酸钙 D. 氢氧化钠5. 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X是稀硫酸,则a可能是石蕊溶液 B. 若X是稀硫酸,则b可能是氧化物C. 若X是稀盐酸,则c不可能是单质 D. 若X是稀盐酸,则d不可能是单质 6. 思维导图常用于知识整理。如图是某思维导图的一部分,可填入括号中的是 ( )A. 能与活泼非金属反应 B. 能与某些酸反应C. 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D. 能与某些盐反应7. 下列关于H2SO4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溶液的共同性质的是 (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 能与K2CO3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C. 浓硫酸滴到白纸上能使纸变黑 D. 能与Mg反应放出氢气8. 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 )A.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B.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C. 除去氢氧化钙中的石灰石 D. 除去铁丝上的铁锈9.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选用下列试剂进行鉴别,其中可行的是 ( )A. NaOH溶液 B. Na2CO3溶液 C. 石蕊溶液 D. BaCl2溶液10. 某兴趣小组需要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假设常温下该稀硫酸的pH为0。在装有100 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104.4 g 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第10题(1) 实验室只有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mL-1,需要量取体积为 (结果精确到0.1mL)的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 。 (2) 随着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的增加,测得烧杯内溶液的pH变化,并绘制出相应的曲线,与图中A、B、C三条曲线中的 更接近。 (3) 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第3课时 常见的碱及其化学性质1. 氢氧化钠:白色片状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易 而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溶于水,溶解时 热量,其水溶液有滑腻感。氢氧化钠俗称: 、 、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 ,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 冲洗,再涂上低浓度的 溶液。 2. 氢氧化钙:白色粉末状固体, 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 ,其悬浊液俗称 或 。加热饱和石灰水会变浑浊的原因是 。 3. 氨水是有 气味的水溶液,其浓溶液具有 性。 4. 生石灰[氧化钙(CaO)的俗称],具有强烈的 性,极易跟水反应, 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用于制取 。人们利用上述性质,常用生石灰作 或 。 5. 碱的化学性质(1) 碱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或红色石蕊试纸变 ,使无色酚酞溶液变 。 (2) 氢氧化钙溶液能与CO2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常用于 。 (3) 氢氧化钠能与CO2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但易吸收水蒸气而 ,还能吸收 而 ,因此氢氧化钠必须 保存。 (4) 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都能吸收SO2预防酸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1. 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的是 ( )A. 碳酸钠、Na2CO3、纯碱 B. 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C. 氧化钙、CaO、消石灰 D. 氢氧化钠、NaOH、苛性钠第2题2. 用如图喷泉实验装置研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将NaOH溶液挤入烧瓶,振荡,打开止水夹K,水倒吸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溶液呈红色。(1) 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水倒吸入烧瓶的原因是烧瓶内压强 (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3) 实验结束后,取烧瓶内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已知: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3. 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能吸收二氧化碳,但除去二氧化碳常用 ,请简要解释原因: ; 而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 ,请简要解释原因: 。 第4课时 常见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碱的通性 复分解反应1. 在上一节课基础上,继续探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物质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 现 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氯化镁溶液碳酸钠溶液2. 碱的化学性质及用途的小结(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代表)。(1) 碱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溶液或蓝色石蕊试纸变 ,使无色酚酞溶液变 。 (2) 碱+部分 氧化物(如CO2、SO2) + , (填“是”或“不是”)复分解反应。 (3) 碱+酸 + 。如改良酸性土壤用 。 (4) 碱+ 盐 + 。工业上用纯碱制烧碱,农业上用氢氧化钙配制波尔多液。 3. 碱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 。 4. 复分解反应(1) 概念:两种化合物 ,生成两种 ,这类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 (2) 特点:① 反应物、生成物均为化合物;② 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 。 1.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 S+O2SO2↑,化合反应B. H2O2H2↑+O2↑,分解反应C. 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D. 3NaOH+FeCl3Fe(OH)3↓+3NaCl,复分解反应2. 氢氧化钠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用途。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直接放在纸片上B. 氢氧化钠易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C. 氢氧化钠能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D. 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可用滴加盐酸的方法除去杂质3. 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无论加入多少饱和石灰水,第3题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4. 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 )A. HCl B. KNO3 C. CO2 D. FeCl35. 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B.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C. 能与K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 能与CO2反应生成水6. 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先通过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再通过浓硫酸B. 氯化钾溶液(氯化亚铁)——加入过量氢氧化钾溶液、过滤C. 氧气(氮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D. 木炭粉(氧化铜)——加入适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7.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 实验A中两个烧瓶中的气球都鼓起来,且烧瓶①中气球明显大于烧瓶②中气球。该对比实验证明 。 (2) 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 实验结束后,小军对实验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以下猜想:猜想一:只含NaOH;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NaOH、Ca(OH)2。小军取少量实验B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探究。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Ⅰ. 在试管甲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 错误 Ⅱ. 在试管乙中滴加 猜想二正确(4) 为探究出碱的所有化学性质,从C、D中选择一支试管设计实验方案: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常见的酸及其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1. 盐酸 硫酸 硫酸 硝酸 醋酸 2. (1) 无色 刺激性 混合 氯化氢气体 白雾 氯化氢气体 水蒸气 盐酸 挥发 小 小 小 (2) 吸水 氨气 大 大 小 密封 (3) 脱水 (4) 大量热 浓硫酸 水 玻璃棒 3. (1) 红 不能 (2) 气泡 溶解 热量 无 浅绿 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 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 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 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 (3) 置换反应 ②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氢(或H) 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或置换出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1. A 2. B 3. D 4. C 5. B 6. (1) ③ 石灰水变浑浊 (2) ① 镁与酸反应放热,温度升高 ②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 Mg+2HClMgCl2+H2↑ 7. (1) 变小 (2) 水的挥发程度大于氯化氢气体的挥发程度第2课时 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酸的通性1. 红棕色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3H2SO4+Fe2O3Fe2(SO4)3+3H2O、6HCl+Fe2O32FeCl3+3H2O 黑色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O+H2SO4CuSO4+H2O、CuO+2HClCuCl2+H2O 蓝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OH)2+H2SO4CuSO4+2H2O、Cu(OH)2+2HClCuCl2+2H2O 产生气泡 H2SO4+Na2CO3Na2SO4+H2O+CO2↑、2HCl+Na2CO32NaCl+H2O+CO2↑ 产生白色沉淀 AgNO3+HClAgCl↓+HNO3 产生白色沉淀 BaCl2+H2SO4BaSO4↓+2HCl 2. (1) 变红 (2) 氢气 3. H+1. C 2. D 3. A 4. B 5. C 6. D 7. C 8. C 9. D 10. (1) 5.4 mL 将浓硫酸沿玻璃棒(或沿着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 B (3) 解: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100 g×9.8%=9.8 g。设反应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Na2CO3++H2O+↑= x=14.2 g= y=4.4 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 g+104.4 g-4.4 g=200 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1%。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1%。第3课时 常见的碱及其化学性质1. 吸收水蒸气 易 放出 烧碱 火碱 苛性钠 腐蚀性 清水 硼酸 2. 微 石灰水 石灰乳 石灰浆 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 3. 刺激性 挥发4. 吸水 放出 CaO+H2OCa(OH)2 熟石灰[或消石灰;或Ca(OH)2] 干燥剂 发热剂 5. (1) 蓝 红 (2) Ca(OH)2+CO2CaCO3↓+H2O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3) 2NaOH+CO2Na2CO3+H2O 潮解 二氧化碳气体(或CO2) 变质 密封 (4) 2NaOH+SO2Na2SO3+H2O Ca(OH)2+SO2CaSO3↓+H2O1. C 2. (1) CO2+2NaOHNa2CO3+H2O (2) 小于 (3) 产生气泡(可能不立即产生气泡),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3.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的大,等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现象明显第4课时 常见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碱的通性 复分解反应1.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CuSO4+2NaOHCu(OH)2↓+Na2SO4、CuSO4+Ca(OH)2Cu(OH)2↓+CaSO4 产生红褐色沉淀 FeCl3+3NaOHFe(OH)3↓+3NaCl、2FeCl3+3Ca(OH)22Fe(OH)3↓+3CaCl2 产生白色沉淀 MgCl2+2NaOHMg(OH)2↓+2NaCl、MgCl2+Ca(OH)2Mg(OH)2↓+CaCl2 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Ca(OH)2CaCO3↓+2NaOH 2. (1) 可溶性 蓝 红 (2) 非金属 盐 水 不是 (3) 盐 水 熟石灰 (4) 可溶性 可溶性 新碱 新盐 3. 氢氧根离子(或OH-) 4. (1) 相互交换成分 新的化合物 (2) ② 不变1. D 2. B 3. C 4. C 5. C 6. D 7. (1)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 CuSO4+Ca(OH)2Cu(OH)2↓+CaSO4 酚酞变红 (3) Ⅰ. 三 Ⅱ. 足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4) 向实验D试管中不断滴加稀盐酸,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合理答案均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