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思想理念
Chinese cultural ideas
6.1
历久弥新

核心素养目标
1.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魅力,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力量,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
2.政治认同:懂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对个人成长、民族复兴的重要价值和影响,在情感上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领略其蕴含的民族智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3.责任意识: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传承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四种思想理念的内涵
教学难点:了解思想理念的重要价值
要求:自主阅读教材内容P50-53,思考以下问题:
时间 :2分钟
感悟人生
自主先学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重要性?(why P50)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容?(what P51-53)
温馨提示:
1.在课本上写下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内容
2.思考问题找出相关知识
3.标上序号,圈画出关键字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笔记归纳
议学延伸
【议题一】——北京中轴线中 探其思想价值
西安中轴线
河南中轴线
广州中轴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北京中轴线中 探其思想价值
道法
议一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对中国人的价值观有何影响?
“北京中轴线”——中国人的价值认同
中轴线体现的中正、和谐等思想理念,对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中正”思想引导人们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和谐”理念促进了人际关系的融洽和社会的稳定。“中和”的追求,强调在人生修养、处世哲学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应秉持的中庸之道与平衡和谐的原则。
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北京中轴线中 探其思想价值
道法
议一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对中国人的价值观有何影响?
“北京中轴线”——中国人的价值认同
中轴线体现的中正、和谐等思想理念,对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中正”思想引导人们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和谐”理念促进了人际关系的融洽和社会的稳定。“中和”的追求,强调在人生修养、处世哲学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应秉持的中庸之道与平衡和谐的原则。
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什么作用?P50
笔记区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②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③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
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大意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意思是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也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大意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
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的大意是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思考:这些名句蕴含着什么思想理念?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内涵?(四大思想理念)
(P51-53)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二十四节气
是古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自然
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对人们生产、生活进行指导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指导农事安排:
预测气候变化
指导衣着增减
调整饮食养生
农业生产:
日常生活:
一场白露一场霜,
加衣添裤防寒凉
立春吃春饼
冬至吃饺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种粟 白露割地
根据自然规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依据时节变化,安排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总结的自然规律
思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十年禁渔看长江等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图片赏析
出自先秦著名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本义是大道以自己本来的样子为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多的是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义上理解“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天”的含义十分丰富,当代人一般将其理解为自然、自然规律;“人”,主要指人、人类社会。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致力于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即“与天地合其德”;另一方面,人还应致力于促进万物的发展和宇宙的和谐,即“赞天地之化育”。
相关链接
观看视频:天人合一
【用典释义】
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事和日常生活:
精准的农事时钟:例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芒种忙,麦上场”......
饮食养生:例如春分吃香椿,香椿芽含阳气升发之力,契合春季疏肝理气需求......
民俗仪式:例如清明踏青扫墓等
健康调节:例如秋分艾灸足三里、“贴秋膘”等
都江堰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建设者们尊重自然规律,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势和水流特点,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控,既满足了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又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古人是如何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的?
古代有哪些遵循这一思想理念的例子?
如今的我们又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不是消极被动地屈从于自然,也不是为所欲为,而是适度合理的范围内开发自然、造福人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之路。
李冰,战国时期秦昭王时期的人。被昭王任命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的时候就发现洪水和干旱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人民。为了治水,李冰可以说是尽心尽力地去做每一件事,亲自考察,亲自监督,亲自测量,亲自施工。李冰将自己的大好年华全都献给了都江堰。他儿子李二郎受父亲的影响,也将都江堰的修建视为己任。李冰父子二人都为都江堰的修建奉献了自己的大好年华。
议学情境四【上阵父子兵】
议学
任务
1.如何理解李冰父子亲力亲为修建都江堰的行为?
2.怎样才能尽心尽力地做每一件事?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之二
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毛泽东 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理念?
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内涵: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怎样理解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毛泽东 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发现问题
笔记区
怎样理解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贴合实际水平: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如基础薄弱的学生,先设定掌握基础知识的目标,再逐步提升。
分解目标:将大目标细化为每日、每周、每月可执行的小任务,像备考可按科目章节分配任务,定期检查进度
认真听讲:课堂上专注老师讲解,积极思考互动,记录重点难点,不敷衍、不走过场。
完成作业:独立认真完成作业,通过练习巩固知识,遇到问题深入思考,不抄袭、不糊弄。
我们在学习中应该怎样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呢?
(4)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得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
思考: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理念?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容?(what P51-53)
(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华民族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2)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中华民族倡导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3)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4)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发现问题
笔记区
课堂小结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内涵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2.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重要性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1、几千年来,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延续至今。对此,我们可以感知到(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③甲骨文是中华文化的唯一精髓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2.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 《中国诗词大会》 《经典咏流传》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国家开展这些节目有助于我们( )
①传承发展思想理念 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③彻底改变思维方式 ④努力走好人生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3.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特定节令。我们在农业谚语、生活习惯、饮食习俗等诸多方面,都能感受到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影响。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体现了( )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B.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C.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答案: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