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细胞增殖 第三课时 课件(共50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细胞增殖 第三课时 课件(共50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1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的无丝分裂
第三课时
末期
后期
中期
前期
间期
子细胞
复习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1、共同规律(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
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 由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组成,此时染色体数量不变,但DNA的数量较体细胞加倍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成两个,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量加倍,而DNA数量保持不变
末期: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末期结束后在染色体和DNA的数量与亲代相同。
 1、间期
  动物:中心体复制
 2、前期纺锤体的来源:
  植物: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
  动物:由中心体周围发出的星射线形成。
 3、末期细胞质的分裂(子细胞形成不同)  
植物: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
  动物: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成2个子细胞
不同点:
细胞的增殖-PPT优质课件【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共42张)
细胞的增殖-PPT优质课件【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共42张)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梳理教材知识 夯实基础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
时期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间期 无_______的倍增(低等植物细胞除外) 完成_______的倍增
前期 _________发出_______形成纺锤体 _______移到细胞两极,并发出_______形成纺锤体
末期 _______扩展为细胞壁,分割细胞质 _______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细胞质
中心粒
中心粒
细胞两极
纺锤丝
中心粒
星射线
细胞板
细胞膜
3.有丝分裂的意义
(1)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 (关键是____________)之后,精确地平均_____到 。
(2)由于染色体上有____ _,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 。
复制
DNA的复制
分配
遗传物质DNA
稳定性
复制
染色体平均分配
子代细胞
亲代细胞
两个子细胞中
4.癌细胞
正常细胞的分裂是在集体的精确调控之下进行的,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一般能够分裂50-60次。
有的细胞受到_________的作用,细胞中_________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致癌因子
遗传物质
5.无丝分裂
(1)概念: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_______先延长,_________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2)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_______和_______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
(3)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细胞核
核的中部
纺锤丝
染色体
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蛙红细胞无丝分裂示意图
草履虫大核无丝分裂示意图
(1)无丝分裂在低等植物中普遍存在,在高等植物中也常见。高等植物营养丰富的部位,无丝分裂很普遍。如胚乳细胞(胚乳发育过程愈伤组织形成)、表皮细胞、根冠,总之薄壁细胞占大多数;人体大多数腺体都有部分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主要见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如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等;蛙的红细胞、蚕的睾丸上皮细胞也进行无丝分裂。
(2)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器的分配:子细胞获得的细胞器只能通过原有的细胞分裂增生,各种细胞器的增生都是在细胞分裂之前的间期发生的,除中心体之外的细胞器在子细胞中的分配不是平均的。
拓展延伸
(了解)
6.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其生理作用
细胞器名称 生物类型 作用时期 生理作用
核糖体 动物、植物 主要是间期 合成相关_______
线粒体 动物、植物 整个细胞周期 _______
高尔基体 植物 期 与 的形成有关
中心体 动物、低等植物 期 与 的形成有关
蛋白质


提供能量
纺锤体
细胞壁(板)
(1)蛙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增殖仅靠有丝分裂(  )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体现在前期和后期(  )
(3)正常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为2n,则DNA含量也是2n(  )
×
辨断
×
×
(4)含染色质的时期:
(5)含染色体的时期:
(6)染色单体形成时期:
(7)染色单体出现时期:
(8)染色单体消失时期:
(9)DNA加倍时期:
(10)染色体加倍时期:
间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间期
前期
后期
DNA均分时期:
染色体均分时期:
间期
后期
末期
末期
(11)中心粒倍增时期:
(12)两组中心粒移向两级时期:
间期
前期
(13)DNA数加倍,染色体数也加倍( )
(14)染色体数加倍,DNA数也加倍( )
×
×
第四课时 有丝分裂相关知识点
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1条染色体
1个DNA分子
无染色单体
1条染色体
2个DNA分子
2条染色单体
1条染色体
2个DNA分子
2条染色单体
2条染色体
2个DNA分子
无染色单体
呈染色质状态
呈染色体状态
时期 项目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数目
染色体
染色单体
4
8
4
8
0
4
4
8
4
8
8
8
8
8
0
0
8
4
8
注意:染色体(质)数 = 着丝粒数
染色体复制后才有染色单体,着丝粒分裂后又无染色单体
有丝分裂中核DNA和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
4
8
时期 项目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数目
染色体
染色单体
2N
4a
2a
4N
0
2N
2N
4N
2N
4a
4a
4a
4N
4N
0
0
2N
4N
4N
2a
4a
活动7、有丝分裂中核DNA和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
设:正常体细胞内含DNA 数目 2A,染色体数目2N
间期
0
4N
2N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1.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变化原因?
变化原因?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
2N→4N→2N
间期
0
4N
2N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2.核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变化原因?
DNA复制
变化原因?
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
2N→4N→2N
间期
0
4N
2N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3.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变化原因?
染色体复制
变化原因?
着丝粒分裂
0→4N→0
解读:
项目 上升段的变化原因 下降段的变化原因
核DNA 间期(S期)DNA复制,DNA数目加倍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DNA数目减半
染色体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
染色单体 间期(S期)DNA复制,染色单体形成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消失
0
分裂间期
前 中 后 末
1
2
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
分裂期
2、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
A
B
C
D
E
(1)AB段形成的原因: 。
(3)CD段形成的原因: 。
(2)BC段代表的时期: 。
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
(4)DE段代表的时期: 。
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
DNA分子复制
前期 中期
1:2:2
着丝粒分裂
后期 末期
1:1:0
(1)图中BC段表示 期 , 。
(2)CD段表示含有 的时期,即有丝分裂 。
(3)DE段表示有丝分裂 期 分裂, 消失。
姐妹染色单体
G2期、前期和中期
DNA的复制,染色单体形成
S

着丝粒
染色单体
柱状图形式
A→B表示 的变化,B→C表示 的变化,
C→D表示 的变化,D→E表示 的变化。
间期
前期到中期
中期到后期
后期到末期
(1)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
1:2:2
(2)无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1:1
(3)染色体数:着丝粒数
1:1
课堂练习
1.请就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染色体)的行为进行正确排序,并说明理由。
提示 A→D→B→C。染色质要先进行复制,然后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以利于平均分配。
2.根据染色质(体)模型,填写下表图示结构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
项目
染色体 ___ ___ ___
核DNA ___ ___ ___
染色单体 ___ ___ ___
1
1
1
1
2
2
0
2
2
3.染色单体形成于何时,何时以染色体形态出现,消失于何时?
提示 形成于分裂间期;分裂前期以染色体形态出现;消失于分裂后期。
4.请就图中各细胞进行排序,并叙述图2时期的主要特点。
提示 4→3→2→1→5。图2处于分裂中期,此时期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1
2
3
4
5
6
7
8
5.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细胞分裂的____期,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图B表示细胞分裂的_____
期,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____,核DNA分子数目为_____,染色单体数目为___。该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是形成____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___,与图A细胞中染色体数目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核膜消失,核仁解体,染色体、纺锤体形成且染色体散乱分布

着丝粒分裂,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12
12
0
2
6
相等
1
2
3
4
5
6
7
8
(3)图B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
_______,与此结构的形成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
(4)图A时期中染色体、核DNA与染色单体之间
的数目关系比是_________。与图A时期相同比例的时期是______,该时期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画出该时期的简图。
出现
细胞板
高尔基体
1∶2∶2
中期
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较稳定,数目较清晰
答案 如图
重点回顾
第五课时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
(1)高等植物根尖、芽尖的___________能进行有丝分裂。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2)在高倍显微镜下,根据细胞内_______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3)染色体容易被_________(如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着色。
梳理教材知识 夯实基础
分生区细胞
染色体
碱性染料
2、实验步骤
(1)洋葱根尖的培养
实验前3~4d,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水;
装置放在温暖处;
待根长约5 cm时取用;
注意:选择染色体数目较少且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大的根尖作为实验材料;
细胞增殖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根冠
分生区
(无液泡)
伸长区
(方形、紧密)
(有液泡)
成熟区/根毛区
(有液泡)
(长条形)
分生区的特点是:
细胞呈正方形
排列紧密
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
无液泡和叶绿体
(2)装片的制作
解离






漂洗



剪取根尖_________(上午10时至下午2时)
解离液:质量分数为 和体积分数为 混合液(1∶1)
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 。
时间:3~5 min
漂洗液:清水
目的
时间:约10 min
洗去组织中的药液防止__________
便于染色
2~3 mm
15%的盐酸
95%的酒精
解离过度
相互分离开来
染色



制片
染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或0.02 g/mL的 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目的:使 着色,便于观察
时间:3~5 min
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 ,用拇指轻压盖玻片
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甲紫
染色体
盖玻片
过程 方法 时间 目的
解离 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洋葱分生区有较多的细胞处于分裂期),剪取洋葱根尖2~3mm,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室温下解离。 3~5 min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漂洗 待根尖软化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 10 min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染色 把根尖放入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 3~5 min 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制片 用镊子将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在按压盖玻片。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2.装片的制作
细胞增殖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 细胞(特点 ),将其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上高倍显微镜,先找分裂___期的细胞,然后再找 期、__期、__期细胞。最后观察 的细胞。
分生区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分裂间期
4.绘图
3.观察
绘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简图。



间期
前期
中期
末期
后期
后期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探究 实践
1.在你的观察结果中,处于哪一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2.如何比较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3.能否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
某时期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越大,该时期的时间越长。
分裂间期,因为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
不能,因为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
讨论
1.取材时只能剪2~3 mm,而不能过长是因为:若剪得过长会包括______,_______无细胞分裂,增加了寻找观察细胞的难度。
2.解离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原因是_____会使根尖过分软化且染色体成分被破坏;_____使根尖细胞解离不充分,不能相互分离。
3.解离完了要进行漂洗,而且一定要彻底,这样处理的目的是防止残留的解离液(盐酸)继续破坏细胞,同时盐酸也影响_____和腐蚀镜头。
思考延伸拓展
伸长区
伸长区
过长
过短
染色
4.使细胞分散开的操作措施有三种:
(1)_____:盐酸可破坏细胞壁的果胶层,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可使细胞尽可能呈单层铺展。
解离
制片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
压片
2.关于实验的4点提醒
(1)根尖中只有分生区细胞才可以进行分裂,伸长区和成熟区细胞不能分裂。
(2)不能观察一个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因为解离时细胞已死亡,可以寻找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连起来体现出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
(3)细胞板是一个真实的结构,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而是人为定义的平面。
(4)“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步骤顺序不能颠倒、不能缺失,否则不易观察到预期现象。
3.细胞分裂时期与所观察细胞数目的关系及计算
(1)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持续时间长短与处于该时期的细胞数呈正相关。
(1)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细胞时,发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
(2)持续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能够观察到该细胞中着丝粒的分裂过程
(  )
(3)统计一个视野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能够估算各个时期持续的相对时间
(  )
×
辨析易错易混 练前清障
×
×
1.(2020·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依据细胞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A.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B.是否出现星射线
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自身的蛋白质合成的方式
1
2
3
4
5

随堂演练
1
2
3
4
5
2.如图表示某动物进行有丝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
B.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AB段
C.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的减半和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同步的
D.体细胞中含有8个DNA分子

3.如图表示细胞周期各时期中染色体和核DNA相对数量的关系,该细胞可能处于
A.前期或中期 B.间期或末期
C.中期或后期 D.后期或末期

4.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周期各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B.若人的某细胞在后期有1条染色体没分开,则形成的两细胞的染色体数
是46和47
C.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D.在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便于染色
B.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
C.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DNA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
5.在“制作并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
1
2
3
4
5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