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共33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共33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2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基因在哪里?
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②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事实1
分离定律
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②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减数分裂
分离定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的行为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在的行为很相似
事实2
基因行为 染色体行为
独立性
存在方式
来源
分配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 在配子中成对的染色体只有一条。
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也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自由组合的。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
。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一、萨顿的假说
看不见
染色体
基因在染色体上
推理
基因
看得见
D d
D
d
平行关系
方法:
类比推理法
一、萨顿的假说
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在染色
体上。
依 据
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内容
方法:类比推理
二、类比推理
根据两个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的前提,推论出他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结论。科学家利用类比推理得出了很多重要的结论。
笑话:
注意:
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加拿大外交官朗宁曾在竞选省议员时,由于他幼儿时期吃过中国奶妈的奶水一事,受到政敌的攻击,说他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朗宁反驳说:“你们是喝牛奶长大的,你们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了。”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
(摩尔根与他的果蝇实验)
果蝇的特点:
易饲养、繁殖快、后代多、相对性状明显。
P
×
红眼(雌、雄)
白眼(只有雄)
F2
F1
红眼(雌、雄)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
摩尔根那个时代已有的理论基础:
1、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知识。
2、萨顿假说
(2) 经过推理、想象提出假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
雌雄个体细胞中相同,不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人类有22对常染色体。
雌雄个体细胞中不相同,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人类有1对性染色体,其中女性为XX,男性为XY。
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
正常男性的染色体分组图
正常女性的染色体分组图
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
果蝇有4对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其中♀用XX表示,♂用XY表示。
雌果蝇种类:
红眼(XWXW)
红眼(XWXw)
白眼(XWXW)
雄果蝇种类:
红眼(XWY)
白眼(XwY)
(2) 经过推理、想象提出假说:
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
白眼:X
红眼:X
W
w
XWXW
XwY
配子
XWY
XWXw
Xw
XW
Y
XW
XWXW(雌)
XWXw(雌)
XWY(雄)
XwY(雄)
XW
Y
Xw
F2
F1
×
P
×
3/4红眼(雌、雄) 1/4白眼(雄)
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在 Y 染色体上,红眼基因在 X 染色体上,因为 X 染色体上的红眼基因对白眼基因为显性,所以不会出现白眼雄果蝇,这与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结果不符;
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在 Y 染色体上,且 X 染色体上没有显性红眼基因,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的杂交后代中雄果蝇全为白眼,也不能解释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结果。
可用 F1 的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交实验,如果后代中出现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雄果蝇这 4 种类型,且数量各占 1/4,再选用其中的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如果子代中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可以证明他们的解释是正确的。
(3)演绎推理
(4)实验验证
(5)得出结论
萨顿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论证
得出结论
类比推理
摩尔根实验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应用
摩尔根首次把一个特定的
基因(如决定果蝇眼睛颜色的基因)和一个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人只有23对染色体,却有几万个基因,基因与染色体之间可能有对应关系吗?
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
个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
上呈线性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A
a
B
b
A
B
A
B
a
b
a
b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A
B
A
B
a
b
a
b
A
a
a
A
B
b
B
b
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A
b
b
a
a
B
B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A
a
a
A
B
b
B
b
浅谈生物界的性别决定类型
1 遗传因素决定性别
XY型性别决定
XY型性别决定是最常见的性别决定类型,全部哺乳动物、大部分爬行类和两栖类、部分鱼类和昆虫以及女娄菜、菠菜、大麻等雌雄异株的植物都属于XY型性别决定。该类型的雌性为同配性别,即雌性个体的体细胞内,含有2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为异配性别,即雄性个体的体细胞内,含有2条异型的性染色体(XY)。
ZW型性别决定
鸟类、鳞翅目昆虫以及某些两栖类、爬行类等属于ZW型性别决定。ZW型生物的性染色体组成和XY型相反,雄性是同配性别,体细胞内具有2条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性是异配性别,体细胞内具有2条异型性染色体(ZW)。
浅谈生物界的性别决定类型
染色体组的倍数决定性别
如蜜蜂的蜂皇是可育的雌蜂,工蜂是不育的雌蜂,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染色体均为2n=32条;雄峰则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染色体为n=16条。
基因决定性别
葫芦科的喷瓜也存在雌雄同株、雌株和雄株三种性别类型,其性别由复等位基因决定
2 环境因素决定性别
温度决定性别
爬行动物的龟鳖目和鳄目无性染色体,由卵的孵化温度决定其性别。如乌龟卵在20~27℃条件下孵出的个体为雄性,在30~35℃时孵出的个体为雌性。鳄类在30℃及以下温度孵化时,全为雌性;在32℃孵化时,雄性约占85%,雌性仅占l5%左右。孵化温度也会影响两栖类的性别分化,如蝌蚪在20℃下发育,结果一半为雌性,一半为雄性;若在30℃下发育,则全部发育成雄蛙。
光照条件决定性别
我国特有种扬子鳄靠光照强弱来实现性别决定。巢穴建于潮湿阴暗的弱光处可孵化出较多雌鳄,巢穴建于阳光曝晒处,则可孵出较多的雄鳄。
2 环境因素决定性别
营养条件决定性别
多数线虫是靠营养条件的好坏来决定性别的,它们一般在性别未分化的幼龄期侵入寄主体内,若营养条件差,就会失去1条X染色体,变为雄性染色体组成,发育为雄性成体。若营养条件好,则保留2条X染色体,发育为雌性成体(雌性的染色体总数比雄性少1条)。
激素决定性别
海生蠕虫后螠,雌虫的身体前端有一分叉的长吻,吻部含有类似激素的化学物质,能影响幼虫性分化。成熟雌虫将受精卵产于海水中,发育成无性别差异的幼虫,当幼虫落到雌虫吻部,便发育成雄虫,没有落到雌虫吻部的幼虫则发育成雌虫。若把幼虫从雌虫吻部移去,在海水中生活,则发育成间性个体,且其雄性程度与它在雌虫吻部停留时间长短成正相关。
3 性反转
在一定条件下,动物的雌雄个体相互转化的现象称为性反转。如每条黄鳝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都要经过雌雄两个阶段。2龄前皆为雌性;3龄转变为雌雄间体,卵巢逐渐退化,精巢逐渐形成;6龄全部反转为雄性。
红鲷鱼营群体生活,每个红鲷鱼群体中只有一条雄鱼,是群体的首领。一旦这条雄鱼不幸死亡,群体中最强壮的一条雌鱼就会变态──鱼鳍变大、体态变粗壮,卵巢消失、长出精巢,最后变为一条雄性红鲷鱼,作为群体的新首领。
母鸭有一个发达的卵巢,还有一个很不发达的雄性性腺。如果鸭群中有相当比例的公鸭,公鸭分泌的激素抑制母鸭雄性性腺的发育。当鸭群中缺少公鸭时,没有足够的激素抑制母鸭的雄性性腺发育,其中一些身强力壮的母鸭,体内的雄性性腺就会发育起来,产生大量的雄性激素。雄性激素抑制母鸭正常卵巢的功能,使母鸭逐渐变为公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