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卓恒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卓恒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6 届卓恒教育集团高二年级 3 月份联考
生物学试题
本试卷共 8 页,23 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
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广东丹霞山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且分布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仙湖苏铁。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A.仙湖苏铁种群数量降低可能会导致遗传多样性降低
B.生境破碎化有利于仙湖苏铁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C.对仙湖苏铁的保护和物种恢复应首先考虑就地保护
D.不同树龄植株的数量比例可反映仙湖苏铁种群的年龄结构
2.兴趣小组想要探究不同温度下蓝细菌种群的增长模型。下列关于实验的设计思路,合理的是
A.每个温度下只设置 1 个重复实验以节省实验时间
B.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因为不同温度组之间相互对照
C.只需在培养初期和末期对蓝细菌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D.绘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时,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种群数量
3.在我国热带、亚热带海岸分布着由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的秋茄树等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湿地生物
群落——红树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红树林中所有植物和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红树林中食物相同的不同物种,其生态位相同
C.过度捕捞会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被破坏
D.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不会影响红树林群落的演替
4.草原群落中,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存在差异;同时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啮齿类动物,它们以植物种子为食。
下列有关草原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开花时间的差异对植物间的基因交流有利
B.啮齿类动物数量的变化不会影响草原群落的结构
C.啮齿类动物在草原食物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
D.草原群落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5.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链第一营养级上的生物都为自养生物
B.处于不同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对象一定不同
C.不同营养级同化量的来源和去向一定相同
D.随着营养级升高,可获得的能量逐渐增加
6.微生物等分解者在碳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在生产实践中也具有很多实用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土壤微生物类群的丰富度大小
B.土壤中的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为原始合作关系
C.农业生产中常采用堆肥等方法提高土壤肥力
D.热带雨林土壤的有机物较少与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弱有关
7.广东一些沿海地区开展了虾蟹贝混养模式;夏季混养池塘常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投放适量的微生物制剂以保证虾蟹贝混养池塘的水质良好
B.虾的放养密度过大会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和水体溶氧量
C.与单一养殖模式相比,虾蟹贝混养模式使水体空间利用率提高
D.夏季常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可能与养殖户为追求产量,过度投喂饲料有关
8.我国古代依靠如图所示的模式保证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该模式体现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是
A.自生原理 B.循环原理 C.整体原理 D.协调原理
9.生态浮床在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某城市采用如图所示的生态浮床技术净化河流水
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浮床可为水中的鱼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
B.生态浮床上的曝气机可增强需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C.生态浮床中的植物能吸收水中的 N、P 以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D.当生态浮床上植物的种植密度过大时,其干重总量仍会升高
10.泡菜味美却不宜多吃,这是因为腌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摄入过量对身体有害。某同学利用传
统发酵方法腌制泡菜,并在不同发酵时间测定了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A.泡菜制作前期需通入氧气以利于发酵菌种繁殖
B.发酵初期和后期造成乳酸菌数量较少的原因相同
C.从亚硝酸盐的含量来看,该泡菜应在 11 天后食用
D.在腌制泡菜前,需将菜料和发酵罐煮沸进行消毒
11.酵母粉(主要成分为酵母菌微生物菌体)、谷氨酸和抗生素是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发酵过程基本一致,
但发酵过程的控制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产物性质采用适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获得酵母粉
B.青霉素是抗生素,在青霉素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严格灭菌
C.谷氨酸发酵所需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只能从自然界中获得
D.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
12.圆褐固氮菌能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用于合成蛋白质等含氮有机物,是异养需氧型的原核生物。某
同学在进行圆褐固氮菌计数实验时,发现平板上的菌落形态多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要想获得圆褐固氮菌的菌种最好选择深层土壤
B.在培养圆褐固氮菌的培养基中不需要无机氮源
C.培养基被杂菌污染会导致平板上菌落形态多样
D.培养圆褐固氮菌时,将培养皿倒置以防止污染
13.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其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正、负干扰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如图
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1 是正干扰变化,2 和 3 是负干扰变化。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长期小于输出时,其抵抗力稳定性将下降
B.在正干扰变化的作用下,生态系统会向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进化
C.负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阈值可能会使生态系统退化
D.去除干扰后,生态系统经历较长时间后都会恢复到退化前的状态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黄曲霉素是一类由某些霉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且具有一定的富集现
象,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这些真菌尤其容易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生长于谷物、坚果或其他农产品上。
研究人员利用黄曲霉素筛选出能高效降解黄曲霉素的菌株,部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鉴定时,S 表示不同
菌种的菌落面积,S 表示菌落周围透明圈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长期摄食含低剂量的黄曲霉素的玉米无安全风险
B.利用 2 号培养基能精确测定食品和饲料中的黄曲霉菌含量
C.过程②摇床培养利于菌株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和增加溶氧量
D.过程④中,S /S 最大的菌落是能高效降解黄曲霉素的目的菌
15.广东的香蕉种植园里,香蕉植株在受到病虫害侵袭时,会产生并释放出一种名为茉莉酸甲酯的化学物质,
周边未受侵袭的香蕉植株接收到该物质后,会启动自身的防御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香蕉植株释放茉莉酸甲酯属于利用化学信息启动防御机制
B.周边未受侵袭植株启动防御机制的时间与种植园的光照强度密切相关
C.香蕉植株被害虫侵袭后释放茉莉酸甲酯,这是与害虫协同进化的结果
D.香蕉植株接收茉莉酸甲酯后启动的防御机制可能包括增强细胞壁韧性
16.刺梨是一种落叶灌木,其果实富含维生素 C(VC)、维生素 P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VC 含量是苹果的
800 倍,被称为“维生素 C 大王”。为提高刺梨的经济价值,研究人员以刺梨果实为原料制备刺梨果醋,工艺
流程如下:将新鲜成熟的刺梨果清洗干净→切块、榨汁、过滤、酶解→加入白砂糖和活化酵母菌→Ⅰ阶段
发酵→直接加入一定量活性醋酸菌→Ⅱ阶段醋酸发酵→处理→装罐→刺梨果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刺梨果进行清洗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果实表面的微生物
B.加入白砂糖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果醋的甜度以改善口感
C.Ⅰ阶段发酵时,发酵装置应保持低温以抑制杂菌生长
D.Ⅱ阶段醋酸发酵时,氧气供应不足可能导致酒精积累
17.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B.能量金字塔能反映出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C.数量金字塔能够表明每个营养级中生物个体的数量
D.绘制的生态金字塔图形都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型
18.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如表所示[单位:(×102kJ/m2·a),其中甲~戊中每种生物仅占据一个营养级,己
为分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生物类群
能量去向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66.2 2.1 408.5 0.8 1.9 21.1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74.6 9.7 554.3 1.6 9.5 211.0
A.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为 926.8×102kJ/m2·a
B.乙和戊占据不同营养级,两者为种间竞争关系
C.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1.5%
D.己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9 分。
19.(11 分)
茶园间作是指在茶园中栽种其他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增大茶园土地的利用价值,创造生态、经济、社会
综合效益。皖南某茶场有 3 种种植模式:栗茶间作、梨茶间作和单行种茶,研究者对 3 个茶园中的节肢动
物物种数目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茶园生态系统不同地段分布有不同的生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2)茶园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包括 。一年中不同月份 3 种茶
园内节肢动物物种数目呈现规律性变化,这体现群落具有 。请用文字和箭头构建该茶园
一个被捕食者种群 A 和捕食者种群 B 种群数量之间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3)6 月份是传统的采茶季节,栗茶园和梨茶园在 7~8 月份节肢动物物种数目 。选择哪种
种植方式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市场需求以及农户的具体情况。在山区或丘陵地带,最好选择
(填“间作”或“单行”)模式,可以帮助保持水土,增加经济收入来源。与间作茶园相比,单行模式易发生爆发
性虫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 分)
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和有序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也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如图为某湖
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单位:100kJ/(m2·a) 回答下列问题:
(1)c 为 (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作用是 。
(2)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填字母)。第三营养级的同化
量是 kJ/(m2·a)。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 (结果保留 1
位小数)。该湖泊中生产者的能量一般高于消费者的能量,原因是

(3)该湖泊存在镉等重金属超标现象。在镉污染的湖泊中,生物的营养级越高,体内的镉浓度就越
,原因是 。
21.(12 分)
多环芳烃(PAHs,由 C、H 两种元素组成)常存在于石油污染物中,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人类健
康和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科研人员为筛选出能高效降解 PAHs 的微生物进行了实验,相关实验流
程如图 1 所示;3 组微生物对 PAHs 降解的实验结果如图 2 所示,3 组微生物的初始接种量相同。回答下列
问题:
(1)应从 的土壤中采样。从①开始筛选降解 PAHs 的微生物,选择培养的培养
基中除含有水、无机盐、氮源外还应有 成分,选择培养的目的是

(2)将 0.1mL 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的方法为 ,以获得能降解 PAHs 的单菌落。进
行该操作时,可转动培养皿,目的是 。将平板倒置培养,原因是

(3)根据图 2 实验结果,处理石油污染土壤的最佳方案是 ,依据是

22.(12 分)
某醋厂和啤酒厂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酒曲中含有霉菌、酵母菌、乳酸菌,醋醅中含有醋酸菌,糖化为淀
粉水解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固态发酵制醋工艺流程
(1)发酵原料中的淀粉主要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 (营养物质)。扩大培养时所用的
培养基属于 (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拌入酒曲之前,需将蒸熟的糯米进行冷却,
目的是 。
(2)啤酒酿造流程中,发酵前适当增加氧气可 (填“延长”或“缩短”)发酵时间,理
由是 。酿酒酵母可利用显
微镜直接计数,统计结果比真实数据偏大,原因是 。
(3)醋厂在进行醋酸发酵时,如果发酵温度过低,对醋酸发酵产生的影响是
(答 1 点)。
23.(12 分)
玉米赤霉烯酮(ZEN,化学式为 是一种由某些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雌激素样
活性,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在农业生产中,尤其是连作制度下,由于土壤中病原菌的累积,ZEN
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研究人员从连作玉米田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出了可高效降解 ZEN 的细菌菌株,实验流程
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添加 作为唯一碳源,筛选出可降解 ZEN 的细菌菌株。微生物培养实验常用
的灭菌方法有 。涂布器一般使用 法
进行灭菌。
(2)“(a 瓶 ZEN 浓度—b 瓶 ZEN 浓度)/a 瓶 ZEN 浓度”表示 ,其可衡量 b 瓶
中菌株的 ZEN 降解能力。若在培养基上观察到不同形态的菌落,可能的原因是

(3)从生态角度分析,利用可降解 ZEN 的细菌菌株来处理土壤中的 ZEN 的意义为
(答 2 点)。
2026 届卓恒教育集团高二年级 3 月份联考
生物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仙湖苏铁种群数量降低,可能导致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缓慢,近亲繁殖的机会增加,
遗传多样性降低,A 正确;生境破碎化可能会产生地理隔离,不利于仙湖苏铁种群的生存和发展,B 错误;
对仙湖苏铁的保护和物种恢复,应首先考虑就地保护,如建立保护区或保护站,加强管理,杜绝偷盗采挖
及其它破坏现象,C 正确;不同树龄植株的数量比例可反映仙湖苏铁种群的年龄结构,D 正确。
2.B 【解析】每个温度下应设置多个重复实验,以减小实验误差,排除偶然性,A 错误;本实验研究不同
温度对蓝细菌种群增长模型的影响,不同温度组之间相互对照,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B 正确;要探究种
群增长模型,需要在不同时间点对蓝细菌进行多次计数,以绘制完整的数量增长曲线,C 错误;绘制种群数
量增长曲线时,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种群数量,D 错误。
3.C 【解析】红树林中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A 错误;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
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食物相同的不同物种,
虽然食物资源相似,但它们在群落中的其他生态位特征(如栖息空间、活动时间、大敌种类等)可能并不相同。
因此,不能仪凭食物相同就判断它们的生态位相同,B 错误;过度捕捞可能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被
破坏,进而影响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正确;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植物生长,进而影响红树林群落
的演替,D 错误。
4.C 【解析】开花时间差异不利于植物之间的基因交流,A 错误;啮齿类动物数量变化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和分布,进而影响草原群落的结构,B 错误;啮齿类动物以植物种子为食,属于植食性动物,在食物链中处
于第二营养级,C 正确;季节变化会影响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进而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D 错误。
5.A 【解析】食物链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A 正确;处于不同营养级的生物
取食对象可能相同,如杂食性动物既可以植食性动物为食,也可以植物为食,B 错误;不同营养级同化量的
来源和去向存在差异,如最高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不能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固
定的能量,而消费者的同化量来自上一营养级的生物,C 错误;每个营养级的同化量都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
用散失、未利用和流向分解者,因此,随着营养级升高,可获得的能量逐渐减少,D 错误。
6.C 【解析】调查土壤微生物类群的丰富度不能采用样方法,A 错误;土壤中的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为互利
共生关系,B 错误;农业生产中借助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常采用堆肥等方法提高土壤肥力,C 正确;热
带雨林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强,导致土壤中有机物较少,D 错误。
7.B【解析】投放微生物制剂能加速有机物分解,减少其在水体积累,A 正确;放养密度过大,虾的生存空
间和资源受限,生长速度可能减慢,可能导致养殖经济效益降低;虾数量多,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气,会
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B 错误;混养模式中虾、蟹、贝生活在水体不同水层,提高了水体空间利用率,C 正
确;过度投喂饲料,饲料中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不能被虾蟹贝完全利用,可能会引发水体富
营养化,D 正确。
8.B 【解析】该生产模式实现了废物循环利用,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故选 B。
9.D 【解析】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因此,立体的生态浮床可以为食草性鱼类提
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A 正确;生态浮床上的曝气机推动空气与水体的气体交换,其目的是增加水中的
溶解氧,促进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增强需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 正确;浮床上种植的水生植物
可以直接从水中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现象,C 正确;若植物种植密度过大,流入植物
的总能量基本不变,但因呼吸散失的能量增多,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减少,会导致干重降低,D
错误。
10.C 【解析】制作泡菜利用的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为厌氧菌,应一直保持密闭状态,A 错误;发酵初期
和发酵后期造成乳酸菌数量较少的原因不同:发酵初期是由于乳酸菌还未大量增殖,且仍含有少量氧气抑 制乳酸菌繁殖;后期是由于营养物质不足且乳酸大量积累导致乳酸菌生长受抑制,B 错误;1l 天后,亚硝
酸盐含量基本达到最低值,可以食用,C 正确;腌制泡菜利用的是菜料体表天然的乳酸菌进行发酵,不能对
菜料进行煮沸消毒,D 错误。
11.D 【解析】酵母粉的主要成分是酵母菌微生物菌体,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
离和干燥,即可得到产品,A 错误;青霉素是抗生素,但其并不能杀灭所有微生物,所以其生产过程也要
严格灭菌,B 错误;发酵所需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获得,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获得,
C 错误;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D 正确。
12.A 【解析】圆褐固氮菌是好氧细菌,需要氧气,且需要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故要想获得圆褐固氮
菌的菌种最好选择氧气含量较高的表层土壤,A 错误;因圆褐固氮菌能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用于合
成含氮有机物,故在培养圆褐固氮菌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氮源,B 正确;培养基被杂菌污染,平板上会出
现多种杂菌菌落,导致菌落形态多样,C 正确;培养微生物过程中,将培养皿倒置,可以防止冷凝水滴落在
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D 正确。
13.D 【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长期小于输出时,生态系统
的抵抗力稳定性将下降,A 正确;在正干扰的作用下,生态系统会向更加优化的方向进化,B 正确;负干扰
会使生态系统趋于退化,当这种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阈值后,生态系统就可能会退化,C 正确
;在负干扰消失后,退化的生态系统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到退化前的状态,甚至不能恢复,D 错误。
二、选择题
14.ABD 【解析】长期摄食低剂量的黄曲霉素会导致慢性中毒,表现为生长迟缓﹑免疫系统抑制、肝脏损
伤以及肝癌的风险增加,A 错误;2 号培养基中由于两个或多个霉菌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所以实验结果一
般比实际活菌数少,不能精确测定食品和饲料中的黄曲霉菌含量,B 错误;过程②在摇床上振荡培养有助于
菌株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和增加溶氧量,C 正确;S1/S2 的值最小的菌落,就是能高效降解黄曲霉素的目的
菌群,因为 S1/S2 的值小,说明少量的目的菌就可以分解大量的黄曲霉素,D 错误。
15.ACD 【解析】香蕉植株释放茉莉酸甲酯属于利用化学信息启动防御机制,A 正确;种植园光照强度不
直接影响植株对茉莉酸甲酯信号的接收和防御机制启动时间,B 错误;香蕉植株被害虫侵袭后释放茉莉酸甲
酯,这是与害虫协同进化的结果,C 正确;增强细胞壁韧性可抵御病虫害的侵袭,香蕉植株接收茉莉酸甲酯
后启动的防御机制可能包括增强细胞壁韧性,D 正确。
16.ABC 【解析】清洗刺梨果主要是去除表面的尘土和杂质,保证原料的清洁,A 错误;白砂糖的主要成
分是蔗糖,可为酵母菌和醋酸菌提供碳源,促进其生长和发酵,B 错误;发酵需要适宜温度,低温会抑制酵
母菌活性,C 错误;氧气不足,醋酸菌不能将酒精彻底氧化为醋酸,会导致酒精积累,D 正确。
17.ABC 【解析】能量金字塔通常都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而数量金字塔不一定都是“上窄下宽”的金
字塔形,如树→虫→鸟,故 D 错误,ABC 正确。
18.BC 【解析】据图分析,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408.5+554.3=962.8(×102kJ/m2·a),
A 正确;乙的同化量为 2.1+9.7=11.8(×102kJ/m2·a),戊的同化量为 1.9+9.5=11.4(×102kJ/m2·a),和戊占据同一
营养级,两者为种间竞争关系,B 错误;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11.8+11.4)÷(66.2+74.6)×
100%≈16.5%,C 错误;己为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D 正确。
19.(12 分)
(1)水平(2 分)
(2)食物链和食物网(2 分,答全给分) 季节性(2 分) 种群 A 数量增加→种群 B 数量增加→种群 A 数量减
少→种群 B 数量减少(2 分,不全给 1 分,顺序有错误不给分)
(3)减少(或降低)(1 分) 间作(1 分) 与间作茶园相比,单行种茶园物种数目少(1 分),营养结构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弱,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差(1 分)(2 分)
20.(12 分)
(1)分解者(1 分)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2 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2)b(1 分) 7×104(1 分) 12.7%(2 分) 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2 分,单向流动、逐级递
减各 1 分,有错不得分)
(3)高(1 分) 镉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或排出,会沿食物链富集(2 分,答出富集得分)
21.(12 分)
(1)被石油(或 PAHs)污染(1 分) 多环芳烃(或 PAHs)(1 分) 筛选能降解 PAHs 的微生物并增加其浓度(2
分,筛选 1 分,富集培养 1 分)
(2)稀释涂布平板法(1 分) 使涂布均匀(2 分) 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或防止培养
基中的水分快速蒸发)(2 分)
(3)微生物 P 和微生物 L 混合施用(1 分) 微生物 P 和微生物 L 混合施用对 PAHs 的降解率最大(2 分)
22.(12 分)
(1)碳源(1 分) 液体(1 分) 防止高温杀死酒曲中的微生物(2 分)
(2)缩短(2 分) 适当增加氧气可使酵母菌大量繁殖(2 分) 显微镜直接计数统计的是活菌数和死菌数的总
和(2 分,意思相近即可)
(3)醋酸的生成量减少;发酵周期延长;醋酸发酵的反应速率下降;醋酸菌的酶活性降低(合理得分,2 分,
答出 1 点即可)
23.(12 分)
(1)ZEN(1 分) 湿热灭菌和灼烧灭菌(2 分,不全给 1 分) 灼烧灭菌(1 分)
(2)b 瓶中菌株的 ZEN 降解率(2 分) 培养基上可能存在其他不能降解 ZEN,但能利用其他营养成分生长的
杂菌/土壤中含有多种可降解 ZEN 的微生物(2 分)
(3)利用可降解 ZEN 的细菌菌株处理土壤中的 ZEN,可减少土壤中 ZEN 的含量,降低其对人和动物健康的
潜在威胁;有利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减少病原菌累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和稳定;减少因 ZEN
污染导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每点 2 分,共 4 分,答出 2 点即可,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