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渝中区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高2026届高二(上)月考考试
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冬去春来,阳光照射在草原上,植物种子萌发百花争艳,浓郁的芳香吸引蜜蜂为其传粉,蜜蜂通过圆圈舞或摇摆舞向同伴传递蜜源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原返青,为野兔提供了采食的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B.“浓郁的芳香吸引蜜蜂为其传粉”的过程中,空气是“信道”
C.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都是沿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
D.蜜蜂跳圆圈舞或摇摆舞传递蜜源信息是典型的行为信息
2.江津四面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5.4%,有动植物约1700多种,是地球同纬度仅存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被联合国生态保护专家称为地球上难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对保护区内部分生物开展种群密度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红豆杉的种群密度时,采用逐个计数法
B.标记重捕法调查白鹇的种群密度时,由于标记脱落使估算值比实际值大
C.红外相机调查藏酋猴的种群密度时,应将相机布设在其活动痕迹较多的地点
D.润楠的种群密度可一定程度反映其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3.群落的P/R值是表示群落演替方向的一种指标,P代表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R代表群落的总呼吸量。草场甲的P/R值为2.52,而同纬度草场乙的P/R值为1.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甲相比,草场乙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B.两个草场最终都会演替为与环境相适应的森林阶段
C.若草场演替为灌丛,原草场中的优势种也会随之消失
D.若该草场演替为荒漠,则影响演替的关键环境因素是光照
4.重庆汉丰湖湿地公园是三峡蓄水后形成的新生湿地,成为几十种候鸟越冬迁徙路上的新驿站。下图是该湿地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肉食性鱼类在食物网中属于三级消费者和四级消费者
B.“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植食性生物→鸻鹬类”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C.在候鸟的迁徙季节汉丰湖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强于非迁徙季节
D.汉丰湖的动植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汉丰湖生态系统
5.氮和碳都是组成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两
者都主要储存在大气库中,但氮循环和碳循环存在不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循环和氮循环一样都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B.氮循环与碳循环不是彼此独立,而是密切关联相互作用的
C.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反硝化作用向非生物的环境中输出氮
D.氮循环指的是氮气和含氮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6.种群的聚居有利于物种繁衍,若种群密度过于稀少,那么该物种很可能会灭绝,这个规律被称为阿利效应。如图表示自然环境中,一个动物种群拥有不同初始数量时(假设雌雄比例为1:1),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点代表该种群数量能够达到的最大值
B.根据阿利效应推测,栖息地碎片化可能导致种群灭亡
C.若改变初始雌雄比例,该种群延续所需最小种群数量可能发生变化
D.起始值为C的种群,在T1-T4时间段内λ≥1
7.边缘效应是指两个或多个栖息地的交错区,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引起边界的种群或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庄稼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通常低于森林和庄稼群落内部
B.森林边的道路引发的边缘效应可能会影响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
C.可使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调查草地的土壤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
D.狗牙根因土壤湿度和酸碱度差异沿地表随机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8.“多营养层次”是一种浅海生态养殖新模式,即在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性贝类;在底层设置人工鱼礁,为鱼虾等提供生长、产卵和栖息的场所,养殖龙虾、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下图是该生态养殖智能网箱的部分构造和物质循环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牡蛎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
B.浮游植物到牡蛎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C.牡蛎可以小型浮游动植物为食,但大规模养殖仍需定期投喂饵料
D.“多营养层次”模式是充分利用群落空间结构的一种养殖模式
9.孕妇在妊娠期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而导致体内出现“胰岛素抵抗”,如图所示。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含量正常而靶器官对其敏感性低于正常的一种状态,这是妊娠期一种正常的生理性抵抗,随孕周增加而加重,为弥补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产生的影响,胰岛素的分泌量也相应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通过抽血检测孕妇胰岛素分泌功能是否异常
B.胰岛素和雌激素的分泌均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C.孕妇雌激素水平升高,可减弱胰岛素对肝糖原分解的抑制作用
D.通过上述信息推测雌激素和胰岛素在降低血糖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10.应激反应是动物在面对威胁时做出的本能反应,表现之一为血糖快速上升。经典理论认为,该反应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或者自主神经-肾上腺轴(SAM)来完成。近年来研究发现,HPA和SAM完成应激反应在时间上有明显延迟,不符合应激过程快速释放血糖的生理需求,而下丘脑交感神经-肝脏轴((HSL),在早期应激血糖(应激后到3min内的血糖变化)的产生中十分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AM的自主神经和HSL中的下丘脑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入神经
B.下丘脑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HPA轴启动连锁反应的关键激素
C.通过HPA轴升高血糖比通过SAM轴升高血糖速度快
D.与HSL轴引起的血糖升高相比HPA轴引起的血糖升高更缓慢但持久
11.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胺类(色氨酸衍生物)激素,其白天分泌少,晚上分泌多,具有使人在夜间迅速入睡并延长睡眠时间的作用。褪黑素的调控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体现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B.可通过口服或者注射褪黑素来改善睡眠质量
C.松果体既属于神经调节的效应器,又属于内分泌腺
D.夜间长时间使用手机会抑制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进而扰乱人体生物钟
12.为研究某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科研人员将一个圆形样地划分为A区、B区和Cl~C5区,除A区外,其余各区面积相同。各区种植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C3~C5区中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但物种数目分别为4、8、16种。第3、7、13天测定B、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状况,得到图2所示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种植植物的先后顺序应为先种植A区,再同时种植C1-C5区
B.种植区域物种丰富度越高,空心莲子草的入侵程度就越低
C.种植区域植物功能群数目越多,其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空心莲子草能够增加本地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表示为C
B.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B
C.桑树和蚕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D/W表示
D.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流入鱼体内的能量属于C
14.白蜡虫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昆虫。在虫体培育和白蜡生产中,天敌昆虫是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人员调查了白蜡虫与三种天敌昆虫的时间、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种名 白蜡虫 中华花翅跳小蜂 白蜡虫花翅跳小蜂 白蜡虫阔柄跳小蜂
白蜡虫 1 0.8132 0.9960 0.8817
中华花翅跳小蜂 0.6228 1 0.9238 0.6812
白蜡虫花翅跳小蜂 0.9240 0.9884 1 0.9516
白蜡虫阔柄跳小蜂 0.8354 0.6154 0.9776 1
注:时间、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用于反映物种活动时间与活动空间的一致性。表中以“1”为对角线,对角线右上侧数值为物种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对角线左下侧数值为物种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
A.白蜡虫与三种天敌的生态位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与白蜡虫活动时间的相似度最高
C.与白蜡虫阔柄跳小峰对空间竞争最强的是白蜡虫花翅跳小蜂
D.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对白蜡虫的捕食强度较其他两种跳小峰强
15.为研究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设置了20个1m 的人工池塘,其中10个池塘始终比环境温度高4℃。经历了七年的“变暖”之后,对20个池塘进行 N同位素标记实验,将微量 N标记的硝酸钾添加到池塘中,56天内追踪浮游动植物体内 N含量,如图下图所示。对实验中的 N相对含量进行计算,得到第n天时,浮游动物体内 N相关数据。计算公式和结果如下表。以下关于该实验结果和推测错误的是
项目 常温组 加温组
体内15N含量 0.0837 0.0143
常数·15N流失率·(1-e15N吸收率) 0.2203 0.4418
15N转移效率计算公式为:
A.推测第n天池塘中加温组浮游动物能量传递效率低于常温组
B.全球变暖将导致喜冷生物的环境容纳量上升
C.全球变暖将导致陆生生物的生态位扩张或收缩
D.全球变暖将导致海洋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生物量下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1分)miRNA在细胞内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其中miR-27家族及其基因与人体内多种疾病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家研究发现肥胖小鼠脂肪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携带miR-27a)通过血液循环靶向作用于骨骼肌细胞,抑制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研究者向正常小鼠注射肥胖小鼠血浆外泌体后,其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摄取率下降;而敲除脂肪细胞miR-27a基因的肥胖小鼠,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恢复。这为Ⅱ型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1)体液调节中激素作用的特点包括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研究者进行三组实验:
甲组:正常小鼠注射生理盐水
乙组:正常小鼠注射肥胖小鼠血浆外泌体
丙组:正常小鼠注射经miR-27a抑制剂处理的外泌体
检测骨骼肌胰岛素受体mRNA含量如下图所示。
①实验结果说明外泌体中______导致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
②丙组实验设计的目的是______。
(3)为验证“敲除miR-27a基因可改善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请补充实验方案:
①取生理状态相同的肥胖小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A组:______;B组:______;
③4周后检测______。
(4)临床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外泌体miR-27a含量异常升高。结合材料分析此类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机制:______。
17.(11分)二化螟和褐飞虱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导致水稻减产。科研人员对这两种害虫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1)褐飞虱和二化螟均寄生在水稻植株上,为确定它们生态位是否有重叠,可以分析它们的______(至少答出两点),从而作出推断。若要对水稻植株上褐飞虱的虫卵密度进行调查,可采用______法。
(2)科研人员在害虫寄生情况不同的四组水稻植株上,新放置二化螟,7天后分别测定各组水稻植株上新放置的二化螟虫体重量,处理及结果如图下图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褐飞虱对新放置的二化螟的影响是______。
(3)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是二化螟的天敌。二化螟和褐飞虱在水稻上寄生导致水稻产生的防御性挥发物发生变化,“气味”有所不同。科研人员在Y形管(见图2)的A侧和B侧放置不同“气味”的水稻植株(见图3),Y形管的底部放置稻螟赤眼蜂,得到稻螟赤眼蜂被吸引移向A侧或B侧水稻的百分率。
综合分析图3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二化螟和褐飞虱在防御天敌时,二者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B.稻螟赤眼蜂与二化螟之间是寄生关系
C.稻螟赤眼蜂与二化螟之间互为密度制约因素
D.褐飞虱的存在降低了二化螟虫卵被稻螟赤眼蜂寄生的风险
(4)研究发现,二化螟为钻蛀性害虫,以水稻茎秆纤维等为食;而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请从生态位的角度,概括这两种害虫的关系:______。
18.(11分)某城市为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含量,建立了如下图1所示的污水综合处理系统,厌氧池和阶梯跌水曝气塔的池体填料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污水排放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其死亡后被分解者分解,引起水体的溶解氧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
(2)对无机污染物的净化则主要依赖生态系统中______的作用。厌氧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强,原因是______。
(3)阶梯跌水曝气塔的优点是______,污水流经阶梯跌水曝气塔时,将其中的NH 转化成NO 和NO 的生物是______。请在图2相应位置的图解中用箭头补全人工湿地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______。
19.(11分)松材线虫是一种来源于北美洲的入侵生物,主要通过松褐天牛啃食松枝的伤口入侵马尾松内部,从而迅速破坏树木的输导组织,松树最终因缺水而死亡。
注:ck:对照组;ML5:中度采伐自然恢复5年;HL5:重度采伐自然恢复5年;ML15:中度采伐自然恢复15年;HL15:重度采伐自然恢复15年
(1)马尾松不仅可以缓解木材供需矛盾,而且能够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松材线虫属于______,他与马尾松的关系是______。
(2)某地通过疫木采伐的形式控制疫情,并探究松材线虫感染后不同恢复时间和采伐程度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①本实验应该选取______的马尾松林为对照(ck)
②调查结果表明:重度采伐的微生物生物量碳高于重度采伐,其原因是______。
(3)实践结果表明,仅通过疫木采伐的形式控制疫情效果欠佳,结合图示,请提出环保且有效的防虫措施______。
20.(11分)“狗是狗,边牧是边牧”是对宠物犬边境牧羊犬(简称“边牧”)智商的高度评价,边牧的毛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当E基因存在时,黑色与棕色由B/b决定;若无E基因,e基因控制金色。某犬舍欲探究边牧毛色遗传基因,将一只金色边牧甲( )和一只棕色边牧( )杂交培育后代,F 随机交配,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表型及比例 F2表型及比例
培育一:金色甲(♂)×棕色(♀) 全为黑色 黑色:金色:棕色=9:4: 3
(1)根据培育一,亲本金色雄犬甲的基因型为______,B/b基因和E/e基因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犬舍引进了一批陨石边牧(褪色出现不规则白斑),陨石色由M基因控制,与B/b和E/e独立遗传,当完全无色素合成时边牧将出现眼盲现象,犬舍为了研究陨石色的遗传机制做了如下培育
亲本组合 F1表型及比例
培育二:金色甲(♂)×陨石黑色乙(♀) 陨石黑色:非陨石黑色:金色=1:1:2
培育三:陨石棕色(♂)×陨石黑色乙(♀) 陨石黑色:非陨石黑色:纯白(眼盲)=2:1:1
根据上述培育推测陨石黑色雌犬乙的基因型为______,请分析纯白眼盲个体出现的原因______。
(3)培育组合二F1中的一只金色雄犬,犬舍需要判断其是否携带有陨石基因,请设计实验思路______。
(4)犬舍想培育陨石边牧,为避免后代出现眼盲个体,请给出合理的培育组合建议______。
高20626届高二(上)月考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1.C【解析】草原返青,为野兔提供了采食的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A正确;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需要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空气、水以及其它介质均可以作为信道传播信息,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不仅可以沿食物链、食物网进行,还存在于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C错误;蜜蜂跳圆圈舞或摇摆舞传递蜜源信息是典型的行为信息,D正确。
2.C【解析】红豆杉数量稀少,调查时采用逐个计数法,A正确;调查中被标记的个体标志物脱落,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量偏小,则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大,B正确;采用估算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C错误;群落中植物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可反应该生物在群落中的生态位,D正确。
3.A【解析】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基本等于能量的输出,草场乙的P/R接近1,说明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A正确;群落演替最终会到达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一定都是森林阶段,B错误;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优势种改变的过程,不是消失的过程,C错误;若该草场演替为荒漠,则影响演替的关键环境因素是水分,D错误
4.C【解析】肉食性鱼类在食物网中属于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A错误;“挺水植物→植食性生物→鸻鹬鸟类”、“沉水植物→植食性生物→鸻鹬鸟类”为两条食物链,B错误;候鸟迁徙季较非迁徙季节相比,生物数量数量更多,食物网复杂程度更高,生态系统低于外界干扰的能力更强,C正确;汉丰湖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汉丰湖生态系统,D错误。
5.D【解析】碳循环和氮循环都具有全球性,A正确;生物圈中各种元素的循环都不是彼此独立的,是密切关联相互作用的,B正确;由图可知,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反硝化作用向非生物的环境中输出氮,C正确;氮循环指的是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D错误。
6.A【解析】E点代表环境能维持的最大值,并非种群数量能够达到的最大值,A错误;在阿利效应的作用下,栖息地碎片化种群数量可能低于延续所需最小值,进而导致种群灭亡,B正确;自然状态下雌雄数量相等,从性别比例上看最有利于种群繁殖,C正确;在T4时前,种群数量起始值为C的曲线保持增长,λ-1>0,λ>1,D正确。
7.B【解析】森林-庄稼属于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界,往往分布着比其中一个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组成更复杂,A错误;道路引发的群落边缘效应会使生态交错区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以及物种组成差异增大,可能会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调查小动物丰富度时,应去除表层土后利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和调查,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统计方法,C错误;狗牙根因土壤湿度和酸碱度差异沿地表随机分布,未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因为该现象只描述了一种植物的分布,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种群或同一地段种群密度不同,D错误。
8.B【解析】牡蛎是滤食性贝类,能分解有机碎屑,也能进食浮游植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消费者以及分解者,A正确;能量传递效率在各营养级之间约为10%-20%,但在个体或种群之间的传递效率可能大于或小于该值,B错误;其虽可滤食水体中的小型浮游动植物,但牡蛎不断从该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元素不能回归该生态系统,因此大规模养殖仍需定期投喂饵料,C正确;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出发,“多营养层次”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正确。
9.D【解析】激素调节具有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因此可以通过抽血检测孕妇胰岛素分泌功能是否异常,A正确;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该过程称为分级调节,如果体内性激素含量过高,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该过程称为(负)反馈调节,故雌激素的分泌在调节方式上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当胰岛素分泌增多,会使血液中血糖浓度降低,从而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说明在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因此,胰岛素和雌激素的分泌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和抑制肝糖原分解,孕妇的雌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因此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的量减少,对肝脏中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抑制作用减弱,C正确,D错误。
10.D【解析】SAM中的自主神经和HSL中的下丘脑交感神经均为传出神经,A错误;HPA轴是人体重要的分级调节系统,由下丘脑产生并启动HPA轴连锁反应的关键激素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SAM轴引起的肾上腺素的分泌只有神经调节,较HPA轴经过激素调节引起的肾上腺素分泌速度快,C错误;HSL引起的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HPA引起的血糖升高是激素调节,激素调节较神经调节的作用效果更缓慢但持久,D正确。
11.A【解析】图示过程没有体现分级调节,A错误;褪黑素是胺类激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口服或者注射,B正确;松果体受下丘脑神经支配,属于效应器,同时松果体可以分泌激素,属于内分泌腺,C正确;松果体细胞合成分泌,具有夜晚分泌量多,白天少的特点,熬夜玩手机是长期有光的环境,会使褪黑素分泌减少,由褪黑素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可知,熬夜玩手机影响睡眠质量,进而扰乱人体生物钟,D正确
12.C【解析】由于空心莲子草是外来入侵物种,因此应该先种植C区,过一段时间再在A区种植空心莲子草,A错误;据图2可知,入侵程度相对值C1最大,C2次之,C3、C4、C5都比较低且差不多,说明植物功能区越丰富的群落越不易被入侵,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而物种数目不同,则被入侵程度无显著差异,B错误,C正确;空心莲子草入侵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D错误。
13.C【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W,C为桑树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错误;蚕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A1),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其中C1流向分解者、D1流入下一营养级,则B1为蚕未利用的能量;蚕同化的能量为D=(A1+B1+C1+D1),桑树同化的能量为W,故桑树和蚕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D/W表示,C正确;蚕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桑树)同化的能量,不属于C1中的能量,D错误。
14.B【解析】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根据表格可知,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与中华花翅跳小蜂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9884,数值最大,因此看出二者活动时间的相似度最高,B错误;根据表格可知,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与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9516,比0.9238,0.6812都大,因此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与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对食物和空间竞争最强,C正确;白蜡虫花翅跳小蜂是白蜡虫的天敌之一,根据表格可知,二者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9960,比白蜡虫与另外两个天敌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都大,同时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与白蜡虫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9240,比白蜡虫与另外两个天敌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都大,因此综合分析得出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对白蜡虫的捕食强度较其他两种寄生蜂强,D正确。
15.B【详解】根据15N转移效率计算公式,常温组浮游动物N转移效率,加温组浮游动物N转移效率,加温组浮游动物N转移效率低于常温组,由此可推测气候变暖对能量传递效率的潜在影响,A正确;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将导致喜冷生物的环境容纳量下降,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陆生生物生存环境变差,为了适应新环境,生态位可能扩张也可能收缩,C正确;全球变暖,能量传递效率降低,生物种类、数量将会降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抵抗力稳定性将会下降,D正确。
16.(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通过体液运输、作用范围广泛、反应速度较慢(任答两点,每点1分)
(2)①miR-27a(1分) ②排除外泌体其他成分的干扰,特异性验证miR-27a的作用
(3)②A组:敲除脂肪细胞miR-27a基因;B组:不做处理(或空载体处理)(敲除基因组2分,不做处理组1分,共三分,可交换)
③两组小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摄取速率
(4)miR-27a过量→抑制骨骼肌胰岛素受体表达→(葡萄糖摄取减少→)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详解】(1)体液调节是指激素等信号分子通过体液(如血液、组织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过程。其特点包括:通过体液运输、作用范围广泛、反应速度较慢。(2)①乙组注射肥胖小鼠血浆外泌体后,骨骼肌胰岛素受体mRNA含量显著下降,说明外泌体中某种成分抑制了胰岛素受体表达。丙组注射经miR-27a抑制剂处理的外泌体后,胰岛素受体mRNA含量回升,说明miR-27a是导致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的关键成分。②丙组实验通过miR-27a抑制剂处理外泌体,特异性阻断miR-27a的功能。若丙组胰岛素受体mRNA
含量回升,说明miR-27a是外泌体中抑制胰岛素受体表达的主要成分,排除了外泌体中其他成分的干扰。(3)A组:敲除脂肪细胞miR-27a基因,观察miR-27a缺失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B组:作为对照组,不做处理或注射空载体,排除实验操作本身的干扰。检测指标: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摄取速率是衡量胰岛素敏感性的直接指标,若A组摄取速率显著高于B组,说明敲除miR-27a可改善胰岛素抵抗。(4)miR-27a过量通过外泌体抑制骨骼肌胰岛素受体表达,导致胰岛素信号传导受阻、葡萄糖摄取减少,最终引发胰岛素抵抗。
17.(10分,每空2分):
(1)空间位置、占用的资源、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样方法
(2)单独存在时有利于二化螟虫体生长,与二化螟共同寄生时可减弱二化螟种内竞争
(3)BCD
(4)两者虽然在同一水稻植株上取食,但所利用的资源不同,生态位发生分化,种间竞争不激烈,且褐飞虱还能帮助二化螟抵御天敌寄生
【详解】(1)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表征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昆虫卵活动能力弱,常采用样方法。
(2)据图分析,与对照(没有二化螟和褐飞虱)及其他组别相比,褐飞虱单独存在时(3组)有利于二化螟虫体生长,而与二化螟共同寄生时(4组)可减弱二化螟种内竞争。
(3)二化螟和褐飞虱共同为害同一水稻时,它们的卵被天敌寄生的概率明显降低,但这不能说明二者存在互利共生关系,A错误;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是二化螟的寄生天敌,B正确,食物和天敌之间互为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由图可知当水稻有褐飞虱存在时,稻螟赤眼蜂数量减少,故褐飞虱的存在降低了二化螟虫卵被稻螟赤眼蜂寄生的风险,D正确。(4)由于“二化螟为钻蛀性害虫,以水稻茎秆纤维等为食;而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故两者虽然在同一水稻植株上取食,但所利用的资源不同,生态位发生分化,种间竞争不激烈,且褐飞虱还能帮助二化螟抵御天敌寄生。
18.(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正反馈调节(1分)
(2)生产者(植物)(1分) 微生物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少,要分解更多的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活动
(3)可提供更多的氧气,有利于其中的需氧微生物进一步分解有机物 硝化细菌
(多画植物到腐生细菌的线不扣分)
【详解】(1)污水排放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其死亡后被分解者分解,引起水体的溶解氧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而污染进一步加重,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情况是初始变化引发的一系列反应推动这个变化朝着相同方向发展,符合正反馈调节的特点,所以这种调节机制称为正反馈。
(2)在生态系统中,对无机污染物的利用是生产者的作用。藻类等浮游生物死亡后被分解者分解,分解者进行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溶解氧下降。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时释放的能量少,为了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就需要分解更多的有机物来获取足够的能量,所以厌氧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强。
(3)阶梯跌水曝气塔的设计的优点是可提供更多的氧气,有利于其中的需氧微生物进一步分解有机物。污水流经阶梯跌水曝气塔时,将其中的NH4+转化成NO2-和NO3-的生物是硝化细菌,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时需要的能量是将氨气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释放的化学能。无机环境中碳主要是成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碳,一部分再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归无机环境,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归无机环境,如图:
(虚线表示碳元素在该生物体的存在形式)
19.(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消费者 寄生(1分)
(2)未受线虫危害且未采伐 中度采伐15年后输入有机碳更多,土壤微生物繁殖更快
(3)通过生物防治消灭天牛,斩断松材线虫的传播途径(合理即可)
【详解】
(1)供给木材体现直接价值,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体现间接价值,松材线虫不能自身合成有机物,寄生在马尾松内,属于消费者,与马尾松的关系为寄生。
(2)研究病害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对采伐强度、植被自然恢复的相应规律,应以未受线虫危害且未采伐的松林作为对照组;结合图示可知,采伐后不同土层均有所增加,同一年恢复年限下中度采伐高于重度采伐;输入有机碳多,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快,因此中度采伐的微生物生物量碳高于重度采伐。
(3)由图可知,松材线虫可寄生在天牛蛹内,随着天牛的产卵来传播,故可通过多种方法消灭天牛,线虫传播途径。
20.(12分,每空2分)
(1)BBee 遵循
(2)BBEeMm MM纯合将抑制色素合成,导致边牧眼盲
(3)将该雄犬与多只非陨石非金色雌犬杂交,若后代出现陨石性状则携带陨石基因
(4)陨石边牧和不携带陨石基因的个体繁育
【详解】
(1)亲本金色(ee)与棕色(bb)杂交,F1全为黑白(B_),说明父本为BB,母本为bb;F2比例为9:4:3,实为(9黑白:3棕色):4金色,符合B/b与E/e独立遗传(9:3:3:1变式),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培育二中,乙(♀)与金色甲(BBee♂)杂交,子代陨石:非陨石=1:1,说明乙为Mm;子代黑白:金色=1:1,说明乙为Ee(Ee×ee→Ee:ee=1:1);培育三中,亲本均为Mm,子代MM:Mm:mm=1:2:1,MM个体因黑色素缺失表现为雪白眼盲。
(3)金色雄犬(ee)若为Mm,与mm雌犬杂交,子代中50%为Mm(陨石);需确保雌犬为E_(非金色),避免ee掩盖陨石表型。
(4)Mm×mm→子代Mm(陨石):mm(非陨石)=1:1,无MM纯合致盲风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