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 级高二年级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丹顶鹤栖息于开阔的平原、沼泽、湖泊等地。每年的4月初~4月中旬到达东北繁殖地,11月初~11月中旬到达江苏盐城越冬地。下列对丹顶鹤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其种群数量时,若所做的标记容易脱落,则可能会造成调查值偏大B.对盐城的丹顶鹤年龄组成进行调查可以预测繁殖地丹顶鹤的种群密度C.直接影响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江苏盐城越冬地所有丹顶鹤构成一个生物种群2.20世纪70年代褐家鼠由外地进入新疆,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研究发现,新疆某地褐家鼠种群的周限增长率为1.247(t+1年与t年种群数量的比值),种群年龄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老年个体占比较低,属于衰退型种群B.依据其年龄结构和周限增长率推测,该种群很难被去除C.该种群扩大过程中,当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D.作为近缘物种,褐家鼠与当地的鼠类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能力3.将自然界中的家蝇和丽蝇培养在大的种群笼中,测试两个种群的竞争能力,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蝇培养在大种群笼中时,家蝇在竞争中处于优势B.两种蝇培养在大种群笼中时,两种蝇的种间竞争属于竞争共存现象C.实验中丽蝇种群在数量稀少并处于灭绝边缘时逐渐获得了竞争优势D.自然环境中野生家蝇和野生丽蝇由于竞争关系只有一种蝇能够存活4.我国从北到南都有森林分布,但森林类型差异较大。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的森林生物群落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B.与荒漠生物群落相比,森林生物群落的生物更适应湿润环境C.我国北方和南方森林中,优势植物和动物的抗寒能力差异较大D.森林中种群密度较大的植物一定是优势种,较小的植物不是优势种5.某兴趣小组进行了“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单位面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B.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统计C.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D.对于不认识的小动物通常不需要进行计数和记录其特征6.湿生演替是指生物从湖泊和沼泽等水区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过程。由于外来砂土的流入以及植物残体的堆积或因营养盐类的积累,使湖泊浅化,不久便出现陆地化现象,陆地化后,地下水位降低和植物的生活引起土壤形成及水分减少,从而使陆地草本植物和树木及动物侵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湿生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在演替过程中,土壤形成及水分减少会引起群落物种组成的巨大改变C.岸边和近岸浅水区的动植物分布类群明显不一样,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黄河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河床增高,出现区域陆地,这是发生了湿生演替7.某红树林中生活着白鹭(主要活动时间为清晨和黄昏)、池鹭、绿鹭、牛背鹭和夜鹭(主要活动时间为清晨、黄昏和夜间)五种鹭,它们的主要食物都是小型鱼虾和昆虫。科研人员对这五种鹭的巢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白鹭和夜鹭筑巢位置和食物重叠,致使两者的生态位完全重叠B.这五种鹭的筑巢区域的分布情况,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这五种鹭都是消费者,它们的存在可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若该红树林内各种鱼虾和昆虫的数量锐减,则鹭的数量会下降8.某农场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归属于三个营养级,三者的数量变化曲线(不都是消费者)如图1所示;该农场中的能量流动简图如图2所示,其中a 和b 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 和d 为摄入饲料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构成了农场的生物群落B.图1中丙、乙可能分别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C.图2中第二、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b 、c D.该农场中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9.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缓解了农村饲料、燃料、肥料的缺乏问题,提高了土地产出水平,也提高了经济效益。如图为南方某农村家庭生态工程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桑树固定的太阳能B.蚕沙所含能量为蚕未摄入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C.鱼塘泥中的有机物可直接进入桑树以实现“肥桑”D.该生态工程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10.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残枝败叶和消费者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②在草→鼠→蛇→猫头鹰的食物链中,蛇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圆圈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④大气中的CO 被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及人类活动又以CO 形式返回大气中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11.铀及其化合物都具有放射性,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科研人员从被铀污染的海域捕获了石斑鱼,并对石斑鱼的不同器官进行铀含量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斑鱼从食物中获取的铀元素,可在其体内均匀分布B.在捕食食物链中,铀元素的转移会伴随着能量的流动C.铀等各种元素都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产生富集效应D.铀元素对生物体有危害,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2.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来探究自然状态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下列操作及分析正确的是( )。A.可以采用加热烘干的方法除去实验组土壤中的微生物B.实验组和对照组土壤需放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C.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所用的落叶需要事先进行灭菌处理D.实验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分解速度13.如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作用范围。y表示受到一个外来干扰后生态系统功能偏离正常作用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要的时间,曲线和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一般大于森林生态系统的y值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的x值一般小于森林生态系统的x值C.若干扰强度增大,草原生态系统的x值会增大D.对于森林生态系统而言,y值和x值呈正相关14.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鄱阳湖主湖区南部。该保护区保护的对象主要是赣江入湖口湿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是白鹤等珍稀鸟类的越冬家园。当地政府会举办观鸟节、音乐会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来该保护区参观体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是( )A.该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B.该保护区内没有持续能量输入,其稳定性将无法维持C.该保护区的生物群落既有空间结构,又有季节性变化D.该保护区的建立,可提高白鹤等珍稀鸟类的 K 值1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是时代的主旋律。下列关于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农业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有自生、循环、协调和整体原理B.大气中CO 增加导致地球温度升高,使南极的冰盖开始融化C.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生态足迹的值越小,人类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影响越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11 分)研究发现,草原中的某种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的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为了研究这两种动物的数量关系,某科研小组在一实验区域内对这两种动物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相关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蚂蚁种群密度一般采用 法,原因是 。用该方法调查蚂蚁种群密度,关键在于 。(2)啮齿动物警觉性高,采用标记重捕法对其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调查的结果可能会偏 , 理由是 。(3)若要研究该区域内某大粒种子植物的生态位,可以研究该区域内该植物的 (答出两点)。(4)据图可知,从第2年到第3年蚂蚁数量逐渐减少,进一步探究发现,大粒种子植物比小粒种子植物更具有生存优势,请结合啮齿动物的数量变化解释该时间段内蚂蚁数量下降的原因 。17.(13分)图1中曲线Ⅰ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2是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测得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 (填“b” “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原因是 。若图1中曲线Ⅰ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Ⅰ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 。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2)若某种群每年以λ倍按图1曲线Ⅱ的方式增长,A为种群起始数量,则t年后该种群数量N可表示为 , λ值的大小与种群密度 (填“有关”或“无关”)。(3)为了绘制得到图2的曲线图,可采取 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分析图2实验数据得知,在0~7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 增长:超过7d之后,由于 原因(答出两点),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4) 图3是培养3d后, 用血细胞计数板 (一个计数室的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24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 个。18.(9分)草甸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牧场类型,分布于此的高原酚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数量过多对草甸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防止过多的高原酚鼠对草甸的破坏,起初人们利用天敌鹰来控制高原酚鼠的数量,这属于 防治。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研究发现,鹰主要捕食了高原酚鼠的老弱病残个体,改变了高原酚鼠种群的 ,随之种群数量快速恢复,后来研究人员采用了人工捕杀、药物抗孕、造林整地等多种措施进行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药物抗孕是通过降低种群的 控制高原酚鼠的种群数量,造林整地是通过降低 实现降低种群密度的目的。(2)高原酚鼠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群落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为 演替。(3)在高原酚鼠形成的土丘上会发生规律性的演替,对此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有 。A.多年生草本会逐渐取代一年生草本成为优势类群B.一年生草本的活动促进了多年生草本的生存C.群落的稳定性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增高D.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群落演替均会到达森林群落为了恢复生态环境,内蒙古自治区着力推进退耕还草生态工程建设。在退耕还草过程中,草原植被的优势种发生如下变化:1-2年,狗尾草等;3-6年,羊草等;7-8年后,贝加尔针茅。10-15年后恢复形成稳定的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请回答下列问题:(4)退耕还草的第7-8年,贝加尔针茅的分布呈一丛一丛的斑块状分布,其间生长着其他的草本植物,这反映群落具有 结构。(5)部分地区在退耕时种植了梭梭树等树木,经过短短几年的培育,耕地演替成了初具规模的防护林,这种现象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 。19.(9分)我国学者研究发现,食真菌性土壤动物——螨虫可通过摄食土壤中产N O的真菌,减少土壤N O的排放量。利用该研究成果,有望缓解气候变暖的生态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N O的产生与硝化细菌有关。硝化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硝化细菌可利用氨氧化释放的 能来合成有机物。(2)所给信息显示螨虫和产N O的真菌的关系是 。为验证螨虫的作用,科研人员选取普通土壤和人为添加螨虫的土壤,前者施加氮肥,后者 (填“施加氮肥”“施加不含氮肥料”或“不施肥”),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种土壤中真菌数量和土壤N O的排放量,若实验结果为 ,可证明螨虫通过摄食真菌减少土壤N O排放量。(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土壤中施用椰壳可增加螨虫的数量,可能的原因是椰壳为螨虫提供了 。我国海南地区每年产生大量的废弃椰壳,若将对椰壳的焚烧处置改为田中放置,其优势有 。20.(13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可应用某些特殊植物改善农作物的生活环境和控制虫害。如在果园的果树下种植豆科植物苜蓿,能提高土壤中氮的含量,减少化肥的使用;如利用害虫对某些特定植物所具有的视觉、触觉或嗅觉的喜好,在田间种植这些特定植物来吸引害虫,就可以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 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可以利用特定植物来吸引害虫,主要是因为这些植物可为害虫传递 信息,从而调节种间关系,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2)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请从群落结构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角度分析,在果园的果树下种植苜蓿,其优点是 。(3)下图1为该果园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其中甲同化的能量通过 流向分解者,碳通过 途径返回非生物环境(答出两点)。从营养结构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甲、乙生物量不同是因为 。(4)图2为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示意图,假如图2中的a、c、d代表的能量值分别为n、36%n、48%n, 则该动物同化的能量为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级高二年级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BCDC 6-10 CADDB 11-15 BCDAD二、非选择题16. (11分, 除标注外每空1分)(1)样方法 蚂蚁是一种活动能力弱且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2分) 随机取样(2)大 啮齿动物警觉性高,一次捕捉后难以再次捕捉,导致重捕的啮齿动物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所以调查的结果可能会偏大 (2分)(3)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4)该时间段内啮齿动物减少,导致大粒种子植物增多,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占优势,小粒种子植物减少,造成蚂蚁食物减少(合理即可,2分)17. (13分, 除标注外每空1分)(1)b 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控制在此之前可以有效抑制种群快速增长 (2分)ef 变大(2) A·λt 无关(3)抽样检测 “S”形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培养液pH的变化(2分)(4)6×10 (2分)18.(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生物防治 年龄结构 出生率 环境容纳量(或K值)(2) 次生(3) ABC(2分)(4) 水平(5)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19. (9分, 除标注外每空1分)(1)生产者 化学(2)捕食 施加氮肥人为添加螨虫的土壤组比普通土壤组真菌数量少且N O 排放量低(2分)(3)栖息场所和食物(2分) 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土壤N O的排放量,缓解气候变暖20. (13分, 除标注外每空2分)(1) 信息传递(1分) 物理信息和化学(2)充分利用光能,增大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或使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3)遗体残骸和初级消费者的粪便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 甲物种营养级低,乙物种营养级高,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乙获得的能量少(4) 64%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