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奋斗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共20小题,单选15×2,共30分,多选5×3,共15分,总计45分)
1.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会增大生态足迹的是( )
A. 围湖造田 B. 开发新能源 C. 植树造林 D. 绿色出行
2.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足迹可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B. 食用牛肉与食用等量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相同
C. 通过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效率可提高生态承载力
D. 降低生态足迹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3. 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②地球紫外线辐射增强的主要原因是氟氯烃等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海洋环境被污染、土地荒漠化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其原因是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富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②③④
4. 兰花是绍兴市花,已有千年的栽培历史,被誉为“花中君子”,经过一百多年,人们培育出了两万多个兰花品种,这体现了( )
A. 遗传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群落多样性
5. 丹江口水库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保护水源地,让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部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更好地保护好水源地,应当禁止对丹江口水库的开发利用
B. 保护水源地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C. 推动信息公开,确保不在水源地附近农田使用任何农药
D. 丹江口水库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6. 近年在宋庄蓄滞洪区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该地区已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格局的绿色安全屏障。下列对生态修复措施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 选择含微生物的填料置于湿地中以促进物质循环并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 选择耐涝的本地植物是考虑到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 选择同时具备经济和观赏价值的生物体现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D. 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生物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
7. 为乡村振兴赋能,某地将发展茶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发展林下经济,在茶树下养禽、种药、种菜等;兴建生态茶园,吸引游客观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展林下经济能有效提高茶园的抵抗力稳定性
B. 合理布设茶园生物组分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主要是协调原理
C. 研究物种组成,使茶树成为茶园优势种
D. 吸引游客观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
8. 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子需要加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促进乳酸菌繁殖
B. 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
C. 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D. 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对葡萄进行多次反复冲洗,这样才可以洗得彻底
9. 发酵能让食物改头换面,发酵过程中控制发酵条件至关重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果酒发酵期间,为了保持无氧环境,不能拧松发酵瓶盖子
B. 葡萄皮上有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好葡萄酒后只需改变温度就可制出葡萄醋
C. 用带盖的泡菜坛制作泡菜时,在盖边沿的水槽中一次性注满水即可
D. 制作果酒的果汁不宜超过发酵瓶体积的2/3,制作泡菜的盐水要淹没全部菜料
10. 关于利用乳酸菌制作传统发酵食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泡菜的过程是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单一菌种的发酵
B. 制作酸奶的牛奶须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再接种乳酸菌
C. 腌制两天后,泡菜的风味逐渐显现应及时食用,此时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较低
D. 控制好发酵时间和温度,以避免过量乳酸影响酸奶或泡菜的口味和品质
11. 无菌技术是微生物培养获得成功的关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微生物培养时,关键是避免杂菌的入侵, 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非常严格
②对培养基及器械用高压蒸汽灭菌
③对实验空间及操作者的双手进行表面消毒时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及实验者的安全
④不同器械、不同用具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灭菌方法
⑤对目的菌及培养基可用高压蒸汽灭菌
⑥如果不小心导致污染,将可能造成培养工作前功尽弃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12. 某酿酒厂得到了一批优良酵母菌菌种,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纯化,获得了如下所示的效果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培养皿中获得的分散开来的菌落较符合要求
B. 该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接种环在每次划线前都必须进行灼烧灭菌
C. 该纯化过程所用的培养基应添加琼脂,且琼脂应在培养基灭菌之后加入
D. 由于划线过程中接种环上的菌种逐渐减少,平板中部分酵母菌菌落间距离较大
13. 如图表示实验室中酵母菌纯培养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 步骤①中待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C 步骤③中,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
D 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图④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14. 人们常通过纯培养来获取纯净微生物,并对其进行计数或保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纯培养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分离、培养等步骤
B. 接种环经灼烧灭菌后,需在火焰旁待其冷却后再挑取菌落
C. 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
D. 倒平板冷却后的培养皿和接种后放入恒温培养箱的平板都需倒置
15. 在发酵工程中,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是关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巴氏消毒等,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等
B. 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
C. 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利用显微镜进行直接计数的结果往往偏大
D. 血细胞计数板常用于相对较小的细胞计数,细菌计数板常用于相对较大的细胞计数
二、多选题
16. 为研究五台山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生态评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生态足迹越大可表示游客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B.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C. 碳足迹的生态赤字较大,可提倡游客驾驶私家车出游以减少碳排放
D. 可通过发展绿色能源、建设生态农业和保护森林等措施来降低生态足迹
17. 生态浮岛是利用生态工程原理,以水生植物为主体,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含量的生态修复技术。如图是生态浮岛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浮岛能吸收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并遮蔽阳光,以减少“水华”现象发生
B. 生态浮岛的植物选择需考虑净化污染物能力并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 生态浮岛还可以利用生物富集作用,净化水体中一些难以降解的化合物
D. 通过微生物降解后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18. 我国劳动人民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出大量美味食品,如腐乳、果酒、果醋和泡菜等,传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下列关于发酵食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腐乳制作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曲霉 B. 家庭制作果酒需要接种酿酒酵母菌
C. 醋酸菌能将酒精转化成乙酸 D. 泡菜制作时表面的白色菌膜是由醋酸菌产生
19.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与计数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于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庞大,需将土壤稀释后再涂布在选择培养基上培养计数
B. 稀释涂布平板法使用时可用无菌水进行稀释
C.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菌落
D. 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对3个平板计数,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数目多
20. 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实验对细菌的稀释倍数越高,统计结果越准确
B. 设置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可用于估计实验的误差
C. 5号试管的实验结果表明每克土样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1.7×109个
D. 若从4号试管取样0.1mL进行涂布平板计数,统计结果会更加偏小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
21. 位于黄河入海口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被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侵蚀,经过多年的精心治理,现已成为众多珍稀鸟类如丹顶鹤、东方白鹳、黑嘴鸥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互花米草能够防风固沙、阻挡潮流。最初被引进用于生态修复,主要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入侵多年后,浮游植物从该生态系统中消失,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2)对该区域互花米草的生态位进行分析,有助于开展防治工作。不同生物往往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经过治理,黄河三角洲从互花米草侵蚀的“绿色沙漠”变成岸美滩净、鸟类群居的淡水湿地,这说明人类活动影响了群类演替的_____。
(3)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修复过程中通常选择净化能力强的多种水生植物,使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原理。
(4)保护湿地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_____。
22. 如图1是传统发酵技术的部分制作装置及操作步骤示意图:图2为果酒与果醋发酵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果酒制作时,A装置中的发酵液不能装满,目的是______(答出两点),该发酵需要的温度条件是______℃。充分发酵后,利用酸性条件下的______对图2出料口c取样的物质进行检验。若呈______色,则说明产生了酒精。图2装置进行发酵产生酒精时,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目的是______。
(2)B装置适用于果醋制作,理由是______。醋酸菌在______时,可将葡萄糖转变成醋酸。
(3)C装置在发酵坛盖沿上加水的目的是______。
(4)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______发酵为主,一般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
23. 泡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等,既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又能预防动脉硬化等疾病。但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会有亚硝酸盐产生,如果人体摄入过量亚硝酸盐,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如图表示不同蔬菜组合发酵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的泡菜制作是利用植物体表面天然的________来进行发酵的。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用水密封泡菜坛,其目的是_____。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原因是________。
(2)不同蔬菜组合发酵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延长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要验证不同蔬菜组合发酵比一种蔬菜单独发酵时亚硝酸盐含量低,应补充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
(3)不同浓度的食盐会对泡菜的风味产生影响,还会抑制杂菌的生长。为研究不同浓度食盐对泡菜风味的影响,某学生用质量分数分别为4%、7%和10%的三种食盐溶液腌制泡菜,对腌制的泡菜进行还原糖含量的检测,推测还原糖含量均________,且发现10%组的还原糖含量相对最高,原因是______。
24. 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通过土壤中某些细菌分解为氨后,被植物吸收利用。某同学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并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培养基配方如下:
KH PO Na HPO4 MgS04·7H O 蛋白胨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g 2.1g 02g 1.0g 10.0g l。0g 15.0g
(1)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分析,该同学能否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2)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进行灭菌,灭菌方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______。
(3)某同学取稀释倍数为10 倍的菌液0.2mL接种后,测得平板上菌落数为156、178和191,则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为______个。
(4)某同学在分离纯化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为避免此种现象发生,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5)图1 和图 2 是培养某细菌的结果图,其对应的接种方法分别是______和______,这两种方法接种后培养基上都可以得到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______,其中,______(填“图 1”或“图2")所用的接种方法可用来对活菌进行计数。
25. 圆褐固氮菌能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用于合成蛋白质等含氮的有机物,是异养需氧型的原核生物。某兴趣小组对土壤中的圆褐固氮菌进行计数,请回答相关问题:
(1)要想获得圆褐固氮菌的菌种最好选择_____(填“表层”或“深层”)的土壤。
(2)在培养圆褐固氮菌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的成分是_____;如何证明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_____,在配制含琼脂的培养基和倒平板的过程中,下列器材不需要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酒精灯②接种环③高压蒸汽灭菌锅④棉塞
(3)本实验统计结果一般用_____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接种好的平板放入38℃恒温箱中培养,每隔12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其原因是_____。
(4)本实验中分离纯化圆褐固氮菌不能使用_____进行接种,其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下列哪几项_____(填序号)。
①每次划线前和结束时都需要灼烧接种环;②灼烧接种环后,待其冷却后再划线;③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划线;④最后一次划线不能和首次划的线相接触。
奋斗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20小题,单选15×2,共30分,多选5×3,共15分,总计45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D
二、多选题
【16题答案】
【答案】ABD
【17题答案】
【答案】ABC
【18题答案】
【答案】ABD
【19题答案】
【答案】CD
【20题答案】
【答案】CD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间接 ②. 互花米草大量生长,遮挡水面的光线,浮游植物因光照不足而不能生长、繁殖
(2) ①. 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②. 方向和速度
(3)自生 (4)就地保护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提供有氧条件促进酵母菌的大量繁殖;防止发酵液溢出 ②. 18~30 ③. 重铬酸钾 ④. 灰绿 ⑤. 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2) ①.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该装置可不断通气,以满足制作果醋时醋酸菌对氧气的需求 ②. 氧气、糖源充足
(3)创造无氧环境 (4)固体或半固体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乳酸菌 ②. 制造无氧环境 ③. 亚硝酸盐的含量低
(2) ①. 先上升后下降 ②. 增加实验中所涉及的单一蔬菜发酵的实验组
(3) ①. 下降 ②. 食盐浓度为10%时较大程度地抑制了杂菌生长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不能 ②. 尿素不是唯一氮源
(2) ①. 高压蒸汽灭菌法 ②. 干热灭菌法 ③. 灼烧灭菌法 ④. 中性或弱碱性
(3)8.75×108
(4) ①. 菌液浓度过高 ②. 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
(5)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平板划线法 ③. 菌落 ④. 图1
【25题答案】
【答案】(1)表层 (2) ①. 氮源 ②. 将圆褐固氮菌和其他杂菌的混合菌液接种在该培养基上,若只有圆褐固氮菌能生长,而其他杂菌不能生长,则说明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 ③. ②
(3) ①. 菌落 ②. 避免因培养时间不足导致遗漏菌落数目
(4) ①. 平板划线法 ②. ①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