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师练习命制 生物信息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师练习命制 生物信息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 生物信息卷
4 编 写
国审订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血红蛋白由4个血红素和1个珠蛋白组成,每个血红素基团中间的亚铁离子可以与氧结合使之成 为氧合血红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红蛋白的合成与线粒体供能有关 B.珠蛋白结构的形成与氢键有关
C.与氧结合后的血红蛋白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 D.缺少大量元素铁会引起机体供氧不足
2. 热 考 向 实验设计与分析用涂有胆碱酯酶的“农药残留速测卡”检测菠菜表面是否残留有机磷 农药,其原理为胆碱酯酶催化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水解为蓝色物质,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 作用,导致催化、水解、变色过程发生改变。操作过程如图所示,白色药片和红色药片叠合发生反 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胆碱酯酶存在于红色药片中
B. 无需设置滴加清水的对照组
C.白色药片不变蓝,说明该菠菜表面没有农药残留
D.若在寒冷季节检测,红色药片和白色药片的叠合时间应适当延长
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中的衰老、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所有细胞最终的命运
B.人的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C. 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大,线粒体数量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D. 细胞凋亡是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对生物体有利
4. 新 风 向 7mRNA 疫苗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了两位在mRNA 疫苗研发上作出了 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发现进行核苷碱基修饰能减轻外源mRNA引发的炎症反应,提高mRNA 疫苗的稳定性。mRNA可以通过无细胞转录体系获得,借助脂质载体进入人体细胞,再利用人体 细胞翻译产生抗原蛋白,分泌后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并产生免疫反应,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用脂质载体将mRNA 疫苗送人细胞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mRNA 疫苗引起的体液免疫不需要辅助性T 细胞的参与
C.mRNA 疫苗发挥作用后不会导致人体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安全性高
D. 载体颗粒释放出的mRNA发挥作用需tRNA和核糖体的参与
5.某种牡丹在白色花瓣基部呈现紫色色斑,极具观赏价值。研究发现,紫色色斑内会积累花色素苷。 PrF3H 基因控制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合成。分别提取花瓣紫色和白色部位的DNA, 经酶 MerBC 处理后PCR 扩增 PrF3H 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实验 结果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生物信息卷 第1页(共8页)
A.启动子甲基化对表型的影响不能遗传给后代
B.花瓣紫色与白色部位的PrF3H 基因碱基序列存在差异
(
+表示经
MerBC
处理
)C.白色部位PrF3H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高于紫色部位
(
-表示不经
McrBC
处理
MerBC
只能切割DNA 的甲基化区域
)D.PrF3H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影响PrF3H 的翻译过程,利于花色素苷合成
6.基因沉默是指基因表达不能进行或不能完成。如图表示人造双链RNA 使目的基因沉默的部分过 程,其中沉默复合体由蛋白质与人造双链RNA 结合而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成人造双链RNA 需要了解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
B. 图示①②过程有新合成的磷酸二酯键
C. 抑制图中④过程,也能达到使目的基因沉默的效果
D. 细胞内mRNA被及时降解,可能存在某种诱导机制
7. 新情境 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往往会因为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和学业压力等原因而患抑郁
症。据调查,我国抑郁症患者中有30%年龄在18岁以下。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抑郁症的 不同症状对症下药。以下是两种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对此叙述错误的是
药物 作用机理 作用效果
阿米替林 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使患者情绪提高,改善食欲
劳拉西泮 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并引起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 级解焦虑症状,改善失眠
A.虽然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消极情绪,但这时也不一定会患抑郁症
B. 阿米替林可以通过增加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含量来缓解抑郁症症状
C.毒品、兴奋剂等与抗抑郁药物一样,大多都会影响突触处的信号传递
D.劳拉西泮可以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使得突触后膜电位不发生改变
8.植物生长发育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其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在其 中有很多信息分子的作用。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光敏色素主要感受环境中的蓝光变化并通过信号转导途径影响基因表达
B.环境中的光照只能作为一种信号影响并调控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
C. 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的结果,环境因素不会影响激素的分布
D. 植物开花实际上是植物响应环境变化从而调控基因表达与激素产生、分布的结果
9.下丘脑对于人体的血糖、体温和渗透压等稳态的维持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对于下丘脑的叙述 错误的是
A.下丘脑维持稳态的同时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B. 在体温调节中,下丘脑可接受冷觉感受器传来的信号并产生冷觉
C. 在血糖调节中下丘脑可通过分级调节途径影响甲状腺激素分泌
D. 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会加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生物信息卷 第2页(共8页)
生物
10.野猪在我国曾一度销声匿迹,但近些年,野猪的数量急剧增加,多个省份和地区报道野猪破坏庄 稼,甚至闯入小区伤人事件。初步统计,全国野猪总数达200万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调查野猪的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 野猪种群数量在100万左右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
C. 野猪泛滥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野猪天敌数量过少
D.近年来野猪已造成危害,应该大量捕杀,不应保护
11.我国早在《汜胜之书》中就记载了瓜田中种小豆的生产方式,这就是立体农业的雏形。湖北省某 林场在板栗林里栽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可取得板栗、茶树两旺,提高经济效益。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该林场不同地段的板栗树的数量不同,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B. 板栗和茶树两种植物的根系深浅搭配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垂直结构
C. 研究板栗和茶树的生态位重叠情况,通常研究其栖息地、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D.像板栗一茶树这样的立体农业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12.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如红松、东北虎、棕熊、紫貂、雪兔等,都生活 在这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该森林中的动植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构成了该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中可捕食雪兔的动物,一定只处于第三营养级
D.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13.下列关于酵母菌纯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中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B. 除了第一次划线需将接种环灼烧灭菌外,后续不用灼烧即可划线
C.通过酵母菌的纯培养获得的酵母菌的代谢产物叫作纯培养物
D. 吸管、培养皿、培养基、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
14.科研人员利用野生型清水紫花苜蓿(2n=32) 和里奥百脉根(2n=12) 为材料培育抗鼓胀病的新型 牧草,主要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清水紫花苜用
R-6G
处理
杂种细胞团

再生拍株
里奥百脉根
若原生质体

生质体

IOA


)
注:10A可抑制植物细胞呼吸第一阶段;R-6G 可阻止线粒体的功能。
A.用酶解法获得原生质体,需控制处理时间,以免酶破坏细胞膜
B.①过程用R-6G 和 IOA 处理的目的是使未融合的原生质体和同源融合体不能生成愈伤组织 C.②过程使细胞失去了特有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全能性降低
D.图示技术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③过程产生的再生植株是不可育的多倍体
15.诱导多能干细胞(iPS 细胞)增殖分化后可形成多种组织细胞,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某研究团 队诱导 iPS 细胞分化得到椎间盘中心组织,移植给老鼠后成功实现了组织再生,此项研究有望应 用于治疗腰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iPS 细胞可以来源于患者自身细胞,移植回其体内后理论上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生物信息卷 第3页(共8页)
(
生物
)
B.由 iPS细胞得到椎间盘中心组织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 在体外培养iPS 细胞时,培养液需定期更换,以便清除代谢物
D.造血干细胞比iPS 细胞的分化程度高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 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细胞对葡萄糖的运输需多种转运蛋白参与,如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并运输葡萄糖进入组织 液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通过载体S 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B. 载体G 不具有ATP酶活性,且结构不同于载体S
C.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不会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 D.Na*-K*泵运输Na*、K*时,自身构象发生变化
17.如图为人体初次接触某病原体时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字母表示特定免疫细胞,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分泌物质1
C
机体接触结国一
B-
把细
胞取




E
)
A.由 B、C、F、H细胞参与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该过程可以彻底消灭病原体 B.D细胞的激活只需与抗原接触并得到细胞因子的刺激即可完成
C.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G 细胞会迅速产生大量物质1
D.H细胞参与的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体现出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18.由于人类活动,碳循环中的碳排放量远大于碳吸收量,生态足迹越来越大,因此我国提出了绿色 发展理念,并采取了多种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足迹表示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需的森林面积
B.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的利用,有利于缓解全球性温室效应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
D.在西北干旱地区种植梭梭树、沙棘等增加植被面积,增大碳吸收量
19.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家族中的红绿色盲和白化病的发病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之后又检测其他 生物信息卷 第4页(共8页)
部分成员甲病基因的携带情况,利用限制酶切割下基因片段后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则下列分 析错误的是
(
电泳方向
) (
1-1
1-2
Ⅱ-1
Ⅱ-2
) (
□正常男性
O
正常女性
■患甲病男性
●悲甲病女性
患乙病男性
O
忠乙病女性
◇未知性别及性状
)
图 1 图 2
A.据系谱图可知甲病为白化病,乙病为红绿色盲 B.Ⅱ-1 与正常男性结婚,其女儿一定不患甲病 C.Ⅲ-1 是 一个甲、乙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
D.甲病致病基因的产生与正常基因碱基对的缺失有关
20. 人的乳腺癌包含HER2(肿瘤细胞表面一种过量表达的受体,可作为治疗靶点)高表达、低表达等 类型。目前,抗体药物偶联物T-DXd 已经获得相关认定,被用于治疗乳腺癌。在临床试验中,科 学家发现T-DXd 对于HER2 表达水平不同的乳腺癌均表现出非常好的疗效,将疾病进展风险降 低了一半。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A.也可以选择细胞呼吸酶作为抗原,来制作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B. 培 养 杂 交 瘤 细 胞 时 需 要 加 人CO , 目的是调节气体环境,刺激细胞呼吸
C.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利用选择培养基可以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T-DXd 对 HER2 表达不同的乳腺癌均有疗效说明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新 趋 势 逻辑推断长难句(11分)桐花树是在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一种红树林先锋树种,具有 较强的抗寒性。褪黑素广泛分布于植物各类器官中,是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各种环境胁迫的重要 调节因子。已有研究表明当植物受到低温胁迫时,内源褪黑素作为 一 种重要的抗氧化剂,直接清除 过 量 的 活 性 氧(ROS), 减轻脂质氧化伤害,提高植物光合作用能力。为研究不同低温胁迫对桐花树 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桐花树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4d 的不同低温胁迫(昼/夜17℃/ 12℃、12℃/7℃、7℃/2℃和5℃/-2℃)处理,昼/夜25℃/20℃处理组为对照组,测量结果如表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低温胁迫 (昼/夜)(℃) 净光合速率 (μmol ·m ·s ) 气孔导度 (mol ·m- ·5 ) 胞间CO 浓度 (μmol ·mol ) H O 含量 (μmol ·g) 祖黑素含量 (μg ·g) 色氨酸脱羧酶活性 (U ·g)
25/20 5.6 0.135 312 90 1.19 700
17/12 3 0.041 290 198 0.82 582
12/7 0.8 0.016 320 220 0.75 427
7/2 0.1 0.015 450 290 0.62 386
5/-2 -1 0.012 498 354 0.59 279
注:过氧化氢是一种活性氧(ROS), 色氨酸脱疫晦是提县素合成途径关键酶。
生物信息卷 第5页(共8页)
(1)光照充足环境适宜时,植物叶肉细胞固定 CO 的 场 所是 ,固定的CO 除 来 自 环 境 外 , 还 可 来 自 ( 生 理 过 程 ) , 该 过 程 产 生CO 的 场 所 是 。 胞 间 CO 浓 度 下 降 会 导 致 叶 肉 细 胞 中 短 时 间 内C 的 含量
(2)表中昼/夜温度17℃/12℃组桐花树净光合速率主要受 (填“气孔限制"或“非气孔 限制"),昼/夜温度5℃/-2℃组桐花树净光合速率小于0的原因为
o
(3)低温胁迫加剧,桐花树幼苗的光合作用降低,其降低原因 . (填“是”或“不是”)气孔 限制,结合表中数据推测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为
22. (11分)浑河是辽宁省内重要的水资源保障和自然环境基础,其中蒲河是浑河右岸的主要支流, 棋盘山水库是拦截蒲河而成的。近年来,浑河流域和棋盘山水库出现了水体污染问题,呈现出富 营养化状态。因此,加强对水资源富营养化的监测和管理成为发展的迫切需求。
(1)浑河和棋盘山水库的水体被污染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棋盘山水库是以 防洪为主,同时兼顾农田灌溉、旅游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 值 。
(2)如图表示该水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 表示热能,则图中不应有的箭头是 (填图中 标 号 ) , 原 因 是
(3)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增殖的现象。该现 象会造成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水体内部原本以 为特征的生态平衡 。
(4)研究发现,棋盘山水库的水质是优于浑河的,其原因可能与棋盘山水库作为沈阳市的应急水 源地,每年都有鲢等当地淡水鱼类的投放活动有关,这样做的原因是能通过 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此外,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一定的经济价值,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
_____
)(至少写出两个)原理。
23. (11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比例日趋增加。除了传统的注射胰岛素等手段 外,人们开始寻找药食同源的治疗方式。现代药理学表明,南五味子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 化等功效,科学家对南五味子中的多糖(SSP) 功效进行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某些糖尿病的发生是患者胰岛B 细胞遭受自身免疫细胞攻击,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 起的,从理论上来说,这是免疫系统的 功能出现了问题。
(2)人体空腹血糖的重要来源是 _,下丘脑可以通过 (填“交感神经”或 “副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A 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此外,下丘脑还可以通过 影响肾上腺素分泌来调节血糖,这个过程属于 调节。
生物信息卷 第6页(共8页)
生 物
(3)为研究SSP 的效果,科学家对高糖损伤模型细胞平均分组,并在各组中加入相应浓度的SSP (50 、100 、200、400 、800 、1600μg/L)。其 中 ,CK组为添加生理盐水组的高糖损伤模型细胞,并将 各组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得到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如图1所示:
(
100t
80
60
40
20
0
CK 50
100
200
400
800
1600
组别
)
图 1 SSP 对高糖损伤模型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①在本实验中是否需要CK 组 (填“需要"或“不需要”)。请解释原因:
o
②由图1可以得到的结论有 (写出两点)。
(4)科学家选择浓度为200μg/L 和400μg/L 的 SSP 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理,分别用“200”"400" 表示,结果如图2~4所示。已知,高糖会增加胰岛B 细胞的氧化损伤,SOD 和GSH-Px 均属于抗氧 化酶,可降解细胞内的活性氧。请结合图中信息完善SSP 减少细胞氧化损伤的机理:SSP 通 过 来减少细胞的氧化损伤。
图 2 各组细胞上清液中 SOD 活性相对值 图 3 各组细胞上清液中 GSH-Px 活性相对值 (
8000
6000
4000
2000
oL
Ck
200400

4
各组细胞上清液中活
性氧含量相对值
)
24. (10分)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我国在小麦中首次发现的显性雄性不育突变体,其不育性状由位于小 麦4号染色体上的单基因M控制。
(1)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因此在杂交育种时,具有的优点是 ;选取太谷核不育小麦甲与野生 型乙杂交时,具体的操作过程是_ o 杂交后代中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的比例为1:1,原因是
(2)为简化雄性不育的筛选工作,研究人员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材料,培育了基因M 与显性矮秆 基因N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双杂合小麦品种,命名为“矮败"。“矮败”小麦与野生型杂交,后 代矮秆全为不育,高秆全为可育;但偶尔也会出现矮秆可育和高秆不育个体,对该现象的最可能 解释是
(3)近日,科学家成功将拟南芥植株的一个可育基因R 导入“矮败”小麦幼胚细胞中,使其表现为 矮秆雄性可育。经初步鉴定,导入的可育基因R 所在染色体与4号染色体可能存在如图所示的 三种位置关系,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生物信息卷 第7页(共8页)
生 物
(
图2
) (

1
)图3
实验思路:让导人R 基因的植株进行自交,观察并统计自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不考虑染色体互 换 和 变 异 ) 。
实 验 结 果 及 结 论 :
若 后 代 中 则基因R 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若 后 代 中 则基因R 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
若后代中 则基因R 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
25.(12分)促凋亡蛋白Bax能够诱导线粒体膜上形成孔,释放细胞色素c,导致细胞凋亡。抗凋亡因子 Bcl-xL能够与 Bax结合,阻止上述过程。研究发现,蛋白 Bad 能够与Bcl-xL 结合,释放Bax。线 粒体中p53 蛋白与细胞凋亡有关。为研究 p53 蛋白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人员利用pCMV- EGFP 质粒,构建了pCMV-EGFP-p53 、pCMV-EGFP-Bad 和 pCMV-EGFP-p53-Bad 基因表达载
(
引物1—


2
) (
AACTG
CGACT
)体,其中EGFP代表增强型荧光蛋白基因。图1为pCMV-EGFP-p53-Bad 程和部分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
a

P—


1
—OH
M
X
u
h
n
o
I
I
:
:C
C
I
I
AA
TC
T
C
T
A
G
G
引物2
Mhe I:GI CTACC
MmI
XhoI
MheI
后动子
EGFP
p53
终止子

HO—
Bad
基因
D
EcoR I:GIAATTC
) 基因表达载体构建过 CACIT GATTA
图 1 图2
(1)PCR 扩增 Bad 基因时引物的作用是 _,有人设 计了如图2所示引物,但不适合用于PCR, 原因是

(2)若Bad 基因的α链为模板链,则在引物1和引物2的5'端添加的限制酶分别是 ,在 pCMV-EGFP-p53-Bad克隆载体中,EGFP 的主要作用是 o
(3)研究人员将 pCMV-EGFP 质粒及构建的 pCMV-EGFP-p53 、pCMV-EGFP-Bad 、pCMV-
ECFP-p53-Bad 载体导入肝细胞系,分析细胞的死亡率相对值及细胞内 Bcl-xL 的含量,结果如 图3。据图分析,p53蛋白对细胞死亡起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
(
100
80
60
40
20
20
L
EGFP
p53
Bod pS3-Ba
d0
细胞死亡

BoL-xL
100[
40
)
图3
生物信息卷 第 8 页 ( 共 8 页 )
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
生物信息卷 答题卡
姓 名 准考证号
条形码区
填 涂 样 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XO 注 意 事 项 1.答题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 工整、清晰。 3.按照题号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 作答无效。 4.答题卡不得折叠、污染、穿孔、撕破等。
选择题
1 A]B]C]D] 2 ABC D] 3 ABC D] 4 ABC D] 5ABC D] …- 6ABCD] 7 ABCD] 8A]BCD] 9 ABC D] 10 AB]CD …… … 11 A]BCD] 12 A]BC D] 13A]B]C D] 14 AI B]C D]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IBC 19AIB]CD] 20 AB]C D] D]
非选择题
21. (11分) (1) (2)_
(3)
22. (11分) (1) (2)
(3)
严禁超出矩形边框作答
23. (11分) (1) (2) (3)① ………… ②
24. (10分) (1)_ (2)
25. (12分) (1) (2) …………
产筋超出矩形边框作谷
答案及解析
2025 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 生物信息卷
一 参 考 答 案 及 评 分 标 准
选择题(第1-15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第16-20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
3
) (
4
) (

1
2

|
D
D
) (
1
) (
5
1
6
B
D
D
) (
1
7
1 8
1
9
2
A
C
A
D
A
B
) (
0
) (
题答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
C
) (
D
) (
B
)c B D D | B | c | D | D | A B | B
非选择题(第21-25题,共55分) 评 分 细 则
21. (11分) (1) 叶绿体基质 …………………………………………………………… ( 1 分 ) 21.(1) 第一空写“叶绿休”也给分
有氧呼吸 ……………………………………………………………………( 1 分 ) 失分注童第二空写“加胞呼吸”也给分,写
线粒体基质 ………………………………………………………………( 1 分 ) “ 无氧呼吸”不给分
增大 …………………………………………………………………………( 2 分 ) (2) 气孔限制……………………………………………………………… ( 1 分 ) 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 ……………………………………… ( 2 分 ) (2) 第二空写“呼吸作用运单大于光合作用
(3) 不是 ……………………………………………………………………( 1 分 ) 述单“也给分
低温胁迫抑制裙黑素合成相关酶活性,减少内源视黑素的产生,削弱其清除 (3) 第二空答出“低温胁迫抑制视不素合成相
ROS的能力,导致叶绿体脂质氧化伤害加重………………………………( 2 分 ) 关酶活性”给1分,答出“刚弱其清除ROS的
22. (11分) 能力.导致叶绿体酯质氧化仿害加重”给1分
(1) 自我调节能力 …………………………………………………………( 1 分 ) 22.(1) 第一空写“抵抗力稳定性”也给分
直接价值和间接 …………………………………………………………( 2 分 ) 第二空渴写不舱分
(2)① ………………………………………………………………………( 1 分 ) 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 2 分 ) (2) 第二空写“①表示甲固定的大阳能而不是
(3) 结构平商、功能平衡、收支平衡………………………………………( 2 分 ) 热能"也给分
(4) 抽食关系抑制浮游生物的繁殖 ………………………………………( 1 分 ) 协词、整体、自生 …………………………………………………………( 2 分 ) (4) 第二空至少写出两个,少写不给分
23. (11分) (1) 免疫自稳 ………………………………………………………………( 1 分 ) (2) 肝糖原的分解 …………………………………………………………( 1 分 ) 23.(2) 第一空写“肌他原的分解”不始分
交感神经 ………………………………………………………………… ( 1 分 ) 神经一体液 ……………………………………………………………… ( 1 分 ) 失分注意 第三空写“神经”或“体液”不给分
(3)①需 要……………………………………………………………………( 1 分 ) 得到在没有SSP 的影响下高糖损伤模型细胞的存活率,用来作对照,反映 SSP 的作用效果 ………………………………………………………………( 2 分 ) ②SSP可以提高高糖损伤模型细胞的存活率;SSP 浓度在200-800 μg/ L 范围 内提高存活率效果较好 ………………………………………………… ( 2 分 ) (4) 增强细胞内的抗氧化博的活性井降低活性氧含量……………………( 2 分 ) 高分关键(4)答出“增强白户内的抗氧化酶
24. (10分) 的活性"给1分,答出“降低活性氧合量"给
(1) 无需去堆,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作量 …………………………( 1 分 ) 1 分
不育小麦甲雌蕊未成熟时,对不育小麦甲套袋,将野生型乙的成熟花粉数到不 育小麦甲柱头上后再套袋 ……………………………………………… ( 2 分 ) 不育小麦甲产生了M、m 两种雌配子且比例为1:1.野生型乙只产生了m 一种 雄配子 …………………………………………………………………… ( 1 分 ) (2)“ 矮败”小麦减数分裂 I 前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导 24.(2) 答出“M 和m 成N 和n 基因互换”给
政 M 和m 或 N 和 n 基因互换 ……………………………………………( 2 分 ) 1分,答“茶因突支”不给分
(3) 矮秆可育:高秆可育=3:1……………………………………………( 1 分 ) 失分注章(3)缺少比例不给分,顺序颠倒不给分
蝼秆不育:矮秆可育:高秆可育=1:2:1………………………………( 1 分 ) 矮秆不育:矮秆可育:高秆可育=3:9:4………………………………( 2 分 )
25. (12分) (1)使DNA 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 ( 2 分 ) 引物1自身会出现局部碱基互补配对而失效 …………………… (2分) (2)Xho I 、Mhe I …… … …… ……(2 分 ) 反映p53和Bad 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示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 分布)…… …………………………… ………………(2分) (3)促进………………………………………… … … … … ( 2 分 ) 灭活抗凋亡因子Bcl-xL,激活促调亡蛋白Bax …… … …(2 分 ) 25. (1)第一空出现“RNA 聚合酶”或“连接 杭糖杭苷酸"不给分 (2)第一空顺序颠例不给分
拆招式超详解
试做分析
一、整体情况
本卷安排黑龙江省某学校高三126位学生试做,从整休来看,试题选村、考法新箱,贴合东北地区新救材新高考风向,没有| 偏题、怪题,难马度适中,学生做题顺畅度较高。本卷难度系数为0.52,平均得分为52.7分,总分为50分及以下的学生占 43.8%,总分为50-60分的学生占30%,总分为60分及以上的学生占26.2%,最高分为76分。
二、选择题部分
选择题中,单选部分得分率相对较高,平均分为23分;不定项部分难度较大,失分严重,平均分为4.86分。单项选择题中区 分度较大的是第11题群落结构的分析以及第14题植物归胞工程流程图的解读。不定项选择题得分率普遍较低,多数为错选, 这与学生遗忘基础知识以及不能正确提取和加工题干信息有关。选择题部分通目灵活多变,侧重对知识细节的考查。学生在 备考时,应注重深入理解课本植心概念,并提升将知识灵活运用于不同情境的能力。
三、非选择题部分
非选择题部分平均分为24.86分,其中第22题、第24题失分较多。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获取和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还需| 要加强。第22题区分度较大,本题对学生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第24题得分率较低,本题借助太谷核不育小麦考查杂 交育种相关知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要求较高。
1.D【 热考点]蛋白质的合成、结构及多样性 【深度解析】细胞内合成蛋白质需线粒体提供能量,A 正确;氨 基酸之间能够形成红键等,从而使得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 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B 正确;血红蛋白与氧气结 合的过程中,自身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更有利于血红 蛋白结合氧分子,C正确;铁元素属于微量元素,D 错误。 2D [热惆境]商促反应的应用 【题图解读】已知农药残留速测卡有“红色药片"“白色药 片",其原理为胆碱酯酶催化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水解为蓝色 物质,有机确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最后根据“白色药 片”的颜色变化判断结果。 【深度解析】分析题意,胆碱酯酶可催化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水 解为蓝色物质,因此开始时胆碱酯酶存在于白色药片中,A 错误;测定时应设加清水的空白对照组,排除实验中非测试 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错误:由于有机研农药对胆碱酯 鸿有抑制作用,若白色药片不变蓝,说明该菠菜表面有机磷 农药残留较多,C 错误;若环境温度较低(秋冬季节检测),白 色药片含有的胆碱酯酶活性会较低,完成催化反应所需时间 会较长,故检测时应适当延长叠合时间,D正确。 考向解读 东北地区高考生物实验探究题在命题上更加 注重创断性、开放性和科学严谨性,该类型题目旨在深入挖 报学生的创新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本题以食品 安全检测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实哈信息、设计实验方案、 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D【 热考点】细胞的生命历程 【深度解析】正常的细胞生命历程中包含衰老、凋亡,但在外 界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发生细胞坏死,A 错误;人的成熟红 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凋亡基因,其凋亡基因的表 达在该细胞成熟之前就已经完成了,B错误;细胞衰老后,细 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变大,C 错误;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 性死亡,对生物体有利,D 正确。 4.B【 热考点】mRNA 疫苗 【深度解析】用脂质载体将mRNA 疫苗送人细胞经过膜融合 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 正 确 ;mRNA 疫苗翻译 产生的抗原蛋白可触发免疫应答反应,其引起的体液免疫需 要辅助性T 细胞的参与,B 错误;mRNA 疫苗是以mRNA 为 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抗原)来发挥作用,不会使人体的遗传 信息发生改变,所以安全性更高,C 正确;载体颗粒释放出的 mRNA 可翻译产生抗原蛋白,翻译过程需要LRNA和核糖体 的参与,D 正确。 (
风向解读
关于生物科学前沿,新高考的命题更加侧重
评估考生对生物技术前沿进展的理解及应用能力,特别是
在疫苗研发、基因编辑等热点领域。本题以
mRNA
疫苗的
研发流程和作用机制为背录,考查物质跨膜运榆的方式、体
液免疫的过程,以及翻译过程中所需的原料。
) 5.C【 热考点]基因工程与表观遗传相结合 (
信息据炼

合题干信息及题图
可知,实



中先用
MerBC

DNA
进行酶切,未经
MerBC
处理组无这一步骤,
然后再进行
PCR
扩增,扩增对象为
PrF3H
基因的启动
子序
列。
McrBC
处理情况下,若
PrF3H
基因启
动子序列未甲基
化,则该酶无法发挥切割作用,
PCR
中作为模板的启动子序
)
列完整,可检测到扩增条带,若 PrF3H 基因启动子序列甲基 化,则该酶发挥切制作用,启动子序列不完整,题图位置不
可检测到扩增条带;无MerBC 处理情况下,启动子始终完 整,有无甲基化都能捡洲到扩增条带。
【深度解析】启动子甲基化对表型的影响可以遗传给后代,A 错误;由题中信息可得,花瓣紫色和白色的出现是由于相关 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无法得出二者PrF3H 基因的碱基序列 存在差异的结论,B 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白色部位的PrF3H 基因启动子序列甲基化,影响 PrF3H 基因的转录进程,不利 于花色素苷合成,而紫色部位的PrF3H 基因启动子序列上不 存在甲基化,C 正确,D 错误。
D 试做反债 本题的正确率为50.9%,易错选B 。 出 错 原因在于大多数学生对题干信息理解不造仰,尤其是对电 泳图条带出现位丑的含义以及对甲基化、启动子、表观遗 传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
6.B【 热情境】细胞内 mRNA的产生、修饰及降解 【题图解读】
(
N

RN

A
造双
与蛋


②人追双
AF




la
人造双
质结


D
N
荣产生

mRNA

RNA
沉默复合体


RNA
双链
RNA

一条单链与
mRNA
互补

mRNA

结合
剪切降解
)
沉默复合体通过人造双链 RNA 中的一条单链与特定基因转 录得到的 mRNA识别并特异性结合使其被剪切降解,导致该 特定基因无法进行翻译而表现出基因沉默。
【深度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人造双链 RNA与蛋白质形成沉 默复合体,其保留的单链RNA 需要与目的基因转录得到的 m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进而对目的基因的mRNA进行处 理,因此需要了解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A 正确;题图所示的 ①②过程中分别发生了人造双链 RNA与蛋白质结合和 RNA 双链变成单链的过程,分别有氢键的形成和破坏,没有磷酸 二酯键的形成,B 错误;④过程是目的基因的转录,抑制该过 程也可以抑制该基因的表达,C 正确;细胞内的mRNA 在特 定时间、特定情况下被及时降解,可能是受到了某些信息的 反锁诱导机制的调控,D 正确。
7.D【 热情境】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理
【深度解读】情绪在适当范围内的波动属于正常现象,所以产 生消极情绪不一定会患抑郁症,A正确;阿米替林可以通过 抑制释放到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增加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含量来缓解抑郁症状,B 正确; 与抗抑郁药物类似,大多数毒品和兴奋剂等也会通过抑制神 经递质回收等方式影响突触处的信号传递,C 正确;劳拉西 泮使CI 进入突触后膜,膜内阴离子增多,突触后膜膜内电位 负值增大,D 错误。
答案及解析
情 境 解 读 当前高考生物试题的命制强调理论与实际应 用相结合,特别是在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等领城。木题以 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神短理质作用、药 物作用机理以及相关心理疾病的理解。
8.D【 热考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深度解析】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可以通过相关 信号转导影响相关基因表达,A 错误;环境中的光照还能为 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B 错误;重力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植 物体内激素的合成与运输从而影响激索的分布,C 错误;植 物激素的产生、分布和基因的表达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 响,从而调控植物的生理过程,D 正确。
D 厨 做 反 调 木题的正确率为53.4%,易错这C 。出 俗 原因在于很多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扎 实,对环境因素参与的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掌提不到位,误 认为环境因素不会影响激素的分布。
9.B【 热考点】下丘脑的功能
【深度解析】下丘脑除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关外,还与生物 节律等的控制有关,A 正确;冷觉在大脑皮层产生,B 错误; 体内血糖水平下降时,下丘脑通过分级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索 的分泌,从而促进糖原等物质的分解,进而升高血糖,C 正 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细胞合成,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 管对水的重吸收,D 正确。
10.C【 热考点]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及环境容纳量
【深度解析】通过调查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 势,由于处于生育年龄的个体数未知,仅通过野猪的性别比
(

)例无法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A 错误;种群数量在达到2
时候增长速串最大,但是K 值指的是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 持的种群最大数量,题干中的200万是在野猪数量快速增 长过程中初步统计的全国范围内的个体总数,并不是K 值 , B 错误;天敌对种群数量增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 正确;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野猪进入人类生活 范围,而不是大量猎杀和不保护,D 错误。
11.D【 热考点】群落的结构
【深度解析】该林场不同地段的板栗树属于同一种群,不能 体现群落结构.A 错误;板栗、茶树两种植物的根系深浅不 同,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深度土层的水分和养分,体现了群落 的垂直结构,B 错误;对于植物生态位通常研究植物在研究 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 的关系等,C 错误;茶叶和板栗的收获时问不同,再结合B 项分析,立体农业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D 正确。
12.D【 热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稳定性
【深度解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A 错 误:该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构成了该生 态系统,B 错误;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生态系统中可捕 食雪兔的动物,不一定只处于第三营养级,还可能处于更高 的营养级,C 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 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D正确。
(
13.A

热考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深度解析】实验中为避免周丽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













,A
正确;平板
划线法操作
时,每次划线前后都需要灼烧接种环,
B

误;由单一个体
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
C
错误;培养基不
适合用干热灭菌法灭菌,D 错


14.B

热考点〕植物细胞工程
【深度解析】植物细胞聚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可用
纤维索商和果胶酶处理获得原生质体,而细胞膜无纤维索
和果胶,由于酶具有专一性,
一般不会破坏细胞膜,
A




R-6G
和 1
OA
处理可使未融合的原生质
体和同源融合体
不能生成愈伤组织,
B
正确;②过程为脱分化过程,得到杂
种愈伤组织,使细胞的全能性升高,
C
错误;题图技术是植
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该技术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③过程产生的再生植株是可育的异
源多倍体

D
错误












3
8
.
8
%
,



A

出 母
原因在于很多学生对植物细胞工程的如节理解不到位,混
淆了动物细胞工程所需的工具酶和植物归胞工程所需的
工具酶,没有深度思考酶的专

性,误认为黄取原生质体
所用的酶会破坏细胞膜。
15B

热考点〕动物细胞培养、细胞分化
【深度解析】源自患者自身的
iPS
细胞经诱导分化再移植回
其体内,
一般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
A



iPS




为椎间盘中心组织的过程,没有发育成完整
个体或分化为
其他各种细胞,因此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B
错误;在体
外培养动物细胞时,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以防止细胞代谢
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C
正确:造血干细胞可由
iPS
细胞分化得到,故其分化程度更高,D 正


16
BD

热考点】物质畸膜运输
【深度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葡萄糖通过载体S 借 助
Na
"

浓度差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此过程属于主动运
输,膜内外
Na" 的




要Na'-K '泵消耗
ATP


,ATP










Na
*-K
'泵结合使其磷酸化并发生构象改变,



线















收Na*,A、C
错误,
D
正确;载体
G
顺浓度梯度运输葡萄糖,不需要消耗
ATP
, 所


体G
不 具 有
ATP
酶活性,其运输方式与运
轴物
质与载体S
不同,故结构不同,B 正


17.D

热考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题田解读】
深细跑
E
分泌物质1
G


记忆
Ta

抗原呈进细睢

H
靶细胞裂解
细胞毒性
T
细胞
活化的细胞毒性

B
淋巴细房
D



腔抗原「
辅助性
T
细胞
B
抗体

c
)
【深度解析]由题图解读可知,B 细 胞 是 抗 原 呈 递 细 胞 ,C 细 胞是轴助性T 细 胞 ,F 细 胞 是 细 胞 毒 性T 细 胞 ,H 细胞是活 化的细胞毒性T 细 胞 ,B、C、P、H细胞参与的是细胞免疫,但 是细胞免疫只能通过裂解祀细胞让抗原暴露出来,不能彻 底 消 灭 病 原 体 ,A 错 误 :D 细 胞 是 B 淋巴细胞,激活过程还 需要辅助性 T 细 胞 表 面 特 定 分 子 发 生 变 化 并 与 其 结 合 ,B 错误;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 B 细 胞(G 细 胞 ) 会 迅 速 增 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不能直接产生抗体,即物质1,C 错 误;细胞毒性T 细胞与祀细胞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引起 的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 正 确 。
18.AC【 热考点】碳足迹、温室效应
【深度解析】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 化 石 燃 料 燃 烧 排 放 的 二 氧 化 碳 等 所 需 的 森 林 面 积 ,A 错 误 ; 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而有利于 缓解温室效应,B 正 确 ; 物 质 可 以 通 过 废 物 再 利 用 进 行 循 环,而能量不可以循环利用,C 错 误 ; 植 物 可 以 通 过 光 合 作 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植被面积可以增大碳的吸 收 量 ,D正 确 。
19.AD【 热考点】红绿色盲、白化病 【题图解读】
(

A/n
表示甲病相关基因,
B/b
表示乙病相关
基因
正常男性
正常女性
患甲病男性
患甲病女性
患乙病男性
O
患乙病女性
未知性别及性状
I-1
x'
x
图2
bbX'Y B_x'xBbX*Y BbXx
I
BbxY


1
Ⅱ-1
ex
1
x
-2
'
电泳方向
bbX x
Ⅱ-2

)
(




分析系语图,Ⅱ
-4的父母均不惠乙病,而I-4
患乙病且为女患者,说明乙病是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站合
题干信息推测乙病是白化病,则甲病是红绿色盲。用
A/n

示甲病相关基因,用
B/b









1
-
1


-
4









1
-
4

1
-
2






BbX'X°

BbX
'Y

I-3
不志甲病,其基因型为
BbX
Y,


-
3


正常可知其基四型为
B_X^X'。













I-1
不患甲病,基因型为
X^Y,










x^,
上方的电冰条带表示
X*,













条带对应的
DNA















X




X

发生成基对的增添产生的。
)
【深度解析】Ⅱ - 4的父母均不患乙狗,而Ⅱ - 4患乙病且为 女患者,说明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题干信息推
测乙病是白化病,则甲病是红绿色盲,A 错 误 ; 根 据 题 图 和 电 泳 结 果 分 析 Ⅱ - 1 的 基 因 型 是 BbX^x*, 与 正 常 男 性 (B_X^Y) 结 婚 所 生 女 儿 关 于 甲 病 的 基 因 型 为X^x^, 一 定 不 患 甲 病 ,B 正 确 ; 结 合 题 图 和 电 冰 结 果 分 析 Ⅱ - 2 基 因 型 为
BbX'Y,Ⅱ-3 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 BbX^X° 的 概 率 为 BBX^x* 的 概 率 为 3 (1)'.Ⅲ-1 为 患 甲 病 男 孩(X'Y) 的 概 率
, 子 代 患 乙 病(bb) 的概率为 -, 所 以
Ⅲ - 1 是 一 个 两 病 兼 患 男 孩 的 慨 率 .C 正 确 ; 电 泳 结 果 显 示X ' 基 因 的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比X ' 基 因 的 相 对 分 子质量大 , 说明该致病基因的产生可能与碱基对的增添有 关 ,D错误 。
D 试 做 反 馈 本 题 的 正 确 率 为 2 0 % , 易 多 选C 。 出 惜 原 因在于报多学生未能提取图文中的有效信息,对电泳原理 的理解不够透彻以及对“患病男孩”“男孩患病”这样的关 健词没有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误以为后代为两病皆患男 孩的概率就是后代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实际还需要考虑 后代的性别。对于这类复杂情境的题目,学生在备考中还 需 要 多 加 关 注 。
20.ABC 【 热考点】单克隆抗体制备
【深度解析】细胞呼吸酶是所有活细胞都含有的酶,所以不 能 作 为 抗 体 特 异 性 识 别 肿 瘤 细 胞 的 抗 原 ,A 错误;动物细胞 培 养 时 加 人 CO 的 目 的 是 维 持 培 养 液pH,B 错误;制备单 克隆抗体时选择培养基只能筛选出融合的杂交瘤细胞而不 能 筛 选 出 产 生 特 定 抗 体 的 杂 交 瘤 细 胞 ,C 错 误 ;T-DXd 对 HER2 表 达 量 较 多 和 表 达 量 较 少 肿 瘤 细 胞 的 识 别 效 果 都 很 好,说明该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D 正 确 。
21 .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
( 1 ) 叶 绿 体 基 质 有 氧 呼 吸 线 粒 体 基 质 增 大 ( 2 分 )
( 2 ) 气 孔 限 制 光 合 作 用 速 率 小 于 呼 吸 作 用 速 率 ( 2 分 )
(3)不是 低温胁迫抑制祖黑素合成相关酶活性,减少内源 祖黑素的产生,削弱其清除ROS 的能力,导政叶绿体脂质氧
化 伤 害 加 重 ( 2 分 )
【热考点】光合作用、探究实验中各变量的关系
【深度解析】(1)题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场所为叶绿体,固 定 CO ( 喑 反 应 ) 的 场 所 是 叶 绿 体 基 质 ; 叶 绿 体 固 定 的 CO 除来自外界,还有 一 部分来自植物细胞的有氧呼吸,有氧呼 吸 第 二 阶 段 产 生CO , 场所为线粒体基质;胞问CO 浓 度 下 降 会 影 响 CO, 的 固 定 , 即CO 与 C, 反 应 生 成C, 的 过 程 , CO 减少,短时间内C, 的 利 用 减 少 ,C, 的还原维续进行,会 导 致 短 时 问 内C, 含 量 上 升 。
(2)据题表可知,昼/夜温度17℃/12℃组桐花树幼苗气孔 导 度 较 低 , 同 时 胞 问 CO 浓 度 相 对 较 少 , 因 此 昼 / 夜 温 度
1 7 ℃ / 1 2 ℃ 组 桐 花 树 幼 苗 净 光 合 速 串 主 要 受 气 孔 限 制 。 植
答案及解析
物 的 净 光 合 速 率 + 呼 吸 速 率 = 总 光 合 速 率 , 故 昼 / 夜 温 度 5 ℃ / - 2 ℃ 组 桐 花 树 净 光 合 速 率 小 于 0 的 原 因 为 植 物 光 合
作用速串小于呼吸作用速率 。
(3)分析题表,低温胁迫加剧的情况下,桐花树幼苗气孔导 度变化并不明显,而胞间 CO 浓度上升,即其光合作用速率 降低的主要原因不受气孔限制。根据题表中视黑素含量和 色氨酸脱羧酶活性变化可知,低温胁迫加剧的情况下,桐花 树 幼 苗 色 氨 酸 脱 羧 酶 活 性 降 低 导 致 福 黑 素 含 量 降 低 , 从 而 削 弱 了 其 清 除ROS 的能力,导致叶绿体脂质氧化伤害加重。 N 势 预 稠 在高考命题中,长句叙迷题的比例逐渐增加, 这 一 变化体现了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高度重视。非选择 题中,要求考生回答“功能"“原因”等长句问题,这不仅考 查了考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还考验了他们的逻 辑思堆和表达能力,对于培养考生科学景养具有重要危义。
22 .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
(1)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直接价值和间接(2分)
( 2 ) ① 生 态 系 统 中 能 量 是 单 向 流 动 的 , 不 能 循 环 利 用 ( 或
① 表 示 甲 固 定 的 太 阳 能 而 不 是 热 能 ) ( 2 分 )
(3)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2分)
(4)捕食关系抑制浮游生物的馆殖协调、整体、自生(2分) 【热考点】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生态工程
【深度解析】(1)生态系统具有 一 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 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 如果超过了其自我调节能力的范 围就会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例如出现河流水体污染情况。 防洪是生态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问接价值,农田灌溉 和旅游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根据题图分析可知,甲是生产者,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 向流动的, 一 旦变成热能散失,就不能再被生产者利用,故 题 图 ① 过 程 不 应 存 在 。
(3)生态平衡的特征有结构平衡,即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功能平衡,即生产 一 消费 — 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 了物质总在循环 , 能量不断流动 , 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 新;收支平衡,即输人和输出达到平衡。
(4)链鱼等可以抽食藻类等浮游生物,从而抑制藻类的大量 繁殖 , 对富营养化有一定的治理作用 。 利用生物组分内部 的捕食关系遵循了自生原理 ; 投放适应淡水环境的鱼类遵 循了协调原理:投放链鱼等既治理了水体富营养化,又促进 了经济发展,遵循了整体原理。
23 .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 分 )
( 1 ) 免 疫 自 稳
( 2 ) 肝 铺 原 的 分 解 交 忍 抻 经 神 经 — 体 液
( 3 ) ① 需 要 得 到 在 没 有SSP 的 影 响 下 高 钰 损 伤 模 型 细 胞 的存活率,用来作对眼,反映 SSP 的 作 用 效 果 ( 2 分 )
②SSP 可 以 提 高 高 箱 损 伤 模 型 细 胞 的 存 活 聿 ;SSP 浓 度 在 200-800μg/L 范 围 内 挹 高 存 活 丰 效 果 较 好 ( 2 分 )
(4)增强细胞内的抗氧化南的活性并降低活性氧含量(2分)
【热考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结合
恩 浴 分 析 胰岛栽布于胰腺中、能够分治暖乌本等。装 乌本的功能是调节批在休内的吸收、利用和特化等,如仅进 血抛合成撤原,加达血抛的分新,从而降低血能的浓度,使 血锤堆持在正常水平。
【深度解析】(1)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担伤的细 电.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糖尿病患者腹 岛 B 细跑道受自身免疫细跑攻击属于免疫自稳功能异常。
(2)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由液是空眼时血糖的重要来 源,由糖平街河节受神经一体液共同调节,例如,当血钻含 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 岛 A 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籍。下丘脑还可以 酒过影响肾上腺素分鸿来河节血籍.这个过程属于神经一 体液调节。
(3)①此实验为探究实验,要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 验自变量为SSP 的浓度,因变量为各组细跑的存活率,需要 得到在没有SSP 的影响下高糖报伤模型细胞的存活半用来 作对照.反映SSP 的作用效果。
②分析题图1.所有添加 SSP 组与 CK 组相比.细跑存活率 均有所提高,因此可以说明SSP 可以提高高磨损伤模型细 电的存活率.且在题述几个浓度中,400μe/L 组提高存活率 的效果最明显,即SSP 浓度在200-800 μg/L 的 SSP 浓度范 国提高存活本效果较好。
(5)分析题图2.3、4,两种抗氧化碍的活性相对值都有所增 加.且各组细胞上清液中活性复含量相对值都有所下降,可 以说明SSP 通过增强细胞内的抗氧化商的活性并降低活性 氧含量来减少细宠的氧化损伤。
24(除标注外,每空 1分,共10分)
(1)无雷去阻,大大减轻了杂交损作的工作量 不育小麦甲 的恶未成路时,对不育小麦甲套袋,将野生里乙的成跆花粉 相到不育小麦甲柱头上后再套袋(2分)不育小麦甲产生 了M、m 两种雌配子且比例为1:1, 野生里乙只产生了m 一种础配子
(2)"短败"小麦减数分裂 I 前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 体发生了互换,导致M和 m 或 X 和 n 基因互换(2分)
(3)须秆可育:高开可育=3:1 饭开不目:短秆可育: 高肝可育=1:2:1 坦秆不育:提秆可育:高秆可育= 3:9:4(2分)
【热考点】杂交育种
(深度解析】(1)太谷恢不育小麦表现为显性雎性不育,在 杂交育种过程中无雷去雄,减小了杂交育种的工作量:杂交 育种时先在不育小麦甲雌蕊未成路时进行套袋,等到雌蕊 成熟.取野生型乙的成熟花粉撒在甲雌蕊柱头上,授粉完成 后再套袋培养:不育小麦甲发生了单基因显性突变,获得了 不育性状.故基因型是Mm,乙是野生型纯种,基因型为 mm,所以在杂交时甲产生基因型为M 和m 的两种雌配子, 比例为1:1.野生型乙只产生基因型为m的一种堆配子,
故后代表型及比何为堆性可育:堆性不育=1:1。
(2)“饭败”小麦和野生型的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 系可以表示为
v
×
"骑双 母生影
ull
n
“婚双°野生型=l:1
正常情况下.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矮败”:野生型=1:1, 但是如果~矮败”小麦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M、N 基因 所在染色体的互换现象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mN 和 Mn 的 两中配子,导致与含有 mn的雄配子结合时产生了矮秆可育 和高杆不育的个体,但是因为发生互换的配子所占比例较 少.所以偶尔才会出现上述情况。
(3)按凰题图1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该个体产生的雌 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MNR:mnO=1:1, 其中“0”表示无相 关等位基因,自交结果为NMNNRR:MmNnRO:mmnn00=
1:2:1,表型及比例为矮杆可育:高秆可育=3:1;按照 题图2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该个体产生的雌堆配子 类型及比例为MNO:mnR=1:1, 自交结果为MMNNO0:
MmXnRO:mmnRR=1:2:1, 表型及比例为矮秆不育:
矮秆可育:高秆可育=1:2:1;按照题图3的基因位置,该
个体产生的雄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MNR:mnR:MNO:
mnO=1:1:1:1, 自交结果为M_N_R_:M_N_00:
mmnnR_:mmnn00=9:3:3:1. 表型及比例为矮秆可 育:矮秆不育:高杆可育=9:3:4。
D 试 做 反 国本题难度较大,平均得分为259分,拿到7 分以上的学生占15%。本题从后代性状比例的推断和道传中 的特珠现象分析两个角度考壶,恰是学生的厚弱环节。
25(每空2分,共12分)
(1)使 DNA 跟合酯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氯核苷酸 引物1自身会出现局部碱基互补配对而失效
(2)Xhol、MheI 反映p53 和 Bad 基因的表达情况(,井 示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胸内的分布)
(3)促进 灭活抗凋亡因子Bel-xL, 激活促凋亡蛋自 Ba 【热考点]基因工程
(
恩备分标
(1)
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它是一
项根据
DNA
辛保留复制的原理,在休外提供参与
DNA

制的各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日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
大量复制的技术。
PCR
扩增过程的每次循环可以分为变
性、复性和延仲三步.常来用琼甜钻凝胶电冰来鉴定
PCR
的产物。
(2)在构建基因表达我体时,与单一限制酶酶切相比,这择
两种限制酶切割我体和日的基因的优点是防止目的基因或
我体自身不化,防止日的基因与裁体反向连接,使日的基国
定向连接到载体上。
)
【深度解析】(1)PCR 扩增时引物的作用是使 DNA 聚合酮
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抗苷酸。作为PCR 引 物 其内部不能存在戚基互补配对区域,否则引物自身会出现 局部碱基互补配对而失效。
(2)限制酶的选择要注意不能破坏目的基因,且酶切位点位 于启动子后,终止子前,因为α链为模板链,其转录起始端 为3'端,应接在靠启动子一端,5'端应接在靠终止子一端, 则在引物1和引物2的5'端添加的限制酶分别是Xho I和 Nhe I。根据题干信息,EGFP 代表增强型荧光蛋白基因,可
答 案 及 解 析
用于示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反映p53
和Bad 基因的表达情况。
(3)根据题干信息,促凋亡蛋白Bix 他够诱导线粒体膜上形 成孔,释放细胞色素c.导致细胞凋亡。抗凋亡因子 Bel-xL 能够与Bax结合.阻止上述过程。结合题图3可知.p53 蛋 白使细胞内Bel-L 含量减少,且对细胞死亡起促进作用, 则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灭活抗凋亡因子 Bel-xL, 激活促测亡 蛋白Bax。A,启动子甲基化对表型的彤响不能遗传给后代
常色韩位白色扫位
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
B.花瓣紫色与白色部位的PF3H基因碱基序列存在差异
生物信息卷
C.白色部位P3H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高于紫色部位
D.PF3H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影响PF3H的翻译过程,利于花色素苷合成*示不

4编写
6,基因沉欧是指基因表达不能进行或不能完成。如图表示人造双链RNA使目的基因沉默的部分过
园审订
程,其中沉默复合体由蛋白质与人造双链RNA结合而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风八八风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问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血红蛋白由4个血红素和1个珠蛋白组成,每个血红素基团中问的亚铁离子可以与氧结合使之成
mRYA
人吉这
为氧合血红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RNA沉质复合体
A.血红蛋白的合成与线粒体供能有关
B.珠蛋白结构的形成与氢键有关
C.与氧结合后的血红蛋白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D,缺少大量元素铁会引起机体供氧不足
A.合成人造双链RNA需要了解目的基因的威基序列
2.热考向实验设计与分析用涂有胆碱酯醇的“农药残留速测卡”检测菠菜表面是否残留有机磷
B.图示①②过程有新合成的磷酸二酯键
农药,其原理为胆碱酯酶催化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水解为蓝色物质,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
C.抑制图中④过程,也能达到使日的基因沉默的效果
作用,导致催化、水解、变色过程发生改变。操作过程如图所示,白色药片和红色药片叠合发生反
D.细胞内mRNA被及时降解,可能存在某种诱导机制
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7新情境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往往会因为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和学业压力等原因而患抑郁
A.胆碱酯酶存在于红色药片中
症。据调查,我国抑郁症患者中有30%年龄在18岁以下。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抑郁症的
B.无需设置滴加清水的对照组
不同症状对症下药。以下是两种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对此叙述错误的是
C.白色药片不变蓝,说明该拨菜表面设有农药残留
药物
作用机理
作用效果
D.若在塞冷季节检测,红色药片和白色药片的登合时间应适当延长
白色药片红色药片
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中的衰老、调亡的 述,正确的是
阿米梦林
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常的再摄取
使患者惜结超高,改普食欲
A.细胞的衰老和调亡是所有细胞最终的命运
劳拉西泽
铛合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并引起交陆后腋C通道开放
级解焦鬼拦状.改普失眠
B.人的戒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A.虽然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消极情结,但这时也不一定会患抑郁症
C.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大,线粒体数量减少,新陈代谢递率诚慢
B.阿米替林可以道过增加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含量来缓解抑郁症症状
D.细胞调亡是细胞白主有序的死亡,对生物体有利
C,垂品、兴奋剂等与抗抑郁药物一样,大多都会影响突触处的信号传递
4.新风向mRNA疫苗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了两位在mRNA疫苗研发上作出了
D.劳拉西泮可以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使得突触后膜电位不发生改变
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发现进行莜苷碱菇修饰能诚轻外源mRNA引发的炎症反应,提高mRNA
8植物生长发育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其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在其
疫苗的稳定性。RNA可以通过无细胞转录体系获得,借助脂质裁体进人人体细胞,再利用人体
中有很多信息分子的作用。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翻译产生抗原蛋白,分泌后被白身免疫系统识别并产生免疫反应,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A.光敏色素主要感受环境中的蓝光变化并通过信号转导途径影响基因表达
环澳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环境中的光照只能作为一种信号遂响并调控若植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
A.用脂质载体将mRNA疫苗送入细胞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的结果,环境因素不会影响邀素的分布
乐丙一数不
B.mRNA疫苗引起的体被免疫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
D,植物开花实际上是植物响应环境变化从而调控基因表达与微素产生、分布的结果
C.mRNA疫苗发挥作用后不会导致人体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安全性高
9.下丘脑对于人体的血糖、体温和渗透压等稳态的维持都起若重要的作用。下列对于下丘脑的叙述
D.载体颗粒释放出的mRNA发挥作用需RNA和核糖体的参与
错误的是
5.某种牡丹在白色花瓣基部圣现紫色色斑,极具观赏价值。研究发现,紫色色斑内会积慕花色素苷。
A.下丘脑维持稳态的同时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PF3H基因控制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合成。分别提取花瓣紫色和白色部位的DNA,经酶
B.在体温调节中,下丘脑可接受冷觉感受器传来的信号并产生冷党
MerBC处理后PCR扩增PrF3H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实验
C.在血糖调节中下丘脑可通过分级调节途径彤响甲状腺激素分泌
结果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D.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会加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生物倌息弹
第1页(共8页)
生物信息卷
第2页(共8页】
生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