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 1.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2.尝试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一、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1.群落2.群落结构(1)群落的水平结构(2)群落的垂直结构(3)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不同的群落类型,影响因素不尽相同。________、________、寄生、共生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土壤湿度、盐度、含氧量等非生物因素的____________(非均匀一致),都对群落结构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3.生态位[辨正误](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2)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3)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4)如果两种动物的生活空间相同,则它们的生态位就完全相同。( )如图所示为森林群落和湖泊群落的分层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森林中的所有植物和动物能否构成一个生物群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森林群落中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何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关键性生态因子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说:“a处桦树高低错落有致,只存在垂直结构,而野草丛比较矮小,只存在水平结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位(1)生态位的内容:包括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生态位越宽,物种的适应性越强,可利用的资源越多,物种的竞争力越强。(2)生态位重叠:当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共同利用某些资源时,即出现了生态位重叠,如果资源供应不足,就会产生种间竞争,如果竞争激烈,种群对资源的利用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a)生态位分化或(b)一个物种绝灭。(3)人们根据动物或植物的生态位的不同进行混养或间作,既降低了种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又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学以致用】1.(多选)(2024·江苏宿迁期中)如图为某生物群落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群落结构是由环境中生态因子和长期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B.从湖中心到湖边的植物高低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沿岸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阳光等条件的差异D.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植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2.(2024·江苏连云港期末)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称为生态位。下列关于生态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种生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生态位可能发生改变B.互利共生的两个物种,缺少一方后各自的生态位可能发生变化C.任何一个种群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都会占据一定的生态位D.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二、群落随时间而改变生物群落的________不是静止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1)____________是区分不同群落结构及类型的主要标志,且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2)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________。(3)动物的季节性变化是对__________的适应。温带地区一年四季气温变化比较明显,群落的季相变化十分显著。春夏季万木争荣,秋冬季植物枯萎、草木枯黄。热带的森林常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相变化。热带的草原受水分的影响较大,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湿季降水量丰富,植物生长旺盛,干季几乎没有降水,植物枯黄。(1)热带地区的群落是否存在季相?你能通过举例阐述自己的观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分析资料中群落季相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群落季相形成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以致用】3.(多选)下列有关群落季节性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季节性往往随阳光、温度、水分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B.群落的季节性表现在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C.不同季节里,有些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量变化明显,有些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量变化较小D.草原上动物的迁徙、海洋中鱼类的洄游等活动与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无关4.(2024·江苏连云港期末)青海云杉是我国特有树种,喜寒冷潮湿环境,是祁连山主要的森林植被类型,青海云杉刚进入适宜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就是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B~C段,青海云杉数量急剧下降可能与其天敌数量增加有关C.祁连山森林生物群落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呈现不同的季相D.青海云杉通过减少水分、增加糖类等方式增强抗寒能力,适应寒冷环境1.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 )A.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鲤鱼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类C.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和所有的生物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2.(多选)生长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有较多的其他植物。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竹笋、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成片的竹林不存在水平结构特征C.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群落D.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3.(2024·河北唐山期末)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沿海滩涂上两种水鸟在三种主要觅食环境中的出现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绿翅鸭和青脚鹬在生存空间和食物种类方面竞争较小B.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对青脚鹬与绿翅鸭的生态位造成影响C.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差异较大不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差异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4.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作群落季相更替。下列有关群落季相的叙述,错误的是( )A.阳光、温度、水分等是影响群落季相更替的环境因素B.与夏季群落季相相比,冬季群落季相没有垂直结构C.群落的季相更替可能会引起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植物早春萌发、鸟类冬季南迁均属于群落季相更替5.据《氾胜之书》记载,在瓜田中“又种薤(xiè)十根……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亩四五升,其藿可卖。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钱。”这种生产就是立体农业的雏形。现代立体农业的实例有:湖北省某林场在板栗林里栽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板栗、茶树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板栗是一种深根性树种,一般高度为3~4 m;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高度为1 m左右。(1)题干中两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在有限的空间里,不同植物高矮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作物产量。(2)板栗与茶树的根系深度不同,这体现了该地群落结构的________结构,这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3)若要调查一片面积为4 hm2近方形板栗林里的板栗树种群密度,可以用____________(方法)调查,宜采用的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__。(4)为对板栗林中某种害虫进行防治,该地果农十分依赖于喷洒农药,除可能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之外,请谈一谈这种做法的害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一、自主梳理1.各种生物种群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群落结构2.(1)水平方向 配置状况 水平格局 不均匀的片状 镶嵌 光照的强弱 地形的差异 湿度的不同 (2)分层现象 阳光 食物 栖息环境 (3)竞争 捕食 空间异质性3.时间、空间 种群之间 竞争 生态位发生分化 生物利用环境资源辨正误(1)× 提示: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因为没有包括该区域所有生物。(2)× 提示:草坪中的动物也有分层现象。(3)√(4)× 提示:生态位不仅仅包括生活空间,还包括其他方面。合作探究(1)提示:不能。群落是特定空间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2)提示: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提供不同的食物和特定的栖息环境。(3)提示:a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b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4)提示:不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高低不同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而矮小的野草丛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学以致用1.BC [群落结构是由环境中生态因子和长期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A正确;从湖中心到湖边的植物高低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沿岸植物的水平分布主要是土壤条件、水体温度、阳光等条件的差异,C错误;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的分层主要原因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不同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D正确。]2.D [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协同进化,所以同种生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生态位可能发生改变,A正确;互利共生的两个物种,相互依赖,相互得益,缺少一方后各自的生态位可能发生变化,B正确;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二、自主梳理结构 (1)群落的外貌 (2)季相 (3)环境变化合作探究(1)提示:存在。热带草原地区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这里群落外貌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在降雨丰沛的湿(雨)季,植被繁茂,草木葱绿,动物活跃;在几乎没有降雨的干(旱)季,草木稀疏,到处枯黄,动物则会成群结队迁往有水、草的地区。(2)提示:在一年四季中,阳光、温度和水分等呈现季节性规律变化。不同的物种为了适应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经过长期的进化而形成了规律性的适应策略,从而使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呈现季节性的变化。(3)提示:①群落的季节性与环境中的生态因子有关,群落的季节性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②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改变,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学以致用3.ABC [阳光、温度、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是引起群落季节性变化的重要非生物因素,A正确;群落的季节性变化表现在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B正确;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较大,导致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量变化较大,而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较小,导致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量变化较小,C正确;群落的季节性变化可表现在草原上动物的迁徙、海洋中鱼类的洄游等方面,D错误。]4.A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即为K值,图中B点虽然种群数量最多,但随后种群数量下降,在E值附近,推测E对应的种群数量表示K值,A错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自然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B~C段,青海云杉数量急剧下降可能与其天敌数量增加有关,B正确;群落外貌常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季相,祁连山森林生物群落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呈现不同的季相,C正确;青海云杉通过减少水分、增加糖类等方式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强抗寒能力,适应寒冷环境,D正确。]随堂检测1.D [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所有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A错误;蛇岛上所有的蝮蛇是一个种群,所有的蛇类不是所有生物,不是群落,B错误;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不一定是同一个物种,不能构成种群,C错误;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构成一个种群,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群落,D正确。]2.ABC [竹笋、幼竹、成年竹属于同一种群,而垂直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A错误;成片的竹林存在水平结构,B错误;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种群,C错误;竹林不同高度生物类型不同,说明具有垂直结构,不同地段植被不同,说明具有水平结构,D正确。]3.C [由图可知,绿翅鸭觅食环境主要是环境1和环境3,青脚鹬的觅食环境主要是环境2,绿翅鸭的主要食物是小坚果和茎类,青脚鹬的主要食物是草屑和螺类,绿翅鸭和青脚鹬在生存空间和食物种类方面竞争较小,A正确;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会使绿翅鸭和青脚鹬彻底离开某种觅食环境,因此可能会对二者的生态位产生影响,B正确;两种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减少了对环境的竞争,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C错误;两种水鸟的觅食环境、食物种类等均存在差异,说明它们的生态位存在差异,这是两种水鸟之间及水鸟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4.B [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因此,阳光、温度、水分等是影响群落季相更替的环境因素,A正确;夏季群落季相和冬季群落季相均有垂直结构,B错误;群落的季相更替可能会引起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例如,有些种类的植物在早春来临时开始萌发,并迅速开花和结实,到了夏季其生活周期结束;另一些种类的植物则在夏季达到生命活动的高峰,从而导致群落在春季和夏季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植物早春萌发、鸟类冬季南迁受到阳光、温度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随季节而变化,故植物早春萌发、鸟类冬季南迁均属于群落季相更替,D正确。]5.(1)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垂直 阳光、水分、矿质营养 (3)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4)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危害板栗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解析 (1)题干中两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均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地利用了阳光等环境资源,提高了作物产量,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2)板栗是一种深根性树种,一般高度为3~4 m,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高度为1 m左右,两树种合理搭配,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阳光(地上部分)和水分、矿质元素(地下部分)等资源。(3)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用样方法,在方形的地块,可以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4)为对板栗林中某种害虫进行防治,该地果农十分依赖于喷洒农药,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危害板栗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共37张PPT)第二章 群 落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1.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2.尝试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目录 CONTENTS1.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2.群落随时间而改变3.随堂检测自主梳理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思维导图自主梳理各种生物种群1.群落动物植物微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群落结构2.群落结构(1)群落的水平结构水平方向配置状况水平格局不均匀的片状镶嵌光照的强弱地形的差异湿度的不同(2)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阳光食物栖息环境(3)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不同的群落类型,影响因素不尽相同。______、______、寄生、共生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土壤湿度、盐度、含氧量等非生物因素的_______________(非均匀一致),都对群落结构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竞争捕食空间异质性3.生态位时间、空间种群之间竞争生态位发生分化生物利用环境资源×[辨正误](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提示: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因为没有包括该区域所有生物。(2)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提示:草坪中的动物也有分层现象。(3)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4)如果两种动物的生活空间相同,则它们的生态位就完全相同。( )提示:生态位不仅仅包括生活空间,还包括其他方面。×√×如图所示为森林群落和湖泊群落的分层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森林中的所有植物和动物能否构成一个生物群落?为什么?提示:不能。群落是特定空间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2)图中森林群落中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何关系?提示: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提供不同的食物和特定的栖息环境。(3)a、b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关键性生态因子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a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b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4)有人说:“a处桦树高低错落有致,只存在垂直结构,而野草丛比较矮小,只存在水平结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高低不同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而矮小的野草丛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池塘生物群落中,浮萍占据什么样的生态位?分析其适应该生态位的原因。提示:浮萍分布在水体表面,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接受的光照强度比沉水植物强,繁殖力强,因此数量众多。浮萍的根很细,无法抓住土壤,在陆地上无法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浮萍在水中的生长会随着水的流动而流动,可以躲避天敌。●在群落形成过程中,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这两个物种的发展将是什么结果?生态位的分化有何意义?提示: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种群之间常存在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可能是其中一个种群趋于灭绝,也可能是通过生态位发生分化而减少或排除了相互竞争,使不同种群共存下来。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1)群落的垂直分层定义于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分层分布,不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高低不同。如“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竹子是一个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2)“高山垂直带”研究的是不同海拔上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群落(主要指植被)的变化规律,是生态系统水平研究的范畴,主要受地形变化制约;“群落的垂直结构”是群落水平研究的范畴,二者不应混为一谈。(3)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子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生态位(1)生态位的内容:包括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生态位越宽,物种的适应性越强,可利用的资源越多,物种的竞争力越强。(2)生态位重叠:当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共同利用某些资源时,即出现了生态位重叠,如果资源供应不足,就会产生种间竞争,如果竞争激烈,种群对资源的利用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a)生态位分化或(b)一个物种绝灭。(3)人们根据动物或植物的生态位的不同进行混养或间作,既降低了种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又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 学以致用 】BC1.(多选)(2024·江苏宿迁期中)如图为某生物群落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群落结构是由环境中生态因子和长期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B.从湖中心到湖边的植物高低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沿岸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阳光等条件的差异D.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植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解析 群落结构是由环境中生态因子和长期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A正确;从湖中心到湖边的植物高低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沿岸植物的水平分布主要是土壤条件、水体温度、阳光等条件的差异,C错误;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的分层主要原因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不同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D正确。A.群落结构是由环境中生态因子和长期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B.从湖中心到湖边的植物高低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沿岸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阳光等条件的差异D.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植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D2.(2024·江苏连云港期末)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称为生态位。下列关于生态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种生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生态位可能发生改变B.互利共生的两个物种,缺少一方后各自的生态位可能发生变化C.任何一个种群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都会占据一定的生态位D.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解析 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协同进化,所以同种生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生态位可能发生改变,A正确;互利共生的两个物种,相互依赖,相互得益,缺少一方后各自的生态位可能发生变化,B正确;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结构生物群落的______不是静止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1)_______________是区分不同群落结构及类型的主要标志,且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2)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______。(3)动物的季节性变化是对____________的适应。群落的外貌季相环境变化温带地区一年四季气温变化比较明显,群落的季相变化十分显著。春夏季万木争荣,秋冬季植物枯萎、草木枯黄。热带的森林常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相变化。热带的草原受水分的影响较大,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湿季降水量丰富,植物生长旺盛,干季几乎没有降水,植物枯黄。(1)热带地区的群落是否存在季相?你能通过举例阐述自己的观点吗?提示:存在。热带草原地区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这里群落外貌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在降雨丰沛的湿(雨)季,植被繁茂,草木葱绿,动物活跃;在几乎没有降雨的干(旱)季,草木稀疏,到处枯黄,动物则会成群结队迁往有水、草的地区。(2)请分析资料中群落季相形成的原因。提示:在一年四季中,阳光、温度和水分等呈现季节性规律变化。不同的物种为了适应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经过长期的进化而形成了规律性的适应策略,从而使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呈现季节性的变化。(3)群落季相形成的意义是什么?提示:①群落的季节性与环境中的生态因子有关,群落的季节性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②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改变,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学以致用 】ABC3.(多选)下列有关群落季节性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季节性往往随阳光、温度、水分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B.群落的季节性表现在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C.不同季节里,有些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量变化明显,有些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量变化较小D.草原上动物的迁徙、海洋中鱼类的洄游等活动与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无关解析 阳光、温度、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是引起群落季节性变化的重要非生物因素,A正确;群落的季节性变化表现在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B正确;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较大,导致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量变化较大,而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较小,导致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量变化较小,C正确;群落的季节性变化可表现在草原上动物的迁徙、海洋中鱼类的洄游等方面,D错误。4.(2024·江苏连云港期末)青海云杉是我国特有树种,喜寒冷潮湿环境,是祁连山主要的森林植被类型,青海云杉刚进入适宜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就是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B~C段,青海云杉数量急剧下降可能与其天敌数量增加有关C.祁连山森林生物群落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呈现不同的季相D.青海云杉通过减少水分、增加糖类等方式增强抗寒能力,适应寒冷环境解析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即为K值,图中B点虽然种群数量最多,但随后种群数量下降,在E值附近,推测E对应的种群数量表示K值,A错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自然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B~C段,青海云杉数量急剧下降可能与其天敌数量增加有关,B正确;群落外貌常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季相,祁连山森林生物群落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呈现不同的季相,C正确;青海云杉通过减少水分、增加糖类等方式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强抗寒能力,适应寒冷环境,D正确。A.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就是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B~C段,青海云杉数量急剧下降可能与其天敌数量增加有关C.祁连山森林生物群落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呈现不同的季相D.青海云杉通过减少水分、增加糖类等方式增强抗寒能力,适应寒冷环境D1.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 )A.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鲤鱼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类C.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和所有的生物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解析 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所有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A错误;蛇岛上所有的蝮蛇是一个种群,所有的蛇类不是所有生物,不是群落,B错误;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不一定是同一个物种,不能构成种群,C错误;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构成一个种群,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群落,D正确。ABC2.(多选)生长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有较多的其他植物。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竹笋、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成片的竹林不存在水平结构特征C.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群落D.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解析 竹笋、幼竹、成年竹属于同一种群,而垂直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A错误;成片的竹林存在水平结构,B错误;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种群,C错误;竹林不同高度生物类型不同,说明具有垂直结构,不同地段植被不同,说明具有水平结构,D正确。C3.(2024·河北唐山期末)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沿海滩涂上两种水鸟在三种主要觅食环境中的出现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绿翅鸭和青脚鹬在生存空间和食物种类方面竞争较小B.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对青脚鹬与绿翅鸭的生态位造成影响C.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差异较大不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差异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解析 由图可知,绿翅鸭觅食环境主要是环境1和环境3,青脚鹬的觅食环境主要是环境2,绿翅鸭的主要食物是小坚果和茎类,青脚鹬的主要食物是草屑和螺类,绿翅鸭和青脚鹬在生存空间和食物种类方面竞争较小,A正确;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会使绿翅鸭和青脚鹬彻底离开某种觅食环境,因此可能会对二者的生态位产生影响,B正确;两种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减少了对环境的竞争,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C错误;两种水鸟的觅食环境、食物种类等均存在差异,说明它们的生态位存在差异,这是两种水鸟之间及水鸟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A.绿翅鸭和青脚鹬在生存空间和食物种类方面竞争较小B.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对青脚鹬与绿翅鸭的生态位造成影响C.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差异较大不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差异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B4.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作群落季相更替。下列有关群落季相的叙述,错误的是( )A.阳光、温度、水分等是影响群落季相更替的环境因素B.与夏季群落季相相比,冬季群落季相没有垂直结构C.群落的季相更替可能会引起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植物早春萌发、鸟类冬季南迁均属于群落季相更替解析 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因此,阳光、温度、水分等是影响群落季相更替的环境因素,A正确;夏季群落季相和冬季群落季相均有垂直结构,B错误;群落的季相更替可能会引起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例如,有些种类的植物在早春来临时开始萌发,并迅速开花和结实,到了夏季其生活周期结束;另一些种类的植物则在夏季达到生命活动的高峰,从而导致群落在春季和夏季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植物早春萌发、鸟类冬季南迁受到阳光、温度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随季节而变化,故植物早春萌发、鸟类冬季南迁均属于群落季相更替,D正确。5.据《氾胜之书》记载,在瓜田中“又种薤(xiè)十根……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亩四五升,其藿可卖。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钱。”这种生产就是立体农业的雏形。现代立体农业的实例有:湖北省某林场在板栗林里栽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板栗、茶树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板栗是一种深根性树种,一般高度为3~4 m;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高度为1 m左右。(1)题干中两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在有限的空间里,不同植物高矮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作物产量。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板栗与茶树的根系深度不同,这体现了该地群落结构的________结构,这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3)若要调查一片面积为4 hm2近方形板栗林里的板栗树种群密度,可以用____________(方法)调查,宜采用的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__。(4)为对板栗林中某种害虫进行防治,该地果农十分依赖于喷洒农药,除可能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之外,请谈一谈这种做法的害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垂直阳光、水分、矿质营养样方法五点取样法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危害板栗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解析 (1)题干中两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均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地利用了阳光等环境资源,提高了作物产量,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2)板栗是一种深根性树种,一般高度为3~4 m,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高度为1 m左右,两树种合理搭配,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阳光(地上部分)和水分、矿质元素(地下部分)等资源。(3)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用样方法,在方形的地块,可以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4)为对板栗林中某种害虫进行防治,该地果农十分依赖于喷洒农药,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危害板栗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课时精练5生物群落的结构(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选择题:第1~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基础对点】知识点1 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1.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 )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2.(2024·内蒙古期末)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在垂直方向上,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和温度有关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3.(2024·山西太原期末)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竹林中竹子高矮错落形成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对光的利用率草原上的草本植物长势整齐,没有垂直结构,只有水平结构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决定群落中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水分和无机盐等4.(2024·江苏盱眙月考)生态位表示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的最小阈值。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群落中的种群生态位差异越大,群落的结构一般越复杂同一生态系统中全部的食草动物的生态位完全相同生态位相似但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常会进化出相似的生理结构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一般不易被淘汰5.a和b代表两个物种,它们的生态位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和b两个物种生态位的重叠部分可能是共同的食物a和b两个物种生态位的重叠部分可能是共同的空间如果物种a具有竞争优势,那么物种b会彻底消失自然选择可能会使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发生改变知识点2 群落随时间而改变6.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随时间而改变的是 ( )“春华秋实”冬季大多数鸟类向南迁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飞蛾扑火”7.生物群落的景观特征随季节变化的现象,叫作群落季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影响群落季节性变化的环境因素有阳光、温度、水分等一般情况下,群落季相更替不一定具有周期性季节性变化会影响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群落季相的形成与植物和动物的协同进化有关8.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的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等在时间上的分化或配置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种组成极少,所处环境恶劣的群落不具备时间结构时间结构在群落的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上均可以体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时间结构的一种体现决定时间结构的因素有外界环境条件、生物自身生理特点等【素养提升】9.大树杜鹃为杜鹃花属中最高大的乔木树种,因量少而珍稀。科研人员为分析大树杜鹃生存环境的群落特征,在大树杜鹃群落设置8块标准样地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其中,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物种的概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由于大树杜鹃数量少,要在有大树杜鹃的地区选取8个样地进行调查调查时随机选取8个样地,每个样地采用五点取样法取样8个样地中物种分布有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布有不同生物,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10.(2024·江苏盐城期末)下图表示生态位分化中的食性分化模式图。自然选择对以c为食的个体有更大的压力,因而A、B两个种群中以c为食的个体数会逐渐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种群A和B在食性上的分化可降低种间竞争压力种群A和B的种间关系最可能为捕食或互利共生错开活动范围和时间是生态位分化的适应模式之一A、B种群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11.(多选)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区域,由于种间竞争关系而导致的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例如共同生活在加勒比海地区岛屿上的两种安乐蜥,通过摄食方式的不同实现了同域共存。下列属于同域共存机制的是 ( )鲢鱼喜食水体上层的浮游植物,青鱼喜食水底的螺蛳黄鹂在林冠层,山雀在中层,林下层生活着画眉为躲避雪豹,岩羊选择与雪豹不同区域活动共同生活在某山区的虎和豹在不同时间出来觅食12.(多选)生态位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下列生产实践中,利用生态位原理的是 ( )稻田养鱼“四大家鱼”混合放养适时捕捞不同农作物间作13.(14分)(2024·山东聊城期末)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研究生态位有助于人们认识群落中物种间及物种内的竞争关系,从而达到调节种群密度,使资源利用达到最优。请回答:(1)(3分)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在同一群落中 (填“存在”或“不存在”)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因为自然界的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当两个物种生态位发生重叠时,必然会发生 ,最终重叠的生态位会被 占有。 (2)(4分)在自然界中,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持久性重叠的事件是很罕见的。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之间,常常通过多种方式减少生态位的重叠,从而使群落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如绿头鸭和鹤鹬均生活在低潮盐沼—光滩带,但绿头鸭主要取食小坚果,鹤鹬主要取食草屑,这是通过 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森莺和柳莺虽然都吃有翅目昆虫,但前者生活在乔木层,后者生活在灌木层,这是通过 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 (3)(7分)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 (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14.(12分)回答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问题:(1)(1分)一个群落的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这种现象称为 。 (2)(5分)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是一个种群竞争激烈的区域。图甲呈现了不同群落交错区的群落组合数与鸟类建巢数的关系。请参照该图推测,群落交错区的种群数目比单一群落区 (填“多”或“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分)生物种间关系影响群落的结构。图乙表示潮间带常见的滨螺(捕食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密度与藻类种数的关系。请据图分析:①当滨螺密度由0逐渐增大到150(个·m-2)左右时,藻类种数逐渐增多,由此可知,小型绿藻浒苔在与其他藻类的竞争中处于 (填“优势”或“劣势”)地位。 ②当滨螺密度超过了150(个·m-2)时,藻类的种数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精练5 生物群落的结构1.C [田间的所有玉米属于一个种群,而不是群落,C错误。]2.A [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B错误;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而动物的分层则是受食物和栖息环境的影响,C错误;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主要由光照决定,D错误。]3.D [竹林中竹子属于同一种群,竹林中竹子高矮错落,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草原上的草本植物长势整齐,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错误;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而是群落的地带性分布,C错误;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有阳光等,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和无机盐等,D正确。]4.B [生态位表示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群落中的种群生态位差异越大,群落的结构一般越复杂,A正确;同一生态系统中全部的食草动物可能有多个物种,所以其生态位一般不同,B错误;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由于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资源,一般不易被淘汰,D正确。]5.C [两个物种生态位的重叠部分指共同的生态因子,包含了空间和食物等,A、B正确;只有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重叠时,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才会将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C错误。]6.D [“飞蛾扑火”体现的是生物的趋光性。]7.B [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季节有周期性,因而群落季相的更替也一定具有周期性。]8.A [物种组成极少,所处环境恶劣的群落同样具备时间结构。]9.A [由题图分析,调查时应随机选取8个标准样地,每个样地采用五点取样法取样,A错误,B正确;8个样地中物种分布有差异,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布有不同生物,是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10.B [由于物种A和B在食性上的分化,使两个种群捕食重合区域减小,从而降低种间竞争压力,A正确;种群A和种群B都以c为食,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种间竞争,B错误;由于长期自然选择,A、B种群分别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11.ABD [鲢鱼喜食水体上层的浮游植物,青鱼喜食水底的螺蛳,其需求存在错位现象属于同域共存机制,A符合题意;黄鹂在林冠层,山雀在中层,林下层生活着画眉是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属于同域共存机制,B符合题意;岩羊和雪豹是捕食关系,二者不是竞争关系,为躲避雪豹,岩羊选择与雪豹不同区域活动,不属于同域共存机制,C不符合题意;虎和豹共同生活在某山区,在不同时间出来觅食,符合同域共存机制,D符合题意。]12.ABD [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稻田养鱼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四大家鱼”混合放养,利用了不同鱼种群的生态位不同,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适时捕捞应用的是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不能体现生态位原理;不同农作物间作,充分利用了光和空间。]13.(1)不存在 (种间)竞争 优势物种(2)取食不同 栖息场所不同(3)选择的动物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 有限的 其中一种草履虫数量先增加后维持相对稳定,另一种草履虫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直至消亡14.(1)镶嵌分布 (2)多 群落交错区可包含两个或多个重叠群落中的大多数种群 (3)①优势 ②浒苔供不应求时,滨螺取食其他藻类,从而使藻类种数减少解析 (2)由图甲可见,某一地段上群落组合数越多,鸟类建的巢数就越多,鸟的种类数也越多,由此推测其他种群数也越多,原因是该地段包含了两个或多个重叠群落中的大多数种群。(3)滨螺捕食藻类,但更喜欢取食藻类中的小型绿藻浒苔,即当滨螺所处环境既有浒苔又有其他藻类时,滨螺会首选浒苔取食。正因为如此,随着滨螺密度由0逐渐增加到150(个·m-2)左右时,浒苔被大量捕食,为其他藻类的生存提供了空间等条件,从而使藻类的种数增加,由此可见,浒苔在与其他藻类竞争中占优势地位;当滨螺密度超过150(个·m-2)时,其喜食的浒苔几乎被取食殆尽,只能转向取食其他藻类,因此藻类的种数随着滨螺密度的继续增大而减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docx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pptx 课时精练5 生物群落的结构.docx